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4951700000026

第26章 英雄末路,余威渐弱(1)

★杜氏祠堂和黄家花园

黄金荣发迹时,正值壮年,一心只想着如何让自己更加气派,更加有势力,这一点从他修建并搬进林家祖宅一事上就可看出。黄金荣和林桂生刚结婚的时候住在八仙桥同孚里,同孚里是一楼一底的弄堂房子,随着势力的扩大,同孚里的黄公馆越来越不能满足黄金荣的需求,于是在征得林桂生的同意后,他就将建在八仙桥麦高宝禄上的林家祖宅推倒,在原地上建起了九幢砖木混合结构的二至四层的里弄房屋,这里占地面积为1.55亩,建筑面积为1703平方米,以养子黄钧培的名字命名为钧培里。

钧培里的落成是当时上海的一大盛事,引起了很多当时上海名人的关注,海上作家沈寂先生在他的《大世界传奇》中有一段介绍钧培里的文字:“天井正中面向弄堂是幢双层五开间中式楼房,底层中间是三间阔的前客厅,客厅里地下铺了大块棕纹白色的大理石,上面横梁悬满政界要人和社会名流敬赠的红底金字横匾,前者有蒋介石、汪兆铭、杨啸天、宋子文、韩复榘、吴佩孚等人;后者有朱葆三、虞洽卿等人。不是歌功颂德,就是铭恩褒奖。厅中央挂了一幅关公读春秋的彩色巨画,画上神像和真人一般大小。前面长案上供着半人高的特制香炉烛台,终年烟火缭绕。关公像左右两旁排着一连串镶有锦框的法国领事馆和公董局办法的洋文奖状。四面靠墙排着红木椅几,几案上满放着各大商行送来题刻着‘乐善好施’‘侠义心肠’等的大小‘银盾’。在大厅中间,气派十足地安放着两张垫着大红呢毡的紫檀八仙桌与16只靠椅茶几。桌椅上金线湘绣的围披,显得富丽堂皇。从顶上挂下镀金的水晶玻璃大吊灯,大白天也是闪闪发光。”由此可见,钧培里是何等气派。修建钧培里是黄金荣财势两旺的时候,而之后修建更加富丽堂皇的黄家花园,却让人们看到了黄金荣没落的预兆。

随着老年的临近,黄金荣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在一种难以言明的心态下,他往祖宅上去的次数越来越多,于是逐渐萌生出重修父母坟墓的想法。黄家的祖坟在上海曹河泾镇。曹河泾镇在地处漕河泾港的两岸。港东通黄浦江,西联蒲汇塘,由西向东贯镇而过。漕河泾在元代已经成市。漕河泾镇西侧原是一片荒地,漕河泾河的北面有一片坟地,名胜有明代的张梅泪的目的,当地人称张家坟地或张家花园,这里花园如茵,树木葱翠,还有一些矮小的守坟房屋。河边的一条路就叫做坟山路。黄金荣的父母死后都葬在此地。20年代,黄金荣在此地建造了黄家祠堂,但这个祠堂远不能满足黄金荣的“孝心”,尤其与杜月笙修建杜氏祠堂的“孝心”相比,黄金荣修建的黄氏祠堂更是微不足道。

那么杜月笙的“孝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让世人看到自己是个孝子,杜月笙在地位巩固了以后,就决定重建杜家祠堂。

说做就做,1930年春天,杜月笙集资50余万元,在高桥镇杜家宅祖宅附近购置了50亩土地,招来批工匠名师,兴建祠堂。同时,在《申报》上登出广告,征询本支亲属,找人重修杜家祠堂。1931年5月,祠堂建成。

建成的杜家祠堂从外观上看就十分气派。走进祠堂的正门,只见一排五开间的大厅,最前面的是轿马厅。第二间为主大厅,在这厅中供奉着福、禄、寿三星,两旁有两座八尺高的云南大理石屏风,白云苍苍,远山隐隐,宛如两幅写意名画。第三间是“享堂”,供奉着杜氏列祖列宗的牌位,大厅的柱子上都是雕龙刻凤,四周的墙上都是一些彩绘的戏文故事,富丽堂皇。有关杜家的祖宗,因为祖上没有出过什么著名人物,杜月笙还特意在《申报》上登出广告,征询本支亲属,请人研究历史上姓杜的名人,最后确定唐朝诗圣杜甫为自己祖上人物。另外在祠堂旁边,还建造了一幢二层的藏书楼,附有一所学塾,内藏门生好友所赠价值10万元的图书,供杜氏子孙及近乡子弟求学。

