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著新干线(初中版)
4946200000013

第13章 格列佛游记(1)

作 者:斯威夫特

成书时间:1726年

体 裁:长篇讽刺小说

版本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一、作者简介

斯威夫特·乔纳森(Jonathan Swift) (1667—1745),英国著名小说家,1667年11月30日生于都柏林(Dublin),1745年10月19日在都柏林逝世。

斯威夫特出身平民,在他出生前7个月,他父亲就去世了,就由伯父收养。在亲戚的帮助下,1686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取得学士学位,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1701年获三一学位神学博士。1688年叔父去世后,爱尔兰发生了政治动乱,他前往英国。第二年受聘于他母亲远房亲戚邓波尔爵士,任私人秘书。1694年又离开了爵士的庄园摩尔帕克。这一年加入英国国教会为教土,次年在贝尔法斯特附近任牧师。1696年回到摩尔帕克,直至1699年邓波尔去世。这期间,他写了讽刺作品《木桶的故事》,通过改编的古代神话,揭露了宗教的罪行。作品中的三兄弟即喻拟西欧的三个宗教:天主教、新教、喀尔文教。这部作品初步展示了他的讽刺才能。1697年写作《书战》一文,将迂腐的学究讽刺挖苦得淋漓尽致。

邓波儿去世后,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教区长和爱尔兰大法官伯克利伯爵二世的私人牧师。很快重返伦敦,结交执政的辉格党的知名人士,以望有助于在教会中谋取升迁。1701年,他发表了《关于雅典、罗马时期贵族与平民分歧、斗争的论述》,这是他对辉格党人的原则,还呼吁托利党人不要坚持对八名辉格党大臣的指控。1704年,他的《木桶的故事》、《书战》和《圣灵的机械作用》等3篇文章汇集出版,集中批判了宗教和学术领域中的腐败现象和非国教徒的礼拜和布道,他模仿迂腐学究的文笔,才气横溢,讽刺尖锐。1707年11月,他发表了叙事诗《鲍席斯和菲利蒙》,以及《对1708年的预言》和《比克斯塔夫先生第一个预言的应验》等文章,辛辣地讽刺了占星家,展现了他的机智和诙谐。

到了1 710年底,他再返伦敦。因为宗教问题,斯威夫特与辉格党分裂,转而投奔另一大党托利党,托利党组阁后,为了利用他政治讽刺的作用,极力争取之下,让他就任托利党刊物《考察者》主编。当时英法两国为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而长期交战,人民深受其害,而英军司令马尔博罗公爵及其亲信却乘机大发战争财。为此,斯威夫特写了一系列反战的文章和小册子,最为有名的一篇名为《联盟军及前任内阁发动和进行这场战争的行为》,它无情地揭批了这些骇人听闻的贪污行为,结果举国舆论为之哗然,公爵被撤职,双方停战签约,被称为“斯威夫特和约”。当时,首相哈利和斯威夫特交往密切,安妮女王的所有演说词也都由他起草,故而很多官员都竭力巴结他,但他仍坚持文人本色,写文章不取分文,家贫如洗。

这个时期,他还同亚历山大·波普等一批有才华的文人组成了文学团体,著有《关于纠正、改进和确定英国语言的建议》等文。他还给爱尔兰的女友艾斯特写了大量情真意切、妙语迭出的信件,后来合并为《给斯特拉的信》,成为英国书札文学的精品。

1713年,斯威夫特被安妮女王任命为都柏林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的主持牧师。1714年,随着安妮女王的逝世和托利党政府的垮台,他被赶出伦敦回到了爱尔兰。

此时,正值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之时,斯威夫特积极地参与了这场斗争。1720年,他发表《关于普遍使用爱尔兰货物的建议》,号召抵制英货,发展爱尔兰民族工业。1722年,英国商人威廉·伍德贿赂乔治一世的德国情妇,获得在十四年内为爱尔兰铸造价值十万英磅的便士的专利权,斯威夫特匿名发表《布商的信》6封,于1724年2月开始发表,号召人民拒绝使用伍德铸造的货币。这极大地震动了英国统治者,悬赏300磅捉拿此文作者,最终由于民心所向,在群众日益高涨的抗议浪潮中,英国政府被迫取消了伍德的专利权。1727年,斯威夫特发表《爱尔兰状况浅见》一文,揭露英国统治下爱尔兰的贫困。1729年发表《一个小小的建议》,以统治阶级谋臣策士的口吻和忧国忧民的姿态,提议将贫民的婴儿卖给有钱人作菜肴,不仅可以解决所谓贫民过多的问题,而且可以“给有钱人一点乐趣”。文章以口气的冷静,考虑的周密,显示出谋臣策士及其主子的毒辣、无情。此后,还有《对佣人们的指示》、《彬彬有礼的谈话》和一些诗歌发表。

