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诚信能给你带来什么
4944900000004

第4章 立身做人的根本(3)

哈佛大学每一个新生人学时拿到的《哈佛学习生活指南》都在非常显眼的地方,用加大加粗的字体甚至套色印着这样的两段话:

“独立思想是美国学界的最高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观点化为己有一ˉ即所谓剽窃。每一个这样做的学生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直至被从大学驱逐出去。”

“当你在准各任何类型的学术论文―工包括口头发言稿、平时作业、考试论文等时,你必须明确地指出,你的文章中哪些观点是从别人的著作或任何形式的文字材料上移人或借鉴而来的。”

抄袭、剽窃、改头换面地移植,是哈佛教学、研究和学习的大忌,学生受到的最严厉的惩罚,不是因为迟到旷课、夜不归宿,甚至打架斗殴、损坏公物,而是学习上抄袭剽窃。

七、看清诚实的界限和条件

当真诚是不顾时间、条件、场合、对象和具体的情景时,它就变成有缺陷的了。

“太诚实”,起源于对社会理解得过于简单,其中还不免包括幼稚的成分,适应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因为这种“太诚实”,将会使自已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要明白真诚不是一种盲目、盲动,更不是一种廉价的同情和施舍,而是一种理性的升华。

要做一个聪明的、善意的诚实人。

纯正诚恳地待人确是为人之道,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它感动不了那些伪善、奸诈、阴险的小人,也感动不了那些刚愎自用的“圣人”。

“诚实”这个品性,在人们的心目中神圣、伟大,始终找不出可以责备它、批评它的理由。几千年来,社会始终将它作为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宋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清龚自珍说:“鄙夫较量智愚间,何如-意求精诚”,以及鲁迅先生说:“假如一个人还有是非之心,倒不如直说的好;否则,虽然吞吞吐吐,明眼人也会看出他暗中‘偏袒’哪一方,所表示的不过是自己的阴险和卑劣。”

诚实,对人说真话、对别人不掩盖事实真相,待人诚挚、真诚,乃是人的一种优良品格,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待人处世哲学,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修身养性的方法……

有人曾就“真诚与不真诚”发表过这样的见解:“生活离不开真诚。没有真诚,骨肉疏离,朋友冷淡,社会变得苍凉,仿佛到了冥界一样。”

的确,作为做人的基本品格来说,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包括我们的社会,都太需要“诚实”这个品性了!那么,有的人也许会提出这样的责问: “既然如此,为什么将‘太诚实’作为一陋呢?”表面上看,确实有点矛盾。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太诚实的人,他们胸无城府,性格耿直,一看到他人,不管是自己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不管是与自己关系好的还是关系不好的,不管对方是怎样想的、能不能都接受,只要一见面,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总是大大咧咧,就像“竹筒倒豆子”那样,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想法统统都说出来。他自己以为这是在“以诚待人”,自以为这就是真诚和坦率,然而,这种真诚是不顾时间、条件、场合、对象和具体的情景,因而有不少缺陷。

因为这种“太诚实”,起源于对社会理解得过于简单,其中还不免包括幼稚的成分,适应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因为这种“太诚实”,将会使自己付出不必要的代价。不管对象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将自己的弱点像竹筒倒豆子似地倒了出去,结果反倒成了他人攻击你的把柄。

一般来说,“太诚实”的人是那些秉性耿直、敢于讲真话的人。从理论上讲,做人应该这样做。但实际生活远不是这样,实际生活中要求的诚实是一种智慧的诚实,它不仅需要人具备诚实的品格,还需要人具各高明的手段,而太诚实的人往往只具备品格,而不具备手段,因而,他们往往会因自己的诚实付出大的代价。

社会是复杂的,它充满了虚假、丑陋和邪恶,诚实的人生活在其中,倘若不具备保持诚实的高明手段,就不能战胜邪恶,最终只能被邪恶所吞噬。唐代赵蕤在《变通学》中指出:“忠臣应比奸臣还要好,不如此,忠臣就难以伸张正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太诚实的人确实应该注意,在复杂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太老实、太质朴、太简单、太真诚了,=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有时甚至会被自己“过分的真诚”打得狼狈不堪、头破血流,甚至于不可收拾。

现在,有不少人都在怀念50~60年代时人们的真诚。应该坦率地承认,50~60年代的人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的确显得简单、质朴、老实。比如,就以“兴无灭资”来说,当时人们的态度的确够诚的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诚心诚意地在“狠斗私字一闪念”,老老实实地毫无保留地向组织汇报自己的“私心杂念”。然而结果又是如何呢?政治运动一来,只要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些东西立即转化成一些别有用心人的“批判武器”,成为他人进攻自己的“重磅炮弹”。而且,奇怪的是,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对这种不诚实的做法作任何批评和谴责,反而以种种的理由去为这种“不诚实的做法”去辩护。

“诚”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人过分地诚,太诚了,肯定不熊很好地适应这个多变的、复杂的、难以捉摸的、充满了陷阱的社会。

那么,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做人不要诚呢?

