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懂点心理学
4934600000035

第35章 立志做一个成功者——18岁以后懂点成功心理学(4)

同杰克·亚当斯一样,我们小时候都会被问到:“你长大了想做什么?”长大以后,小时候的梦想或者被忘记了,或者被当成小时候的一个回忆。但有一些人,一直将梦想作为行动的方向,按照梦想的要求打造自己的形象,梦想最终照进了现实。

自我形象技术,就是重塑自我形象,将失败者的自我形象改变为成功者的自我形象。自我积极形象是自我观想出来的“内心形象”。这是人生成功的一大秘诀。

自我观想会产生巨大的牵引作用。想想你小的时候立志要做一个医生,那么在脑海中便不断出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你,这个影像会造成一种驱动力,鼓励你努力读书——初中、高中、到医科大学,毕业实习,直到医生梦完成为止,这就是观想的效应。人生成长就是不断地靠观想、梦想推动的。

一些著名专家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自我形象、个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观念,或者他的自我“图像”,是左右个性和行为的真正关键。人们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自我形象技术),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那些做出伟大成绩的人,无视环境的限制,不断想像着所企望的结果,从而培养出坚定的把握感,终于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请牢记:想像+体验=自我形象。

积极的自我形象,将引导你走向成功;消极的自我形象,将引导你走向失败。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五十年前的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三十一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是《未来我是……》。

布罗迪随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家伙说,未来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二十五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其他的同学最多只能背出七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个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是否实现了五十年前的梦想。

很快,布罗迪手上的本子都被索要走了,身边仅剩下一本练习册没人索要,是那个叫戴维的小盲童的。布罗迪想,戴维可能死了,毕竟五十年了,五十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放入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内阁大臣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装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五十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三十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

一个小盲童,怀揣着内阁大臣的梦想,在自我观想的牵引下,实现了梦想。所以说,不在于你以前有多失败,先天的条件多么劣势,通过自我形象技术,一样可以取得伟大的成绩。

如果你现在很消极,就请你看看自我形象技术给你的几条建议:

热爱自己。任何人都有优势、劣势,要把着眼点放在自己的优势上,要看自己的长项,张飞何必与西施比美?

天天照镜子,欣赏自己。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说:“你很漂亮,我爱你。”“你很棒,我很喜欢你。”欣赏是建立自信的一个重要方法。

注意仪表。仪表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内心的外在表现。

学会微笑,要笑口常开。

结交积极向上的人。

写出自我激励的警语。

你要成功,你要致富,一定要改变自我形象,利用观想的科学,将你的神经系统变成一台“成功的电脑”。改变自我形象的三个步骤:在内心深处输入“胜利感”;在行动上产生“胜利的行动”;这样逐渐便会成为一个“胜利者”。

勇于挑战:变自卑为自信的方法

美国有位叫凯丝·戴莱的女士,她有一副好嗓子,一心想当歌星,遗憾的是嘴巴太大,还有暴牙。她初次上台演唱时,努力用上嘴唇掩盖暴牙,自以为那是很有魅力的表情,殊不知却给别人留下滑稽可笑的感觉。有位男听众很直率地告诉她:“暴齿不必掩藏,你应该尽情地张开嘴巴,观众看到你真实大方的表情,相信一定会喜欢你的。也许你所介意的暴牙,会为你带来好运呢!”

一个歌唱演员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缺陷,首先是要有勇气打败自己的自卑心理。凯丝·戴莱知道,自己如果尽情地张嘴,肯定会破坏自己的整体形象;但是,这个男听众也许可以代表部分听众的想法。

凯丝·戴莱接受了这位男听众的忠告,不再为暴齿而烦恼,她尽情地张开嘴巴,发挥自己的潜能特长,受到了更多听众的欢迎,成为美国的大明星,她的暴牙反而成了她的金字招牌。

你会为你有天生的缺陷而自卑吗?你会因为一些天生的因素而畏缩不前吗?心理学家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严重影响人们自信主动、勇于进取的障碍主要有五个因素:

自卑。过分的自我批判,常常表现为过分的自我挑剔,因而导致在心志上的“自杀”,失去进取心。

胆怯。胆怯的心理必然会磨灭自己的梦想、想象力和独创精神,因为总是害怕出问题而失去许多机遇。

懒惰、倦怠。由于不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使自己变得平庸无能,也使某些原本有才华的人失去了进取和创造的精神。

性格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一个人的个性是一个特别重要和积极的因素,但它必须是健全和完整的,片面和狭隘的个性会阻碍创造才能的发挥,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

动机与兴趣的浮躁与庸俗。这个不利因素会使人从众流俗,忽冷忽热,浮躁地追求某种时髦,实际上还是不确定自己到底要什么,因而也就浅尝辄止或有始无终。

很明显,这五大障碍归根到底都是心理态度的消极,缺乏自信主动的意识。这些心理往往都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养成的。

人人都羡慕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其实那些创造了奇迹的人与我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都有坚强的自信意识。如果把一个人的成功比做土地上的果实,那么,自信就是取得成功果实的种子。有了种子不等于就会有果实,还要精耕细作,努力工作。但如果没有种子是绝对不可能长出果实来的,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并且可以成功,哪里还会自觉地强化自信意识,树立成功心理呢?

阿里是美国拳坛的一个神话。在无数的拳击比赛中,阿里始终把自己看做是最强大的,他曾经说过,只要他相信自己会胜利,那么,没有人会击败他。这种信念,在他12岁的时候已经形成。在阿里的自述中有这样一段:

我在12岁的时候是个爱说大话的人,让父母感到很头痛。我穿着“金手套”夹克乱逛,趾高气扬,说大话,进行拳击攻防练习。

我在对假想的对手练习拳击的时候总爱说:“我将成为最出色的拳击手。”在我的每一场业余拳击比赛中,我总是机动防守、猛击对方并最后获胜。我拍着胸脯,吹嘘自己多么出色。

有一位教师认为我是个说大话的人。她看不起我们,好像很讨厌我们这些自信心十足的拳击手。她根本不相信我们的潜力。有一天我们正在走廊里比划着拳击姿势,她走过来,眼睛直盯着我说:“你永远不会有出息的。”

17岁的时候,我在路易斯维尔戴上了金手套。第二年,我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我成了全世界最出色的拳击手!回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走进那位教师上课的教室。我问她:“还记得你说我永远不会有出息的话吗?”

她看着我,一副吃惊的样子。

“我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拳击手。”我一边说一边抓着系金牌的绸带在她面前晃动。说完就把金牌放进口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那间教室。那个怀疑我潜力的教师使我发誓要成为最出色的拳击手。我在12岁时就知道我会成为最出色的拳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