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人际交往的艺术
4934000000022

第22章 与竞争对手的交往艺术(2)

只有和高手过招,你才能理解竞争的真正意义,才能体验到竞争的激烈,才能观察到对手的优秀之处。也只有在与高手过招的过程中,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缺陷。这样,在平时,你就会注意从哪些方面努力,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和高手过招,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都应该找能力强的人做对手。

放下互相仇视的眼光

俗话说:“男儿出门一步,就有七个敌人。”对现代人而言,敌人真是不胜枚举,如商敌、情敌、棋敌、牌敌、考敌等。其实,既然同样是人,为什么要为自己设下那么多的敌人?为什么要那么怀恨别人?这种朝朝暮暮与人为敌的人,终有一天,会变成冷酷无情的人。

有的人一旦对立场相左的人产生恨意时(即使是假想敌),就会千方百计地攻击对方,直到彻底打倒对方为止。还有一些人,抱着“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心理,如果挨了一拳,一定要还以三拳才肯罢休。如此一来,不但永远无法和解,还会增加彼此之间的憎恨,落得两败俱伤,最后同归于尽。

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尽量欣赏对方的成就,体谅对方,而不是播下仇恨的种子。

美国的议会秘书任期也和议员一样,一年一选。这年,经营印刷业的富兰克林获得了议会秘书的提名。富兰克林非常想当选,不但这项工作很适合他,还能拿到一份报酬,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能使富兰克林同议员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印刷选票、法律文本、纸币等印刷业务,能获得更多的客户和利益。

但是,富兰克林的提名遭到一位新任议员的强烈反对,那位议员发表了一个演说,将富兰克林批评得一文不值,他认为富兰克林资历太浅,不是议会秘书的最佳人选。

面对这样一位出其不意的对手,富兰克林开始很头痛了一阵子,不过他还是想出了办法来化解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富兰克林了解到这位新议员家产殷实,受过高等教育,是个有名的绅士,他的才能和影响会使他在一定时间内对议员们产生作用,后来证实的确如此。他又打听到新议员收藏有一本罕见的珍本书,于是,他就写了一张便条,表达了热切想看到这本书的愿望,请求他能借给自己看上几日,新议员慷慨地借给了他。

一周后,富兰克林把书送还,又附上一张便条,诚挚地表示了热情的谢意。在他们下次见面时,新议员十分客气地同富兰克林说,以后随时都愿为你提供服务。不久,富兰克林如愿以偿当选议会秘书,同时他们成了好朋友,这种友谊一直保持到他去世。

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它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对手、敌手、对立面,与其怨恨报复、对抗、无味的搅局,倒不如谨慎地、不卑不亢地先求助于对方,以此博取对方的好感而消弭以往的情绪和芥蒂更为有利。

为人何必用那种仇视的眼光看待对手呢?这样,你会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与其如此,还不如用一颗友善的心去欣赏对手。

欣赏对手,你就会得到意外的收获,不但使对手变成朋友,而且还能取得对手的信任和帮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以宽容的心对待对手

宽容,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家庭和睦、婚姻美满,还对赢得友谊都是必要的。因此,对自己的“敌人”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待人处世的经验和艺术,它会让你的“敌人”变成你的朋友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的话虽然浪漫,但很有现实意义。

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容易失去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因嫉妒之火吞灭心中的灵光。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不以为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做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真正的宽容,应该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别人有此过失,若能予以正视,并以适当的方法给予批评和帮助,便可避免大错。只要你具备了真正的宽容,必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受益匪浅。

宽容,不仅对于自己的朋友要宽容,就是对于和自己有不同嗜好、主义或主张的敌对者,也要有包容的心。你会发现,包容是化解一切不快的最好良药。

好莱坞明星桑德拉·布洛克晚上跟几位友人一起去纽约一家舞厅跳舞,有位不识趣的仁兄对她说:“喂,你演的电影太难看了,你应该赔电影票给我们!”此话说完,桑德拉.布洛克回头笑着说:“没问题!”接着掏钱。对方看她赔钱,立即赔礼道歉说是开玩笑!她弯下身子和对方说笑谈天,很多人聚拢过来,争着跟她拍照签名。对恶作剧的宽容,让这位大演员的名气更大了。

