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老狐狸处世心经大全集
4937900000069

第69章 老狐狸处世方圆经(24)

历史上对吕不韦并没有多少好评,但是对他卓绝的经商头脑确实赞叹不已,尤其是他所认定的“奇货可居”,正说明了吕不韦这个人眼光十分敏锐,而且看得长远。但是吕不韦唯一看不长远的是,他没有看到自己干涉了一个英明国君的成长,他已经权倾朝野,还要著书立说,求得盛名,更不为秦王嬴政所容。后世很多人猜测吕不韦之所以没有反叛嬴政,是因为嬴政是他的私生子。吕不韦和嬴政不管是不是父子关系,他们的矛盾最终是要激化的。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十分强硬的人。而最终会采取极端行动的必然是嬴政,因为吕不韦功成之后还居高位,功高盖主,不知道自我保全。

老狐狸认为,一个人要想求得保全,就要学会得意浓时便可休。

经常怀疑,不要轻信

老狐狸认为,人们虽然不用怀疑一切,但是也要做到不要轻信。

现代社会,有一些人不思考,不调查,将道听途说的东西当成真理来供奉,这种风气对人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人们应该学会认真去思考,踏实去行动的能力。毕竟实际调查一下,比听到一百遍都更加可信。

曾经有一个人,到野外去打柴,当他经过沼泽地时,很幸运地得到了一只麋鹿。他特别开心,但是他还必须打柴回家。于是他找了棵树,将麋鹿拴在那里,打算打完柴后再将这头麋鹿牵回家。

然而他刚离开没有多久,一个商队就从这片沼泽地经过。商人看到一棵孤零零的大树上拴着一只麋鹿,而周围又没有一个人。他们特别欣喜,以为是上天送给他们的礼物,便把麋鹿牵走了。没走多远,商人突然醒悟到这个麋鹿肯定是有主人的,自己这样做跟强盗没有什么区别,太不像话了,但是要让他们把麋鹿给放回到原地,他们又实在舍不得。于是折转回来,将一条准备在路上吃的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以此作为对主人的补偿,这样他们心里会平衡许多。

过了很长时间,那个打柴的人回来牵他的麋鹿,然而遗憾的是,他看到树旁的麋鹿已经不见了,能看到的只是一条干咸鱼。这让他觉得非常奇怪,这到底是谁干的呢?然而四周望去,却看不见一个人影。肯定不是人为的。他想,毕竟这一片沼泽地中并没有路,除了我要打柴经过这里,谁还会来?如果没有人来,那么这条干咸鱼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平白无故出现一条干咸鱼,它如果不是神,那又会是什么?想着想着,打柴人越想越敬畏,于是特别恭敬地捧着干咸鱼回家。

到家后,打柴人将这个故事讲给了很多人听,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十分蹊跷。很快,这件事就传开了,而且人们将这件事情越传越神奇,越传越离谱。后来,人们纷纷到沼泽地旁边的那棵树边去求福消灾,居然很多许的愿也灵验了。于是,人们都一致认为这干咸鱼是神,对此深信不疑。众人合计了一下,决定要为干咸鱼建一座祀庙,然后毕恭毕敬地将干咸鱼供奉在里面,还送给了干咸鱼鲍君神的尊号。从这以后,鲍君神庙香火不断,十分繁盛。

这样过了几年,那支经商的车队又经过这里。当他们看到当年的沼泽地居然变成寺庙,很是奇怪,同时庙门高悬的鲍君神匾额也让他们格外吃惊。于是下车向别人打听这其中的原因。人们津津乐道地向他们讲述了庙宇和鲍君神的来历,听完以后,商人不禁大笑说:“那条干咸鱼是我们当年放的啊,当年我们牵走了一头麋鹿,便用一条干咸鱼作为补偿,放在那棵树旁,哪来的什么鲍君神呢!”听到这话,整个庙里的祝巫和祈求的人都特别尴尬,哭笑不得。后来就再也没人来朝拜这个庙,过了没多久,这个庙就倒塌了。

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帝国》中有句经典的台词:最不能相信的就是奏折。对于那些听来的,写在纸上的东西都不要太相信,很多东西都是假的。人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要对道听途说的东西过于相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0年到东南一带去巡视。这次随他一起去的有宦官赵高、丞相李斯,还有他的小儿子胡亥。

在巡视回程的路上,秦始皇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结果很快就在平原津病倒了。等到了沙丘的时候,秦始皇病势越来越重,太医们都束手无策。秦始皇知道自己的病是治不好了,便命赵高赶紧写信给他的大儿子扶苏,让扶苏火速赶到咸阳。这样万一自己好不了,就由扶苏来主持丧事。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让扶苏回国都即位。但是信写好了还没有发出去,秦始皇就已经咽了气。

李斯认为这里离咸阳还很远,不是一二天能够达到的。如果皇上去世的消息传开了,很可能会发生混乱。与其混乱,倒不如现在暂时保守秘密,不要发丧,等到了咸阳以后再公告天下。对此赵高表示同意,于是将信扣留住。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将秦始皇的尸体放在车里,然后紧锁车门,并且放下窗帷,在外面,是什么都看不见的。这个时候随行的人中只有胡亥、李斯、赵高和几个贴身侍卫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其他大臣仍蒙在鼓里。而车队按照往常的速度向咸阳进发。

快到咸阳的时候,李斯让赵高派人去把信送出去,让公子扶苏立即赶回咸阳。然而赵高却另有打算,因为他是胡亥的心腹,而且跟蒙恬家有仇恨。他跑去和胡亥商量,两人定下毒计,准备假传遗嘱,命令扶苏立即自杀,让胡亥光明正大地继承皇位。

然而这样做,仅凭赵高和胡亥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李斯的支持。赵高于是跑去跟李斯说:“如今皇上的遗诏和玉玺都在王子胡亥手里,虽然皇上立扶苏为君,但是现在真正能做主让哪个王子接替皇位的,只凭我们两人一句话。我正想和您商量这个事情。”

听了这话,李斯十分吃惊,他说道:“像这样亡国的话,我觉得我们做臣子的人是不该非议的!”

