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大全集
4939400000069

第69章 说话厚黑学(4)

人是有自尊心的,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赖,因此,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说的是奉承话,亦会欣然接受,而愈是自视甚高的人愈是有这种倾向。要想让一些自尊心特强的人听从你的意见并不容易。要这种人点头颔首,必须针对他的自尊心,强调其能力,满足其优越感,在他的自尊心膨胀之后,必会为你好好地努力一番。

在处世中,与人说话,要尽量避免矛盾,稳中求安,这样就比较好说服他人。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这里,有一条简单的原则:顺着对方的思路走,即根据对方的意思往下接话。如果是在领导面前,就是要揣摩好领导的意图之后,全力维护领导的权威,尊重领导的意见,这样就能做到“天下太平”了。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但是他的意见与众臣的意见相左,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次伤,而且攻城略地,功劳最大,应当排第一”。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刘邦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此时,只有一人真正领悟了这个至高无上的上司的意图,这个人就是关内侯鄂君。为了保全领导的面子,更是为了在上司面前为自己赢得资本,他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挺身上前说道:“群臣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而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是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转战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上的,这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又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刘邦听后,非常高兴,便把萧何排在了第一。

刘邦想把萧何排在第一位,但众人不同意,此时,他急需一个人站出来帮他说话,而鄂君恰恰看透了刘邦的心思,于是“不顾众臣反对”,“力荐”萧何为第一大功臣。他这么做,自然是想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让刘邦对他刮目相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与人交流是需要摸清对方的脉络的,要想办法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其实,不光是鄂君,其他臣子也想拍刘邦的马屁,但是他们没有看出刘邦的真正意图,争论了半天也没有把话说到刘邦的心里,所以说得再多也是没用的废话。因此,我们与人沟通、交流,要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那么,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是有讲究的。

例如,与智能型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见闻的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辨析的能力;与善辩的人说话,就要简明扼要;与上司说话,就要用奇妙的事来打动他;与下属说话,就要用好处来说服他;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对方所喜欢的,就模仿而顺从他;对方所讨厌的,就避开而不谈它。能做到这些,就算利用好了你的舌头。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应该“投其所好”地多说一些顺心话。

厚黑新奥义

与人说话时,如果直言不讳、丝毫不加掩饰地指出对方的问题和缺点,假如对方宽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事情还好办,但是如果对方心胸狭窄,脾气暴躁,听不得别人的反对意见,那么他就会对你心生厌恨,事情就会变得很难办了。厚黑学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应该“投其所好”,多说一些恭维的好听话,即使你内心有自己的想法,说话时也要注意方式,尽量说一些让对方高兴的话,如此你就能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让对方“龙颜大悦”欣然听命,从而从对方那里换取你自己想要的东西,赢得更多的帮助。

天下万般语,赞美的话儿最动听.............................................................................................

【宗吾真言】 我们心中的底线,也是喜欢人家谦让,不喜欢人家阻拦。如果领会这个道理,那么待人接物,必定会有很大改进。

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偏见,那就是将那些善于说赞美话的人一律称之为“马屁精”,好像这些人人格多么低下,多么不耻于和人们相提并论似的。然而,在厚黑学中则不这样看,认为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误解。厚黑学指出,在人的内心中,都有着爱听赞美话的天性,赞美的的话听得愈多,心中也就愈高兴,信心也随着增高,这是人之常情。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周围的人们或多或少都在说着赞美别人的话,只不过这种方式是多样而已。就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赞美话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赞美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润滑剂,是为人处世的利器。

齐景公生性好玩,常常爬到树上去捉鸟。大臣晏子想让齐景公改变这个恶习,但又不能正面批评。一次,齐景公又爬到树上去捉鸟。只见他掏了一只,又放回到鸟巢中。

晏子问道:“大王,你干什么累得满头大汗?”景公说:“我在掏鸟玩耍。”

晏子问:“为何把那只鸟掏了又送回去?”景公说:“这只太小、太弱了。”

晏子称赞说:“了不起啊,你具有圣人的品质呢!”景公连忙问:“这怎么说明我具有圣人的品质呢?”

晏子答道:“大王,您能把小鸟放回巢中,表明您深知长幼的大道理,又有可贵的同情心。您对禽兽尚且能这样仁爱,又何况对老百姓呢?”

