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al是自然,concept是概念,就是能自然而然联想到的事物。例如,提到运动你就会想到什么,根据每个人背景的不同,有人会想到健康,有人会想到运动伤害,有些人会想到奖牌,等等。说到游戏有人会想到欢乐,有些人会想到同伴,有些人则会想到没做完的功课。看到一朵花有人想到美丽,有人想到果实,有人则想到花开花谢。无论是正面的、负面的、中立的联想都是自然产生的。
3.联想法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在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联想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使我们避免那些枯燥的语法,生硬绕口的发音,极大地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人总结的比较有效的联想方法有以下一些,还附上了一些例子,以供参考。
(1)比较联想。
比较联想,是指由视觉看到或听觉听到的词而引起对另一个词的回忆,并从中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相似或相反之处,从而建立起某种联系。这种联想常可用于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短语)的学习。如:learn——study,high——tall,justnow——amomentago,long——short,open——close,geton——getoff,husband——wife,teacher——student,king——queen,teach——learn,等等。
当然,应避免机械的、简单的联想,在比较联想中,有比较还应有鉴别,特别是对近义词,尤其应这样。
(2)近邻联想。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机能活动具有一定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也体现在人们对时间和空间上邻近的事物会自然地展开联想。近邻联想指的就是这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由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这一心理现象。如,ice→snow→winter→skate;或ice→water→steam等,由此再与solid→liquid→gas相联系。这种联想,只要有时间,尽可不受约束地进行下去,在复习单词时,更可以这样做。
对单词按词义分类联想,也是近邻联想的一种形式。如把名词分成人物、家庭、地点、建筑物、气候、自然、时间、人体、动植物、学科、语言等类,这样,在学习、复习一个词时,会较容易地联想到同类词中的其他词。
(3)情景联想。
这种联想是从某一单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词(或短语)引起对某一具体的、特定的情景的联想。这种联想,不仅加深了对单词的印象,有利于记忆,还能把词与句、词与文相结合,达到理解掌握、准确运用所学词汇的目的。
情景联想,首先在于情景,情景应生动有趣,与众不同;其次在于联想,联想应恰当、合理。如在学习单词cry时,先将其读音/krai/与小孩的哭声相联系,这是情景之一;在学过这一课的课文后,把cry与课文中the baby有关的情景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cry的词义、过去式、动名词形式及其与hard的搭配用法等,就有较为鲜明、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把某个词与多种情景相联系,加强记忆效果。复习该单词时,多回忆这些特定的情景,多联系在不同情景里的用法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可以通过语言、图片、动作、表情等为某些单词创造一些情景。
(4)趣味联想。
这是一种发挥想像力,由所学的语言材料通过某种不大合理但却有趣的手段,引起对另一语言材料的回忆。这两者之间可能风马牛不相及,但正是这种不合逻辑的、荒诞的、离奇的东西,给人留下深刻记忆。如学单词see(看),该词中的“ee”如同两只眼睛,因而与“看”有关;学习look(看,注视),观其形,“oo”如同一副眼镜,故该词与“看”也有关,而且戴上眼镜看,这种“看”无疑就是有意识的“看”了。这样既认清词义、拼写形式,又能道出see与look的基本区别。
(5)语言联想。
这种联想指从某个词的发音引起对某种事物或状态的联想。如:单词cough,其中“ou”发/?蘅/,整个词读起来短促,如同连续发出咳嗽声,其意为“咳嗽”;单词laugh,其中“au”发长音/?藁:/,开口较大,整个词读起来直抒胸臆,如若开怀大笑,故这个词意为“笑,发笑”;单词spit(吐痰),读此单词时状若吐痰;ball(球)中“al”发/?蘅/,是个圆唇音,可以想象口形圆如一个“球”;读单词monkey(猴),语音清脆,如若猴之活泼、灵敏;单词camal读音较长,字母“m”发音浑厚,尾音绵延,由此想象出骆驼的雄浑高大;而单词cat读音较短,尾音干脆,让人联想起猫的小巧、灵活。
熟练掌握联想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深刻理解,快速记忆,熟练应用的效果,使学习者事半功倍,是一种值得借鉴和采用的学习方法。
▲同类比较学习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我们先在这里大致介绍一下比较法的相关知识。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一种类的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的研究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比较认识现象的规律的方法。
运用比较法有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存在两种以上的事物,二是这些事物必须有共同的基础,三是这些事物必须有不同的特性。
1.比较法的主要种类
(1)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比如,为了了解某位同学这一年来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把他入学时在班里的名次与现在在班里的名次相比,马上就可以得出这名同学这一年的学习情况,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2)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为了认识城乡差距,我们可以选取它们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作比较。据统计,城镇教育经费支出占公共经费支出的百分比(17.8%)远远高于农村教育经费支出占公共经费支出的百分比(10.5%)。
