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4950400000040

第40章 前两句展开自由联想,在“透明的葡萄”和“雪山幻想”(3)

诗人愤怒了。看到眼前这美丽的少女,想到那不该发生的死亡,诗人把视线投向了所有的少女。他不愿再看到悲剧的发生,于是,他高呼:“请我们男人们为战斗而死吧!/即使死一万次也行!”在这里,眼前的少女与记忆中的少女合为一体,成了少女这一集合的象征。诗人的悲愤之情以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求,就在这一声呼唤中得到了表达。看来,历经磨难的黄永玉还有着比他表叔更结实的肠胃和更执拗的脾气。面对摧毁美好事物的势力,他摆出了战斗的姿态,不惜去死一万次。

黄永玉曾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到了老年做诗,不再想当诗人了,

只是像个账房先生,小心地做一些忧伤的记录。”在此诗的前几节,诗人的叙述平静,像是历经世事的老人,透着苍凉,然而在平静的流水之下,却蕴藏着悲愤的潜流。直到最后一节,潜流涌出,迸发出了青春的声音。积聚的能量终于得到了宣泄的机会,因此,显示出了强烈的力量。

(蔡可)

镜子的魔术……………………………伊蕾

你猜我认识的是谁

她是一个,又是许多个

在各个方向突然出现

又瞬间消失

她目光直视

没有幸福的痕迹

她自言自语。没有声音

她肌肉健美,没有热气

她是卓体,又是平面

她给你什么你也无法接受

她不能属于任何人

——她就是镜子中的我

整个世界除以二

剩下的一个单数

一个自由运动的独立的单子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精神实体

——她就是镜子中的我

我的木框镜子就在床头

它一天做一百次这样的魔术

你不来与我同居

[鉴赏]

伊蕾(1951-),女,生于天津,原名孙桂贞。1969年到河北省海兴县插队落户,1971年调入邯郸钢铁厂,1974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到河北省廊坊地区文联,1984年考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现鲁迅文学院)。1986年入北京大学作家班学习。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的诗集有《爱的火焰》、《爱的方式》、《独身女人的卧室》、《伊蕾爱情诗选》等。

女性主义诗歌进入了80年代就表现出了强烈突破禁区的欲望,而正在此时,伊蕾开始走进对“充满情欲的奋不顾身的冲锋”的痴迷中,她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有一种在诗歌中宣泄情欲的渴望,这种渴望散布在她诗歌的字里行间。

而组诗《独身女人的卧室》是当代最成功的组诗之一。80年代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被很多人视为伤风败俗,然而事隔多年后再来细读,其诗性品质依然灼灼闪光。从本质上讲,诗人没有以大胆犯禁来哗众取宠。她只是以大胆的笔触直抒了女性的感受,坦率而直露。

在这首诗中,伊蕾把女性的感受都通过一面镜子的折射表现出来。它是一面会变魔术的镜子,因为在它里面可以变化出另一个自我。每一面镜子都可以变出一个自我,所以她是一个,又是许多个,她会随着我的出现而在各个方向突然出现,又会因为我的消失而又瞬间消失。对着镜子我感到淡淡的忧伤,“她目光直视,没有幸福的痕迹”,一个对影自怜孤独女子的无奈与凄伤便借镜中的我渲染而出,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也就展现出一个单身女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镜中的她有着自己的特性,她张动嘴唇自言自语却发不出声音,她肌肉健美身材诱人却散发不出热气,她看上去既是立体的又是平面的,无论她给你什么你都无法接受,因为她只是镜中的另一个我,她是虚拟的。镜子是与女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每日的梳妆打扮,每日的喜乐哀怨,都展现给了这个只会张嘴却不会说话的镜子,镜中的她会随我来而来,随我去而去,一切皆由我而生成,但却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任何人,因为她是一个自由运动的独立的单子,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精神实体。我与镜子朝夕相伴,每天它便给我做一百次这样的魔术,由此可见女性与镜子的亲密程度,是那样的频繁相处,可以说闺中的秘密都被它无声的看在眼里,这是个非常隐私又非常神奇的秘密,而镜子本身也是一个这样的秘密。

镜子是变幻的,但也是忠诚的。镜子虽然看到了所有的秘密,却不会背叛她的主人,当她在时,镜中的影子会展现她优美的一面,当她不在,影子便也消失在了镜子的后面,成为了“整个世界除以二剩下的一个单数”。世界是由男性与女性构成的,它除以二就成了一个,一个孤单的女人。没有他来与她同居,所以这里也借影子映衬出一个单身女人寂寞渴求伴侣的希冀,非常直白地表现出女性的心迹,她们需要秘密,但是也需要人来相守相伴,既有自己的私生活,自己的隐私,也希望能与心中的他长相厮守,一起生活。

