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在溶岩学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水文研究上也有重大成就。徐霞客著有《江源考》,对自古以来长江导源于四川岷山的说法提出疑问,并论证说长江的源流来自于金沙江,而其流程不会比黄河短。与当代对长江科学考察的数据基本一致。
徐霞客还著有《盘江考》,也对其他水系进行过踏勘,纠正了古籍上的一处处错误。他的许多记述,至今仍是无可辩驳的科学结论。
《徐霞客游记》一书,是中国地貌学与溶岩学科学著作,也是部富有才华的文学巨著。同时,其中记录了有关生物学、矿物学、民俗学,以及地方史志的大量珍贵资料。
##第二十七辑没落的王廷——清朝
●努尔哈赤建后金
大明王朝后期政治腐败,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它的领袖就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努尔哈赤从小就练习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他很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小说,非常羡慕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努尔哈赤25岁那年,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勾结并带引明军前来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得到这个消息,放心不下,便带着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碰上明军猛烈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害。努尔哈赤在葬了他的祖父、父亲之后,于公元1583年以父、祖遗甲13副起兵,逐渐统一建州各部,表面上对明朝极为恭顺,实际暗自扩张势力。
后来,努尔哈赤击败海西女真叶赫、哈达等九部3万联军,统一了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和东海女真的大部分。在文化建设上,努尔哈赤令额尔德尼和噶盖用蒙文字母标注满语语音,创制了满文。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开创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由女真人的牛录制扩充而来。1牛录为300人,25牛录为一固山,首领称“固山额真”(汉译“都统”)。每一固山有自己颜色的旗帜,当时满洲军共有4个固山,分红、黄、蓝、白4种颜色的旗帜。公元1615年,满洲军建制扩大,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个固山,共有8个固山,6万人。“固山”即满语“旗”的意思,8固山建立,亦称“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则高居八旗主之上,为八旗的首领。
公元1608年,努尔哈赤停止向明政府朝贡。公元1616年,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在八旗贵族拥护下,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改元天命,公然反叛明朝。为了与金朝区别开来,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宁远败
萨尔浒大战以后,努尔哈赤先后攻占辽河以东70余城,直逼山海关,极大地威胁了北京的安全。
熹宗朱由校召集大臣们讨论形势。掌管图籍的兵部主事袁崇焕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对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说:“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就能守住辽东。”于是,熹宗同意让袁崇焕去试一试,给他批了20万饷银,要他负责统帅关外的明军。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他有胆量,有智谋,眼光远大,忠心爱国。他一直很关心辽东形势,遇到从辽东回来的退伍老兵,总要详细地询问塞外的情形,对辽东的形势早就胸有成竹。
袁崇焕出关后,不怕关外的艰苦环境,一边收容难民,一边修筑工事。他在宁远(今辽宁兴城)筑起二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还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很快,宁远成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重镇。他又在孙承宗支持下,派兵收复了几座城市,保持了辽东4年的安宁。
后来,支持哀崇焕的孙承宗遭到魏宗贤的排挤,罢了官,魏宗贤的爪牙高第负责辽东军事。高第不懂军事,他撤走全部军队和粮食,使宁远又变成了一座孤城。努尔哈赤看到这种情况,就在公元1626年亲自率领13万大军来攻宁远城,将宁远围得水泄不通。而守城的袁崇焕只有1万多人,处境孤立,十分危险。但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手指,写了一份誓死抗后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将士们都被袁崇焕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跟随袁将军一起死守宁远。
