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4936700000073

第73章 借力造势,以小搏大——14个关于识势用势的历史经验(4)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北伐军很快就打到湖南。军阀叶开鑫将重兵集结于长沙,企图负隅顽抗。正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的郭亮等共产党人,为配合北伐军的正面行动,决定从背后积极打击军阀叶开鑫。为此,他们分别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革命大好形势,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组织群众同敌人作斗争。

工人们听说配合北伐军赶走叶开鑫,都感到非常高兴。在郭亮等人的组织安排下,缝纫工人连夜暗暗地制做了两万多个“国民革命军”和“湖南工人保安团”的袖章;泥木工人在全城收集了数筐打野兽用的炸弹;印刷工人通霄达旦印制传单和其他宣传品;人力车工人也行动起来了,他们拉着车子在街里街外,大街小巷跑着,探听消息,侦察敌人的位置、人数及动向。

仅仅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全长沙城的工人都做好了与叶开鑫展开斗争的一切准备。

在郭亮等人的指挥下,一天早晨,长沙城几乎所有的街道上,忽然贴满了征讨军阀的标语:“打倒军阀!”“叶开鑫不投降就叫他灭亡!”这些标语不仅贴在大街上,电线杆上,大树上,还贴到了叶开鑫的办公楼和家门口。

叶开鑫怎么也没有料到形势会变得如此突然。他立即命令他的省会戒严司令在全城实施戒严,实行严格的检查搜捕。

可是,在郭亮等人的领导和指挥下,组织起来的工人们不仅没被气势汹汹的敌人所吓倒,相反,他们按预定的计划,当敌人的巡逻队和搜捕队出现在大街上的时候,建筑物里的工人们就把预先准备好的炸弹从开着的窗户扔出去。炸弹爆炸了,敌人吓懵了。这个时候,躲在门后背的工人们趁着炸弹爆炸后的烟雾,马上冲了出去,从慌乱的敌人手中夺下了枪支。

一处如此,处处如此。一时间,全长沙城的街上,炸弹隆隆,杀声震天。军阀的巡逻队和搜捕队很快就失去了威风,他们死的死,伤的伤,丢了旗,丢了枪,活着的,能跑的,东奔西窜,到处挨打。

在郭亮等人的组织下,学生们在摇旗呐喊:“北伐军进城了!”“叶开鑫完蛋了!”“缴枪不杀!”更使叶开鑫捉摸不透的是,他的部下不断报告:“在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带着‘国民革命军’袖章的人。到处都飘起了‘国民革命军’的大旗。”

叶开鑫根据这种种迹象推断:“一定是北伐军穿着便衣打进城来了。”想到这里,他吓得直哆嗦。他抓起电话想向有关方向询问情况,但电话不通了(电话线早被工人切断了);他叫人去拍电报,请求援助,但电报局已被戴着“工人保安团”袖章的工人占领了,电报发不出去了。他询问粤汉铁路的情况,回答是铁路交通完全中断。他问军队情况,回答是,士兵和军官都惊慌混乱,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叶开鑫感到问题太严重了,长沙城是再也守不住了。于是,他急忙下了撤军令,坐上军舰向北逃跑了。

长沙就这样被占领了。

其实,这个时候北伐军并未进城,是郭亮指挥人民群众用一些“土办法”造成了北伐军化装攻打长沙的假象,使敌人不战自溃,丢了长沙,狼狈逃跑。真是兵不厌诈也!

经验要诀: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始计篇》云:“乱而取之,”唐朝杜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趁火打劫”是惯用之计。领导者为了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双方都希望赢得胜利,千方百计地争夺利益,以达到预期目的。但此计必须要求自己真正了解对手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论证,认定对手有求于自己时,就可逼得他接受自己的苛刻条件,趁火打劫,获得谈判成功,从中赚大利润,发大财。

