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沟通技能的训练
4933900000037

第37章 人际沟通中的攻心说服力(1)

在当今社会,会说话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沟通手段之一,能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就会运气通、人气畅、财气旺;能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就会使人在社交场合中脱颖而出、左右逢源、如鱼得水,顺利地成就事业。因此,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一定要认识到好口才的重要性,并且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言语表述恰当,就是要能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去。

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只有满足自己的利益之后再去考虑别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是赚,岂不知别人早就看穿了你的为人,而不愿意与你合作了。所以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不论面对任何人,我们都不要急着考虑自己的得失,而要先考虑一下对方的利益,有的时候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机会往往就藏在我们看不到却又触手可及的地方。

万先生到一家具商场去推销一项产品,一开口就吃了“闭门羹”。商场经理拒绝推销,使万先生十分尴尬,但万先生只是苦笑了一下,说:“没关系,那我就当您的一个顾客吧。”经理对此不能不表示欢迎。

看过商品之后,万先生指着一种优质进口床褥问商场经理销路如何,经理不由叹气道:“一般,顾客对一种新品牌总有个认识过程。”

万先生给他出了个“点子”:在楼梯口放张床褥,再在旁边迎门立一块告示牌,上书:“踩断一根簧,送您一张床。”经理将信将疑地照办了。结果,顾客进店先蹦床成为该商场的一道风景,人们闻风而来,争相蹦踏,笑声不断,接下来的经济效益可想而知了。

后来,商场经理专门宴请万先生并主动表示愿意加入那项营销计划。

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先替对方着想,再为自己打算。一个人如果事事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常常会说这个自私,鄙视其为人,自然就会很少与之来往。相反,如果一个人事事都为他人着想,那么我们就会敬佩他的为人,乐意与他来往。思己及人,为了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对方着想。

处理人际关系就像钓鱼一样,你希望得到一个朋友,或者一个客户,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喜欢什么?你有什么可以满足他们?靠什么把他们吸引到你身边来?想要钓到不同的鱼,就要投放不同的饵。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高级将领依特·乔奇曾经说过:“如果希望身居高位,那么就应该明白钓鱼的原理。从鱼儿的愿望出发,放对了鱼饵,鱼儿才能上钩,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同的鱼要使用不同的鱼饵,如果你一厢情愿,长期使用一种鱼饵去钓不同的鱼,你一定是会劳而无功的。”

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是智慧的总结。有些人只想着自己,不顾对方的感受,心目中“我”。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喜欢“我”字当头呢?这个孩子的想法,不近情理的作为,是长不大的表现。当然全然不顾自己的感受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除非是佛祖。满足自己的需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你事事都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念,变成一个十足的利己主义者,那么你就会对他人漠不关心,那就不要奢望别人对你关怀备至了。

卡耐基说,世界上唯一能够影响对方的方法,就是时刻关心对方的需要,并且还要想方设法满足对方的这种需要。

其实满足对方的需要并不需要你付出很多,有时候只要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就可以了。比如说你不希望别人做某件事的时候,不一定非要义正严词地正面拒绝,可以从另外的方面进行禁止。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吸烟,你不需要对他进行苦口婆心地教育,你只要说:“如果你吸烟,你就不能进篮球队”之类的话。而这些正是你的孩子希望获得成功的,因此他会很自觉地放弃吸烟的念头了。

有的时候越是想着自己的利益,越是不能实现目标。若是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多考虑对方的想法,看似很难完成的事也许会轻而易举地做到。

有一次,爱默逊和他的儿子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棚,可是父子俩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只想到自己想要的,却没有想到那头小牛想要的。爱默逊在后面推,儿子在前面拽,可是那头小牛也只想自己想要的,所以怎么拉都不肯离开草地。

这一幕被女佣看见了。这个女佣不会写书,也不会做文章,可是她却知道小牛想要的。

只见这个女佣把拇指放进了小牛的嘴里,让小牛吸允她的拇指,女佣使用很温和的方法把这头倔强的小牛引进了牛棚。

这些道理都是最浅显的,但是人们往往看不到自己常常“只想自己”的行为,这种习惯也是很难改变的。因为从你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做所有的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都是因为你需要些什么。