伊蕾的诗表达的意境非常复杂,她较早地提供给中国读者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女性诗歌,语言纤细敏感,一如女性的神经,细腻婉约,蕴藏着语言的秘密,因此阅读的过程几乎也就变成了一次地地道道的探险,探索一个女性的心灵,探索女性的秘密。

(尚明洲)

土耳其浴室……………………………伊蕾

这小屋裸体的素描太多

一个男同胞偶然推门

高叫“土耳其浴室”

他不知道在夏天我紧锁房门

我是这浴室名副其实的顾客

顾影自怜——

四肢很长,身材窈窕

臀部紧凑,肩膀斜削

碗状的乳房轻轻颤动

每一块肌肉都充满激情

我是我自己的模特

我创造了艺术,艺术创造了我

床上堆满了画册

袜子和短裤在桌子上

玻璃瓶里迎春花枯萎了

地上乱开着暗淡的金黄

软垫和靠背四面都是

每个角落都可以安然入睡

你不来与我同居

[鉴赏]

小屋里被我到处挂满了裸体素描,这种惊世骇俗的布置让偶然推门而入的男同胞大惊失色,竟然怀疑走进了“土耳其浴室”。我欣然地接受了这种称谓,在炎炎夏日里,当我紧锁房门后,这间布满裸体素描的房间名符其实地就成了我的“土耳其浴室”。在这里率性地除去衣衫,可以毫无羞涩地欣赏自己的身体,就如同在浴室洗浴时一般。一幅标准的女性身材便呈现在眼前,“四肢很长,身材窈窕,臀部紧凑,肩膀斜削”,这是一个巧夺天工的女体,而且毫不羞涩地透露出内在的情欲,因为“碗状的乳房轻轻颤动。每一块肌肉都充满激情”。这里也写出了我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因为我是自己的模特,我创造了艺术而艺术也创造了我,我与艺术融合而为一体。在镜像中,看与被看者都是女性,这是女性对自我之像的迷恋、欣赏,也是女性与自我的沟通。

这是一个女人生活的闺房,但却超出了男性的想象。在这里,女诗人营造的私人空间,全然没有一般印象中的闺阁中典雅整洁的味道,而是随心所欲,这从她对物品的摆放就可以看得出来,画册凌乱地堆在床上,脱下的袜子和短裤却被丢在了桌子上,迎春花枯萎了也没有置换上新的,整个氛围中看不到整洁,只感受到混乱,甚至可以说是狼藉邋遢。整间屋子充满了慵懒的气息,但诗人却感觉非常舒适,因为“软垫和靠背四面都是”,女主人可以随意躲在任何一个角落。

通过对自己房间的描写,诗人敞开女性的血肉真实,甚至非常直露地写出了女性非常隐秘的情欲,轻轻颤动的乳房、充满激情的肌肉都在诉说着女性肉体的渴望,而玻璃瓶里枯萎的迎春花。还有末一句的“你不来与我同居”,则表现出这种肉体欲望的孤独。现实的压迫与制约同内在的情欲发生了冲突,所以我要躲在这间“土耳其浴室”中忍受一个人的孤单,等待你的到来。在女性个体与男权社会的对立、女性生存的困境与超越困境的渴求、命运的捉弄与情欲的复仇等意义层面上,女诗人们把独特深刻的自我性别体味与确认、历史思考与现实感受、道德焦虑与生命热情,热切坦诚地贯注进诗歌文本之中。

(尚明洲)

窗帘的秘密……………………………伊蕾

白天我总是拉着窗帘

以便想象阳光下的罪恶

或者进入感情王国

心理空前安全

心理空前自由

然后幽灵一样的灵感纷纷出笼

我结交他们达到快感高潮

新生儿立即出世

智力空前良好

如果需要幸福我就拉上窗帘

痛苦立即变成享受

如果我想自杀我就拉上窗帘

生存欲望油然而生

拉上窗帘听一段交响曲

爱情就充满各个角落

你不来与我同居

[鉴赏]

白天拉上窗帘,为的是“想象阳光下的罪恶”。在窗帘的遮蔽之下.我终于可以获得彻底的放松,敞开心扉随意想象,那些在公共场所被视为罪恶的林林总总都可以被藏匿于窗帘之后的我所细细把玩品味。同时,我也可以“进入感情王国”,幻想情爱展示出美妙的爱情画面。此时,我感到“心理空前安全,心理空前自由”,那都是因为窗帘把我与外界暂时隔绝,给我创造了一个绝对隐私的空间。

在这种极度轻松、安全自由的私人空间里,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灵感像“幽灵”一样纷纷出笼,我可以从与它们的结交中获得“快感高潮”,才思奔涌成果不断。而且此时智力也“空前”良好,似乎因为摆脱了阳光下的惶恐而变得一下子思路清晰头脑灵光了。窗帘可以带给我这样的一个弱女子如此多的好处,可以把“痛苦立即变成享受”,可以使我“生存欲望油然而生”,还可以在一段交响曲中看到“爱情就充满各个角落”。