在1728年,斯威夫特唯一深爱的女子Esiher J.ohnson去世了,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因为他怪僻的性情是落落寡名,而且觉得世人都是可恨的。从此精神上便日渐疯狂,创作能力也差了。1729年,他从英国回到了都柏林,由于在爱尔兰问题上的民族立场和为之作出的斗争,全城钟火齐鸣,烟火腾空,盛情欢迎。

1742年9月,斯威夫特在大病后瘫痪,1745年4月19日,晚景凄凉的他去世,葬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二、作品简介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讽刺作家斯威夫特(J·Swift,1667—1745)的代表作,发表于1726年。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

小说共分为四部,每部介绍一次游历,写作一共延续了四年多的时间。1721年4月15日,斯威夫特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及:“我现在正在写我的游记,介绍还没有人知道的国度。写完后它将是厚厚的一本书。”至1724年1月19日,他在信中又写道:“我已离开了马国,现在正在飞岛上,我在这里不会停留太久,这样我就要结束我最后的两次旅行了。所以若你今夏来此,就会看到我已回来了。”

这部杰出的讽刺作品,通过主人公格列佛离奇的历险经历,集中地反映了l 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对英国的内政外交进行了辛辣讽刺,表现了对进步和劳动人民的歌颂。这部小说问世后,引起轰动,盗版行为盛行,书籍畅销一时。

三、作品的艺术特点

1.作家巧妙地把虚构的情节、幻想的故事和对现实社会的揭露批判紧密地结合起来。

斯威夫特和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贵族作家不同,他是社会上一切非正义和缺点的揭发者,他以天才的洞察力,发掘尚处于初级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所在的同时也揭露了其反动性,表达了广大市民阶层对各种社会罪恶抗议。

作品大量采用了象征影射、夸张漫画的手法,寓意深刻,斗争气息浓厚。

如对小人国的刻画,则深刻地反映出了这一点。小说开始时,格列佛在小人国极有优越感,不光身高高于他们,而且理解力也远超他们,在他眼中。小人国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是非常落后和微不足道的,但后来他便失去了信心,英国社会的许多特点在这里显露出来。英国君主制度和统治集团的矛盾在这篇文章中被讥喻得淋漓尽致。在小人国中获得最高职位的途径,就是用跳绳来选择官吏,部长们必须灵巧地掌握这一技能,谁跳得高,谁就能当大官,这是嘲笑官吏们无才无德,只要能够灵巧地取悦大官,就能平步青云。而小人国中的政党也是两党对立:高跟党和低跟党,这是影射当时左右英国政局的两大政党:托利党和辉格党。而它们之间的差别,即在于鞋跟的高低而已。这是用以讥讽英国议会中的无谓之争。大端派和小端派,则是象征当时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至于利立浦特和不来夫斯古之间的宗教战争,即是指英法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国利用两国间的宗教差异,进行煽动,以信仰新教的英国进攻信仰天主教的法国。

对飞岛国游记的描绘,则是反映宗主国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斗争。飞岛国君主自命在上,与人民脱节,是一群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他们只知道向属地征税,镇压,完全不顾人民的生存。飞岛和下属臣国的关系,喻拟英国和爱尔兰。飞岛(英国)轻则夺去岛国居民的阳光和雨水,重则直接落到他们的头上,压碎一切建筑和人群,即影射英国掠夺爱尔兰的资源,控制他们的贸易自由。其中格列佛对兰敦的介绍,在讥讽英国伦敦,用一连串的代名词,尖锐针砭了政府机构:“一群呆鹅”指上议院,“臭水坑”指朝庭, “关起门的厕所”指枢密院,“出脓的疮”指行政,“瘟疫”指常备军,“无底洞”指财政部。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见《格列佛游记》通过幽默讥讽的手法,达到对英国统治集团进行抨击的目的,其中揭发了官庭、议会、司法、军界、文化和金钱关系等各个方面的黑暗与罪恶现象,抗议英国政府的侵略和殖民政策。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大人国游记的叙述,表现了他对社会政治的理想。大人国是另一个社会制度,是理想的、有教化的君主政体,国王是位开明君主,善良公正正直而贤明,反对暴力和战争,热爱自己的人民和和平。他制订了简明有力的法律,用于保护国民自由和福利,奖励对人民有贡献的人,并用民兵来维护社会治安。他借用国王的口指出英国历史是“一大堆阴谋、混乱、谋害、屠杀、摧残、革命和欺骗”,其原因就在贪婪、虚伪、欺骗、残酷、嫉妒、淫荡、仇恨和野心”。对于欧洲的几次大战国王惊奇地讲“像你们那样软弱无力、微不足道的小虫怎么也会像这样惨无人道,造出这样毁灭性的武器来,而且说起来会那样亲切有味,以至于对流血和破坏的惨状竟漠然无动于衷。这发明枪炮的人必定是恶魔,是人类的敌人。”这即是斯威夫特在借用国王之口,谴责毁灭性的战争,及其给人民带来的恶果。

