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4944500000092

第92章 能源环保(3)

臭氧层破坏,贻患无穷。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比较集中的层次,臭氧含量约占空气的四百万分之一,距地面高10~60千米。它是地球的一顶天然保护伞,能将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99%的紫外线吸收掉,使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免受其害。臭氧层一旦遭到破坏,地球生态环境将失去屏障,紫外线辐射和各种宇宙射线将长驱直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皮肤癌等发病率增高;还会破坏正常的食物链结构,使海洋浮游生物死亡,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还有可能使地球回到无生命状态,其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由于工业上大量使用氯氟烃类物质,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据卫星观测,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相当于美国本土面积的3倍大,而且还在进一步扩大中。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也在减少。如果按目前的速度继续向大气层排放氯氟烃,再过40~50年,臭氧将减少5%~9%。科学考察证实,第二个臭氧层空洞正在形成。臭氧层的破坏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一再提出要减少氯氟烃的生产和使用。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即使所有有害化学品现在都禁止,也还要花费约100年的时间才能把已流蚀的臭氧空洞填满。

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直接结果是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全球性气候持续异常。第一,“厄尔尼诺”现象异常,影响日益增大。“厄尔尼诺”来自西班牙语,意为“圣婴”。科学家们发现,当东南太平洋的气压升高时,印度洋的气压就偏低;反之,东南太平洋的气压降低时,印度洋的气压则升高。东南半球的这种远距离大气相关现象被称作“南方涛动”。而当东南太平洋气压偏低、印度洋气压偏高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所谓“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沿着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冷水区周期性出现的、由赤道太平洋向南流动的一股暖洋流,它能使海区水温比常年高出3~6℃,并造成大批浮游生物、鱼群和鸟类死亡的异常现象。而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往往又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海水温度异常降低,人们称其为“拉尼娜”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中美洲各国,而且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中、高纬度地区,引发上述地区的气候异常,如飓风、海啸、特大洪涝灾害和旱灾等。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了异常变化,南美洲西海岸南下洋流格外强,造成巨大增温,甚至在季节性变冷时增温仍在继续,而增温的范围也大大扩展;并且,发生的频率增高,持续的时间延长,相应地,对世界气候的影响也更加强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先后发生9次“厄尔尼诺”现象,引发诸多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破坏。

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增多,危害不断加重。如干旱、洪涝、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森林火灾和农林病虫草鼠害等,都会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总之,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使人们的环境危机感日益加深。“救救地球”、“还我蓝天”的呼声不绝于耳。环境科学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何谓资源,它的特征是什么

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即“资财的来源”。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有用之物就是资源。广义的资源应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作为资源须有下列两个重要的特征:社会效应性,即应对人类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维持、改善起保证和促进作用;稀缺性,即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它是有限的。

什么是软资源,它可分哪几种类型

软资源是投入到经济系统中,能对人们利用和发挥该系统功能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一切非物质形态的稀缺性经济要素的总和,包括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空间资源等以智能为基础的无形的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至关重要的资源。可以将其分为如下三大类型:生产型软资源;经营型软资源;管理型软资源。从一般意义上说,软资源对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个作用的结果又反馈于整个泛资源系统。硬资源是被动的,软资源是主动的,人们往往利用软资源来开发和利用硬资源。软硬资源的这种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更加明显。工业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战略性资源为硬资源即传统的自然资源和财务资源,而知识经济则将战略性资源转移到知识、信息及其创新能力上来,软资源或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位资源。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型企业,而对知识型企业来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硬资源而是知识资源。有鉴于此,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软资源第一”的观念,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培育和扩张软资源,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资源短缺意味着什么

资源短缺是不可再生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到达了极限。产生的原因,一是自然极限,二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不适当的管理,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结构的不适应,科学技术水平低,环境恶化等。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开采量迅速增加,导致资源储量的有限性与需求增量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淡水为1/3,石油为12%,天然气为4%,煤炭为55%,耕地为1/4;2000年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约26万吨,人均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和554%;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05万亿立方米左右,世界排名第19位,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2003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发表的报告指出,除煤外,中国所有矿产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将在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短缺。

历史上发生了哪几次大范围的世界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是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供应短缺或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的现象。历史上有四次大范围的能源危机:阿拉伯国家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运导致的1973年能源危机;伊朗革命爆发导致的1979年的能源危机;波斯湾战争导致的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2004年多种原因导致的石油价格上涨。这几次石油危机均导致石油价格暴涨,并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大规模的世界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石油的过度开采和有限蕴藏量,并指出寻找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能源是解决问题的途径。然而,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也不是取之不尽的;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他新能源也是如此;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并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

哪些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一次能源。这类能源大多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地热能也可算作可再生能源。