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十分高兴,当然也听出了其劝谏之意,从此以后再也不掏鸟玩了。

赞美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话,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主意,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晏子深知齐景公的为人,他不从正面着手,而是采用欲抑先扬的方式,对齐景公先进行一番赞美,使他听了心情舒畅,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于是齐景公也就欣然答应,改变了自己的习惯。

厚黑学认为,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并换来对方的通力合作,用自己的“甜言蜜语”去赞美对方、感化对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赞美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可以让你如鱼得水般游走于人际各种场合之中,搞好你的人际关系,让你在事业上一帆风顺。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进军濡须口。孙权任命周泰为主将,镇守濡须口。后来,孙权亲自到前线去劳军,安排了酒宴,大宴群将。酒过三巡,孙权从自己的座位上走下来,亲自给大家斟酒。走到周泰的面前时,孙权突然放下酒壶,让周泰解开自己的上衣,周泰虽然很不解,但君令不可违,只好照做,结果所有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原来,周泰身上伤痕累累,简直是体无完肤。

孙权流着泪拉着周泰的手臂说:“幼平啊幼平,你为孤兄作战,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孤怎么能够不把你当做兄弟看待呢?孤有你这样奋勇的将领,是孤的福分啊!你放心地做,不要有任何顾忌,孤和你共同进退,荣辱与共!”结果所有在场的将领都被感动了,都尽心尽力为孙权效力,帮助孙权割据东南,最终成就了吴国的帝业。

孙权能够在当时的局势中保住自己的一方土地并最终登上了帝位,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卓越的交际能力。孙权很懂得要想换得别人和自己的合作,就必须用自己的赞美捧人之术让对方倾心。这不仅仅体现在他对待别国的人才上,更体现在他对待自己国家的人才上。他用自己的赞美术换来了大批将领的尽心辅佐,从而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业。

在人的心中,都有着爱听顺耳的赞美话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重视,都愿意听赞美之词,永远不会对甜言蜜语产生厌倦。在这个社会上,会说赞美话的人,似乎人际关系都处理得比较好。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美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赞美话时,却还是抹不去心中那份喜悦。

赞美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润滑剂,这不但使人感到高兴与振奋,而且使人觉得被肯定与重视。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因此,赞美他人要掌握一些技巧。

1. 赞美态度要真诚。赞美时的态度一定要实事求是,有根有据,诚心诚意,发自内心,千万不要不着边际,这样会显得很虚伪,虚假的赞美会起他人的反感。好的赞美就是选择对方最心爱的东西,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加以称赞,尤其是称赞那些已经有了不少成就的成功人士。

2. 赞美内容要热情具体。赞美别人时,一定要具体热情而又真诚。当你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贡献时,你的赞许是特殊而又具体真诚的。如果别人知道他的确值得赞美,那么你就会获得最好的效果。赞美行为比赞美本人,更可以避免功利主义或偏见,也可以避免困惑。赞美别人时一定要具体到某一处,某一个人,千万不能漫不经心,让人从头到尾都是雾蒙蒙的,这种缺乏热诚的空洞的称赞,并不能让对方感到高兴,有时甚至会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高兴。

3. 赞美注意场合。赞美人时一定要注意场合,看到底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才能更好地显示出赞美的效果。如:在众人面前赞美其中一个员工,对被赞美的员工而言,当然受到的鼓励是最大的,这是一个赞美部下的好方式;但是你采用这种方式时要特别慎重,因为被赞美的行为若不能得到其他员工的认同,他们难免会有不满的情绪。

4. 赞美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素质都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5. 赞美要合乎时宜。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6. 赞赏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滥用。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赞赏,表示你赞美的品味太低。过度地赞美他人,又给人以恭维的感觉,而且还会让人觉得你有求于他。

在社会生活当中,人际关系是决定事业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而赞美别人是处世交际最关键的课程,因此如果你懂得如何去赞美别人,再加上你聪明的脑袋,那么你的事业将会成功一半。所以说,学会赞美他人是事业成功的阶梯,是到达成功彼岸的一种有利武器。

厚黑新奥义

有时,人们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赞美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精通厚黑说话术的人,都是善于赞美的人,而且他们的人际关系都处理得相当好,可谓事事游刃有余,处处如鱼得水。说赞美话是与人交际所必备的技巧,赞美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迷人!

