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就是命脉大全集
4936100000039

第39章 人脉是管道,为你接连双方信息(1)

——不可不知的说话技巧

有句话说,是人才者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通才。的确,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和别人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信息社会就是要提高信息的价值,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和现代生活竞争激烈要求发展口才与交际能力。所以,说话和交际能力是我们提高素质、开发潜能的主要途径,是我们驾驭生活、改善人生、追求成功的无价之宝。

【第一节 多说“我们”少说“我”】

小孩在做游戏时,常会说“这是我的”、“我要”,这是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现。在小孩子的世界里,这或许无关紧要,但有些成人也是如此。他们说话时,仍然强调“我”、“我的”,这给人自我意识太强的坏印象,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说话避开“我”字

《福布斯》杂志上曾登过一篇“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剂药方”的文章,其中有几点值得借鉴:

语言中最重要的5个字是:“我以你为荣!”

语言中最重要的4个字是:“您怎么看?”

语言中最重要的3个字是:“麻烦您!”

语言中最重要的2个字是:“谢谢!”

语言中最重要的1个字是:“你!”

那么,语言中最次要的一个字是什么呢?是“我”。

亨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厌烦的行为时说:“一个满嘴‘我’的人,一个独占‘我’字,随时随地说‘我’的人,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农夫甲和农夫乙忙完了田里的工作,一起回家。他们走在路上,农夫甲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把斧头,就跑过去捡起那把斧头。他看了看斧头,觉得还很新,就想带回家占为己有,并说:“我们发现了一把斧头。”农夫乙看到这把斧头是甲发现的,应该归甲所有,就对他说:“你刚才说错了,你不应该说‘我们发现’。因为这是你先看见,所以你应该改口说‘我发现了一把斧头’才对。”

他们两个继续往前走,农夫甲的手上仍然拿着那把斧头。过了一会儿,遗失这把斧头的人走了过来,远远地看见农夫甲的手上拿着他的斧头,就匆匆忙忙地追上来,眼看对方就要追上来了。这时候农夫甲很紧张地看农夫乙一眼,然后说:“怎么办?这下子我们就要被他捉到了。”

农夫乙听他这么一说,知道甲想把责任归咎到两个人的身上。于是农夫乙就很严肃地对农夫甲说:“你说错了,刚才你说斧头是你发现的,现在人家追来了,你就应该说‘我快被他捉到了’,而不是说‘我们快被他捉到了’。”

在人际交往中,“我”字讲得太多并过分强调,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印象,这会在对方与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形成障碍,影响别人对你的认同。

因此,会说话的人,在语言传播中,总会避开“我”字,而用“我们”开头。

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许多农民怀着对沙皇的刻骨仇恨,坚决要求烧掉沙皇住过的宫殿。

别人做了许多工作,农民都置之不理,非烧不可。最后,列宁亲自出面做说服工作。列宁对农民说:“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可以不可以?”“当然可以。”列宁问道:“沙皇住的房子是谁造的?”农民说:“是我们造的。”列宁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自己的代表住好不好?”农民齐声回答:“好!”列宁再问:“那么这房子我们还要不要烧呢?”农民觉得列宁讲得好,同意不烧房子了。

有人曾经作过调查,看看人们每天最常用的是哪一个字,那就是“我”字。为什么人们对“我”字特别关心呢?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被人称赞,也喜爱称赞自己。因此,你若想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就要避免与对方争高低,而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为了使对方的面子不受伤害,我们千万不要常把“我”字挂在嘴上,别说“我公司”,而说“我们的公司”。

少说“我”多说“你”

说话好像驾驶汽车,应随时注意交通标志,也就是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与反应。如果红灯已经亮了仍然向前开,闯祸就是必然了。无聊的人是把拳头往自己嘴里塞的人,也是“我”字的专卖者。

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谈论自己的事情,而对于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事情,众多的人觉得索然无味,对于你含有最大兴趣的事情,常常不仅很难引起别人的同情,而且还觉得好笑。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们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这时的心情是高兴的,可是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地高兴吗?不一定。谁家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你可不要为此而大惊小怪!这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不会叫妈妈的孩子才是怪事呢。所以,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别人不一定有同感,这是人之常情。

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总是谈你个人的事情,你的孩子,你的生活。人人喜欢的是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明白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引导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使对方高兴最好的方法。你以充满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叙述,你一定会给对方以最佳的印象,并且对方会热情欢迎你,热情接待你。

把“我的”变为“我们的”

说话时,把“我的”变为“我们的”,可以巧妙拉近双方距离,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和你的话。