(3)同类比较。
同类比较就是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的比较,在比较中寻找事物的共同点。比如我们已知第一个对象具有某种特征X,同时又具有另外一种特征Y。此时如果我们已知第二个对象也具有第二个特征X的话,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推断出第二个对象也应该具有特征Y。
(4)相异比较。
相异比较就是对两个或两类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加以比较。即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这一比较,就其思维过程来说与同类比较相同,也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但是它说明的不是两个事物的相同点而是两个事物的不同点。
2.同类比较法
通俗地说,同类比较法就是在共同点或相似点的基础上尽量找出其不同点。有很多事物在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相似的比重很大,但在本质上却大不一样。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客观事物的相似点是记忆发生错误的重要根源之一,而且事物越相似,则对它们的记忆越容易发生错误。因此,为了使记忆精确,不出或少出差错,就应学会在各种类似的事物之间,尽可能地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来,以便抓住这些不同点,使各种事物的精确形象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这就是同类比较法在学习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某些近义词时,就要开动脑筋,尽量找出它们在意义上的区别,以免混淆不清,扰乱记忆。
3.同类比较学习法的步骤
(1)根据学习的主题,订立比较目的,并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也就是说要明确进行比较的主题,即比什么。
(2)收集和分析与对象有关的资料,如摘抄、笔记什么的,争取掌握比较对象的基本知识;即对比学习。
(3)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然后把它们按所比较对象的具体比较项目排列出来,挨个儿研究。就是说我们打算用什么来衡量所要比较的事物或其特性,如时间、小时、年,或答对题的次数、兴趣、教学内容等定下比较的标准。
(4)有计划地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学习。如果有需要,应该在适当时候修正第三步中所列示的比较项目。比较学习的内容,就是对比较的事实、数据,进行充分的研究,说明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分析形成这一事实的原因和理由。
(5)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分析各个项目的异同,努力找出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然后做出结论。有时比较的结论在分析的过程中已经直接给出了,这就要求我们做出一个总结性的结论。
4.运用同类比较法的注意事项
但是,要想运用好同类比较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熟练并能得心应手。大致说来,运用同类比较法时应该注意如下基本要求:
(1)要科学地运用同类比较法,就必须注意事物之间的可比性,不具有可比性的事情不要比,否则只是浪费时间。
一般说来,凡是可比的事物都至少有一个基本的主要的共同点,而且这些共同点与所要对比的不同点要有一定的联系,否则就是不可比的。在学习中一般都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例如,两种不同学习方法的比较等。
(2)要注意比较的广泛性。所谓广泛性,就是不仅要纵向比较,而且还要横向比较;不仅要两个对象相互之间比,而且要把现象与其总体比,只有这样最终得出来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3)不仅要比较事物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比较事物的本质。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搞好学习的要求:凡事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其本质。
在比较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为什么美国“一帆风顺”,时间不长就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法国却一波三折,历经坎坷才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时我们就要深入研究一下两国的历史。美国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其发展没有经历封建社会这一阶段,因而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基本上没有什么阻力;法国情况就大大不同了。法国经历了长时期的封建社会时期,中世纪时更是整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中心。因此,封建残余势力在法国可谓根深蒂固。所以,法国革命一波三折,反复多次。
5.同类比较法在学习上的效果
前面讲了这么多,也许有人会问,到底这同类比较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啊?如上所述,同类比较法这种学习方法是将我们学习所涉及某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和比较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研究分析能力的人,尤其显得重要。正所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同类比较法,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1)有助于我们把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加深一步。
