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4944500000037

第37章 空间技术(4)

探测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主宰,对太阳的探测对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1980年2月4日美国发射的太阳峰年探测卫星,在9年的探测中,测出了太阳常数,观测到近100次太阳耀斑爆发。1990年10月6日发射的“尤里西斯号”是欧洲空间局与美国合作的太阳极区和恒星际环境探测器,1994年9月飞越了太阳南极,首次近距离考察了太阳磁极,1996年9月它又飞越了太阳北极,首次拍摄到太阳系磁场的结构图片。

探测土星。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1号”探测器1973年4月6日自地球出发,在飞过木星之后,于1979年9月1日从距土星3 400千米的地方掠过,第1次近距离拍摄到了土星照片,并测量了土星大气成分、温度、磁场,还发现了两个新光环。直径约27米,总重6吨多的大型探测器——“卡西尼号”,是专门用于对土星、土星光环及土星的卫星进行探测的。

探测海王星。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1989年8月25日飞越海王星,这是人类首次用探测器对海王星进行探测。它发现了海王星的6颗新卫星,首次发现海王星有5条光环。从“旅行者2号”拍摄的6 000多幅海王星照片中发现,海王星南极周围有两条宽约4 345千米的巨大黑色风云带和一块面积有如地球那么大的风暴区。发现海王星也有磁场和辐射带,大部分地区有像地球南北极那样的极光。“旅行者2号”还对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进行了考察,发现海卫一确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沿行星自转方向逆行的大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

飞出太阳系。“先驱者10号”探测器自1972年3月2日发射至今已超过35个年头,是人类第1艘越过小行星带的探测器。该探测器1972年7月15日掠过火星,1973年12月2日越过木星,1983年6月穿越海王星轨道(当时冥王星在海王星轨道内运行),所以“先驱者10号”成为第1个进入太阳系外宇宙空间的人造物体。2003年1月22日“先驱者10号”传来最后一个非常微弱的信号之后,就与地球失去了联系。现在的先驱者10号在以44 000千米的时速向距地球68光年的金牛座中毕宿五星系飞行。

火星上有没有生物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火星和地球在许多地方十分相似:火星自转一周是2466小时,昼夜只比地球上的一天多40分钟;火星自转倾斜角也和地球相近,所以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火星上还有大气层。

一个世纪以来,有关这颗红色星球上的火星人和火星生命的传说、猜测和探测不断出现。眼见为实,只有对火星进行逼近观测,才能彻底解开这些谜。20世纪50年代后,人类就开始利用航天技术探测火星。1962年,前苏联率先发射火星探测器;1965年起美国连续发射“水手”系列探测器。两国轮番探测,各有所获,但谁也无法证实火星上有生物。至于“火星人”,基本上被否定了。但探测火星并非只为此事,还为了勘探其地质、矿产资源等。1976年,美国为了实地勘察火星而发射的“海盗1号”飞船和“海盗2号”飞船携带的两个着陆器,在火星表面成功软着陆。它们测量了火星上的温度、风速、大气压,分析了火星大气和土壤的成分。令人失望的是,土壤分析结果没有发现生命物质,甚至没有找到有机化合物。

1996年12月,美国发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测器。“火星探路者”经过7个月的旅行,行程494亿千米,终于来到火星,并成功地在火星上的阿瑞斯平原着陆。这是自“海盗号”以后,人类再次把航天器送入火星表面,也是美国航天局跨世纪的一连串火星轨道着陆探测计划的开始。“火星探路者”携带了一辆六轮小跑车,称为“漫游者”。“漫游者”在着陆器着陆后的第二天“走”下着陆器,开始对选定的目标进行研究。在以后的90天里,“火星探路者”共向地球发回了16万张照片。1996年11月,美国发射“火星全球勘探者”飞船。“火星全球勘探者”在1997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这是人类成功地送入火星的第一个轨道器。为了全面了解火星,寻找火星生命的证据,美国计划在2008年,将把多达1千克的火星岩石样本带回地球的实验室进行研究。