遭到拒绝后,赵高并没有放弃,他反问李斯说:“您觉得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您觉得您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您觉得您现在和扶苏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经过这样三问,李斯有点发愣,思考了一会,便颓然地说:“我比不上他。”

赵高很是“恳切”地说:“现在如果扶苏当了皇帝,他一定会让蒙恬当丞相。我想那个时候,您除了回老家外确实再也没有更好的路可以走。这个道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了。您看看,现在各位王子中,只有公子胡亥心眼好,对人又十分厚道,如果日后让他当了皇帝,您就有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福气了。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真的有点担心扶苏继承皇位后,自己就保不住丞相的位置,李斯于是很快就答应同赵高、胡亥合谋,共同制造了一份假的诏书发给扶苏。诏书中对扶苏多加指责,说他在外不能立功,不但如此,反而听信流言对父皇百般怨恨,特赐令自杀。为了避免蒙恬帮助扶苏,诏书中特别强调蒙恬与扶苏同谋,应该一并自杀,将所统领的兵权交给副将王离。

王子扶苏接到诏书后,立即号啕大哭,很快就拔出剑要自刎。然而心细的蒙恬怀疑这封诏书是伪造的,他向扶苏建议向秦始皇申诉。如果确实皇上不同意,他可以率领大军陪公子扶苏一起去咸阳城,死也要死个明白。然而扶苏过于老实,他说:“既然父皇指名让我死,那我还怎能去申诉?”说完就自杀了。公子扶苏一死,蒙恬也觉得无望,于是也自杀了。

此时,赵高和李斯正在催赶人马赶回咸阳。当时天气十分炎热,没过多少日子,尸体就开始腐烂了,车上散发出阵阵臭味。为了掩盖臭味,赵高命令人买了一大批咸鱼,让大臣们在每辆车上都放上一筐。到了咸阳后,才宣布秦始皇死去的消息,举行丧葬,同时还假传遗诏让胡亥继承了皇位。葬了秦始皇后,他们还是不放心,又杀掉很多王子和公主,受到株连的大臣也不计其数。这样过了一年,赵高又唆使胡亥将李斯逮捕起来杀掉,这样赵高就成了丞相,独掌秦国大权。

很多人太注重听来的和写下来的东西,殊不知很大一部分是假的。以史书上经常歌功颂德的禅让来论,其实国君心甘情愿地交出政权的时候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禅让都是在威逼利诱下进行的。臣子接受禅让要假意推辞三次,推辞三次后才能接受,很是虚伪。但是很多的史书将禅让写得高风亮节,写得高尚无比,这些都是蒙人的把戏。

其实还有很多即使是亲眼看到的东西都不能相信,因为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有很多人为了算计别人往往会用一些障眼法来布置现场,如果缺少经验,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很难不受别人欺骗。在社会中生存不是偏听或偏看就可以的,而要用心去思考,要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扶苏的悲剧在于他太相信诏书了,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相信蒙恬的分析;李斯的最后结局,在于他过于相信赵高的鬼话。扶苏应该想想,如果秦始皇真的要他死,能让他和掌握全国兵马的大将军在一起生活那么长的时间吗?秦始皇如果真的不想把皇位传给他,能让他在战争中建立军功吗?如果秦始皇不想把皇位传给他,又怎么可能下诏让他自杀呢?有这么一句话叫:死也应死个明白。意思是说要死也要找到该死的理由,但扶苏因为太轻信,结果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

老狐狸认为,人们不能轻信,很多东西都需要通过实际调查来确定其可信度。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还要学会行万里路。然而很多人都担心走得太远,殊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动能够使人更快地成长。

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老狐狸认为,人们要学会知足常乐,不要不知道满足,不要过于贪婪,这样才能终身不辱。从历史来看,很多人之所以惹祸,正是因为他们过于贪婪。

有一个渔夫,他捕到了一条金色的鲤鱼。鲤鱼要求渔夫放了他,渔夫有什么愿望它都可以答应。渔夫很是善良,于是不要任何回报地放了它。后来渔夫回到家中,跟自己的妻子说了这个事情。妻子很是生气,对他说至少要换一个木盆吧,家中的木盆实在是用不了了。渔夫一听确实有道理,于是跑去找鲤鱼。鲤鱼很是爽快地答应了。愿望实现后,渔夫的妻子要求越来越高,先要了新房子,后来要了仆从,直到当了女皇,最后还想统治全天下。鲤鱼对渔夫妻子的要求实在是忍无可忍,最后还是让她回到了最初拥有一个破木盆的状态。渔夫的妻子过于贪婪,不能做到知足常乐,所以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从前有一个商人,他随身带了300头骆驼,还有120个仆从。有一天,他在一家旅店和别人夸夸其谈。他说他在某地有一批货,在某地还有很多房产。他打算先去某地住上一段时间,然后去另一个地方去旅行。别人问他旅行计划如何,他回答说他将去那个地方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有利可图,如果有就顺便带回来。等自己赚了足够多的钱就再也不奔波了,再去旅行。别人笑了,对他说其实如果去旅行的话,他遇到觉得有利可图的东西还是会带回来,让他停顿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过于贪婪。有人曾经在沙漠里看到一个快死的商人,他的遗言是:贪婪的眼睛如果得不到满足,终究会被黄土将它封住。

在职场中,人固然是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利益追求要有止境。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要满足同事利益的需求。在职场中最高明的做法就是通过满足别人的利益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