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166

第166章 大将军韩信之死

公元前196年,西汉刚刚建立不久,国家犹如飘浮在风中的浮萍,随风摇曳。处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环境,更是人人自危。刘邦杀死了大量建国功臣,这些曾经与刘邦共同奋斗、出生入死的人,并没有享受到胜利的果实。这其中也包括“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齐王韩信。

韩信是秦汉之际最著名的军事家,为西汉建国立下汗马功劳,与萧何、张良并称“西汉三杰”。但是,这位大功臣最终的结局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他被吕后、萧何捕杀于长乐宫中,三族被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大功臣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

一直以来,史学界对韩信死因说法不一,各执一词。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韩信被杀的起因是自请封王。汉高祖五年,平定三齐之后,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荥阳,焦急地等待韩信率兵来救。但是,刘邦等到的并不是韩信大军,而韩信自请封为齐王的上书。刘邦震怒,但有求于人,也只好遂了他的意。刘邦并非心甘情愿,而是现实所逼,不得已而为之。韩信自请封王的做法,在刘邦心中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因此,在楚汉战争刚刚结束,刘邦就设计夺了韩信的兵权,徙封为楚王。入楚的韩信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反而与项羽旧部钟离昧相交甚密,使刘邦对他怀疑更甚。但是,一代帝王怎能单凭怀疑就诛杀建国功臣?刘邦就算是权倾天下的帝王,也必须以理服人。真正让刘邦有机会杀掉韩信的原因,就在于有人告韩信谋反。

二是韩信的死因在于谋反。自请封王事件之后,刘邦对韩信已经心存芥蒂,杀掉韩信只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有人告韩信谋反。所以,当有人举报韩信要谋反的时候,刘邦就再也没有犹豫了。他抓住了这个时机,采用陈平的调虎离山之计,以出游云梦为借口,趁着韩信来陈朝会见之时逮捕韩信。果断而深谋远虑的刘邦仍念韩信建国功勋,并未杀之,改封为淮阴侯,使居长安。危机四伏的韩信依然没有看清楚形势,反而在被刘邦降封为淮阴侯之后,常常称病不上朝。甚至还勾结握有重兵的陈豨,准备趁着刘邦伐陈之时,与陈里应外合,发动叛乱。韩信的阴谋被人告发之后,被吕后、萧何捕杀于长乐宫之中。

三是刘邦为了消除割据势力、统一集权,而不得不杀韩信。刘邦为平定天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这些“异姓诸侯王”都曾为建立西汉王朝作出重大贡献,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广大的封土。这些“王中之王、国中之国”成为西汉王朝统一集权的重大隐患。尤其是在刘邦基本上控制六国旧贵族和关东豪杰的分裂活动之后,异姓诸侯王更成为刘氏家族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不论韩信有无谋反之心,刘邦必然会采取高压手段来消灭异姓诸侯王,才能免除战祸,休养生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无奈而为之。

四是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刘邦并未有杀韩信之意,韩信被吕后、萧何所杀,只是吕后为了自己以后篡权扫除障碍,而萧何作为韩信的举荐人,捕杀韩信是因为当时自己已深受刘邦猜疑,如不屈从于吕后的意旨,自己也会遭到株连。所以,韩信之所以被杀,所谓谋反只是莫须有的罪名,吕后揽权才是真正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