载人航天器能使人在其中舒适地工作、生活吗

能够满足人在其内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为载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与人造卫星等不载人航天器的主要区别是:具有保障人生存的生命保障功能,舱内有适合人生存的大气压和大气成分,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提供饮水和食物及生活设施;具有人工作所需的操作和实验设备,显示系统及时显示航天器工作状态和实验数据,具有天地通信功能,使航天器中的人能够与地面控制中心进行语音通信;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人在其内工作和生活具有一定的舒适性。

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运输器吗

由运载火箭发射进入环绕地球运行轨道,执行单独飞行或与其他航天器对接飞行任务,而后再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器为载人飞船。载人飞船的主要功用是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器为太空站运送和接回航天员,载人飞船在太空自主飞行时间比较短,一般为几天。

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有什么不同

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在外形上有类似之处,但它与普通飞机有明显的区别。一是升空的方式不同。航天飞机是靠火箭发射上天的,而普通飞机是在机场跑道起飞的。因此,航天飞机可以冲出地球的大气层,在外层空间飞行,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是美国研制的“哥伦比亚号”。于1981年4月12日试飞成功。发射时,航天飞机中两台巨大的固体燃料助推器和两台液体燃料发动机提供动力,垂直向上升空。返回时,则采用逆喷射方式减速下降。进入大气层后,它就像滑翔机一样,由宇航员驾驶降落地面,能在普通机场着陆。航天飞机可以多次使用,反复升空。航天飞机表面有3 000多块隔热片,能抵御返回大气层时高速摩擦产生的高温。二是担负的任务不同。普通飞机主要用于在地球上的各个地点之间来回运送乘客和货物。航天飞机则可以携带卫星,将卫星放置在太空,也能方便地回收各种各样的卫星。能向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物资。航天飞机可作为太空“公共汽车”,在太空与地球间往返。航天飞机返回时,轨道器上的机翼与空气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使轨道器具有强大的机动能力,使其能像飞机那样对准机场跑道着陆。航天飞机除乘坐航天员外,还可以装载许多“货物”,这些货物可以是卫星,带入太空施放,可以是太空站的组件,运送到太空进行组建,还可以是供给品。

发射场应具备哪些因素

承担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发射工作的场所为发射场。发射场场址的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人烟比较稀少,地势平坦开阔,少大风和雷雨,有充足的水源。航区条件。航区内无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重要工业区;交通便利,运载火箭、航天器、人员和物资运输方便;具有良好的社会依托,利于后勤供应和生活保障;纬度尽可能低,以满足各种航天器的发射需求,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效果(在赤道地球自转产生的速度为465米/秒)。

卫星发射场与载人航天发射场各需要哪些条件

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场所为卫星发射场,一般分技术区和发射区两大区域。运载火箭和卫星分别运抵发射场,进行总装、检查测试及发射。载人航天发射场具备卫星发射场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主要增加了如下功能:航天员进入发射场后的医学检查测试功能;航天员从住所前往发射工位进入航天器座舱的功能;对舱内航天员状态的监视功能;对发射场内安全状况的监视、报警功能;一旦出现故障情况航天员紧急撤离的功能;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情况时航天员的逃逸救生功能。

“神舟五号”飞船为什么定在白天发射

发射宇宙飞船时,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严格、规范,来不得半点马虎。比如,飞船发射时间就不是随意确定的,必须经过严谨、科学、周密的测算,才能决定在什么时间发射。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是在白天发射的。以往“神舟”飞船的发射时间一般是在凌晨和子夜,为什么“神舟五号”定在了白天呢?据有关专家介绍,航天发射需要确定一天中的某一个时间段作为飞船发射的时机,这个时间段被称为“发射窗口”。“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窗口选择在白天而不是夜晚,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易于捕捉到目标,同时也易于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充分保障宇航员的人身安全。