也许有些人会产生质疑:“不一定吧,比如我们捐献钱款、衣物之类的行为难道也是为了自己吗?”其实这也不例外,捐献是因为你要行善积德,是你要行一桩善举······也可能是你不好意思拒绝,所以才捐的。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你捐款是因为你需要些什么。

在《影响人类行为》一书中,哈雷教授说:“任何行动都是由基本欲望所产生的······对于想要说服人家的人,最好的建议,是无论在商业中、家庭中、学校中、政治中,都要先激起对方某种迫切的需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左右逢源,否则就有可能到处碰壁。

钢铁大王恩地·卡内基,在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当他参加工作时,他的工资是每小时2分钱。后来他发迹了,捐给别人的钱多达3.65亿元。在他很穷苦的时候他就明白,影响人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满足对方的需要。虽然他只受过四年的学校教育,但是他很早就掌握了如何与人交往的技巧。

恩地·卡内基曾经做过一件令人深省的事情:他的两个侄子都在耶鲁大学念书,可能是由于学业太忙就疏忽了写家信,完全没有想到家里牵挂他们的母亲。

卡内基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就给两个侄子写了一封闲谈的信。在信的末尾,他附上一句,说是给他们每个人寄上5美元。可是他并没把钱装进信封。

两个之子很快往家里回信了,他们很感谢叔父的关心,而他们也轻描淡写地提到没有看见钱。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卡内基与人打交道的智慧所在。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你希望对方去做一件事情,在没有开口之前,先问问自己如何使对方渴望做这件事情。”

如果这个问题困扰了你,你就应该想清楚再找对方谈。如果匆匆忙忙找对方谈不会得到令你满意的结果。

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需要技巧。在这里,我们引用一段很著名的话给你一些很好的建议。

亨利·福特说:“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永远成功的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就肯定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个立场是对方感觉到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

能够掌握这个秘诀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你获得成功的技巧。

现在你可以试着从别人的观点出发,看看在你的意识中有没有这种想法。如果没有你就应该检讨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如果你的观点和他的基本相同,那么你可以开始考虑怎样提高自己的这种能力了。

最后,有必要再把福特的话重复一遍,以加深你的印象。这就是:“如果有一个永远成功的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就肯定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多从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善于牺牲自我利益是人们自我修养的一种高超境界,一般很难达到。但对管理者为了提

高自己的管理沟通能力,在这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是必要的。

(1)善于牺牲自我利益表现在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在必要的时候要敢于放弃自己的利益。如果把个人在精神方面的满足也视为利益的话,它还包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了别人的需要,有时甚至主动地牺牲个人利益。善于牺牲自我利益的人总是受别人的欢迎和爱护。

比如,两人之间闹了矛盾、生了别扭,如果有一方能够忍让并主动和解,这种宽容忍让的品质也是善于牺牲自我利益的表现,久而久之,这种优良的品性必会受到众人的喜欢。

(2)给人以宣泄怨愤的机会,包括对自己的怨恨,这是一种博大的气度与胸怀,也是牺牲自我利益的表现。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尽量让自己的属下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

松下公司曾经设立了一个橡皮制成的总经理人像,如果员工对上级有了意见,可以拿起大棒来打“总经理”,边打边发泄自己的牢骚和怨气。待员工怒气平息之后,员工便可以到隔壁房间去,那里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3)以长远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真正懂得并善于牺牲自我利益的人都很清楚:短暂的眼前的利益损失有可能换来更大的利益获得。管理者应该以长远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抱着“牺牲一点自我利益没什么关系”的处事态度,这样必然会有助于建立更广泛更稳固的关系网。

(4)多从对方的立场角度看问题。多从对方的立场角度考虑问题是理解人尊重人的重要技巧,人们考虑问题和事情大多以自我为出发点,但由于人们的价值观、态度、愿望及所处的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不尽相同,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在思想上分歧,为了更好地理解人、帮助人和关心人,多从对方的立场角度看问题是:必要的,凡事跟别人“调个位置”看看,必能增进了解和支持。在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和维护中,即使双方发生了矛盾和分歧,也能通过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迅速化解和消除矛盾,进而重归于好。

