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人际交往的艺术
4934000000044

第44章 人际交往中的口才魅力(4)

有些难题不必回答,原球抛回,让系铃人自己去解铃。

一次,某国领导人在我国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位西方记者问:“您在给您的同胞的信中说您的国家已经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是附属于外国,您说这个外国是谁?”

某国领导人答道:“你问这个外国是谁,我可以说。但即使我不讲,所有的人也都知道。”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提问者完全可以自己作答。

(七)间接回答

有些场合,对方常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用以刺探你真正的意图,或故意提出挑衅性问题以达到诘问、刁难的目的。对这样的问题,间接的机智的回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十年代丘吉尔访问美国时,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

丘吉尔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也是这个丘吉尔,多次发表演说,力主与苏联联合抵抗德军,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

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去品味。

巧妙的插话技巧

一个倾听能手在倾听过程中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呢?

根据不同对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趁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

“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不十分了解。”

“请你继续说。”

“我对此也是十分有兴趣的。”

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以消除对方的犹豫,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二)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二句话来疏导。

“你一定感到很气愤。”

“你似乎有些心烦。”

“你心里很难受吗?”

说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或哭或骂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值得注意的是,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误区。不应对他人的话作出判断、评价、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他不是这样”一类的话。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

(三)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意。

“你是说……”

“你的意见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倾听中的谈话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作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上。切记,有时在非语言传递的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倾听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开好头的窍门

许多有经验的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体会到一个事实:在最初十分钟内,吸引听众是容易的;但是保持这个状况就困难了。因此,从讲话的最初几句起,就要设法像磁铁般地吸引住你的听众。

下面一些方法不妨试试:

(一)用故事开始讲

一般来说,可供使用的故事,有幽默的和一般的故事。但幽默的故事不可妄加使用,除非讲话者有幽默的秉赋,否则效果不会很理想。而后一类故事,只要讲话者在叙述时有具体情节,就能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

(二)用展示的物品开始

展示的物品可以是一幅画、一张照片或一件其他实物,只要有助于讲话者阐述思想就行。甚至讲话者在一张纸上写几个字,也能引起话题。

(三)用提问的方法开始

用提问开始说话,听者就会按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就会产生一种要求知道正确的答案的欲望。

(四)用名人的话开始

名人是一般人的心目中崇拜的对象,他们的话总有一种吸引力。

(五)用令人震惊的事实开始

这种事实可以使听者产生一种要对说话者述说的东西追根究底的“悬念”。

(六)用赞颂的话开始

一般人总是喜欢听赞颂话。因此,讲话者开始讲话时,可以赞颂正在讲话的地区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等,这样气氛很快活跃起来。

(七)用涉及听者利益的话开始

把自己的讲话内容与听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引起听者的关注和重视。

(八)从有共同语言的地方开始

这些话可以涉及双方以往的相同经历和遭遇,也可涉及双方以前的密切合作,还可以展望双方友谊发展的前景,等等。

说话要注意前提

利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说话是为了向听话人传递新信息,而听话人对新信息的接收和理解,必须建立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这就是“话语前提”。

注意交际中的“话语前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避免表达含糊和有歧义

如有两个张教师,都有可能有事要找学生C,学生D通知学生C:“张老师请你明晚九点去他家。”这句话就是有歧义的,必须明确讲清是哪一位张老师。

(二)说话内容要有足够信息量

如甲问乙:“那天我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很像你,是不是你?”对于这样没头没脑的话,乙是难以回答的。必须在问话中具备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应讲:“上星期二我在湖东路上看见一个人,很像你,是不是你?”

(三)言语要有顺序

比如你去单位找一位素不相识的A君,接着自我介绍,然后才能说明来意。如果颠倒这一系列的言语顺序,就很可能把一个不相干的人弄得莫名其妙。

语气要明快

不难发现,在我们四周也有许多人说话的声调,能给你一种明快的感觉。这自然是美的表达方式之一。

你若想在谈话时给对方以明朗畅快的感受,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性格——人的性格有两种,一种是明朗型,一种是阴冷型。如果你是属于后者,只要你能不去斤斤计较各种小节,不过分注意自我,多同别人打交道,尊重别人的意见,相信别人,你就能广交朋友,从中获得教益,从而使你阴冷的性格,

逐渐转向热情、开朗。

健康——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心胸开朗,心情舒畅。

语调——假如你语言清晰,语音频率高,转折音柔和,则能使对方有明快的感觉。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水平也不必过分勉强,以免弄巧成绌,只要多多注意就行了。

表情——面带笑容与有说有笑往往能给人以亲切之感。如果你能随时面带微笑,别人一定会喜欢你。

注意“停顿”

说话时的“停顿”是一种需要好的掌握的技巧。有意识的停顿,不仅使讲话层次分明,还能突出重点,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适当的停顿,能够使听的人明白你所讲的内容分为几个段落,前后互相照应。只有有条理清楚的讲话,才具有说服力,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性,使别人佩服你的口才。如果不懂得适时的停顿,滔滔不绝地一直讲下去,你会使人有急促感,对于你的讲话也就“不知所云”。

什么时候要停顿呢?当我们转换语言、承上启下,或提示重点,总结中心思想的时候,就需要停顿;而停顿的时间按具体情况处理,短则两三妙钟,长不超过十秒为宜。

此外,如果你想表达出蕴藏在内心的激情,讲话就应该抑扬顿挫,所以停顿并不仅限于声音的停顿,还可以配合动作手势进行。例如:低头沉思;双手握拳,作激动状;说到关键处;双目凝视;深深地叹息;紧皱眉头,作痛苦状;抬头仰望天。

运用这些动作时,要自然、逼真,以免别人认为你是在故作惊人之状。

少说“我”多说“你”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不要老是说‘我想’,而是多询问对方‘你认为如何’?”。的确,一般人在说话中总是“我”字挂帅。在一个鸡尾酒会上,主人5分钟内用了30个“我”字。我的车子,我的别墅,我的花园,我的小狗……你想想看,这样能不令人生厌?

亨利·福特曾说:“无聊的人是把拳头往自己嘴巴里塞的人,也是‘我’字的专卖者。”如果你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厌烦与反感。谈话如同驾驶汽车,应该随时注意交通标志,就是说,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与反应。如果“红灯”已经亮了仍然往前开,闯祸就是必然的了。

因此,多说“你”吧。这对你并不会有任何损失,只会获得对方的好感,使你同别人的友谊进一步地加深。例如:

你认为如何?你怎样处理?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为什么会如此?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每个人都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你若能暂时放弃自我,而提出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让别人也发表见解,你将会在人际关系上左右逢源。只有在满足别人心愿的同时你自己的心愿才能得到满足。

不要排除他人

谈话时排除他人,就女口同宴会时赶走客人一样荒唐和不可思议。千万记住,不要遗漏任何人,让你的双眼环视着周围每一个人,留心他们面部表情和对你谈话的反应。在众多人的聚会中,常有少数人被无情地冷落。假如被你冷落的恰巧是来日对你事业前途起关键作用的人物,那将是怎样的后

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