如果你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改变一下,把“我的”改为“我们的”,这对你并不会有任何损失,只会获得对方的好感,使你同别人的友谊进一步地加深。

我们经常看到记者这样采访:“请问我们这项工作……”或者“请问我们厂……”经常发现演讲者使用“我们是否应该这样”、“让我们……”等表达方式。这样说话能使你觉得和对方的距离接近,听来和缓亲切。因为“我们”这个词,也就是要表现“你也参与其中”的意思,所以会令对方心中产生一种参与意识。

比如说“你们必须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便拉开了听众与演讲者的距离,使听众无法与你产生共鸣。如果改为“我们最好再作更深一层的讨论”就会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第二节 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说话不是说给自己听,而是说给别人听。所以,不能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别人的感受。如果不听别人的反馈,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即使你说再好听的话也全是废话。

别只顾自己说话

说得好,不如说得巧。一句话可能令你晋位升爵,但也有可能为你惹来杀身之祸。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如果不能融会贯通说话的学问,那就少说为妙。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主簿。他为人才思敏捷,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但是由于十分恃才自负,屡次得罪曹操而不自知。

一次,曹操建造一所花园,竣工后,曹操四处观看,不发一语,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想和手下人打个哑谜,众人看了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笑着说:“‘门’内‘活’字,乃‘阔’字也。丞相是嫌园门太窄了,想拓宽它。”

于是,手下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看了非常高兴,一问之下,知道杨修毫不费力就解出自己出的谜题,嘴巴上虽然称赞几句,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又有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开口,径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食那一盒糕饼。曹操被他大胆妄为的行径吓了一跳,质问杨修,杨修嘻嘻哈哈地说:“盒子上写明了一人一口酥,我又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听了,虽然勉强保持风度、面带笑容,心里却十分厌恶杨修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行为。

曹操生性多疑,深怕遭人暗中谋害,因此谎称自己在梦中会不自觉地杀人,告诫身边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后来还故意杀死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卫,想藉此杀鸡儆猴。

没想到杨修得知这件事,马上看穿曹操的心意,当着曹操的面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冷嘲热讽,下定决心,非把杨修这个人除之而后快不可。

机会终于来了。曹操率大军攻打汉中,迎战刘备时,双方于汉水一带对峙很久。曹操由于长时间屯兵,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

刚好夏侯敦在这时进入帐内禀请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夏侯敦便把这两个字当做口令传了出去。

行军主簿杨修听了这事,便叫随行的部众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敦见了惊恐万分,立即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

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遭人笑,在此有何益处?来日魏王必定班师矣。”

夏侯敦对杨修的这一番解释非常佩服,于是,下令营中将士打点行装,好鸣金收兵,准备撤退。曹操得知这种情况,一口咬定杨修造谣惑众,在他身上安了一个扰乱军心罪,毫不留情地把他杀了。

杨修头脑聪明,最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恃才傲物,只想一味夸耀自己的机智,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好恶,即使面对的是顶头上司,还要处处露一手,终遭灭顶之灾。

说话,不只是说给自己听,更要说给别人听,既然如此,你又怎么能不去考虑一下别人听了这些话,会有怎样的解读呢?一个真正懂说话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句句含光,但是,他总是能说出对方想听到的话。

交谈不是唱“独角戏”

与人交谈是为了享受对话的乐趣,谋求彼此心灵的交流,同时完成交谈的目的。交谈并不是唱“独角戏”,它是双方思想交流的形式之一。因此,无论是交谈的哪一方,都应该明白交谈的真正含义。有的人凡事都喜欢插嘴,而且一插上嘴就没完没了并认为自己是个说话高手,其实这是交谈最大的误区。试想,一个人总是向别人唠叨一些自己津津有味也以为对别人趣味无穷的话,于是自说自听自演自唱,那么有谁愿意听呢?

因此,交谈的重点在于要有一个共同的话题,而不应该像一个杂学博士那样逢人就想说教。在交谈的时候,有些人总是显得不耐烦,使交谈没有活跃的气氛。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话题没有回应的话所造成的。再者,自己若是对这次的交谈不感兴趣,自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假如话题丰富,交谈就能进入最佳状态。人们都有自我表现的本能,所以,一旦有说话的机会,就很自然地想开口说话。如果能有来有往、一呼一应,交谈气氛就更活跃,参与者的心情也更加愉悦和欢欣。因此,我们要选择新鲜有趣、内容丰富的话题作为谈话的材料。有的人总喜欢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泼冷水,或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似的故意找茬儿,这样做百分之百违反了会话的规律。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我们应该常常在心里自问:“这样说可以吗?”否则的话,你以为压下对方自己就能独占会话的上风,但是别人不买账,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岂不是枉然?再说,如果你老是在说话时逞能,人们势必对你“敬而远之”,到了那种地步你又有什么意思呢?即使你想与人聊天,别人也不愿奉陪,如同舞会中的“壁花”,这便是自作自受了。

