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4944500000009

第9章 科技总揽(8)

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易的场所。技术市场的基本任务是:促进技术商品流动,推动技术或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技术市场的业务范围包括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出口等。进入技术市场的技术应当真实、可靠并力求成熟。危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技术、侵犯他人技术利益的技术,以及国家法律和政策不允许转让的技术,不得进入技术市场。技术市场的交易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规订立的书面技术合同,并要到当地技术合同登记机关进行合同登记,技术合同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和制约。技术市场交易有固定式技术市场、流动式技术市场、难题招标会、技术入股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技术市场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它的出现和发展对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技术已成为独立存在的知识形态商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技术市场使各国能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需的技术,从而推动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

技术外溢是怎样的一种经济现象

技术外溢是因技术的创新和扩散等引起的外部经济现象。一个厂商的技术创新,通常能够使得其他厂商通过模仿,在成本很低或没有付出相应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收益。即技术创新往往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技术能够从创新者那里“外溢”到其他厂商那里。技术外溢效应是指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技术外溢效应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即所有者和工人不能直接以高利润或高工资形式)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使用者获得的利益,即利益对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

技术引进的优点何在

技术引进是“技术转让”的对称。即一国或其企业从别国引进技术知识以及含有新技术的设备、产品等。这是一国提高科技水平、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技术引进可以避免漫长的技术探索过程,节省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对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引进包括硬件技术引进和软件技术引进两类。前者引进的技术是物化形态的技术;后者引进的是非物化形态的技术。技术引进的途径多种多样:从国外进口新产品、新机器设备并进行仿制;向国外购买专利权或设计,在国内组织生产;接受外国政府或企业的技术援助或派人去国外学习技术;引进外资,建立合资企业或进行合作生产,在合资、合作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学习外国技术和管理知识。技术引进可通过无偿方式和有偿方式进行。无偿方式是指无须向技术转让方支付报酬的引进方式,常常通过出国考察、参观、学术交流、技术信息交流、查找技术文献、模仿外国制造工艺等方式进行;有偿方式是指需要向技术转让方支付技术转让费的引进方式,一般以贸易、合资、合作的方式进行。

技术引进多元化具体是指什么

技术引进多元化是利用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和各种条件,因地制宜,灵活选择,不拘一格地搞好技术引进工作。具体是指:要多方式地引进先进技术;要多元化地引进先进技术。引进技术的市场渠道很多,北美、日本、西欧、北欧、俄罗斯、东南亚、韩国等国和地区的技术各有长短,我们要博采各家之长,向一切国家和地区择优引进先进技术。

何谓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是“技术引进”的对称。一国向另一国就产品制造、生产方式、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所进行的转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的过程。技术转让有多种途径:向国外销售含有新技术的资本品和消费品;向国外出售专利权或设计;向外国政府或企业传授新技术、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在国外投资生产等。这些转让方式可分为无偿转让和有偿转让。无偿转让指不需要支付技术报酬的技术转让;有偿转让指需要支付转让费的技术转让,往往是转让国以直接经营的方式提供技术、含有新技术的设备、专利或生产许可证、技术咨询等。从技术转让的转让国和受让国之间的关系来看,技术转让分为垂直转让和水平转让两类。垂直转让是指把A国的基础科研成果转用于B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A国的应用科研成果转用于B国的生产中;水平转让是指将A国已被应用于生产的新技术转用于B国的生产领域。前一种转让主要涉及科学技术情报的转让;后一种转让还包括物质转让、设计转让、能力转让,其中能力转让最为重要,可使输入国形成生产能力。技术转让还可分为简单型转让和吸收型转让。简单型转让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A国转移到B国。而不管B国采用这项先进技术后能否复制出来;吸收型转让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A国转移到B国,并且被B国复制出来。吸收型转让是真正的技术转让,对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转移如何分类

技术转移是系统知识的转移,从产生知识的地方转移到使用知识的地方。英国学者曼斯菲尔德把技术转移分为两种类型:纵向转移。知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实验开发等阶段的转移过程。横向转移。不同国家、地区、部门之间的转移。人们通常所说的技术转移主要是横向技术转移。在横向技术转移中,又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国内技术转移和国际技术转移。