接着,袁崇焕命令城外百姓全部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不给后金军留下一粒粮食。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负责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命他们一旦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就地处斩。这儿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了。过了20来天,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来到了宁远城下。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冲在前面的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没死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望台,沉着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阵炮击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
两军连续激战3天,后金军3战3败,最后因伤亡过重,只好解围而去。努尔哈赤气愤地对人说:“我自25岁用兵以来,战无不胜,怎么一个宁远孤城竟攻不下来!”这次战役之后,努尔哈赤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没过几天就去世了。
●皇太极登基建清
由于宁远战役中受伤,努尔哈赤不久就不治而亡。努尔哈赤死后,八旗并立,各有实力。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势力最强,被拥立为汗,改元天聪。政权沿袭原来的原始军事民主制,由皇太极和其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四大贝勒共同主持军政大事。皇太极改易族名为满洲,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削弱贝勒权力;设立文馆及内三院;重用汉官、汉将及汉族文人;设立汉军八旗、蒙古八旗,编制和满洲八旗相同,直接听命于汗,扩大了兵源,增强了战斗力;重新编庄;加强法制。
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后,后金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经济逐渐繁荣,政治日益安定。皇太极地位日尊,遂于公元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
●多尔衮迁都北京
公元1644年,大汉奸吴三桂投降了清朝后,引着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入了山海关。李自成深知敌我力量悬殊对农民军不利,决定退出北京,做长期抗清的准备。四月二十九,李自成在明朝皇宫武英殿登基称帝,第二天早晨就率领军队撤往陕西去了。两天以后,清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北京城下。北京城里的明朝文官武将听到消息,连忙出城迎接。他们走出离城门5里地以外,跪在大道两旁,不顾千军万马扬起的尘土,不停地磕着响头。多尔衮命令明朝官员在前面带路,从朝阳门经正阳门进入皇宫。多尔衮实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多年的夙愿,占领了北京。他决定立刻迁都北京。几天以后,奉命回去接小皇帝顺治的使者拿着多尔衮的亲笔信上路了。
这年十月,顺治从盛京来到北京。多尔衮用小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宜布以北京为首都。从此,清朝从偏居东北的小朝廷,成为统治全国的大清帝国。顺治皇帝的母亲皇太后为了讨好多尔衮,巩固儿子的皇位,和多尔衮结了婚。于是,多尔衮又被封为皇父摄政王。
●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者强占了我国的领土台湾。他们在台湾的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修建了赤嵌城和台湾城两个侵略据点。他们鱼肉我国百姓,强征重税,虏掠牲畜和人口,并将人口贩卖为奴。殖民者的种种暴行,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他们奋起反抗,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指挥以及相应的武器,终没能赶走这群侵略者。
公元1661年,为长期抗击清军打算,郑成功决定率水师收复台湾、建立根据地,继续他的反清复明大业。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平户,父亲郑芝龙曾在日本经过商,时为明福建总兵,母亲田川氏系日本人。公元1630年,6岁的郑成功从日本回到中国。他自小习文练武,渐知兵法。公元1645年,郑成功受到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倚重,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任御营中军都督,尊为“国姓爷”,后被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公元1646年,清军进攻南明隆武政权,郑成功反对其父郑芝龙不战而降,在南澳(在今广东)起兵抗清,在福建沿海地区不断与清军作战。清朝知道郑成功是个会统兵打仗的将才,几次三番派人诱降,都被郑成功拒绝。清朝又派他弟弟带了郑芝龙的信劝他投降,他弟弟说:“你如果再不投降,只怕父亲的性命难保。”郑成功坚决不动摇,写了一封回信,跟郑芝龙断绝了父子关系。
公元1659年6月,为了牵制清军对南明永历小朝廷的3路围攻,郑成功与张煌言配合,率领83营17万水陆大军经崇明入长江,破清军滚江龙(横江锁链)、木浮营(置兵设炮的江上木栅),克瓜洲,取镇江,进围南京。清廷举朝皆惊,顺治帝惊恐异常,下令亲征,被谏阻后即命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统兵增援江南。