★经验84:明察秋毫,小心行事——赵知县断案

元朝某年的一天,湘乡县的知县赵景坞正伏案批阅公文,忽然门人通报说,有个外地人要向他鸣冤告状,于是他命门人把告状者带进来。

外乡人是个姓李的文弱书生,上月赴长沙府赶考路过湘乡,不想钱袋失落,为不误考期,派仆人把随身所带的银酒壶到当铺抵押,考试结束便向同乡借了赎金,回到此地赎取银酒壶。可到手的酒壶却变成了铜质的。他大吃一惊,便询问仆人。仆人也觉得蹊跷,当时他确实是拿银酒壶作抵押借钱的,怎么变成铜的了呢?李书生十分生气,便与仆人一块同往当铺理论。岂料店主人矢口否认有过什么银酒壶,说他们有意诈人敲竹杠。李书生不服,店主人拿出当票,上面确实写的是铜酒壶。李书生傻了眼,只怪仆人一字不识,而自己当时心急赶考,居然没有查看当票。为此,他无话可说,只得怏怏离去。事后又心中不甘,便来找赵知县申诉。

赵知县早闻当铺店主人有欺人劣迹,可当票上白纸黑字写明铜酒壶,如何办为好?他念头一转,便派差人传唤店主人到大堂。店主人一见知县大人忙跪下,心中忐忑不安,只等赵知县发问。岂料赵知县对他不理不睬,只顾看桌上的案卷,把他给晾在一边。店主人心中很是奇怪,可又不敢动弹,就这么跪着一动不动。时间久了,弯腰曲背,很是疲劳,心里更是发慌,一个哈欠,嘴里的牙签垂了下来。赵知县冷眼一瞥,心中暗喜,问:“你嘴里垂下的是什么?”店主人回答道:“牙签。”赵知县吩咐差役给拿来看看,说:“这东西很好,我要仿制一根。”就立即起身入内,急忙对差役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

差役拿了牙签跑到店主家对伙计说:“酒壶的事,你家主人已承认了,派我来取,以这根牙签作为证据。”伙计看到牙签,认得是东家的随身之物,相信他已经招供了,就将银酒壶交出。赵知县把银酒壶放于堂上,唤李书生辨认,果是此物,于是完璧归赵。

赵知县是一个能看得透、断得准的人。他可以洞察最深处的东西,摸清他人,因而成功地侦破了案件。

经验要诀:

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思考,仔细判断,明察秋毫,小心行事,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世界,让我们的人生观更加成熟,从而赢得更为靓丽的人生。

大家知道,认真严谨的态度,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前提。大到治国安邦,小到治学做事,无一能够例外。毛泽东同志关于“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论述,早已家喻户晓自不必说。风靡全国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归根结底说的还是“认真”二字,可见“认真”的历史渊源及其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认真做事”一词也不断被更新、被充实,赋予新的内涵,被注入更多新的时代元素,今天我们强调的“认真做事”,不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按部就班做事,不马虎做事、按照领导的安排、规章的约定、计划的要求做事,而是靠用心做事、靠智慧做事、靠创新做事,而这种做事是要用结果也就是绩效来验证和考核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在认真做事,不能靠自我感觉良好,而是一以贯之的用心做事最终创造绩效来说话。这才是企业班组员工中应大力提倡的工作态度。

作为一名员工要取得成功和更大的进步,就必须认真做事,用心思考,善于总结,它是员工成事之基、成功之本。

经验告诉我们,思想决定行为,态度决定成败,认真决定作为。我们每天面对的矛盾很多,就必须做到做一件、像一件、成一件。始终做到不敷衍、不草率、不糊弄。认真做好职责份内的每一件事情,在认真中成就一番事业。做人或做事,无疑应当首先确立认真的态度。但“认真”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可一概而论。认真,是一种事业心责任感的体现,反映了我们对工作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是我们每个人要想做好工作应必备的思想品格和开展工作的基本品德。