接下来,在慧骃国的游记中,作家描述了具有理性、公正和诚实的马,他们的国家具有许多美德,厌恶那贫婪、残暴的耶胡。这其中反映出的变化在于,作者不再赞成在“人人国”中极力赞扬的开明君主制,转而追求古老的宗法制社会,企图在没有沾染资产阶级社会恶习的社会中寻求理想。这反映出作者在亲身参予爱尔兰人民反对英国奴役斗争的思想进步,但企图回到以前的社会,本身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因而作品中也自然流露出希望的渺茫和情绪的阴暗。

2.《格列佛游记》注意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在一篇作品中,把游历和作者鲜明的爱憎密切地交织起来,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

在对反面对象进行讽刺揭露后,便对正面事物进行肯定的描述,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小人国和大人国,飞岛与慧驷国。同时,作者还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讽刺手法,有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有时迂迥波折,掩遮相宜。其中,在第一、二部中,多采用幽默、委婉的手法。第三、四部中,多是辛辣的讽刺,痛快淋漓的斥骂。

3.《格列佛游记》的又一特点,在于它绝妙的想象和生动的细节。

在四部游记中,出现了宛如童话的世界。在四个不同的国度中,格列佛遇到了不同的景物和人物、不同的生活习俗,令人如在神话国度中一般。比如,在小人国中,树木没有一只脚高,草细得如天鹅绒;他得小心翼翼地抬腿跨过城墙。这里的生物也极袖珍,鸭子像麻雀那么大,麻雀则只有苍蝇那么大,苍蝇则小得看不见了。在大人国中则恰好相反:这里的街道极宽阔,青草像森林那么高;老鼠和黄蜂对格列佛产生了生存的威胁,连青蛙也让主人公害怕,包括发出呜呜的怪声的巨猫。至于飞岛,则是用磁石控制的可移动飞离的巨岛。这些离奇的描绘,都让人惊叹不已。

格列佛在不同国度中也和不同形态的人奇遇。最小的人是小人国的,只有格列佛的十二分之一,六寸高;最大的大人则比他高十二倍,有教堂尖塔那么高;飞岛国中,举国上下都是独眼朝天;慧骃国中的智慧生物是马,对立的是身姿丑陋形似猿猴的耶胡。

作者在对细节进行描写的时候,充分发挥了神奇的想象,以他生花的妙笔,把离奇的情节刻画得栩栩如生。如小人国历险中,小人们用一万五千匹御马才将他拉进京城;用好几匹马才把他的帽子拖到京城。在搜查他的VI袋时,把手帕当作折叠的船帆,头梳当成栅栏;他直接跨过大海,用绳子拉过了敌国的全部军舰。在大人国中,格列佛则几次差点送了性命:巨人们夹起他细细端详,他就被举在六十米的高空;为了对付老鼠,他不得不拔刀奋力自卫;有次被猴子抱去洗澡差点淹死;一次被官庭侏儒塞进皇后餐桌的骨腔里;最后离开巨人国,还是被一只老鹰叼到空中。从小人国返回英国时,他口袋中的小牛可以放在船长桌上漫步。这一切是多么地具有神秘浪漫色彩啊。

4.《格列佛游记》的另一个特点是语言简洁、形象、生动,巧妙地运用了反语的技巧。

作者对作品文字进行了认真的加工,力求准确形象生动。《格列佛游记》是这一特点的代表作品,正是由于它出色的文字思想可读性,受到了成人和孩子们共同的喜爱,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读物,尤为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因为它极大地启发了孩子的想象和智慧。一个多世纪以来,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

内容概述

格列佛是英国人,酷爱航海旅行。他青年时期学医,后来到海轮上做外科医生,故而能够周游世界,游历过许多地方,奇遇颇多。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他在四个奇异国家的旅行: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