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
4934100000007

第7章 追求尽善尽美(2)

许多人后悔自己年轻时耽误了求学的机会,以致现在失去一个良好的工作机会;也有人说,现在虽然积累了许多钱,但因缺乏经验,以致今日没有什么成就。一个人,岁数大了、钱也有了、天资也不笨,可是因缺少某方面的学识与训练,因此对他所想的工作不能胜任,这多么可悲。更可悲的是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到了中年后萎靡不振,失去了自信力,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要知道,平时在学识与经验上的努力,是你在危急关头最有力的支持者。一个建筑师,平时他只要拿出一半的经验,就足以应付一般工作,可是到了重要关头时,就必须搬出他所有的技术、学识与经验来应付,他的“资本”到那时才会一显真相。又比如,一个商人,平时他可以随意经营,但不会就此永远下去,他必须学会更大的本领,好在遇到逆境时搬出来应付。

同样,一个人初入社会时,也要有尽可能多的准备,在事业初创时,或许只要一部分学识就足以应付,但到了他的事业渐渐发展大了的时候,就必须把所有的学识都搬出来应用了。

累积起来的学识与经验,是成功的资本,年轻人必须储存这些资本,应当集中精力、毫不懈怠、积年累月地去进行。这样累积起来的资本,才是无价之宝,你必须趁年轻时,把握机会,努力学习,那么你将来的“收成”一定会很可观。

若你做事没有进步的话,这是最可怕的。当你初离学校时,可能抱着很大的希望,想尽一切力量,完成一桩伟大的事业;或者打算努力自修,以求做事进步,准备开始去过愉快的社会生活;或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庭。

但等你刚一开始工作时,一切外界的诱惑就纷纷来到,它们使你不能安心自学、工作,甚至把你拖入堕落的深渊里。若你对工作不再感兴趣时,那就糟了,一切人生的愉快、幸福、安乐全都将离开你。除非你幡然醒悟,痛下决心,重新踏上一个求进步的轨道里;不然的话,随着你的年纪渐增,才能开始渐退,就只好过着失败的生活了。

请你现在就下定决心!不论你的情况怎样,不要忘记“求上进”,不随意消耗任何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你的学识、经验、思想没有一样可以不求进步,若你能这么去做,即使你的工作受阻时,也会有力量求得恢复。

只要具有真才实学,就不怕各种阻挠。你若没有大笔财富,世人也会看重你,你的本领是他人无法抢走的。总之,你要尽量培养本领,将它积存起来,这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有独立思考与判断力

人们顺应环境,往往最后主成了环境的奴隶。“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这是最不盲从的拉尔夫·瓦多·爱默生所讲的名言。这对喜欢强调“由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震撼。

也许,我们可以把爱默生的话做如下论释:“要尽可能由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假如成熟能带给你什么好处的话,那便是发现自己的信念及实现这些信念的勇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因素。

年轻人或涉世未深的人,常常会害怕自己与众不同……无论是穿着、行动、言谈或思考模式,都尽量与自己所属的圈子

认同。小孩喜欢与同年龄的人做相同的事,他们很在乎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接受——这是他存在的最重要证据。当我们身处不熟悉的环境,又没有过往的经验可以参考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便是顺应一般人的标准——直到我们自己的经验和信心足以给我们力量,然后才能照着自己的信念和标准去做。

但是,就算是基本原则也有受到考验的时候。尤其是一些不随波逐流的人会提出改革——这便是文明进步的动力。比如:人们一向对行之有年的奴隶制度不敢贸然表示反对,直到有少部分前卫人士起来大声疾呼,最后才逐渐得到响应。此外,用酷刑逼供、剥削童工、不人道的刑罚、产品误示等等,实在不胜枚举。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一度为大部分人所接受,不曾提出质疑,直到有少部分人起来反对,并坚持到底,事情才有了转机。

要想不随波逐流也并不容易,至少不是件愉快的事。有时,甚至还有危险性。大部分的人宁愿顺应环境,躲在人群当中接受保护,对各种统治者的领导毫不质疑或提出反对——我们不敢做与众不同的事。但是,我们并没有体认到,这种安全其实是虚伪的。大众心理其实最脆弱,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像追求安全感一样,人们顺应环境,往往最后变成了环境的奴隶。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也还不曾自己独立自主思考过。自那以后,虽然也变得稍微懂得一点思考,但是所想的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只是在一个劲儿囫囵吞枣地吸收着所读的书的内容,对于朋友们所说的话,也不斟酌是否正确,就一味地接受。与其费尽周折地去追究有真实意义的东西,倒不如顺其大溜来得省事,这就是很多人懒得思考的原因。由于那样,当发现自己拥有判断力时,已经被偏见误导了。虽然自己并未察觉,但是却养成了错误的想法,它已取代了对于真理的追求。

“要是我早点开始用自己的判断就好了!”这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后的感叹。为了避免将来后悔,最好及早开始。当然,人的判断力不可能永远正确,或许也有失误的时候。不过,以失误最少者为指针,则是不变的方法。能够弥补这种失误的,就是看书和与人交往。可是,也不能过于相信这两者而囫囵吞枣。因为,这两者终究只是上天所赋予人的判断力之补助。而良好的判断力来自独立、深入的思考能力。

当一个人一旦立志自我思考,并开始尝试时,对事物的看法就会有惊人的改变。与过去用别人教的想法去看事情,以及把抽象的幻觉误当作真实的事物比起来,此时我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显得井然有序。

对于头脑里冒出来的想法,首先要重新评估一下,它是否真的是自己的意见。虽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养成用自己的头脑,仔细思考事情的习惯是值得的。首先,你要把现在的想法一一加以检讨,想想看,是自己真的那么想,还是照别人告诉你的去想的?会不会是偏见或错误的信念?就从这些问题开始思考吧。如果没有偏见,希望年轻人能用自己的头脑,听听各种人的意见,想想看是对或错,或者有哪个地方不对,然后再综合各种意见,归纳出自己的看法。