杜祠建成后,杜月笙为了炫耀自己在上海滩上显赫的地位,组织了一场轰动整个上海的落成典礼,其规模之盛大,为上海开埠百年来所罕见。举行典礼的消息一经传出,不过几天时间,各种各样的礼物犹如潮水一般涌入杜公馆,国学大师章太炎还特意亲自写了《高桥杜氏祠堂记》,在这篇传记中写到:

杜之先出于帝尧。夏时有刘累,及周封于杜,为杜伯。其子隰叔违难于周,适晋而为范氏,范氏支子在秦者复为刘,以启汉家。故杜也、范也、刘也,皆同出也。杜氏在汉也,有御史大夫周,始自南阳挑茂陵。自是至唐世为九望。其八祖皆御史大夫。帷在璞阳者祖七国时杜赫,自江以南无闻焉。宋世有祁公衍,实家山阴,江南之杜自是始著也。

高桥者,上海浦东之乡也。杜氏宅其地,盖不知几何世?其署郡犹曰京兆。末孙锗自寒微起为任侠。以讨妖寇,有安集上海功,江南江北豪杰皆宗之。始就高桥建祠堂,祀其父祖以上,同堂异宝之制,近世虽至尊扰然。故诸子庶不立别庙,独为一堂,以照穆叙群主,盖通制然也。

凡祠堂,地以待设塾及图书馆,所以流世泽率后昆也。余处上海,久与墉习识。祠成而墉请为之记。夫祠堂者以上具岁时之享,下使子孙瞻焉,以推其室家者也。杜氏在汉唐,其为卿相者以十数,盛矣。上推至帝尧,又弥盛矣。虽然,自尧之盛,尚不能覆露其子,使袭大宝,其余属登公辅,赐汤沐之邑,曾微百年,后之人至不能指其先世里居所在,此输所知也。为子孙者,岂不在于自振拔乎哉?

和以处宗族,勤以长地材,福倍汉唐盛世可也。称不朽者,惟立德立功立言,宜追观杜氏之先,立德莫如大司空林,立功莫如当阳侯预,立言莫如岐公佑,其取法非远也。铸既以讨寇有功,其当益崇明德,为后世程法。然后课以道艺,使其就文质,化为畔谚,以企于古之立言者。有是三者,而济以和宗教,劝地材,则于守其宗礼堂也何有。不然,昔之九望,奄然泯没于今者七八矣。虽有丹楹之座,究九州美味之乡,其足以传嗣者身几何?吁!可畏也,道记之云尔。

这篇传记一出,各个名家争先模仿,也纷纷送上了长篇祠堂记。其中胡汉民、刘芦隐、汪精卫、杨度、叶开鑫等都寄来了“记”“颂”等文章,一时间,杜氏祠堂落成成为了上海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使祠堂落成典礼完美呈现,杜月笙还专门设置了落成典礼的主持结构,其中总理就有三人分别为:虞洽卿、黄金荣、王晓籁;协理共七人:张啸林、金廷荪、郭祖强、蔡琴荪、胡泳茉、俞叶封和季应生。下面再细分成很多机构。

