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口才课
4935000000020

第20章 Part3 技能篇(3)

但是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下属自身往往难以觉察到这些错误,这时领导就必须及时提出批评,来拨正航向,纠正偏差,保证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由此可见,领导适时而恰当批评下级不仅是可取的,而且也是很应该的。那种毫无原则,恣意放纵下属的做法,与科学的领导方法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与赞扬下级时一样,如何把批评的话说得有水平,既达到效果又避免矛盾的激化,就是我们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1.切忌恶语伤人

无论任何团体,当员工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时,作为领导无可避免地要对其加以斥责。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批评应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态度上的严厉不等于言语上的恶毒,切记只有无能的领导才去揭人疮疤。因为这种做法除了勾起一些不愉快的回忆,于事无补,而且不但与被批评者交恶,旁观的人听了也会寒心。因为疮疤人人都有,只是没有触碰到痛处,见到同事的惨状,只要不是幸灾乐祸的人,都难免会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觉。更何况,批评的目的是弄清问题,而不是搞臭下级。而且恰当的批评语言,还牵涉到一个领导的心胸和修养问题,绝不能以审判官自居,恶语相向,不分轻重。

2.切忌捕风捉影

“闻过而喜”是中国的一句古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愉快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上级批评下级,要使下级达到心悦诚服,没有用权压人,以势压人之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在批评之前先考虑一下有几分的事实根据,这是比批评的态度和方法更为基本的东西。如果事先调查不够,事实真相与得到的情况有差异,被批评者就难以接受;如果有人提供了假情况,打“小报告”,领导者以此为据,大加批评,那就更难以服人了。所以,上级批评下级,责任要分清,事实要准确,原因要查明。从实际出发,弄清事情的本来面目,找出问题的原因,恰当地分清责任,这样的批评有理有据,既不夸大,又不失察,下级当然口服心服了。所以,上级批评和否定下级,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为准绳,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以感情代替原则。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心胸豁达,最忌讳神经过敏、疑神疑鬼、听信流言、无中生有。

3.切忌喋喋不休

批评的质量与数量之间,并不存在正比的关系,有效的批评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使下属心悦诚服,而絮絮叨叨的指责却会增加下属的逆反心理,而且即使他能接受,也会因为你缺乏重点的语言而抓不住错误的症结。

而严重的是,有些领导似乎就是喜欢“痛打落水狗”,下属越是认错,他咆哮得越厉害。这样的谈话进行后会是什么结果呢?一种可能是被批评者垂头丧气,另一种可能则是挨骂的下属,认为自己已经认了错,领导还要抓住不放,实在太过分了。这时性格怯懦者会因此丧失信心,较刚强者则说不定会愤怒起来。显然,领导这么做是不明智的。

周恩来和著名戏剧家曹禺是很好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曹禺等负责一次宴会的组织工作,由于缺乏经验,致使客人来了半个多小时才得以入座。周恩来也静静地等待了半个多小时才得以入座。会后,周恩来问及原因,曹禺脱口而出:“这件事不是我办的。”周恩来听了严肃地说:“革命工作分什么你我,出了问题应当大家承当,大家负责任。”短短的一句话,既使曹禺认识了错误,又没有使像曹禺这样的知识分子过于难堪,这种简洁有效的批评方式很值得学习。

■打一巴掌不忘揉三揉

指出别人的缺点或错误,可能与对方意思相违背而伤害到对方,又担心对方态度蛮横伤及自己,这时,需要用赞美的话语做中和剂,令对方反驳不是,发怒也不是,批评的有理有据,令其心悦诚服地接受。

首先必须设想一个限度,否则你的忠告也许会适得其反。当你要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必须先认识到人类的脆弱及不完美,且保持着自我反省的心态和与对方一同背负过失的谦虚态度,让对方发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次,为了免于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必须要事先准备些赞美的话,在批评他人之前,先将这副“灵丹妙药”给对方服下,然后再转入正题。当对方因你指出的缺点而感到难过和难以接受时,赞扬就起了很大的中和作用。