哪些能源属于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绿色能源指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将煤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煤气或煤油,通过高新技术严密控制的燃烧转变成电力)和核能等。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

哪些能源属于可替代能源

可替代能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替代能源是指一切可代替石油的能源。广义的替代能源是指可代替目前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地热、风能、海洋能、氢能等。

何谓能源计划,它的特点是什么

能源计划是对计划能源生产、分配及其平衡所作的部署和安排。其任务是确定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安排能源生产结构,建立起能源生产与需要之间在总量和构成方面的平衡关系。能源生产增长速度的确定,取决于能源生产增长的可能限度以及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要量。影响能源需要量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人口数量和人均能源需要量;国民经济和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单位产值能耗量;进出口和库存变化。确定能源生产结构,主要考虑如下因素:能源资源的储量、结构和分布;能源利用的特性;能源开发、生产、运输和运用的技术水平;各种能源的经济评价等。实现能源生产与需要在总量与构成上的平衡,关键是要做到开发与节约并重。能源计划有如下特点:能源计划是基础性计划,必须优先安排投资;能源工业建设周期长,能源计划必须以长期计划为基本形式;各种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能源计划应当统筹安排各种能源的生产和消费。

什么是能源开发

能源开发是以能源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能源开发应当有利于发挥能源资源的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能源资源;以科学的长期规划为依据,持续适时适量地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就中国的情况而言,能源开发应着眼于常规能源,优先开发煤炭、水电,发展以煤为主的火电生产,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并积极开发新能源。

能源开发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能源开发计划是对未来时期内能源的勘探、开发等活动所制定的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勘探、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自然资源;建设火力、水利和核动力发电站;研究开发新型能源等。制定能源开发计划,需要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能源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选择能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需要根据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实际情况,确定新型能源的研制开发规模和速度,同时还要把能源开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科学地结合起来,既要满足国民经济近期发展的能源需要,又要为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能源合理利用具体指什么

能源合理利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条件下,最有效地利用能源,以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后者指按照用户对能源品质的需要,匹配地供应和使用能源,也就是按照能源品质的高低进行梯级利用。合理用能的判断依据是使输入与输出能源的品质系数相匹配。这种用能原则与能量平衡的原则相比有质的不同,因而比提高单一工艺和设备的能源利用率有更好的节能效果,如化工厂中的换热网络优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等。

什么是能源梯级利用

能源梯级利用是能源合理利用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一次能源还是余能资源,按其品位逐级加以利用。例如,在热电联产系统中,高、中温蒸汽先用来发电,或用于生产工艺,低温余热用来向住宅供热。能量品位的高低,可转换为机械功的大小来度量。由于热能不可能全部转换为机械功,因而与机械能、电能相比,其品位较低。热功转换的效率与温度高低有关,高温热能的品位高于低温热能。一切不可逆过程都是朝着降低能的品位的方向进行的。能源的梯级利用可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的重要途径。

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在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使能源开发利用及其规制合理化,用以保证能源安全、高效、持续供给,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使用模式。要注意的是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研究能源问题与传统的能源经济或能源环境研究有本质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可持续发展不仅突出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价值,而且从动态角度强调对它们的永续利用,代际公平,这是传统经济学发展理论和能源研究所不曾涉及的。为达此目的,必须防止能源资源的过度利用:能源的开发、加工和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尤其是煤炭,而过度的开发利用则可能造成过度排放;能源资源本身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人类发展的需求来说,能源资源总是稀缺的,尤其是目前世界上消耗的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的这种稀缺性决定了我们不能无限度地任意取用,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即不能超过资源的探明储藏量的增长速度或者其他资源可以替代它的能力,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使资源基础萎缩,使后代人的选择余地减少,发展的困难更大,代价更高。

能源替换周期一般为多久

能源替换周期是一种新的能源替换老的能源的时间。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对30个国家1860~1975年期间60项数据的分析结果,揭示出一个有规律的现象,即一种能源替代另一种能源,都要经历几十年的时间。替代速度用接替时间来表示。接替时间是假设某种能源在能源市场上所占的比重由1%增至50%所需的时间。较小的地区或国家,接替时间一般较短。对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来说,一种能源占领能源市场的50%,大致需要30年,美国为70~80年,全世界大约需要100年。

能源储存的含义是什么

能源储存是能源的储藏、储备和储存。从广义角度讲,能源储存按其存在的形式,分为能源资源储存、矿区生产储存和消费储存;从狭义角度讲,指能源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储存。按能源所有权不同,分为政府储存、公共机构储存和企业储存。能源储存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一次能源储存和电力、煤气等二次能源储存。它是调节能源供需不平衡的重要手段,是能源从生产到消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应付能源急需、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能源储存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能源计算是怎样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