公元1660年,郑成功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公元1661年年初,郑成功在厦门组织召开军事会议,决计以台湾为根本之地,下令整修船只,调整部署,加紧复台准备。三月底,郑成功率军队2.5万人、战船数百艘,由原荷兰翻译何廷斌和熟悉航路的渔民引导,自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次日抵达澎湖。
四月初,郑成功先以4000余人抢占鹿耳门港(今台南安平港北)南侧之北线尾岛;自率主力万余人通过大海湾,直插赤嵌城(在今台南市内)北之禾寮港,迅即在台湾本岛登陆。
郑成功首先指挥将士包围了赤嵌城,并切断了赤嵌城与台湾城两处守军的联络。荷军总督揆一几次增援,都被歼灭。黔驴技穷之下,揆一派出使者到郑成功的大营来议和,答应给郑成功大量搞军物资和白银,郑成功严词拒绝,并郑重重申: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你们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决不允许再讨价还价。
公元1662年年初,在郑成功的多次围攻和对来增援的荷兰军沉重的打击下,揆一顽抗待援的希望彻底破灭,被迫缴械,并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被奴役了38年的台湾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坏抱。此后,郑成功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改赤嵌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改台湾城为安平镇。下屯垦令,组织部众垦荒屯粮,整顿法纪,促进了台湾当地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当年六月,年仅39岁的一代抗清名将、驱荷英雄、收复台湾的民族功臣郑成功病卒台湾。
●忠臣孤子黄宗羲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州先生,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黄尊素是一位名重当时的东林党人,与东林党核心人物杨涟、左光斗往来甚为密切,公元1626年,因为与魏忠贤斗争被削去御史的官职,后被害死在牢狱。公元1627年,明熹宗死去。第二年,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改元崇祯。黄宗羲携带利锥,星夜赶赴北京,决定去找那些杀害他父亲的阉党报仇雪恨。黄宗羲赶到北京时,他父亲的沉冤已得到昭雪,魏忠贤畏罪自杀,但魏忠贤的党徒仍逍遥法外。他上书崇祯帝,要求斩首直接杀害他父亲的凶手许显纯、崔应元、李实等人。一大出庭对质,他手拿利锥,刺得许显纯遍体流血连喊饶命,崔应元也吓得面无人色,经黄宗羲据理力争,许、崔二人被判成死刑。当年一手捏造黄宗羲父亲罪名的李实闻讯立即给黄宗羲送来3000两白银,希望黄宗羲对他免于追究,黄宗羲再次上书崇祯帝,揭发李实的丑恶行径。最后,李实也被发配充军。黄宗羲一连串举动轰动了整个北京,赢得了人们的共同赞誉,崇祯帝也夸奖他是一位“忠臣孤子”。
回到家乡,黄宗羲废寝忘食,拼命读书、抄书。家乡的世学楼、澹生堂,南中的千顷堂、绛云楼的藏书,他都认真批阅过,因此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术根基。公元1630年,他加入在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文人团体——复社。这是一个“重气节、轻生死、严操守、辨是非”的誓与奸臣佞党斗争到底的文人联合组织。黄宗羲与顾呆(顾宪成之孙)做为发起人贴出了声讨第二个魏忠贤式的人物——阮大铖的《南都乱公揭》。这一下子又轰动了南京,跃跃欲试的阮大铖经黄宗羲等人的无情揭露,其丑恶阴险的嘴脸暴露无遗,只好躲藏起来,不敢公开活动。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吊死。阮大铖的死党马士英扶佐朱由崧在南京称帝,阮大铖出任兵部尚书,一上台便抛出一个叫《蝗蝻录》的黑名单,大肆捕杀东林党人和复社成员。黄宗羲不幸被逮捕,因提审延期,公元1645年清军攻进南京,黄宗羲得幸逃脱。这时,张国维、张煌言等在绍兴拥立鲁王朱以海坚持抗清,黄宗羲“纠合黄竹浦子弟数百人”起兵响应。他被任命为鲁王政权的监察御史,从此踏上了8年抗清的艰辛历程。鲁王政权中主持军务的孙嘉绩、熊汝霖等人是一帮不敢率兵收复失地的无能书生,黄宗羲处处受到这帮庸人的节制操纵,不可能有所作为,但他毫不气馁、毫不灰心。公元1646年,清兵进占浙东,鲁王南逃。黄宗羲率领500残兵在四明山结寨固守,抵抗清兵的进攻,但终因力量单薄而被打败了。为了躲避清朝统治者的悬赏通缉,黄宗羲置身于深山草莽之中,在食宿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创作完成了《春秋日食历》《授时历》《故大统历》《新推交食法授时历》《西历假如》《勾股图说》《开方命算》《割圆八线解》《测圆要义》等一些天文学、数学著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在亡命的日子里,他得知鲁王的下落后,曾再度投奔鲁王的帐下。但这时的鲁王被一帮愚蠢的将领左右着,拿不出恢复明朝的方略,文臣虽志存高远,也终于无事可做。黄宗羲在《思旧录》中这样写道:“筋余于鲸背之上,落日狂涛,凄然相对,但觉从古兴亡,交集此时,何处容腐儒道得句!”他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决定回乡“毕力于著述”。在明清易代之时,知识分子们大致有这样几种表现:一种是服服贴贴地归顺了清朝,做了“二臣”;一种是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当了“隐士”;再一种就是黄宗羲选择的道路,出于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挚的热爱,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整理宝贵的文化遗产,探求人类的正确思想,培养一代经世致用的人才。
公元1661年,康熙即位,清朝统治已基本稳定,黄宗羲也结束了自己的武装抗清斗争生活,从此避居乡间,专心进行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