我们经常看一些歌唱比赛、辩论赛。在专家点评时,他们经常用几乎是无往不胜的妙招:先指出选手的优点,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指出不足之处。比如对方是名歌手,就先指出他音质不错,台上表演力很强,但缺乏经验,细节处理不够好;如果对方是位辩手,可以先赞扬他头脑灵活,才思敏捷,再指出他的一些失误。不仅是在这些比赛,在谈判桌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一切与人相处中都会用得着这招“先扬后抑”法。老师为了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总会先分析这位学生的优点,进步的地方,然后再慢慢道出他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让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面子上也过得去。既达到目的,又保住自己且不伤害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某部门科长有一天一大早见到他的一位女秘书,便夸她:“你昨天拟的那份报告很好,我很喜欢。”那位女秘书听了受宠若惊,很高兴。这位科长又不急不忙地接着说:“可是,我这么说的目的,是要你心里高兴,今后打字的时候多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这位科长的方法值得效仿。就像一种很苦的药丸,外面裹上糖衣,先让人感到甜味,容易一下子吞到肚里。于是药物进入肠胃,药性再发生作用。病人既不会感到药苦,难以下咽,又把病治好了。如果科长直截了当指出,“以后注意错别字”,那位女秘书可能会觉得羞愧、难过,难以接受,或者还要争辩几句。这样,对秘书的规劝就失去了效果,还可能引起下属的不满,令双方不愉快。

在讲究说话艺术的今天,良药未必苦口,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不顾时间、地点及对方心理,直截了当、劈头盖脸的一阵冷言恶语,不但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学会和风细语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好处多多!

■把握好批评的场合

不注意场合随意批评人往往不仅起不到效果,还会伤了对方的面子和自尊心,也会坏了自己的形象和威信。穿衣要看天气,批评也要看场合。

批评一定要注意场合,而且不能像泼妇骂街。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看到上司斥责部属,不愿看到自己的同事被责骂。当然,有的人会幸灾乐祸,但大部分的人会站在被责骂者一边。

有的人喜欢在众人面前斥责下属,并不是因为出于气愤,而是想经由这种方式向上级、客户或其他部属表明这不是他的错,而是某个下属办事不力造成的。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幼稚的。

首先,你既然身为领导,就得对职责内所有事务负起责任。如果你一味强调自己不知情,只会使你在掩饰的同时,暴露出另一面的缺失,那就是你管理不力,或你所主持制定的管理规则不健全。更重要的是,你的这种推卸责任的行为,会让其他部属看了心寒,他们会觉得你是一个自私、狭隘、没有气量的上司。

其次,如果一旦出了问题,你就把责任往下属身上推,拿下属做挡箭牌,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下属从此就有可能对任何工作都不再热心。而且,他还会在心里想着:“好啊,这次你拿我当替死鬼,那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更要命的是,如果你的部属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急性子,他也许当场就和你针锋相对,大吵起来。

这时,他也许会把你一些见不得人的黑幕抖搂出来,然后扬长而去。当着那么多旁观者,谁的处境最尴尬?最终还不是你丢了自己的面子。

因此,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即使你确定是部属犯的错误,也应该把他喊到办公室,在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进行批评。

■批评少一些,赞许多一些

生活中,少一分指责,多一点嘉许,不仅令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也给予对方愉悦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许多年以前,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工厂里做工。他一直喜欢唱歌,梦想当一个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师却不但没给他鼓励,反而使他泄气。他说:“你不适宜唱歌,你根本五音不全,简直就像风在吹百叶窗一样。”但他的母亲,一位穷苦的农妇却不以为然,她搂着自己的孩子,称赞他说:“孩子,你能唱歌,你一定能把歌唱好。瞧你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她节省下每一分钱,给他的儿子用来上音乐课。这位母亲的嘉许,给了孩子无穷的力量,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那个时代最伟大、最知名的歌剧演唱家。

假若在这个小男孩的童年,没有母亲的激励与赞许,只有那位老师的无情打击,这个世界上也许就失去了一位著名的歌剧家。

用赞扬代替批评,是史金纳教学的基本观点。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以动物和人的实验来证明:当减少批评,多多夸奖与赞美对方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比较不好的事会因受忽视而逐渐萎缩。

我们不应当怀着自己的私心或对事物不感兴趣,就对他人的行为采取贬低或批评的态度。没有爱迪生母亲对儿子孵鸡蛋行为的肯定与赞许,也许爱迪生就没有今日的辉煌成就;英国作家韦斯特若没得到老校长的称赞,可能就没有今日无数本畅销书,英国文学史就缺少了不朽的一页。也许就是那一句微不足道的赞美,给了那些需要动力的人无穷的力量,给那些身处逆境的人奋斗的信心。谁又能小视它呢?

在《孩子,我并不完美,这只是真实的我》这本书里,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道:“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那么就别吝啬你的那份阳光,让它普照周围的每一个人吧!

