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人际交往的艺术
4934000000013

第13章 与朋友的交往艺术(1)

几年前,一个主题为“创造财富”的论坛。在讨论会上,一个发言人在演说过程中向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请大家拿出一页纸,然后在纸上写下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6个人,也可以说是与你关系最亲密的6个朋友,记下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然后,算出这6个人月收入的总和,最后算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这个平均值便能反映出你个人月收入的多少。”

这个游戏的本质意义就是交际的力量,即结交朋友的重要性。中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这两句话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告诉我们择友的重要性。朋友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如果你想在人生和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小心谨慎地结交朋友。

朋友像梅干,像美酒

德国的卡西尔说:“没有朋友的人,只能算半个人。”波斯的萨迪则说:“损失一个朋友你就损失一个肢体,时间可使自己的痛苦减除,但失去永不能补偿。”

在当今世界什么都是越现代越好的年代里,惟有友谊使人们保持着古老的特色;朋友如同文物,越老越珍贵。美国的杰弗逊说:“我发觉友情像酒。新酿时生涩,随着年代而醇熟之后,就真是老者恢复体力的兴奋剂。”友谊如同文物和醇酒,越老越显示其价值。

让我们来看看男人的友情吧。男人从小就对友谊充满了种种美好的幻想,他希望孩提时代的友谊永远牢不可破,彼此之间的竞争友好和善。他希望亲朋好友能与他同甘共苦,这就是男人的理想。两个同样强壮的男人同心协力,携手并肩,一道走向世界,走向生活,瞧,多么美好!

在这个理想王国之中,一个男人会为他最好的朋友做任何事情。他会为朋友排忧解难,当朋友遇到经济困难时给予他物质和金钱上的资助,他会千里迢迢赶去救助困境中的朋友;为了朋友,即便冒生死之危险也在所不辞。在这个理想王国之中,他渴望向朋友倾听心底的愁烦;在他蒙难受挫或抑郁不安时,得到朋友的慰藉和陪伴。

“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周华健一曲《朋友》唱出了朋友的心声,唱出了朋友在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见面熟的人,人缘看起来挺不错,新朋友一个接一个,但是真正需要帮忙的时候,只怕一个可依赖的朋友也没有。

交朋友有点像晒梅干。梅干起初也是新鲜的果子,经过一番时日的酝酿,才制成后来的美味。朋友自然也是由生而熟,在长时间的交往之中,各种不同的思想见解,经由交流和冲突,而获致融洽。两个不同的东西,要完全融合,需要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考验。只有在面临变故的时候,能够共患难的人,我们才称之为朋友。

要和那些“道德高尚,性情良好,站在人生光明面”的人交往。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人过去一直生活在消极的环境中,而且周围的人也不断地在他们心灵中注入消极的因素,并且告诉他们哪些事情不能做。他们进入商界即意味着在环境与同事方面是一种极大的转变。现在,每一个人都开始向他们说,他们能做些什么,他们从经理与同事那里听到了积极的叙述。他们每天都看见这种方式在各方面产生的结果。由于他们发现这种喜欢自己的做法实在是更有趣,所以他们几乎立刻开始改变自己的自我形象。

请记住:你会获得你周围的人的大部分思想、举止与个性。即使你的智商也会受到你的环境与伙伴的影响。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测试东方犹太儿童和欧洲犹太儿童的智商,地点选在以色列的克伊布兹,各项实验的结果显示,东方犹太儿童的智商平均为85,而欧洲犹太儿童的平均智商为105。这证明欧洲犹太儿童比东方犹太儿童要来得聪明些。可是当他们都在克伊布兹住过四年以后,由于当地环境是积极的,学习环境良好,而且献身学习的气氛也很实在,所以平均智商都达到了115的相同水准。

这个试验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当我们跟具有积极态度、道德观的正当人士做朋友时,成功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了。

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

古言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能得一知己,死而无憾”。鲁迅先生也发出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都是说明知己朋友难觅。这样是不是因此就要少交朋友了呢?或者一味强调交友的审慎,就认为这个也不可靠,那个也信不过呢?当然不是,人既然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与共、患难不移的朋友,也要善于和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交朋友。

广泛交友,同心同德,和平共处,是恢复人类本性的具体象征。而谈到兄弟般的友谊,则是男性交往中最亲密的形式。它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之后,便有着坚实的基础。它具有亲密的父子之情和友爱的同胞之谊。任何一方都可以己之长,对另一方进行不客气的指导和批评,也由衷地为对方的进步和成功而欢欣鼓舞。当一方感觉不适,举止失当,或感情脆弱时,则马上从另一方得到同情、忠告和鼓励。对方则立刻会冷静下来,仿佛注入了新养料和血液。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知己朋友都能够同甘共苦。朋友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竞争,一个人的成功,就是两个人的胜利。

当今为人者既要广泛交友,又要审慎选择。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的:“我还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略小节,取其大,就是不斤斤计较小节,而要从大处着眼。看人首先看大节,不是盯住对方的缺点错误不放,而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人。如果不能略其小,取其大,就不能与人为善,也就不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识泰山,就可能把朋友推开,就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毛主席胸怀博大,善于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青少年时期,一张《二十八划生征友启事》,他和蔡和森、陈潭秋等人组织了新民学会,结交了一大批有志之友。投身革命后,有朱德、周恩来等一批亲密战友在他身边。同时,毛泽东还与李淑一、周士钊、柳亚子等许多平民百姓、民主党派人士交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通过朋友,他掌握了社会各阶层各党派的情况,为发展统一战线,制定党的方针政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对于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都是有益的。

唐代画家吴道子出身贫寒,后被唐明皇召入宫中做供奉,与将军裴旻、长史张旭结交为友。在洛阳,裴旻请吴道子到天宫寺作画,并厚赠与金帛,吴道子婉言谢绝,只求观赏裴旻的剑术。于是裴旻拔剑起舞,吴道子“观其壮气”奋力挥毫,写出了绝妙的草书。这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结交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朋友,有时也能相得益彰。

朋友间不应以金钱财物为重,而要以道义相交,气味相投,志趣相通为重。朋友间还应抛弃庸俗的恶习,不要把友谊沉浸在利己主义的杯水中。让友谊的春风扫荡掉那些阴霾污浊之气,将清新自然吸进每个人的心田。

交志同道合之友

《周易?系辞上》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朋友之间同心协力,就可以锋利无比,截断黄金。孔子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所说的朋友,当然是指对自己相交有益的朋友,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友直,友谅,友多闻”,即正直、诚实和有教养有学识的朋友。这类朋友都是从友爱之心出发,不过分苛求朋友,他们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还能谅解朋友一时的过失和错误。同时,益友又是诤友,他们并不一味迁就朋友的过失和不足,自己认识到的真理,自己的学识,自己某些方面的美好品德,他们都尽量输送给朋友,帮助朋友涵养德行。

真正的朋友,相互尊重,不相互吹捧;往来频繁,但不过分亲昵;往来不多,也心心相应。

近代知名学者王国维是不可多得的才子,他博闻强记,智力过人,在甲骨文研究上卓有成绩,被罗振玉赏识,并结为朋友,后又成了儿女亲家。王家贫穷,罗出于把王国维当作赚钱机器的目的,常在经济上接济王。罗大量收进甲骨,让王来考释,但发表文章的署名却都用罗的名字,使他赚了大量的钱。而王最终由于经济上有勒逼,壮年投湖自尽。这都是交友不当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