赞美的话不能随便乱说,赞美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辞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再者,赞美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那样本来是赞美的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兜着圈子与人说,迂回沟通有奇效.......................................................................................

【宗吾真言】 一方面要顾真理,一方面要顾孟子,以致触处荆棘,愈解释,愈迂曲难通。我辈厚爱宋儒,把他表面上这些渣滓扫去了,里面的精义,自然出现。

在与人交往中,要选择用哪种方法和人沟通,要视当时的情况而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必须想到对方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话。有时,由于谈话双方的学识修为、思维方式、处世观念、自身利益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冲突,你说的话对方可能一时难以理解,这时,你就得运用一些语言文字的技巧,即使必须兜着圈子,但只要能把话说得透彻,减少对方在面对事实时的难堪,就达到目的了。

唐太宗主张“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决不轻易对周围少数民族用兵,但是要坚决抵制周边外族的侵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民族融和、版图一统的和谐局面。这和自唐太宗以来对少数民族恩威并施的政策密不可分。唐朝往往是在军事反击取得一定成果后,就采取和亲政策,这样长久以来就和周围各民族建立了和睦相处的亲戚关系。中晚唐时期,尽管国力渐衰,但和亲的政策依然持续着。不过,和亲的使节已经不似以往受到礼遇和尊重,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辩才来维护大唐王朝以及和亲使的尊严。

唐睿宗时,突厥的默啜可汗希望和唐朝联姻,想迎娶一位大唐公主为妻。唐睿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就挑选了一位皇室宗亲的公主远嫁突厥,并命御史中丞和逢尧辅助鸿胪寺卿护送公主的车乘,一同出使突厥。突厥的默啜可汗极为盛情地迎接了和亲的使节,十分有礼地将公主迎进突厥。和逢尧和鸿胪寺卿都长舒一口气,看来这次的和亲任务该是能顺利完成了。可是,他们还没心安多久,两个突厥的兵士横眉冷对地冲进唐使休息的帐篷,二话不说就把两个人押到了默啜可汗帐中。

和逢尧两个人被弄得晕头转向,进到大帐中,才惊觉气氛十分紧张。默啜可汗面色难看,他身边周围的大小头领也都各个不怀好意地盯着他们。和逢尧首先镇定下来,他冲着可汗深施一礼,问道:“不知道可汗突然以这样的方式请我们前来,有何贵干?”默啜可汗冷哼了一声就偏过头去,他身边的近侍文书站出来说:“可汗有话问唐使。大唐皇帝的书信上明明讲的是赠送金镂鞍作为嫁妆,我们核实检查后却发现只不过是些银胎涂上金粉。这哪里是盛朝天子应有的作为?若不是你们这些人为臣不忠,偷偷把东西给换了,那就必定是唐朝天子和亲的心意不诚,那和亲的公主恐怕也是假的吧!果真如此,就请立即退还信物,取消和亲之事!”

鸿胪寺卿一听大惊失色,和逢尧却听得满心怒气,但是他强压怒火,有条不紊地说:“我们汉人很看重女婿,今天陪送的金镂鞍,只是要取平安长久的吉利意义,如果非得辨明它的材质,按金银来衡量它的价值,只怕有辱这平安长久的祝福之意!难道可汗是重金银而轻礼仪吗?如果真是这样,不劳突厥提出,我们便会取消和亲。”和逢尧一席陈词,整个汗帐中没有反驳之词,默啜早就改了倨傲的态度,赶紧设摆筵宴招待唐使。把和逢尧他们送走之后,默啜感慨地说:“汉人的使节真是不可轻视啊!”后来,默啜可汗还听从了和逢尧的建议,让自己的儿子同和逢尧一起回到长安去觐见唐睿宗,以示敬意和友好。

在对外交往中,机智灵活、能言善辩是一个外交家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其出色完成使命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在意外情况出现的时候。面对突厥强横的质问,和逢尧不做正面回答,而是迂回而行,利用“鞍”与”安”之谐音巧妙应对突厥可汗,还利用金银质地之别,提出“贪金轻银”还是“重信重礼”的问题使对方陷入尴尬之境,从而成功地扭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