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俄语通用国家概况
4947700000013

第13章 独联体(3)

俄罗斯外交部一位发言人称爱沙尼亚拆除纪念碑是“亵渎之举”和“不人道”的,而且没有正当理由,并且说俄罗斯会根据此事重新评估和这个波罗的海邻国的关系。

俄罗斯议会上院的领导人今天呼吁和爱沙尼亚断交,作为对爱沙尼亚拆除苏联红军纪念碑的报复。

俄塔社来自塔林的消息,爱沙尼亚政府凌晨拆除苏联红军纪念碑引发警民冲突,警方用瓦斯弹驱散群众,造成一人丧生,50多人受伤,另有60多人被捕。这起冲突始于26日清晨。在警方的护卫下,在纪念碑周围竖起两公尺高的铁丝网,要把位于该国首都塔林的苏联红军墓迁走,其中包括转移苏联时代修建的纪念苏联红军胜利的铜制战士塑像。

此举引发当地俄裔人士强烈不满,不断有人聚集抗议,警察强制驱散,最后引发冲突。在1944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的战争中,有5万名苏联红军战士在爱沙尼亚的战场上牺牲。爱沙尼亚的俄裔人士说,迁葬做法侮辱了二战反法西斯军人,但是爱沙尼亚本地人将纪念碑视为过去50年苏联占领的象征和遗留物。此事件正在激发俄罗斯国内爱国主义情绪。

据当地媒体报道,塔林市中心的苏联战士公墓建在一座小公园内,里面埋葬着1944年秋天苏联红军从纳粹德国手中解放爱沙尼亚时牺牲的13名红军士兵。遭拆除的那座两米高的苏联红军铜像建在苏联战士公墓中央,伫立在一面巨大的石墙前。

据《俄罗斯报》2007年4月26日报道:俄国家杜马通过了新的《胜利旗法》。镰刀和锤子又回到了胜利的旗帜上。

3.欧盟对美在东欧部署“反导防御”问题展开讨论

俄罗斯《新消息报》2007年3月21日文章题:欧洲的分裂(作者亚历山大·米涅耶夫)

欧盟本周庆祝《罗马条约》缔结50周年。但是,围绕美国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防御系统这一计划的争论,严重破坏了布鲁塞尔官员的节日情绪。一些政治观察家甚至认为,关于反导防御问题的讨论有使欧洲再次分裂成“旧”欧洲和“新”欧洲的危险。

由于27个成员国意见不一,欧盟中央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想卷入这场争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上半年担任欧盟主席国的德国领导了这场反美运动。德国执政联盟内的社民党人,其中包括外长施泰因迈尔,公开批评了美国。德国社民党主席贝克对《图片报》说,欧洲人不需要美国的导弹,因为德国人“不愿看到美俄在欧洲进行新的军备竞赛”。默克尔总理力图缓和激动的情绪,让相关的讨论在双边范围内或北约国家内进行,以免它迅速蔓延到整个欧盟。关于反导防御问题的争论可能会损害德国的欧盟主席国地位和八国集团主席国地位,妨碍实现柏林提出来的雄心勃勃的目标:让在法国和荷兰的全民公决中未能过关的欧洲宪法复活,减少欧洲和美国之问的贸易障碍,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计划在八国集团内取得一致意见。因此,默克尔坚持不懈地努力让反导防御计划列入北约的议事日程,使其成为“平静和耐心的讨论”。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积极支持默克尔。他说,早在去年11月的北约里加峰会上,一些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就向他表示,应该研究建立造价达200亿欧元的北约反导防御系统的合理性。

对美国反导系统提出批评的欧洲人与其说是对部署10枚拦截导弹和一个雷达感到不安,不如说是受到了美国不同盟国磋商就在欧洲采取行动这种举止的冒犯。其实更让他们不安的是莫斯科强烈的反应。许多欧洲政治家担心欧洲会像苏联时期那样,处于美国和俄罗斯冲突的中心。布鲁塞尔的一些欧洲外交官承认,不仅德国,而且欧盟其他许多国家目前都不太相信伊朗会造成严重威胁。反导防御方面的巨额开支和与莫斯科的关系变坏的前景让他们根本高兴不起来。

曾经带头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法国现在袖手旁观,它的立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与德国的立场相左。参加北约反导防御问题研讨会的法国代表团团长罗贝尔·兰凯说,巴黎认真看待导弹威胁,但是只准备支持目的是保护欧洲国家军事基地的“小型的”北约反导方案。他认为,关于反导系统的讨论“是美国同捷克和波兰的双边关系问题,北约并不是进行这种讨论的最佳地点和唯一地点”。