世界三大航天发射中心都在哪里

世界上共有三大航天发射中心,它们分别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阿丽亚娜航天发射中心。前苏联1955年建成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在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半沙漠地区,占地近100平方千米。拜科努尔曾经是前苏联功能最齐全的航天发射基地,可以发射载人飞船、卫星、月球探测器和行星探测器,进行各种导弹和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前苏联80%以上的航天发射任务都是在这个发射场完成的。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就是从这里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依然向哈萨克斯坦租用这个基地。肯尼迪航天中心于1962年建成,是美国最大的航天器发射场。它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附近的麦里特岛,占地面积达560平方千米。主要用于发射小轨道倾角的航天器,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射航天飞机而著称。“哥伦比亚号”、“奋进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都是在这里发射的。阿丽亚娜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境内的库鲁。它归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领导,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

中国有几大卫星发射场

经历40多年的发展,中国拥有了执行不同航天器发射任务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3个卫星发射场,它们具备的发射功能涵盖了中国全部现今运载火箭和卫星的需求,并能承担国际卫星的发射任务。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组建最早的发射场,拥有多个发射场所,承担中国科学卫星、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中国第1颗人造卫星,1975年发射了第1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也设置在该中心内,1999年发射了中国第1艘无人飞船,2003年发射了中国第1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西昌地区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高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等运行于地球同步静止轨道的卫星都是从这里升空的,它还承接了多颗国际卫星发射任务。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苛岚县境,是太阳同步轨道和低轨道卫星发射场;中国的飞经地球两极地区的科学探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以及8颗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都是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

天空实验室有多大容量

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全长36米,直径66米,总质量76吨,使用太阳能电源,共有6块太阳电池阵。发射时,天空实验室内储备了3批航天员共9人需要的日常用水、食品和衣物。“阿波罗号”飞船与天空实验室对接后,整个组合体总质量约91吨,可供航天员使用的总容积330立方米。

天空实验室的构造。天空实验室由轨道舱、仪器舱、气闸舱、天文望远镜和多用途对接舱等部段组成。轨道舱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工作舱,下层为生活舱。轨道舱为增压舱,舱内为纯氧。压力33千帕,温度16℃至32℃。多用途对接舱有两个对接口,可以同时停靠两艘“阿波罗号”飞船。气闸舱为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通道。天空实验室是由“土星5号”运载火箭于1973年5月14日发射的,在上升段飞行过程中,罩在工作舱外面的微流星防护屏被空气动力撕毁,并将天空实验室两个太阳电池阵中的一个撞坏,另一个太阳电池阵也被从微流星防护屏上掉下来的金属卡住未能展开,第1批航天员出舱为工作舱撑起遮阳伞,并使尚存的一个太阳电池阵成功展开,工作舱内的温度恢复到正常的21℃,为后两批航天员在天空实验室上开展科学实验创造了条件。第2批3名航天员出舱更换了遮阳伞,进行了对太阳和地球观察、拍照等科学实验活动。第3批3名航天员在其上创造了飞行84天的纪录,对地球实施观察。

射电望远镜有何功用

射电望远镜能帮助我们把视野伸展到遥远的宇宙中,去认识那些不发光但能发射无线电波的星际物质。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没有物镜和目镜,所以人的眼睛不能通过射电望远镜直接看到天体。它由两部分组成:天线和接收机。天线用来接收无线电波,相当于光学望远镜的物镜。天线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是抛物面天线,具有接收面大、聚焦后能获得大能量信号、灵敏度高等优点。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先把接收到的电信号送到接收机上,经过放大、检波,把频率很高的电信号变成可供记录和测量的低频信号。或者将电信号变成光信号,送到显示器上显示,天文学家就可以形象地看到天体了。不过,天体的形状,只是天体能发射无线电波的那部分。假如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发射无线电波,射电望远镜就无法发现它。射电望远镜从出现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了,观测的距离越来越远,分辨率也越来越高,正在成为人们观察宇宙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为什么说哈勃望远镜是观察宇宙的眼睛

1990年4月20日,哈勃太空望远镜由航天飞机送入太空,开始了充当人类眼睛观察宇宙奥秘的为期15年的使命。它每隔97分钟绕地球运行1周,在哈勃太空望远镜上,一天之内能15次看到日出日落。

为什么说哈勃太空望远镜是人类观察宇宙的眼睛呢?它长128米,镜筒直径427米,重12吨,是历史上最精确、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在613千米的高空,冲破了地球大气的障碍,能拍摄到100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