1931年6月9日,正式举行落成典礼仪式。这天,天刚刚亮的时候,杜公馆附近的几条马路上就人山人海,参加杜祠录成典礼的上万名仪仗队员、宾客及看热闹的人,把杜公馆围得水泄不通。上午8时整,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鞭炮声,大队人马从杜公馆出发,浩浩荡荡地向高桥镇杜祠行进。队伍的最前面,是公共租界特地派出的马队——24名骑在高头大马上的“红头书三”,其后由几名壮汉合撑着一面两丈长的民国国旗;紧接着是48面写着“杜”的黄色大旗(表示杜月笙48岁寿辰)。旗队之后,是由法租界100名推着自行车的安南巡捕组成的护旗队伍,再后面是华捕和穿着童子军制服的“金荣小学”的学生,还有救火会、缉私队等队列。再后面就是警备司令部的军乐队和中央陆军军乐队。乐队之后,是整整一个连的士兵,高抬着蒋介石所赠的“孝恩不匮”的大匾,大匾的后面,是由公安局乐队护送、达官显宦和各界名流相赠的匾额以及各地慈善团体历年来送给杜月笙的十几把“万民伞”。万民伞过去后,是当地保护团护送着徐世昌、段棋瑞、曹馄、吴佩孚、张宗昌等送来的大匾。行列最后,是蒋介石馈赠的彩亭,作为整个仪仗队的压轴。仪仗队后面,便是送杜月笙祖宗牌位入祠的队伍,牌位放在“神轿”里,轿前用八面特大铜锣开道,周围是40个身穿红绿彩衣,手捧花篮或香炉的少女。杜月笙头戴礼帽,身穿长袍马褂,带着儿子跟在轿后。他身后是几百名古装武士,手里拿着从戏班借来的各种各样的武器,后面还有数千宾客和他的门徒。全队将近有二华里,从杜公馆到金利源码头,足足走了3小时,一路上鼓乐齐鸣,鞭炮震天,所经过的马路全部断绝,并有专门警察看管,数十万市民夹道观看。

这支庞大的队伍从金利源码头分乘几十艘大小轮船直驶高桥,从高桥码头到杜祠新修了一条长达十里的公路,路旁遍插彩旗,一里一个牌楼,送杜氏祖宗牌位的队伍沿着这条公路行进到杜氏祠堂。上海明星电影公司专门派来了一支摄影队,录下了这车水马龙、宾客聚集的盛况,后来在上海各影院公开放映。

杜氏家祠的前面,早已搭起一座五层楼高、张灯挂彩的大牌坊,四周是100多间高大的临时席棚,供开酒宴用。席棚外侧,用木头搭起一座大戏台,由南派伶人演出,供高桥四乡百姓观看;席棚内侧,另搭一座富丽堂皇的戏台,由京派名伶与南派名伶合演。两处戏同时开演。戏演到人晚,暮霭四合,大摆筵席。祠堂内酒席款待贵宾。祠堂外席棚,招待当地亲朋,邻村故旧。肥鱼大肉,全是浦东风味。这天,上海邮政局驻高桥支局还在这里设了一个临时站点,赠送来宾每人一套印有“杜祠落成典礼纪念”的信封信纸,并加盖红色“庆祝杜祠落成典礼”的纪念邮戳,给典礼平添了不少隆重气氛。一位观看了典礼的日本领事赞叹说:“杜家祠堂祀典,如此壮观,真不亚于王侯之观。”

6月10日,又举行了杜氏祖宗牌位入祠公祭典礼,由吴铁城、刘志陆、宋子文的代表宋子安,孔祥熙的代表许建屏,何应钦的代表何辑五执祭,国府中将参军杨虎代表国民政府及蒋介石致词。吴淞要塞鸣礼炮21响,参加典礼的有一万多人,其中有各地军政大员、帮会头子,上海工商、金融界头面人物,以及法国总领事、日本总领事和驻军司令,公共租界警务长及法租界总监等。

举行公祭典礼那天,上海邮政局杜祠临时支局还发放了一万多枚纪念徽章,凭徽章可看戏吃饭。饭开三天流水席,每次摆1000桌宴席,酒池肉林,杯盘狼藉。杜月笙为这次典礼花去银元数百万,三天中仅鸦片就抽掉了8000多两。宴席连开三天,戏也连演三天,参加演出的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马连良、言菊朋、荀慧生等等,全都是名角。这场轰动一时的杜祠落成典礼,被看热闹的市民称为上海空前的“大出丧”。

杜月笙如此大动静、大手笔地建造杜氏祠堂,反观黄家祠堂,未免太小家子气了。杜月笙是黄金荣的门生,师父怎么能被徒弟比下去呢?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也为了显示自己的“孝心”,黄金荣下定决心,将黄家祠堂建成黄家花园,要盖过杜氏祠堂的风头。

黄金荣要建造黄家花园的消息传出后,他手下的门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孝心”来孝敬老头子。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四处出钱也要出钱,少则四五十元,多则千元以上。如杜月笙捐5000元,金廷荪捐4500元,张啸林捐4000元。还有一大笔是上海工商界的礼金。最后竟募得将近360万元。