站在对方的立场说服对方

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曾经写道“即使理由多得像草莓子一样,我也不愿在别人强迫下给他一个理由。”

强迫,绝对不是最好、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而且极可能衍生负面的结果,最后与自己的期待背道而驰。

因为,就像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是无法强迫它喝水一样,人其实很难透过强迫性的举动,说服别人赞成自己的观点,或是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做他们百般抗拒的事情。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不是每个人都有左右逢源的能力。要让别人喜欢并相信你,除了首先肯定自我,还应当探究人的潜在心理,然后发挥舌头的功力,争取对方认同。

须知,运用心理学的技巧,会使你深得人际交往的奥妙,而不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并且能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曾经以一句“为人民而创造的政治”之名言,掌握了民众的心,而为民众所拥戴。

林肯总统在面对需要说明的场面时都会说:“我在开始议论时,就会将彼此意见的共同点寻找出来。”

林肯在有名的奴隶解放演说中,最初30分钟,只叙述一些持反对态度者所赞同的意见,然后再将反对者,按自己的目标逐渐地拉到自己这边来。

林肯的说服方法,如果从潜在心理学来看,有两个要点。

第一就是人往往在被别人压抑住其自身的意见时,自己才发现真实的一面,而反过来完全地信赖对方。

第二就是“自我发现”时,在主观上仍非常相信就是自己的意思,而事实上,这往往是被说明者诱导出来的结果。

林肯运用这个技巧的秘诀,就是在演讲的前30分钟,先巧妙地软化敌方,也就是在开始时先强调敌我之间的共同点,引导对方,使他们一步步接受自己的观点。

如果从一开始就强调自己的立场,彼此间的鸿沟就会越来越深,而演变成“如果你有那种想法,那我只好和你拼了”的局面。当对方有了这种对抗的心理状态时,你是绝对无法说服他的。

因此,如果在交涉的场合有五项待解决的事情,而你在刚开始时,就能把五项中最困难的问题提出来,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的做法,因为最困难的问题都能解决,其它的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对方必定也很在意大问题,所以也有可能从一开始交涉,就因决裂而使事态恶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干的交涉者,往往在开始时以比较简单的问题作为议题。

而且在讨论这个议题时,他会说:“事实上也没有任何别的问题,至少对于这个条件,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下一个事项同这个事项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如果五个问题中能用这种方法使对方赞成三个的话,那么这个会议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即使到了后面要讨论最大、最困难的问题,只要采取这种方式,十有八九是都会成功的。

说话不能只顾自己过瘾

一句话可能令你晋位升爵,但也有可能为你惹来杀身之祸。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的,如果不能融会贯通说话的学问,那就最好少言为妙。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主簿。他为人才思敏捷,为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但是由于个性十分恃才自负,屡次得罪曹操而不自知。

某次,曹操建造一所花园,竣工后,曹操四处观看,不发一语,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想和手下人来打个哑谜。众人看了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笑着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是嫌园门太窄了,想扩宽它。”

于是,手下们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看了非常高兴,一问之下,知道杨修毫不费力就解出自己出的谜题,嘴巴上虽然称赞几句,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又有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开口,径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食那一盒糕饼。

曹操被他大胆妄为的行径吓了一跳,此时,杨修嘻嘻哈哈地说:“盒子上写明了一人一口酥,我又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

曹操听了,虽然勉强保持风度、面带笑容,心里却十分厌恶杨修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行为。

曹操生性多疑,深怕遭人暗中谋害,因此谎称自己在梦中会不自觉地杀人,告诫身边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后来并且故意杀死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想借此杀鸡儆猴。

没想到杨修得知这件事,马上看穿曹操的心意,当着曹操的面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冷嘲热讽,下定决心,非把杨修这个人除之而后快不可。

机会终于来了。曹操率大军攻打汉中,迎战刘备时,双方于汉水一带对峙很久。曹操由于长时间屯兵,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

刚好夏侯淳在这时进入帐内禀请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夏侯淳便把这两个字当作口令传了出去。

行军主簿杨修听了这事,便叫随行的部众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淳见了惊恐万分,立即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

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遭人笑,在此有何益处?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夏侯淳对杨修的这一番解释非常佩服,于是,下令营中将士打点行装,好鸣金收兵,准备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