在阳光照射下的外面世界里,女性不得不依据男性制定的种种游戏规则来规范自我行为,举手投足都是不自由,都在被种种世俗的规矩束缚制约着,个性得不到张扬,思想得不到沟通,想法得不到舒畅的表达,只有把一切深深压抑在内心。阳光使她反而感觉不到安全,因为她怕自己的秘密会暴露在阳光下,它是那样的隐秘,而在世人眼里又是如此可耻。

只有在窗帘营造的私人空间里,女性才可以挣脱这一切男性规则的捆绑,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把思想的匣子打开,让思绪随意游走,让情欲四处流溢。这些流泻着火山爆发式的狂暴激情的诗句,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女诗人要按照自己的选择和健康正当的性爱欲求,变被动承受爱为主动施与爱,要彻底颠覆传统的两性秩序,为女人争得爱的自主权的强烈意愿。这里作为两性关系中性主体的女性,不再是男权意识中被操控被玩赏的对象,不再是冰清玉洁温柔驯良俯首称臣的传统秀女形象,也不再是只崇尚纯粹的精神恋爱而有意贬抑性快乐的女性禁欲主义者,而是一些敢于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世界认识世界,敢于以女性的本能欲望冲动去感受生命感受性爱的生机勃勃狂妄不羁的女人。

(尚明洲)

致太阳……………………………多多

给我们家庭,给我们格言

你让所有的孩子骑上父亲肩膀

给我们光明,给我们羞愧

你让狗跟在诗人后面流浪

给我们时间,让我们劳动

你在黑夜中长睡,枕着我们的希望

给我们洗礼,让我们信仰

我们在你的祝福下,出生然后死亡

查看和平的梦境、笑脸

你是上帝的大臣

没收人间的贪婪、嫉妒

你是灵魂的君王

热爱名誉,你鼓励我们勇敢

抚摸每个人的头,你尊重平凡

你创造,从东方升起

你不自由,象一枚四海通用的钱!

1973年

[鉴赏]

多多(1951-),原名栗世征,“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之一。曾出版诗集《在风城》(1975)、《白马集》(1984)、《微雕世界》(1998)、《阿姆斯特丹的河流》(2000)。

题写的对象是太阳,而语调却是出奇的冷峻,这是因为遍布全诗的反讽语调。反讽是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手法,布鲁克斯(ClcathBrooks)说:“反讽是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这首诗消解了“太阳”的惯常意义,赋予这代表希望与光明的意象以绝望、冰冷的内涵,在能指与所指之间结构起的张力,孕育了极具概括力的时代感。从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回溯七十年代的话,也许多多给我们描述的才是一个讽喻性的真实。这同“伤痕文学”的人道主义式的反思是大异其趣的。把多多的诗同王小波写于九十年代的小说结合起来读,可能会更深地领会“反讽”的味道。

全诗在紧凑的节奏和重复的句式里指斥“太阳”所带来的“暴力”。“文革”时代的荒诞和盲目形象地凝结在诗句里。对个人崇拜的反讽被巧妙地转化为对“太阳”的书写。虽然从它每句的陈述来看,是中性的,但结合时代语境和整首诗的语境去体会,它的讽刺意味就表露无遗了,这透露了诗人在荒诞时代里诉说真实的非凡的勇气: “他的诗在反道德、超道德的表象下有一种自觉的道德承诺。因而带来了极度的内心紧张、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和边缘性的反讽表达。”这首诗的节奏并不从容,句与句、节与节之间很紧凑,形式上的整齐让人有一点压抑,让人透不过气来,但又很有力度,在紧张中完成了一次感觉和灵魂的重塑。

对俄国现代派诗人的阅读使诗人巧妙地借用了“洗礼”、“信仰”、“上帝的大臣”这样一些颇具“资产阶级情调”的词语,尖锐地刺入了“文革”时铺天盖地的革命语汇,使用这样的语言在当时无疑是一种“革命”。因此首届“今天诗歌奖”授奖词这样评价他:“他通过对于痛苦的认知,对于个体生命的内省,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他以近乎疯狂的对文化和语言的挑战,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

多多的追求使其诗歌面貌极其绝望和冷酷,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都符合他对时代的严峻审视:“你在黑夜中长睡,枕着我们的希望“,这不同于后来“朦胧诗”的启蒙式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希望完全被黑夜所镇压,也许在1973年,清醒的人是无法看到希望的。

(张利)

有关大雁塔……………………………韩东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鉴赏]

韩东(1961-),南京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创办民间诗刊《他们》。出版有诗集《白色的石头》。

《有关大雁塔》作于l983年,诗歌传达了一种反文化、反英雄的思想观念,是一首表现了颠覆性创造力的立异标新之作,由于与新诗既有的格式大不相同,所以它的出现被视为一种新的创作范式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