4.俄罗斯首次公开对外政策概论

俄报报道:2007年3月27日俄罗斯外交部网站上出现了一份文件,这样的文件在俄罗斯外交主管部门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份长达60页的名为《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的文件系统地陈述了当代俄罗斯的对外政策重点,同时向各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该文件的起草者说:“一个强大的、更加自信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上发生的积极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早就对国际事务中发生的事情发表这样的论述了。俄罗斯不仅跟随这种趋势,而且还对世界上发生的变化做出了反应。

俄罗斯是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之一。它不能不关注能源因素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不断增长的现象。有些国家把俄罗斯视为国际经济舞台上潜在的危险对手。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这些未被点名的国家想限制我国的竞争优势。

原苏联地区是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集中了我国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利益,包括非法移民和有组织犯罪活动在内的严峻挑战来自这里。”

对外政策概论对美国的外交方针进行了理由充分的批评。文件中说:“最近几年的事件表明,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绕开各种法律准则,在国际关系中用武力解决某些问题的因素已经强加给世界。”显然,这指的是华盛顿的政策。

文件中说,“裁军进程停顿了下来,而那些觉得自己在军事方面经不起打击的国家对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愿望则日益强烈”。可以把这种表述理解为,美国的政策促使伊朗、朝鲜和其他一些国家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俄罗斯相信,美国建立单极体制的企图不会成功。概论中说:“单极世界的神话在伊拉克彻底破灭了。这种模式本身无法发挥作用,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有当代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

文件的起草者呼吁“考虑建立新的全球安全结构”。他们强调指出,强大起来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积极因素。

文件的起草者认为,俄美关系出现问题是因为美方想把这种关系搞成主导者与从属者的关系。双方对未来世界格局的认识也有很大不同。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而俄罗斯想建立多极世界。

俄中关系与俄美关系形成鲜明对照。文件中说:“对华关系达到了空前高的相互信任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俄罗斯长期的国家利益和我们两国对当代世界体系基本问题的相似立场是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基础。必须将增加对华关系的实际成果作为现阶段对华政策的重点。

对外政策概论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普京总统2月10日在慕尼黑提出的论点起草的。可以把它视为普京的外交政策遗嘱。普京学说的基础是不接受美国的统治地位。俄罗斯试图用自己不断增长的能源实力和智力优势来对抗美国的统治地位。

)第四节“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是近几年来国际政治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专指以某种花卉或物品颜色为代表、亲西方特别是亲美国的政权变更行动。“颜色革命”与上世纪东欧剧变时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一脉相承,指的是通过非暴力的柔性改变夺取政权。鲜花、美丽的色彩与天鹅绒一样,都暗示着组织者试图让革命以尽可能“优雅”的方式进行。

格鲁吉亚反对党的夺权行动之所以被称为“玫瑰革命”,是因为反对党领袖萨卡什维利在冲入议会大厦时,手中高举玫瑰花。乌克兰反对党的行动被称为“橙色革命”,其支持者以橙色为标志。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变动中,反对派来自不同城市,却用同一个手势——握拳表达意愿,握拳形似郁金香花,因此被称为“郁金香革命”。

多数国际问题专家给“颜色革命”下的定义是:美欧国家通过慈善机构、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在独联体国家进行渗透,培育“政治精英”、扶持“反对派”、支持民众以“街头革命”方式夺权,建立亲美疏俄的政权。

原苏联地区“颜色革命”浪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成因。在全球化背景下原苏联各国“民主化”过程的发展是“颜色革命”形成的政治条件;各国国内严重的贫困、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社会不公等问题是“颜色革命”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些国家内部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形成的地区和族群对立是“颜色革命”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美国在原苏联地区大力推动对这些国家政权的“民主化”改造,是“颜色革命”形成的外部条件。在所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颜色革命”一浪接一浪。

造成民众怨愤和不满情绪的根源是贫困、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社会不公等。贫困是大部分原苏联国家的普遍问题。在所有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里,贫困都是发生社会革命的重要背景。格鲁吉亚在苏联解体后发生了雪崩式的经济下降,1994年格鲁吉亚国内生产总值比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下降72%,2002年格鲁吉亚90%~95%的家庭收入处于贫困线以下。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原苏联国家开始的政治进程造就了新的社会力量,培育了新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新的政治诉求,形成了新的政治发展空间。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各国的“颜色革命”中,青年组织和团体表现得特别活跃和特别坚决,而且每个国家都有代表性的青年组织,它们在格鲁吉亚是科马拉(意思是“够了”)、在乌克兰是波拉(意思是“到时候了”)、在吉尔吉斯斯坦是凯尔凯尔(意思是“革新之路”),它们起到了宣传发动和冲锋陷阵的作用,这显然不是偶然的。