不对!这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我们不能用一个极端来反对另一个诹端,因为并不是一切的“矫枉”都一定要采用“过正”这一方法来解决。我认为,关键是对诚度的把握。

那么,究竟怎样把握做人要诚这个度呢?我想,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1. 不要有害人之心。

有的人为什么会不诚?为什么总要欺骗他人?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不将重病的情况告诉那些心理异常脆弱的病人等),就是因为其心中有“鬼”,总想去侵犯他人的利益,总想去坑害他人,总想作一些使人痛苦、令自己高兴的恶作剧。有了这些龌龊的想法,这些人自然就无法真诚、坦诚起来。因此,一个人是不是心地坦荡,是不是正大光明,这是做人要诚的基本前提,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一脑子私心杂念的人是无论如何诚不起来的,总想侵犯他人利益的人其待人也一定是诚不起来的。

2.要做一个聪明的、善意的老实人。

老实人之所以老实,在于不说假话。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老实人实在太死板,只讲究内容准,不讲究时机、不讲究方式、不讲究分寸,不讲究效果,结果往往是“好心不得好报”,经常撞壁碰灰。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人还缺乏丰富的人生经验,缺乏处理复杂事物的技巧,总的来说还很幼稚。而对一个“聪明的老实人”来说,因为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有相当高明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真诚得巧,真诚得妙,真诚得恰到好处。这样的真诚、坦诚,不仅不会使自己陷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他人还反而会感谢你,尊敬你,赞扬你。

3.要学会如何处置、对待“邪恶”。

太诚的人无法处置自己所面对的“邪恶”,因而经常被邪恶所愚弄,有时弄得自己也很苦恼。怎么办?办法还是有的。

要明白真诚不是一种盲目、盲动,更不是一种廉价的同情和施舍,而是一种理性的升华。因此不要以一个“模式”去对所有的人,即对待真诚的人一定要真诚,对待“邪恶”之人,则不要“过分的真诚”,不要太真诚,但决不是说也要使用“邪恶”对待之,要有所“保留”地使用。否则你反会被这种“邪恶”所讽刺、嘲笑。

不要对“邪恶”采取针锋相对、一报回一报的方式。这样做,心眼太小,也不是真的真诚。要在有所“保留”的前提下使“邪恶者”知道,你所搞的那一套我是都知道的。如在这样的条件下,“遇欺诈的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斜私曲的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就会产生“天下无不人我陶冶中矣”之结果。(明?洪自诚?《菜根谭》)

徐懋庸在《老实和聪明》⊥文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实人之老实,在于不说假话;聪明的老实人,则话要说得准,不但内容准,而且时机、方式和分寸都要讲究,不随便说。”

总之,对当代的中国人来说,诚实这一品性实在是太需要然而如果在诚字前面有“聪明的”这三个字的话,那就更好

八、获得他人的信任

一个人如果学会了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真要比拥有万贯家财更足以自豪。

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声誉,使人们愿意与你深交,愿意竭尽全力来帮助你。

要获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诚实的品格外,还要有呆断、正确的做事习惯。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闻名世界、流芳百世,他首先要获得人家对他的庐任。工个人如果学会了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真要比拥有万贯家财更足以自豪。

但是,世界上真正懂得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都无意中在自己前进的大道上设置了一些障碍,比如有的态度不好,有的缺乏机智,有的不善待人接物,常常使一些有意和他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一个人能够与人初次见面就达到一见如故的程度,那可真是太成功了。

成功希望最大的人倒不是那些才筚横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人的人。

通常,教师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往往都是那些最能博得他欢心的孩子;老板认为最称心的店员,也就是那些最能投合自己心理的人。

人类似乎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如果有人能使我们感到高兴、喜悦,即使事情与我们的心愿稍有违背,也不太要紧。

如果一个书报推销人员很懂得与人交往的方法,一言一语都能迎合你的心理,讨你的欢心,那么你自然愿意让他常常跑来纠缠你,向你推销书报;即使你觉得自己并不需要,有时竟然也不好意思不买。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说明这一点,能博得他人的欢心、获得他人的信任,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要想博得人们的欢心、获得人们的信任,第一条就是要养成一种令人愉悦的态度,要时时带着笑容,行动要轻松活泼。无论你内心中是否对别人有好感,但如果人们从你那里看到的是一张哭丧脸,那么谁也不会对你产生好感。

与人交流,最好少说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好恶,你应该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常常流露出对别人的谈话感兴趣,能专心听对方说话。这样做对你自己丝毫无损,而你所表现出的对别人的同情却是他们心中最心爱、最重要的礼物。

成就任何事业都需要持之以恒,同样,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也是如此。良好的态度要一以贯之,千万不要今天扮了一天笑脸,明天就难以自制而故态复萌,显出粗俗急躁的本性。一个志向高远、决心坚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始有终,而不会半途而废,否则,绝难获得人们的信任。

有些年轻人开始经商时,常常认为一个人的信用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一个有钱的人、有雄厚资本的人,就有信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与百万财富比起来,高尚的品格、精明的才干、吃苦耐劳的精神要高贵得多。

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声誉,使人们愿意与你深交,都愿意竭力来帮助你。一个明智的商人一定要把自己训练得十分出色,不仅要有经商的本领,为人也要诚实、讲信用和坦率,在决策方面要培养起坚定而迅速的决断力。

有很多银行家非常有眼光,他们对那些资本雄厚,但品行不好、不值得人信任的人,决不会放贷一分钱;他们反而愿意把钱借给那些资本不多,但肯吃苦、能耐劳、小心谨慎、时时注意商机的人。

银行信贷部的职员们在每次贷款之前,一定会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研究一番,对方生意是否稳当?能否成功?只有等到觉得对方实在很可靠,没有问题时,他们才肯贷款。

任何人都应该懂得: “人格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资本”。要知道,欠钱不还时,其实是在拿自己的人格来典当。

罗赛尔?赛奇说:“坚守信用是成功的最大关键。”一个人要想赢得他人的信任,一定要立下极大的决心,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做到。

美国一家大杂志的主编约翰?格林先生在谈及如何获得信用时说:“第一,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善于自我克制,做事恳切认真,建立良好的声誉;应该随时设法纠正自己的缺点;行动要踏实可靠,做到言而有信,与人交易时必须诚实无欺――这是获得他人信任的最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