也有人认为: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通常是一些古怪、喜欢哗众取宠或喜欢标榜“与众不同”的人。在这方面,爱默生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一向赢得人们的敬重。他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从事反奴隶制或其他种种改革运动的人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都遭到拒绝。爱默生当然同情这些运动,也都希望他们能做得很好。但他却不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精神与能力放到这些运动上面,因为那并不是他的专长。他非常坚持这个原则。虽然因此遭人误解,也在所不惜。

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与他人生活得不一样,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敢于进行尝试的人却非常稀少。我所下的重要决定的大多数,幸免招致过朋友们的批评。他们全都出自善意警告我,我所进行的一切非常危险,缺少成功的希望,以及我的轻率程序是何等严重。我在取得律师的资格之后,为了进入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公司工作,而辞去大企业的职位时,就遭到了同事的嘲笑。而今天我们的企业去是当时所下决定的直接结果。40岁开始学习开飞艇时,多数人都认为我很无聊,因为当时孩子们还很幼小,依先这一决断之功,我们一家人长年欢乐陶陶。”

坚持一项并不获人支持的原则,或不随便迁就一项普遍为人支持的原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并愿意在受攻击的时候坚持信念到底,的确需要极大勇气。戴尔·卡耐基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次,我参加某个社交聚会,话题正转入最近发生的某个议题。当时,在场的人均赞成某个观点,只有一位男士表示异议。他先是客气地不表示意见,后来因为有人单刀直人地问他的看法,他才微笑道:“我本来希望你们不要问我,因为我是与各位站在不同的一边,而这又是一个愉快的社交聚会。但既然你们问了我,我就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接着,他便把看法简要地说明一下,立即遭到大家的围攻。只见他坚定不移地固守自己的立场,毫不让步。结果,他虽然没有说服别人同意他的看法,却赢得大家的尊重。因为他坚守自己的信仰,没有做别人思想的应声虫。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专家的时代。由于我们已十分习惯于依赖这些专家权威性的看法,因此便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以致不能对许多事情提出意见或坚持信念。这些专家会这么轻易取代我们的地位,是因为我们让他们这么做。

我们现今的教育趋势,是针对一种既定的性格模式来设计,因此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训练出什么领导人才。由于大部分的人都是跟从者,不是领导者,所以我们虽然很需要领袖人才的训练,但同时也很需要训练一般人如何有意识、有智慧地去遵从领导。如此,才不会像被送上屠宰场的牛群一样,盲目地跟着走。

大部分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专家——在他们自己本身、家庭或事业的世界里,他们做某些事,只不过是因为某些“专家”这么说,或因为那是一种流得,跟着做也可以凑个热闹。

爱德加·莫尔常常用所谓的“群体状况”来警告我们——他认为这种东西“扼杀人类个体的珍贵价值。”莫尔曾说:“由于人类不无法达到天使的境界,但这也并不是他们必须变成蚂蚁的理由。”

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持自己的真面目。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哈洛·达斯,对顺应群体与否的问题十分关切。他在1955年的学生毕业典礼上,以《成为独立个体的重要性》的题目发表演说,指出:“人们只有在找到自我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到这个世界上来、要做些什么事、以后又要到什么地方去等这类问题。”

●别急也别拖延

一个朋友回到乡下老家想利用周末假期,过个悠闲的生活,于是下田帮老父干点活。从除草到整理菜地,他越做越快,而且没有休息。他父亲说:

“你跟城里的人走路一样,动锄动得太急太快。”

“不快点工作,什么时候才做得好?”他回答父亲。

“不对,锄就是锄,没有所谓快或慢,要平心静气工作,要把握持续的耐力 ,那才不会累。”

没有急躁,没有赶忙,才是工作的正确态度。现代人太忙太赶的生活,往往造成情绪紧张,把自己累坏。

性急的人总是在追赶,遇到挫折就会发怒;他们像急惊风一样,希望什么事都能马到成功。

性急的人容易产生敌意,与人意见相左或利害冲突时,容易烦躁和气恼,不但折损健康,容易引起心脏病,在人际互动上亦有较多困扰,在事务的抉择和判断上,也常因为急躁而造成疏忽。心理学的研究指出:这种人格特质的人表现出好强、有上进心,总是匆忙易动怒,不耐烦而有敌意。因此,在管理学上亦发现,他们虽然反应很快,看来似有魄力,但容易出现漏洞,因小失大。

性急的反面是拖延,它一样会带来强大的压力和焦虑。如果你没有养成好习惯,把手中的事,一件一件按部就班做好,就会拖欠和积压;累积许多未完成的事,对自己就会构成严重的压力。别以为只有赶忙把事做完的人会紧张,其实喜欢拖拖拉拉,积欠该做的事,日积月累后,心理压力才大哪!

爱拖延的人,经常会说“等明天再做!”一天拖过一天,最后只有逃避了事。然而,逃避的后果不但带来内疚的情绪压力,也造成心智成长上的障碍。

拖延的人,通常会把工作看得繁重,或者苦于无从着手,于是一拖再拖,而延误大事,造成困扰。因此,建议你,要拣迫切的事先做,一次做一件,只要肯动手去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能一一把工作做好。

急性子的人,容易争先,即使开车也要摆出竞争和敌意,如此焦虑紧张,会磨坏身心,障碍创意。爱拖延的人,则累积旧帐,用内疚来腐蚀自己的活力,陷自己于消极性的情绪和压力之中。两者同是心理世界的臭虫,非消除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