美国对“颜色革命”浪潮兴起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社会准备,包括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培育亲西方的力量,特别是在年青一代中,帮助反对派的发展;二是直接促使革命的启动,影响和操控政局的发展,间接帮助反对派夺取政权。美国推行其政策的机制也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官方机构,这不仅包括驻当地国的使领馆,而且也包括美国政府、国务院、议会及下属机构;另一个就是非政府组织,包括各种基金会。在原苏联地区的“颜色革命”浪潮中,非政府组织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特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些非政府组织包括索罗斯基金会、国际因特信息、自由之家、欧亚基金会等。美国实施其作用和影响的基本方式也是两个:一个是柔性干预,一个是金钱资助。美国一般不对“颜色革命”的过程进行直接和强行干预,但它进行柔性干预,比如不承认选举的合法性,向当权者施加压力,向反对派提供信息和策略咨询,组织对选民的投票问询调查,间接支持反对派的游行示威等等。金钱资助是另一个重要手段,根据资料,美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用于吉尔吉斯斯坦民主改造的资金达到了3亿美元。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美国在乌克兰花费了大约6500万美元。

一、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

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起始于2003年11月2日的议会换届选举。反对派自4日起在首都第比利斯连续举行游行集会,抗议政府在选举计票过程中“舞弊”。9日,谢瓦尔德纳泽总统与反对派领导人对话失败,反对派14日又在议会大楼前举行了有数万人参加的集会,除要求重新投票之外,进一步提出了总统辞职和提前举行总统大选的要求。各反对派有美国支持的背景,在2004年1月4日的选举中,格民族运动党领导人萨卡什维利在总统选举中获得绝大多数选民支持,其得票率远远高出其他候选人,一些更加亲美的反对派人士上了台。

在倒谢运动中,萨卡什维利、布尔贾纳泽、日瓦尼亚成为反对派领军人物。而在三人中,萨卡什维利态度最为坚决,表现最为激进,在迫使谢瓦尔德纳泽辞职一事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吉尔吉斯的“郁金香革命”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郁金香革命”发生在2005年3月的议会选举中。选举结果公布后,反对派指责政府在选举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要求重新进行选举。

3月19日,反对派占领奥什州和贾拉拉巴德州政府大楼。

3月20日,奥什州和贾拉拉巴德州警方出动警察驱散政府大楼的抗议者,使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矛盾骤然升级。抗议者开始围攻和焚烧警察局,占领机场,并要求阿卡耶夫总统下台。

3月22日,阿卡耶夫下令对选举指控展开调查。次日阿卡耶夫颁布命令,解除了总检察长梅·阿布德尔达耶夫和内务部长巴·苏班别克夫的职务。

3月24日,上万名反对派支持在比什凯克举行反政府示威游行,并控制了政府主要权力机关,占领了国家电视台,迫使总统阿卡耶夫与其家属离开吉尔吉斯斯坦。当日,吉尔吉斯斯坦最高法院宣布,不久前举行的议会选举结果无效。

3月25日,议会任命巴基耶夫代为总理并代行总统职责。同时决定6月26日举行新总统选举。

3月28日,新议会选举奥穆尔别克·捷克巴耶夫为议长。

3月29日,吉尔吉斯上届议会上院投票赞成卸任,新旧议会并存的局面结束。

吉尔吉斯斯坦在中亚地区安全上面临诸多挑战。吉南部地区的极端势力比较活跃,跨国犯罪活动相当猖獗,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吉是受“三股恶势力”影响的重灾区,恐怖活动时有发生。上海合作组织把打击“三股恶势力”、跨国犯罪作为安全合作的重点。吉政权的交接,导致强力部门瘫痪,极端势力和贩毒集团可能利用这个时机膨胀起来,吉最终还会需要上海合作组织提供直接的安全帮助。

三、乌克兰的“橙色革命”

乌克兰的“橙色革命”起始于2004年11月22日,乌克兰总统选举结果引发乱局。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了总统第二轮选举99.7%选票的统计新结果,支持亚努克维奇的占49.7%,支持尤先科的占46.7%。之后约有不少于1万名的尤先科支持者当天在基辅独立广场集会,抗议总统大选中有作假现象。结果亲西方的尤先科在“橙色革命”中上台,当选为总统。

此后,尤先科总统频频获得西方的奖励,其中有美国肯尼迪图书馆基金会、波兰国家工商会、美国国家民主研究所等机构颁发的“勇敢”、“自由”等奖章以及诺贝尔和平奖、“欧洲年度人物”的提名。2005年9月29日,尤先科再次获得一项国际奖励,表彰他“对国际关系的积极贡献”,颁奖机构是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颁奖人是英国女王。而令人惊讶的是,颁奖机构赞扬尤先科与俄罗斯建立了良好关系并实现了“乌克兰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