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

社交中的说话,同站在教室中教课或是站在演讲台上演说有很大不同,教课和演说,只有你一个人在说话,别人不能插嘴。而社交中的说话,彼此在对等的地位,如果在这种谈话中,你一个人一直滔滔如高山瀑布,永不停止地倾泻着,那对方就没有说话的机会,完全是你说人听了。这样你肯定不会受人欢迎,甚至会被别人耻笑。

世界著名记者麦开逊说:“不肯留神去听别人说话,是不受人欢迎的第一表现。”

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发表欲的,如几个人聚在一起讲述故事,甲一个一个地讲了好几个了,乙和丙谁不都是嘴痒痒的,也想来讲述一两个。可是,甲只管滔滔不绝地一个一个地讲下去,使乙和丙,想讲而没有机会讲。我们试想一下,乙和丙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说话的机会,专门听某甲的讲话,自然会没有精神听下去,只好站起来不欢而散了。

一个商店的售货员,拼命地称赞他的货物怎样好,而不给顾客说话的机会,就不能做成这位顾客的生意。因为顾客对你巧舌如簧、天花乱坠的说话,顶多只把你看做一个生意经,决不会因此购买。反过来,你只有给顾客有说话的余地,使他对货物有询问或批评的机会,双方形成讨论和商谈才有机会做成你的生意。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倾听是我们对任何人的一种至高的恭维。”英国心理学家杰克?伍德说:“很少人能拒绝接受专心注意、倾听所包含的赞美。”与人交谈,应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倾听”是一种“无言的赞美和恭维”。

【第三节 感谢的话要立刻说】

每当别人给了你一点方便和照顾,即使这种照顾帮助是对方分内的事,你也要说:“谢谢您!”“给您添麻烦了!”

说“谢谢”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双眼充满感激之情地注视着对方的眼睛,真诚、自然、郑重地说。

学 会 感 谢

说感谢话是一门学问,把感谢的话留到第二天去说,不仅起不到感谢的效果,还会让人感到你不懂基本的礼貌与礼节,很难与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感谢不仅要及时,还要做到情动于衷,言为心声。在情感真挚的前提下,说感谢话时,做到声情并茂,表情恰当,会让对方如沐春风。

一天中午,大家正聚在办公室里闲聊,突然闯进一个男孩。他很年轻,眼里流露出胆怯和不安。

男孩拿出一张字条,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电脑公司的,你们单位欠了我们钱,总共有1 000元。”说完,男孩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像犯了错误似的。

有人不耐烦地说:“没钱!下回再来!”男孩嘴唇微微地嚅动着,但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去。或许这是男孩第一次出门要钱,他不知道向谁要,其实这时会计就坐在云的旁边。

第二天快下班的时候男孩又急匆匆地来了,当时办公室里只有几个人,会计看了一眼男孩,说:“来迟了,没钱!”男孩眼里满是焦急:“那我什么时候来才有钱?”“那说不准。”会计抛下一句话就离开了办公室。

过了几天,这天下雪了。男孩来到了办公室满怀期待地望着办公室里的几个人,却没有人理他,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主任抬起头见他还站在那儿,便说:“没见我们正忙吗?到外边去,等我们有空儿再进来。”男孩尴尬地低下头,匆匆地走开。

那天下午,云上班时看到男孩仍站在走廊上,这回男孩没进办公室,他一直默默地站在外面,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男孩仍然站在外面,外面很冷。

这时云再也耐不住了,走到男孩身边轻声说:“那个穿红衣、披肩发的就是会计,她有钱!”男孩走进办公室,这一次,他终于拿到了钱!

下班后,云走出办公室,发现男孩竟然还站在那里,他看到云便走过来诚恳地说了声“谢谢”,然后便匆匆离去。

云怔住了,她被这个男孩感动得差点落泪,也为身边那些冷漠麻木的人感到羞愧。

学会感谢会让我们在社交场合变得彬彬有礼,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一方的善意行为必然引起另一方的“酬谢”,例如感谢。而这种“酬谢”又将进一步使对方产生好感,并发出新的善意行为。这样,就使双方的人际关系进一步融洽。

感谢的作用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