如果对方出于炫耀心理抨击你,那你即使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也肯定会感到在心理上被伤害,你心理本能的反应就是还击,想办法赢回心理的平衡和优势,自然就和对方产生了对立情绪。其实,原本可能就是对方顺口一说,根本就没往心里去。而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用宽容的心来对待这件事,可能就会将事情的僵局在未出现之前就扼杀掉。但相反,只能是把关系搞僵。不如本着低调的心理,这样既会平息冲突,也会让他在体察到你低调的同时有所歉疚收敛。让人三分不为懦,愿意承认对方的长处,将为你赢得一个朋友。

20世纪初,美国有—个年轻商人兼政治活动家叫皮亚,他对一位知名的大企业家汗拿非常不满意,甚至接连两次拒绝与他见面。

那时,汉拿即将成为闻名于世的大人物,要做某政党的政治领袖了。但是在年轻的皮亚看来,汉拿只不过是个“坏蛋”,一个地方上的“党魁”罢了。他每次看见报上对汉拿的称颂,没有一次不摇头痛骂。

后来汉拿的朋友对他说,你最好还是和皮亚会晤一次,消释彼此的意见。于是,在一个拥挤的旅馆客房里,汉拿被引到一个沉静的穿外套的青年面前,男队坐在椅中并没有主动问候进来的人。

待友人介绍:“这位就是皮亚先生……”之后,汉拿对来访者说了很多话。

出乎皮亚意料的是,汉拿对于皮亚的事情了如指掌,他谈了许多关于他父亲担任法官的事情、关于他伯父的事情以及关于他自己对于政治纲领的意见。汉拿说:“哦,你是从奥马哈来的吗? 你的令尊不是法官吗?……”年轻的皮亚不免吃惊了。汉拿说:“哦,有一次你父亲曾帮助我的朋友在煤油生意上挽回了一笔损失呢!……”说到这里,汉拿突然冒出一句感慨:“有许法官知识渊博、思路敏捷,他们的能力远远胜于普通的企业家呢。”接着又说:“你有一位伯父在哈斯顿吗?让我想一想……现在能对我说说,你对于那政治纲领还有什么意见?”

此时这位年轻政治活动家皮亚已完全改变了对汉拿的看法,像面对—个自己熟悉的朋友一样,与他侃侃而谈,气氛轻松和谐。他谈话结束的时候,他的喉咙不觉已有些干涩。就这样,汉拿以宽广的胸怀和平易近人的态度结交了—个新的忠诚的朋友,从此之后,皮亚最大的兴趣,就是与这个他曾经非常憎恨的汉拿做朋友,并且忠心耿耿地为他服务。

化敌为友,消灭对手

美国总统林肯对政敌的十分宽容,他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官员的不满。这些官员批评林肯不应该跟那些人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十分温和地说:“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有一部电影描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一位牧场的主人因为全家大小被土匪枪杀,因而变卖牧场,从此浪迹天涯寻机复仇。

家破人亡的深仇大恨谁都想报,可是当这牧场主人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找到凶手时,才发现那位凶手已年老体衰、重病缠身,在床上毫无抵抗能力,他用虚弱的声音请求牧场主人给他致命一枪,牧场主人把枪举起,又颓然放下。

牧场主人沮丧地走出破烂的小木屋,在夕阳照着的大草沉思,他喃喃自语:“我放弃了一切追求,虚度几十年寒暑,如今找到了仇人,我也老了,报仇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的故事是人编写的,但编剧者根据的也是现实生活,这虽然是电影故事,但提供给人们深刻的反省,而这反省是我们强调的“有仇不报是君子”的道理。

与人交往,总会有磕磕碰碰,总会遇到使自己不愉快的人。发泄一通固然痛快,但却会因此获罪于人,无意中为自己树立了敌人。要想成为一个人脉高手,有些时候,应该像圣经上说的那样“爱你的‘敌人’”那样大度。

“爱”你的仇人,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仇人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或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会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说让对方不舒服的嘲讽话,可见要“爱”敌人是多么难。

就因为难,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也就是说,能当众拥抱仇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仇人的人高大。

