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
4934100000064

第64章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来自运动,运动也要讲究和谐,并不是运动的时间越长越好,量越大越好。事实上,过少和过量的运动,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如果你是为了健康而运动,不是为了竞技体育的需要而运动,就要适可而止。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人能不能健康长寿,跟他每天的心情大有关系。心情好,心脉顺通、血液流畅,身体自然就好。反之亦然,什么高血压、冠心病,大都是气出来的。

★有一位老人,每天早上醒来,看到床头的第一缕阳光;或者打开窗户,呼吸第一口新鲜空气时,他总会对自己说:“能活着是一件多么好的事,这是多么愉快的一个早晨,我从未感到如此开心,我想今天一定会是个美好的一天。”

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但是这位老人每天早上确实感到如此。他很快乐,觉得很舒服,并准备每天享受诸多生活乐趣。当他走在大街上,如果像年轻时那样吹口哨,我们也不觉得惊奇。★

想想看吧,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我们已经久没有听到有人吹口哨了?很多人都在怀念小时候的生活,那时的人比起现在会找乐子,生活有趣得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该如何把过去那种想吹口哨的心情找回来,并成为此刻的生活态度呢?该如何去找回内心深处那种自然、毫不做作的乐趣?

★有一个有名的精神医师,正在进行一项“积极心理健康”的计划。每次当他要描述自己希望获得的结果时,他总是要谈到他的狗。他说:“每天下班回家,我的狗总是很高兴地来迎接我,又叫又跳,非常兴奋。这和我白天在医院里所看到的病人忧愁、沮丧的脸,恰好相反。我的狗能知道如何享受生活,这也应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

当然,我们不是建议大家应该像狗一样到处又跑又跳。真正的乐趣并不是表面上的,或随时可看见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

有些人因他们的处境和所做的事而感到深深的幸福。你如果暗中注意这种人,就可以发现他们总是在唱歌或吹口哨。

这正是关键所在,当你觉得心情舒畅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快乐的神情,同时会欣赏万物,心中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心理学家亨利·C·林克博士说,当他看到病人沮丧时,他会要他先沿着街道快步疾走一番。“快快地走,绕街道走十圈。”林克博士说,“这样走的话,可以锻炼大脑的活动中心,使你的血液从情绪中心流泻出去。而当你走回来后,你会变得较理性,而且比较能接受积极思想。”

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你是否能享受生活很有关系。当你精神振奋,心境开阔,容光焕发时,生命也便呈现出新的意义。

此外,适量的运动及休息,也是心情愉悦的必要因素。

有一篇文章说,一些科学家最近对那些疲倦和上年岁的人做过实验,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锻炼,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休息。结果发现,这些人的生理功能增强,寿命延长,疾病消失了。当然,他们也焕发了新的活力,找到了生命的乐趣。所以,要获得人生深度的乐趣,首选要感觉正确。而要想让自己的感觉正确,必须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

●步行健身有益身心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年近79岁高龄时,仍然能骑马兜风,身体硬朗。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身体仍然如此健康,那么她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皇室步行法”。

几十年来,女王一直奉行步行养生法,不管多忙,她总要抽出时间坚持每个周末在温莎公园里散步,只要有时间,还每天在白金汉宫的后花园遛狗。女王的散步可不是普通的散步,她采用的是“皇室步法”,这种锻炼方式要求步行者抬头挺胸,步速较快,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有专家认为:快步走的姿势能纠正老年性驼背;还能减去腹部脂肪,锻炼心肺功能,如此一来,就能让人精神焕发。

除了步行,女王还经常通过骑马来锻炼身体。70岁以前,女王坚持每周骑马数次,每次持续1至2个小时。直到2003年,女王在一次骑马时不小心从马上跌落,摔伤了膝盖软骨。手术之后,女王仍然坚持骑马,只是减少了骑马次数,但一个月至少有一次。当然,从医学角度来讲,老年人骑马不应受到鼓励。

此外,在生活细节上,女王也非常注意。细心的人注意到,女王夜间11时准时入寝,早上7时30分按时起床。这已成为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作息习惯。即便晚上有活动、出国访问或旅行也不会改变。每日早晨女王醒来后,还会在床上躺30分钟,做一套自编的健身操,然后起床。王室医生认为,醒来后要缓缓起身,最好能充分伸展四肢,才能让人一天都充满活力。在饮食上,女王长期坚持少而精的饮食,如今她的体重仍保持在50公斤左右,与结婚时相差无几。这就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保持健康和美好身材的法宝。

从某种意义上说,步行是最佳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旅游如果没有步行,将变得单调乏味,文体活动如果没有步行将无法进行。所以,步行既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朋友,为了你的健康,不妨来验证一下步行锻炼法的效果吧!