就同一个问题而言,可能老师讲授的和书本上所体现的具有很大差别:要么老师认为这个问题不值得深入探讨而简单说几句,要么书本上却在这连篇累牍纠缠不清。有的问题呢,对那些水平较高的人来说是小菜一碟,对有的人却如同天书一般。同类比较法就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日常学习中所碰到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将把所要学习的东西(无论难易)纳入到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中,从而更好地揭示它们内在的普遍规律。所谓“一法通则万法通”,掌握了事物的基本规律,学习起来自然不会有以往那些恼人的问题了。
(2)有助于我们从更多的方面考虑问题。
由于所学的知识相对有限,所以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不可避免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某个问题的论述,由于个人的知识面不同,经验不同,所选取的论据、论点往往不大一样。通过比较,多看一些问题,多了解一些方法,多吸取一些经验,从而使我们集思广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片面性,少犯错误,掌握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
(3)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和矛盾,极大地激发学习思考的兴趣。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即便是我们奉为圭臬的教科书有时都会因作者的不慎或水平所限而犯错误,更何况其他呢?通过比较学习,我们完全可能找到谬误所在,并深入了解作者的错误是怎样发生的。这也是一种明辨是非能力的锻炼,收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一石二鸟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4)有助于我们博采众家之长。
同类比较法步骤之一就是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料、文献进行对比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我们辛勤的收集,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文献资料文笔出众,有的则资料翔实;有的文献资料图文并茂,有的则理论高深。通过这样一番比较学习,可以从多方面增长知识,而不仅仅是我们所要学习的那一小部分。
(5)运用同类比较法进行学习、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新的发现与发明,这是一般的学习达不到的。
例如,通过中国和日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日本是个岛国,面积狭小却人口众多。但是,虽然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国的大,资源也比中国的少,为什么他们却比中国发达得多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国民教育和相关政策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作为一个饱经战争创伤的国家,日本开始了战后重建之路。它充分认识到人才和科技的重要性,将它摆在了首要位置。持续的国民教育和培训开发了日本人的智能,很快培养出了一大批掌握最先进技术的科学技术人才和一大批高技能的技术工人。正是靠着这些先进的技术和高水平的质量,日本很快占领了世界市场,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所以,如果我们能跟日本一样,把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潜在的智能都开发出来,大幅度地提高国民素质,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一定能够富强起来,昂首挺立在世界人民面前!
▲寻找自己的适宜时间学习
1.睡前醒后适宜学习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入睡前学到的东西,保持记忆的时间最长,因为在睡眠期间,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普遍转入抑制状态,临睡前所学的东西没有受到其他信息刺激作用的干扰,这是近因效益的作用。这就是睡前醒后法的理论依据。同时根据记忆的干扰理论,记忆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
由于睡前所学得到的信息没有受到干扰,清晰地记在大脑皮层上,所以我们早晨醒来在大脑没有接受外界刺激之前,应该及时回忆头天晚上睡前所学的内容,同时分辨清楚:记住了哪些?遗忘了哪些?然后翻开书本对照,如果发现遗忘了或记错了应立即纠正,尔后按着正确的再重新记忆。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较难记忆的内容,如学外语、背书、记单词、记公式等。运用得当这种方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来说在起床后和睡觉前一小时学习为最佳。
2.科学睡眠提高效率
恩格斯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我们讲睡前醒后法,绝对不是要求大家废寝忘食的学习。相反,还要和大家谈谈如何进行科学的睡眠。
我们每个人每天差不多都要睡8个小时左右。有人说,生命的三分之一用于睡眠太不划算了,如果一天24小时都可以用来工作学习该多好。可是,这个想法很不现实,差不多每个人都需要休息,而休息最主要的表现就在于睡眠。休息能够使身体积蓄能量,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为了睡好觉,睡前应洗澡、洗脚,不宜吃得过饱,不要喝茶、喝咖啡,内衣应该宽松,枕头高度软硬适度。
睡眠时间应根据年龄的不同,有不同的标准:学龄前儿童每日应睡眠12小时,少年儿童10小时,13岁~15岁儿童9小时,15岁以后8小时,成年人7小时~8小时,老年人5小时~6小时即可。那么,怎样才能睡好觉呢?
具体地说,要想有高质量的睡眠,请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保持人体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如果每天准时起床,定时置身于早晨的阳光之中(周末也不例外),那么生物钟就会准时地运转,这是提高睡眠质量最关键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