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将帅传(全二册)
4944000000057

第57章 宗泽

宗泽(1059-1128),北宋末、南宋初着名的抗金将帅。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早期一直担任地方小官,因不得志而弃官。靖康之际,国家有难,宗泽复出。他治军严明,备战有方,多次有效地抵抗了金兵的南侵。

文武双全为民做官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宗泽出生在义乌荷叶塘乡新厅村的一个耕读之家。由于豪强的兼并掠夺,宗泽幼年时,家境比较贫寒,十一口人的大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种田。繁重的田税地赋,使一年的耕种所剩无几。宗泽的哥哥宗沃是家庭的主力,家中的一切开支,以及宗泽的读书费用都由他来承担,因此,宗家的日子十分艰难。

宗泽深受当时着名学者叶桐的器重。叶桐学识渊博,不羡慕不义之富贵,认为丰厚的物质生活只可用于养身,而不可用于养心,因而他不愿积金贮银,却喜欢收藏诗书。他依照山势,修建了用于读书的园林,并让宗泽与他的子孙一起学习,亲自教导他们,为他们阐明书中的真理。后来,他的孙子叶义与宗泽都中了进士,叶策、叶筠则成为太学生。

然而,成为一名文士儒生,并不是宗泽的志向。义乌是我国传统的武术之乡,宗泽自幼就跟从乡民学武习艺,其臂力过人,能够拉动一头大水牛,能力挽强弓硬弩。宗泽的外甥中武举进士,被朝廷封为安邱尉,宗泽经常与他切磋武艺和兵法战策。

元祐八年(1093),宗泽任大名馆陶县尉,着名变法派人物吕惠卿是其上司。冬季,吕惠卿传召宗泽与县令一起视察黄河治理一事,这时正赶上长子病丧,但宗泽仍欣然赴事。民夫多有僵倒在地者,而朝中官吏却鞭督愈急。宗泽于是上书吕惠卿说:“严冬之时调民夫修治河堤,民夫不仅感到痛苦,工程的效果也一定不会很好。如若至初春再动工,则工程可顺利完成。”吕惠卿将宗泽之言上报朝廷,朝廷诏准。

在馆陶做官几年后,宗泽调任衢州(今属浙江)龙游令。徽宗政和五年(1115),宗泽又通判登州(今山东蓬莱)。当时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都是荒芜不毛之地,但每年仍要向州官交纳钱币万余缗,致使登州百姓困苦不堪。宗泽到任即上疏朝廷,请免民缗。奏疏上后,虽民缗未得全免,却也适当地减轻了当地人民的一些负担。

后来宗泽弃官归隐,退居东阳(今浙江义乌东),在山谷间搭建房屋居住,与世隔绝。

立志报国怀才不遇

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金兵分两路大军攻宋。惊慌失措的宋徽宗忙禅位给儿子赵桓。赵桓登帝位,是为钦宗,改年号为靖康。金军围攻开封整整三个月未下,在与宋朝签定了苛刻的和约后,撤军北还。然墨迹未干,这年八月金军东西两路军会合之后,再次大举攻宋,宋朝又面临灭顶之灾。

国难当头,在御史中丞陈过庭等人的举荐下,宗泽怎能还有闲心过隐居生活,遂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出山,准备为国效力。钦宗令宗泽出知磁州(今河北磁县)。

金军南下攻打开封,必先经过磁州。宗泽到任,马上发动兵民修缮城池,开浚城河,打造兵械,招募义勇之士,做固守之计。钦宗对宗泽的调兵遣将很为赞赏,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不久,金兵攻陷真定(今河北正定),引兵南取庆源,害怕宗泽断其后路,于是分派数千金兵攻取磁州。宗泽身穿甲胄亲自登城指挥,他先用神臂弓射击金兵,将其击退后又率军乘胜追击,大胜金兵。宗泽把获得的军马金帛全部犒赏了军士。

靖康二年(1127)一月,宗泽从大名到了开德,一路上连打十几个胜仗。他上书劝康王命令各路宋军到东京会师,又通知附近几位大将合兵入援,但等了一个多月仍没有回信。宗泽无奈,想到京城的危急,毅然率领本部人马继续前进,救援开封。当时,宗泽部下有一个叫陈淬的军官谏阻说敌军士气正旺,不应与敌交战。宗泽听了,非常气愤,要把他斩首。由于其他部将求情,才准许他戴罪立功。宗泽率领部队进到卫河以南,分析形势后他认为,己方将孤兵少,只有深入敌营才有成功的希望。于是,宗泽亲自带兵向敌军大营猛扑,与陈兵相待的金兵展开白刃战。宗泽精神抖擞,操戈直前,转战于敌营之中,金兵大溃。当宋军向东面转战的时候,敌人又开来了生力军,把宋军团团围住。宗泽激励将士们说:“今天进也是死,退也是死,只有拼死一战才有成功的希望!”士兵们在宗泽的鼓舞下,奋勇杀敌,个个以一当百,杀死数千名敌人,金兵败退数十里。宗泽认为,敌人在兵力上大大超过自己,一定不会甘心失败,如果倾营夜袭,自己将难以抵御。于是,他决定乘黄昏拔营转移。当夜,金兵果然前来偷营,结果扑了个空。