◎ 批评是最难把握的一种表达方式,要考虑到时间、地点、对象、情境等多种复杂因素,其宗旨是要照顾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力求不伤害对方。

◎ 批评他人时,要以朋友的口吻,对事不对人,掌握好批评的时机。

◎ 批评时可以采取启发式、幽默式、警告式和委婉式。

◎ 批评他人切忌恶语伤人,不分轻重;切忌捕风捉影,主观臆断;切忌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切忌喋喋不休,没完没了。

第16课

批评的艺术:“温柔一刀”的神奇效应

息事宁人的谎言,胜过搬弄是非的真话。

——萨迪

■说服是一门艺术

说服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说服能引导一个人的心灵穿越无知,避开错误,远离误解,抵达正确的目的地。真正的说服能使另一个人理解你所说的话,体会你的感受,相信你的动因,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对他真正有利的事。

如果你是一位房地产经纪人,想说服一对年轻的夫妻买下一套他们想要的房子,其费用也是他们能轻松负担的,同时你也得知它是全城最合算的一笔买卖。这时,你用恰当的方式把这一信息公布出去,主动接触他们帮助他们了解这笔划算的交易,以及接受这笔交易的合理性和有利点,最后达成交易。这样的做法就是零距离说服。真正的说服绝不会是谎言,而是一种艺术,它能够使你去达成与别人有关的美好事情。

如果你不能说服别人,并不是因为你的观点不好,而是因为你不太善于运用说服的艺术。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点子或是最好的产品,但是如果你无法有效地向别人传达这些消息,那么再好的东西也难以实现其价值。

克拉罗·巴顿、托马斯·爱迪生、欧佛里·莱特以及琼纳斯·索克博士都不是推销员,然而如果他们没有学会说话的艺术,他们的梦想就绝不会实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会大大不同。

如果克拉罗·巴顿在1962年没有说服她的长官允许她上前线照护受伤的士兵,那么从那时起不但会有更多的人战死战场,而且我们也不会有红十字协会了;如果爱迪生没能说服他的投资人以及工程师们相信电灯完全是有可能发明的,那我们现在只能在煤油灯下阅读了;如果莱特没能说服政府官员相信动力飞行器不只是新奇的玩意,我们就得花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搭火车、汽车或者轮船去旅行了;如果索克没有学会不可思议的说服艺术,你们仍然会看着好几百万男女老幼因为小儿麻痹这种不治之症而痛苦地度过一生了;如果承担风险者没有说服他们的雇主、同事、银行家、投资人与政府给他们的想法一个实现的机会的话,今天你视为理所当然的大部分事情就绝不可能存在。

同时,请想象一下个人与家庭因为没有说服而错失的一切美好事物。如果一方可以说服另一方去寻求心理咨询的话,有很多桩婚姻可以得到挽救;很多中学生或大学生,因为没有人说服他们教育能给他们带来的最大好处,所以他们选择退学;无数辛苦经营的企业主之所以倒闭,往往是因为他们无法说服银行家或投资者继续投资。说服人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然而,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是无能的说服者,所以更应该努力掌握说服人的艺术。

说服艺术对于任何想要实现梦想并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人来说绝对重要。他是开启通往他人理智和情感之门的钥匙,也能够使你对他人的生命产生一种持续的正面影响。一个人的魅力是和他的说服能力息息相关的,一位卓越睿智的商界精英,一个威力无穷的政府领导,一位儒雅的学者,都会在他的公众表达上有着不同凡响之处。说服力的伟大之处在于让别人信服你的观点,并钦佩你的魅力。

■说软话,服人心

有时,人难免因一时糊涂做一些不适当的事。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把握指责别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保留对方的面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分寸把握得不当,有时会使对方很难堪,破坏了朋友交情,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有时会让对方占“便宜”的愿望得逞,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某干部到广州出差,在街头小货摊上买了几件衣服,付款时发现刚刚还在身上的一百多美元不见了;货摊边只有他和姑娘两人,他明知与姑娘有关,但没有抓住把柄。当他提及此事时,姑娘翻脸说他诬陷人。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干部没有和她来“硬”的,而是压低声音,悄悄地说:“姑娘,我一下子照顾了你五六十元的生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你在这个热闹街道摆摊,一个月收入几百上千,我想你绝对看不上那几张美元的。再说,你们做生意的,信誉要紧啊!”他见姑娘似有所动,又恳求道:“人家托我买东西,好不容易换来百把块美元,丢了我真没法交代,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或许忙乱中混到衣服里去了。我知道,你们个体户还是能体谅人的。”

姑娘终于被说动了,她就坡下驴,在衣服堆里找出了美元,不好意思地交给他。

说“软”话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在吃糖,心里甜甜的。在上述案例中,这位干部的一番至情至理的说辞,不但使钱失而复得,而且还可能挽救了一个几乎沦为小偷的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