平日的步行就可以对“亚健康”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行走时步幅应保持在60-70厘米,每分钟达到120步。“保持每天30分钟以上这样的步行,加上良好的生活习惯,亚健康自然会远离你。”

科学步行锻炼,不仅可以健身,还能使人健美。因此步行已成为公认的有效、科学健身方法,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有“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之说。可是要想达到理想锻炼效果,走路的技巧不可忽视。

⑴. 步行快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研究发现,以每分钟走80至85米的速度连续走30分钟以上时,防病健身作用最明显。

⑵.步行时身体重心前移,臂、腿配合协调,步伐有力、自然,步幅适中,两脚落地要有节奏感。

⑶.走路时要有正确姿势,如头要正,目要平,躯干自然伸直(沉肩,胸腰微挺,腹微收),这种姿势有利于经络畅通,气血运行顺畅,使人体活动处于良性状态。

⑷.步行时要注意紧张与放松、用力与借力之间相互转换的技巧,也就是说,可以用力走几步,然后再借力顺势走几步,这种转换可大大提高走步的速度,并且会感到轻松,节省体力。

⑸.步行时,与地面相接触的一只脚要有一个“抓地”动作(脚趾内收),这样对脚和腿有促进微循环的作用。

⑹.步行过程中呼吸要自然,应尽量注意腹式呼吸的技巧,即尽量做到呼气时稍用力,吸气时要自然,呼吸节奏与步伐节奏要配合协调,这样才能在步行较长距离时减少疲劳感。

★步行健身可以说是最方便实惠的健身方式了,不需要器械和场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公园、操场、便道、走廊都可以作为锻炼的场地。早晨、晚饭后、工间和上下班的过程中都可进行步行锻炼。人在步行时,不仅腿部、脚部和臀部整个下半身可得到锻炼,而且随着腿部的运动,双臂也会自然摆动,使上半身得以锻炼。实际上,人在步行时,不仅躯体、四肢、关节、肌肉在运动,而且内脏也在运动,这有利于胃肠的蠕动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是适当的快步行走,还可促进心脏跳动,使肺脏加速吸进新鲜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心脏和肺脏的功能得到锻炼。★

●运动适可而止,不可过量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现代人健康意识提高了,更开始付诸行动。于是乎,生活质量高一点的年轻人茶余饭后到健身房去跑跳;舍不得花钱的老年朋友半夜三更就起床去爬山、跑步。但医学专家提醒健身者:运动固然提高人体免疫力,但多多益善、急于求成的过度运动,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在一次马拉松赛中,一名大学生和一名老年人发生猝死,还有11名参赛者因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急救。可见,参加体育活动时应量力而行。 诚然,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对人体而言,运动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的,对人可能非但无益,反而会有害了。

小刘天生喜欢运动,是个玩起来比较拼命的人,上学的时候曾经早上爬山,上午踢球,中午羽毛球,下午还连续踢了两场足球赛,先帮别的班踢一场,紧跟着再给自己的班踢一场,刚工作的时候也是,中午游泳,下午踢球,晚上还去健身房,

就连五一黄金周,各种运动项目都被他安排的满满的。

黄金周第一天,他和朋友去爬山累地左小腿疼,第二天又打了三个小时羽毛球,

后面几天又没有好好休息恢复。等假期结束,开始上班时,运动过量造成的症状一一显现出来,他走路一瘸一拐的,连出差也不去了。不知道周末能不能好,还有一场球呢。

其实,小刘运动过量已经成了习惯。非典时期在家玩跑步机也是,为了试试跑步机时间和消耗能量的显示窗满表会不会清零,他连续跑了俩小时,结果第二天再跑脚踝就受不了了,但还是坚持着跑完了。结果也是养了几个星期,如今再也不敢上跑步机了。

确实,适当运动对人们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即使在没到空闲的时候,也应该主动的走出门去,散散步提提腿什么的,目的有就是要让身体活动活动。有时候,人在久坐之后,感觉非常不舒服,于是站起来,适当的走走,或者甩甩手一类的,马上就会感觉气血顺畅,精神愉悦。现在很多健身房,进去里面,什么运动器材都有,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不过,很多人进去也就是稍微活动一下,很少看到把自己搞得大汗淋漓、半死不活的人,这是人们懂得适量运动的道理。

反之,那些运动起来不要命的人,严重超过了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导致肌体受到伤害。这样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只有适量的运动才能够起到锻炼身体,但不会损害自己的健康的目的。

不仅如此,过量运动对人类的智力也有损害。有研究表明:短期的大强度运动使大脑皮层活动减少,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则使广泛的脑组织兴奋性降低。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这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且是机体本身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

过量运动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而出现机能抑制,这时人们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减慢。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运动是否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与安静心率相比,应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还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状态下每次的运动时间在30分到60分为宜,一旦过量,不仅无益,反倒可能损害身体机能。此外,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还可以看运动后人体的相对反应。比如可以参照运动状态下人的汗流量和轻松度。还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欲、睡眠以及次日是否还有参加运动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