能“爱”自己的仇人的人是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清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都有误认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没有器量”之类的评语,一经比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条灰色地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敌,只有对待私敌的方式不同。面对一个曾经的私敌,我们可能想到不堪回首的屈辱。可是,让我们更有尊严的不是惩罚那些曾经让我们失去尊严的人,而是宽恕曾经伤害自己的敌人。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有“有容乃大”的胸襟和气度。 韩信年青时,一个青年对他说:要么从自己胯下爬过去,要么,杀死自己。在屈辱和生存之前,韩信选择了胯下之辱。人们纷纷指责韩信懦弱。多年过去了,韩信成为汉朝开国元勋。人们认为那个让韩信受过屈辱的人一定会受到韩信的惩罚。可是,韩信提拔了那个曾经让自己受过屈辱的人。有人认为:韩信此举,不仅让人看到韩信光明磊落,而且,还可以让自己受辱的传言失去市场。

当别人抓住你的错误大加指责时,你在恼怒之前,不妨先平复自己的心态,认为他是对你的关心。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要比无休止的争论对错强得多。

如果你能挖掘对方句句带刺的话里隐藏的积极因素,那么就会大大消除出现敌对场面的可能性,从而减弱攻击的心态。接着,你要有直面问题的心态,努力找出合理的办法解决它。

可以先分析原因,自己先想想,是不是做了哪些事、说过哪些话让对方看不顺眼。如果不明就里地去找对方兴师问罪,只会更加激起对方的“反感”心理,让对方看你更不顺眼

激化矛盾。当你在工作中非常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而这个人曾与你有某种不和的时候,你该做些什么,显然,放弃并不是好办法,虽然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做到,但会使你失去一个得力伙伴。你应该做的是如何化敌为友,使之成为你的朋友。下面介绍几种化解矛盾的方法:

发出信号

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向对方问清楚原因。你可以问他:“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否可以告诉我是什么问题。”如果对方什么话也不愿意说,那说明对方对你的敌意较深,那你干脆直截了当地跟对方说:“我知道你对我似乎有些不满,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把话说清楚。”

实在不行,可以向对方发出委婉的警告。如果对方不肯承认他曾经跟别人说过不利于你的话,你也不必戳破他,因为对方已经从心理上感到了自己的言语和态度的不当之处,这时你只要跟他说:“我想可能是我误会了。

不过,如果以后你有任何问题,希望你能直接告诉我。“你的目的只是让对方知道:你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这时你的心理优势已经确立,你就可以向对方发出化解矛盾的信号。因为,当对方成为你的”敌人“后,他会产生躲避的心理,会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场合碰面,但是否你在心里更加注意对方呢?因为要知道他的行踪以便避开,要知道他有没有在背后说你是非。

所以,如果你想化解仇怨,不妨先发出点信号,找寻和对方碰面的机会,温和地注视他,看看他的反映,是尴尬?腼腆?躲避对视?还是怒目而视?只要不是最后一条,那就有戏。

借助第三方向对方示好

如果你觉得这样直接向对方示好从心理上还难以接受的话,那你可以借助第三者。也许你很突然向对方示好,会让对方怀疑你的居心。不妨借和其他同事聊天的机会说她几句好话,或向知道你俩关系的人倾吐反悔之意,相信总能传到对方耳朵里。

只要对方接收到你的信息,他肯定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有“再见还是朋友”的心理愿望,对方也肯定有,毕竟“人之初,性本善”,爱一个人比恨一个人舒服。

所以你所做的一切,对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说不定也甜在心里呢!如果是这样,你的“化敌”计划就大获成功了!

承认自己的不对之处

卡耐基曾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在争论中,并不产生胜者,所有不愿对敌的人在争论中都只能充当失败者,无论他(她)愿意与否。因为,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都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或者,即使你感到自己的错误,却也决不会在对手跟前俯首认输。在这里,心服与口服没法达到应有的统一,人的固执性,将双方越拉越远,到争论结束,双方的立场已不再是开始时的并列,一场毫无必要的争论造成了双方可怕的对立。所以,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不要总害怕承认自己的不对,以为这样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对之处的。 而且,有个小秘密要记在心里:承认你错了,常常能够带来让对方闭嘴的好处。这是一种制造惊人沉默的经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