当然做事情光认真不行,还必须用心。用心就是要用心思考,它是成事之基,增强本领之需,个人成长往往是用什么心成就什么事。用多大心成就多大事,机遇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没有准备的人机遇则是遭遇,只有我们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做事,成功才属于我们。如果我们做事不用心思考,凡事只求大概、差不多、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穷根究底到头来则会一无所获。而做事用脑子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技术越来越先进,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干活不用脑子,每天机械地重复昨天的故事,那就是在熬日子,脑子长期不用就会变懒生锈,不能对现场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思考,不要说取得创新成果,就连完成基本的岗位操作都是难以想象的,慢慢地更是失去进步的动力和走向成功的资本,甚至落伍掉队,这样即使到了含饴弄孙时,依然会一事无成。因此,能不能用心做事,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经验85:计计相连,环环相扣——钟世衡除害

北宋时,元昊在西北建立党项族的国家——西夏。元昊心腹大将野利刚浪唛和野利遇乞经常率兵侵扰宋地。宋将钟世衡一心要除掉这两个祸害。这时,野利刚浪唛派浪埋、赏乞、媚娘三人向钟世衡诈降。钟世衡知道这三个人的真实意图后,认为与其杀掉他们,不如利用他们来行反间计。于是,他佯装不知,委派他们以官职,表面上十分重视,暗地里却派人对他们严加监视。

一天,钟世衡对好友王嵩说:“我想派你去西夏行反间计,您能胜任吗?”王嵩欣然应允,表示决不辜负这份信任。钟世衡给野利刚浪唛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刚浪大王,你派来的浪埋、赏气、媚娘三人,我已给他们安排了官职。朝廷知道你有心归宋,已任命你为夏州节度使。你赶快行动吧!”钟世衡让王嵩把这封信带给野利刚浪唛,并同时带去一幅乌龟与枣同席的画。

野利刚浪唛见到信大吃一惊,问王嵩这幅画是什么含义。王嵩说:“这幅画是早(枣)早归(龟)来的意思。大王若想归宋就该尽早行动。”野利刚浪唛冷笑道:“钟世衡把我当成小孩子吗?拿这种把戏来对付我。”为表诚心,野利刚浪唛把王嵩带到元昊处。

元昊看完信、画之后,下令把王嵩推出斩首。王嵩并不慌张,反而大笑说:“人人都说夏王多疑,我以前不相信,现在看来此话不假。刚浪大王如果不先派人前去投降,钟使君怎么无缘无故地派我来送信。现在我朝已任命刚浪大王为夏州节度使,而刚浪大王又突然改变了主意,你们夏人真是多诈!

元昊不知野利刚浪唛派人去诈降的事,听了王嵩的话,对野利刚浪唛产生了怀疑。为验证自己的猜测,元昊派亲信冒充野利刚浪唛的人去见钟世衡。钟世衡通过西夏俘虏,得知了来人的真实身分,便像以往一样对野利刚浪唛的人热情款待,还约定了野利刚浪唛投降的日期。那人回去后据实汇报,元昊大怒,杀了野利刚浪唛。

钟世衡为让元昊再杀野利遇乞,命人在西夏边境设立祭坛,在木板上刻下如下内容的祭文:野利刚浪唛和野利遇乞有意归顺本朝,不想大事未成,刚浪唛大王遇害身死,在此设立祭坛悼念。看见西夏人来了,钟世衡手下的士兵慌忙点燃纸钱和木板,仓皇而去。木板上的字不会很快烧掉,西夏人拿回去交给元昊,元昊看后信以为真,把野利遇乞也杀了。

经验要诀:

连环计,顾名思义,是一种多步骤或多环节的计谋。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此计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敌方力量强大,就不要硬拼,要用计使其自相钳制,借以削弱敌方的战斗力。

古人还说:“大凡用计者,非一计之可孤行,必有数计以襄(辅助)之也。……故善用兵者,行计务实施。运巧必防损,立谋虑中变。”意思说明,用计重在有效果,一计不成,又出多计,在情况变化时,要相应再出计,这样才会使对方防不胜防。

连环计,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此计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敌方力量强大,就不要硬拼,要用计使其自相钳制,借以削弱敌方的战斗力。巧妙地运用谋略,就如有天神相助。

战争是一场生死的较量,有运筹谋划、优胜劣汰的问题。生产经营同样也存在克“敌”制胜的谋略。经营者在竞争中应该注意市场调查和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形势的变化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