然而,就在宗泽孤军奋战击退金兵的时候,其他各路人马却都按兵不动,持观望态度,结果终于导致了汴京被金兵攻陷。这年二月,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及钦宗为庶人,立宋臣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一日,徽宗、钦宗及后妃、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被掳北去。汴京的所有金帛、宝货、文物、图册等都被金兵洗劫一空。北宋王朝灭亡了,史称这次事件为“靖康之难”。宗泽闻报,急忙筹划追击金兵夺回二帝,但终因缺少援兵,而没能实现这一计划。

临危受命保卫东京

靖康之变后,宗泽为安定国事,安抚民心,上书请康王赵构即皇帝位。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帝位,是为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宗泽去南京谒见高宗赵构,陈述兴复大计。赵构本打算留宗泽在身边任职,奸相黄潜善从中作梗,于是便任命宗泽为龙图阁学士,出知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又调往前线,改知青州(今山东益都)。后来开封府尹空缺,加上李纲的推荐,皇帝于是将宗泽调往开封,全面负责治管旧都的工作。

整顿开封城内秩序是宗泽上任后着手督办的第一件事情。他先是处死一批勾结金兵抢劫居民的坏人,并且下令严禁盗窃活动。接着,为了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物价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宗泽专门打击那些乘机抬高物价的奸商。同时,他还组织工匠一一修葺了宫室、宗庙和各部衙门,恢复了京城以前的面貌。经过宗泽的努力,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封的市面秩序就基本恢复正常。接着,宗泽着手恢复开封与外地的商业交往,并下令保护前来经商商人的利益。开封的街巷市井又繁荣起来了。

1128年春,金军为了试探宋朝虚实,多次南渡黄河,骚扰沿河各州县及滑州地区。宗泽坐镇开封,从容调兵遣将,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二月初,金兵再次纠集大队人马,进犯开封。宗泽派统制官李景良等率领万余人,前往郑州迎敌。由于李景良等轻敌大意,最终被金军打败,李景良只身逃归,统领郭俊民投降了金军。宗泽毫不留情地将李景良斩首,以肃军纪。金将宗翰攻打开封不下,便派遣郭俊民带着数百名金国将兵送信给宗泽,劝他投降。宗泽气愤之余痛斥了郭俊民一顿,把郭俊民连同随行的金国将士一起斩首。宗翰见诱降不成,又施一计。二月十日,他出兵攻打开封北面的门户滑州。宗泽派部将张伪带领五千精兵保卫滑州,当时,开到滑州城下的金兵有数万人,宋金两国兵力悬殊。张伪毫不畏惧,激励将士说:“我们如果贪生怕死,还有何脸面再见宗公!”在张伪的激励下,宋军无不以一当十,金兵措手不及,受到很大损失。但由于金军势力过于强大,张伪未等到宗泽援军的到来就战死沙场了。随后,宋军大队人马开到,在滑州北门与金兵展开激战,迫使金兵渡河北去。宋将王宣等立即出兵追击,金兵大败。在各地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打击之下,其他两路金军也渡河退走了。

当时,东京留守的官吏主张拆去黄河上的浮桥以防金兵渡河。宗泽则派统制刘衍开赴滑州,刘达开赴郑州,各领兵二万,战车二百乘,以牵制敌人。他还告诫诸将不得轻动,要保护桥梁,待敌军过河来犯,相机消灭之。金兵见宗泽戒备森严,乘夜切断桥梁以阻止追兵,仓皇逃跑。

不久,不甘失败的金军又从郑州进军,前军抵达白少镇,离京城只有二十公里左右。宗泽镇定自若,一方面安定京城士庶人心,另一方面派遣精锐力量支援刘衍。正月十五元宵灯节之夜,宋军大败金兵于板桥,并乘胜收复了延津、河阴、胙城等县,一直追到滑州。接着,刘衍又分兵夜袭滑州西十五公里处的金兵营寨,尽得其辎重粮草。最终宋军赢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丹心抗敌壮志难酬

宗泽认为,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其根本原因在于宋军的军事实力过于孱弱。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宗泽四处派人联络各地民兵力量,广招四方忠义之士,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抗金力量。其中许多抗金名将就是因被宗泽发现并重用而知名的,而王善、杨进、李成等也是因他的招抚而走上抗金之路的。

宗泽胸襟宽阔,目光远大,由于他善于安抚,所以联络了众多的人马,为宋朝收复中原做了很好的准备。但这些抗金、收复中原的准备工作却受到宋朝奸相汪伯彦、黄潜善之流的恶意攻击。他们下令宗泽停止这种活动,并称其所招抚的各路民兵为盗贼、流寇,不过是以“勤王”名义啸据山林,故不能任用。宗泽十分气愤,多次上书为其辩白也无济于事。

宗泽任开封府尹留守东京时,登上皇位的高宗赵构仍停留在江北的扬州。广大将士急切盼望赵构能重返汴京,临视中原,收复旧疆。宗泽以满腔的忠君爱国抗敌之心,前后给赵构写了二十余道奏疏,陈述汴京的防备情况,恳请其还驾开封。赵构也下旨要还京,然迟迟却不见动静,实际上只不过是说一句空话而已。后来不仅没有北上,反而向南逃跑了。

宗泽为此忧心不已,以致背上生疽。诸将纷纷问他病情如何,宗泽却闭口不谈这些,只是说:“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诸将皆流泪说:“敢不尽力!”待诸将出,宗泽长叹一声自语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风雨大作,白日昏暗,宗泽躺在病床上,不说一句家事,只连呼三声“过河”便去世了。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