何谓过渡性技术转移

过渡性技术转移是指技术路径从当前的一个技术状态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更先进的技术状态时,处于中间阶段的、比当前技术先进而落后于先进技术的技术。过渡性技术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技术,终将被先进技术所淘汰。对于企业来说,从落后技术达到先进技术有两条路径:直接从落后技术升级到先进技术;分两步走,先从落后技术升级到过渡性技术,然后再从过渡性技术升级到先进技术。过渡性技术能否得到企业采用,完全是企业的战略决策的结果。

专有技术有何特点

专有技术亦称“技术秘密”、“技术诀窍”。即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未向社会公开的秘密技术知识、经验和技能。目前,专有技术范围已大大扩大,包括设计方案、图纸资料、产品配方、公式数据、生产技术、工艺流程、技术服务、生产管理、经营方法,等等。其主要特点是:非物质属性的知识,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物;具有实用性,能产生经济效益;具有可传授性和转让性,而不是依附于个人的天赋条件而存在;具有保密性,而不是公开的易于得知的技术。

专利技术只有本人可以使用吗

专利技术是经法律程序,享有专门权利的发明创造中所含的技术。专利在有效期内,只有他本人可以利用、继承和转让,并受取得专利国家的法律保护。引进专有技术,不是引进专利的所有权,而是引进专利的使用权。

什么是适用技术

适用技术不是一种固定的技术实体,而是一种达到特定目标的发展技术的途径,是一种确定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它是一种从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整合起来进行技术选择的理论。

适用技术包括以下一些基本的思想:它要求把发展技术的经济目标同社会目标、生态目标统一起来,采用综合的指标体系来评价技术,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技术发展的某一个方面(如利润率)的标准。它要求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去发展或选择技术体系,不能仅仅考虑技术本身的先进性而忽略了技术发展的社会环境。适用技术用“适用”的概念取代“先进”的概念,从而确切地反映了世界各国对于技术发展的具体要求。某种先进技术对于发达国家可能是适用的,而某种不太先进的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同样是适用的。

适用技术不同于中间技术、落后技术。中间技术和落后技术主要强调技术的水平,而适用技术则要求建立和发展包括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在内的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来寻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的最佳综合效益,强调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应当适应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水平。

什么是知识产权,它有哪些特性

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人们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域内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狭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不包括发现权和科技成果权。一般讲知识产权,多数是指狭义上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与有形财产权有许多区别。主要区别在于:知识财产权的转移及行使,往往不导致相关的物的转移或消耗。有形财产权的转移及行使必然表现为物的转移与消耗。正由于无形财产与有形财产的区别,也就决定了无形财产权的特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知识产权的专有权,是指权利人的一种排他的、独占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例如,一项技术方案,甲、乙两人各自独立发现,甲在乙前面向专利局申请专利获得批准,乙想获专利就不可能,而且乙想实施这项专利技术就得经甲同意,否则就是侵犯专利权。权利人对这种权利可以自己行使,也可以转让他人行使,并从中取得报酬。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知识产权在空间上的效力不是无限的,只在被依法确认的国家或地域内受该地域法律的保护。其他国家对这一权利没有保护的义务。如果需要某一国家或几个国家对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必须按这些国家法律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知识产权不是一种永恒的权利,它只能在法定的时间内受到保护,法定期限届满后,这一权利自行消灭,该项智力成果即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任何人均可以无偿使用。

新学科群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从专业目录的学科分类体系看,学科群指若干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点的集合。新学科群指某个学科领域经过相关的不同学科领域的彼此渗透,在该学科领域集成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一系列的交叉学科、集成学科、边缘学科或者全新的学科,共同构成了这个研究领域内新的学科群。

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是什么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重大成果。启动3年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建成并稳定运行全球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 51075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 88304亿立方米。

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

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解决了国际上30多年来化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第一条“绿色长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石油和中科院联手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沿沙漠公路两侧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设,并对生物防沙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大洋一号”科考船经过297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任务,行程43 230海里,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样品。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获重大进展。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顺利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开展Ⅱ期临床研究。这是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模拟抗原疫苗。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关键性突破。

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卫星质量为2 700余千克,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畜禽资源细胞库吗

中国农科院历时6年建成全球最大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到2006年为止,已成功保存了牛、羊、猪、马、鸡、鸭等43个畜禽品种和6种野生动物的体细胞计21 417份,实现了濒危畜禽品种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