黄金荣本打算将张家花园全部囊括起来,但张家后代在民国时期仍有些势力,因此而作罢。1931年,建造黄家花园的工程动土,黄金荣亲自到现场去视察。为方便施工和人员的进出,黄金荣先命人建筑了一条从曹河泾镇通往坟地的道路,长约1公里,路名为金荣路。然后在附近购置土地,扩张黄家祠堂的面积,等黄家花园正式完工后,占地面积达到了60亩,比杜氏祠堂还要大上10亩。当年11月17日,建筑竣工。

黄家花园朝南正门有三间房子,门前是白石阶,阶前是用虎皮石砌成的平地。在气派的园门上是一块龙飞凤舞的匾额,上面写着“黄家花园”四个大字,据说这四个字是当时住在上海的著名书法家朱复戡所写。进入正门,迎面一排有三间房子,黄金荣后来把中间一座大厅取名为“四教厅”,这间大厅是仿照丛林的大雄宝殿建造的,宽敞高耸,平面达250平方米。大厅的门、窗、梁、柱、椽、隔扇等雕刻有24孝图和古代戏文等,是所谓“文、行、忠、信”的故事。内容虽有些老套,但刀法高超,图景精美。厅外四周环以两米多宽的走廊,整个建筑雄伟华丽,其结构造型为江南罕见。除整套的红木家具外,还陈列着福、禄、寿三星。厅内悬挂原在祠堂的黎元洪、徐世昌、曹馄等人匾额及蒋介石亲题的“四教厅”匾额。此外,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的“礼义忠信”,行政院长汪精卫题的“林泉养性”,胡汉民题的“尼山垂训”,监察院长于右任题送的“孝思维则”,部长宋子文题赠的“佳兴人同”,张学良题送的“德美明堂”,吴铁城题的“花鸟文华”,孙科题的“启迪有方”,吴佩孚题的“广厦欢颜”,陈铭枢题赠的“文行忠信”,顾祝同题的“大厦宏开”,张之江题的“千里诵义”,许世英题的“遗泽绵长”,结拜兄弟王柏龄送的“修己及人”,屈映光题的“百代未失”,孔祥熙题的“桃李盈门”等匾额。厅前陈列一堂樊石八仙,中间供奉福、禄、寿三星,两边安放12把红木大座。

从大厅出去,就是一所大院。院子里有流水、花丛,景色宜人。在花园的后厅,有三个门分别通向不同的地方,人们沿着这三条路走,可以看到会议厅、公事房、汽车库、迎宾处,大小中西餐厅。在护卫处的四周,还分别设有“明净斋”“消闲堂”“聚贤居”“武威厅”“世德居”“忠孝房”,黄金荣把此处当成了居家会客的佳处。园子东侧是条小河,河边有一个小山坡,在山坡上建造了一个关帝庙,庙后的土山上还设了观音堂,提名为紫竹阁,周围设松月阁、凌云阁等。至于黄氏家祠和黄金荣父母的坟地则在园子的西南角,占地600平方米,也是茂林修竹,绿树成荫。

黄家花园建成后,黄金荣也仿效杜月笙举办了落成典礼。在典礼管理上,张啸林担任大总管,调度一切事务,杜月笙担任总招待,负责招待前来参加的宾客。1931年11月18日,也就是举行落成典礼的这天,漕河泾一带热闹非凡。应邀前来的有上海市长吴铁城、北平市长周大文、淞沪警备司令戴戟、保安处长杨虎、市公安局长文鸿恩,以及王柏龄、张之江、刘鸿生、杜月笙等,黄金荣还特意联络了飞机助兴,在漕河泾上空空投馒头点心等。当时前来参观的人们多达5000人。整个典礼过程与杜氏祠堂落成时的典礼相差无几,也是设宴招待前来的宾客,请各地的唱戏名角来增添热闹的气氛。

之后,每年立夏之后,黄金荣都会来黄家花园住上一段时间,这时,凡是来花园门口讨饭的,都能获得2角钱。此外,每年的冬天,黄金荣都要在花园周围给穷人送棉袄、棉裤和米粮,每年的中秋,花园向周围民众开放,免费观看滩簧戏和西洋镜,在漕河泾上还有龙舟表演,直到通宵,所有的观众都有点心吃,最后还有礼物赠送。每年的六月十九,黄金荣还准许善男信女入园到观音阁拜佛,并以免费素斋相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