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031

第31章 秦赵渑池会的真相

战国争霸的硝烟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经过太史公的妙笔渲染,早已经脍炙人口。其中秦赵渑池会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传。渑池会树立了蔺相如不畏强秦、力挽狂澜的高大形象。但是,仅凭蔺相如一人之力就能轻而易举地战胜秦国吗?事情并非这样简单。渑池会也只是秦赵之间共同利益的双赢结果,这与当时复杂的各国间形势密不可分。

公元前279年,战国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东西双方的强国赵国和秦国相争,死伤无数。楚齐趁机崛起。为了遏制楚齐的力量,秦昭王约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秦国君臣曾欲欺辱赵王,赵方以蔺相如为首毫不示弱,处处反击。最后,双方达成共识,秦赵之间停止战争。

在渑池会五年之前,即公元前284年,战国形势又是另一番情景。东方强国齐国与西方强国秦国争霸,实力不相上下。秦国联合六国共抗齐国,齐国在六国的合攻之下一败涂地。秦国在唯一的对手被消灭后,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秦国灭齐的目的达到之后,与其他五国之间的盟约也正式结束,各方又站在敌对的位置上。秦国攻占了魏国之东的一大块地盘,并长驱直下,阻断了燕、赵与楚、魏、韩之间的联系。这是秦为统一天下采取的第一步措施。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成为东方继齐之后的第二强国。在东方强国齐国衰败之后,东方第二强国赵国逐渐强大起来。赵国在东方取得本属于齐的富庶之地——河间,经济实力大增。加上赵惠文王的经营,任用名将廉颇、名相蔺相如,使赵国的政治实力得以增强。强大的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经济实力,使赵国成为东方大国和秦国最强劲的对手。

公元前283年,秦国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采取了第二步措施:攻打魏国,直取魏都大梁。燕赵两国出兵二十万援救魏国。秦国无奈之下,只能放弃攻打魏国。这一事件,让秦赵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秦赵敌对的形势逐渐形成。

秦国为了攻打赵国,与楚、魏、韩、齐联盟,对赵国形成包围之势。孤立的赵国只剩下燕国一个盟友。然而,赵国并没有意识到天下形势的急剧变化,依然连年伐魏。这就给了秦国攻打赵国西境一个可乘之机,秦大将白起一举攻取蔺、祈、石和光狼等城。面对如此形势,赵国被迫停止对魏的进攻,并集中兵力对付秦国。直到公元前279年,四年内,秦赵之间连连征战,双方势均力敌,一直胜负未分。

在这四年之间,衰退的齐国又奇迹般地复活。以田单为首的齐军打败了燕军主力,收复了齐国的大量失地,给赵国带来严重的威胁。

同时,与秦有盟约的楚国也趁着秦赵交战之际逐渐壮大,率军反攻秦国,打入秦的巴郡地区,攻取旧巴国的都城枳,秦国的后方基地巴蜀地区面临丧失的危险。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秦赵之间如果开战,势均力敌,加上楚齐的威胁,对秦赵双方来讲毫无益处。秦赵两国基于实力基本平衡、寻求共同利益的前提,于公元前279年在渑池相会,秦赵罢战讲和。随后,赵军集中力量攻打齐国,秦军集中主力攻打楚国,齐楚两国的复兴美梦在赵秦的铁拳痛击下破灭了。

因此,秦赵两国渑池会,实质上是一场强国与强国之间的外交会晤,是两大强国在实力基本平衡之下的一次战略妥协。两国共同面对的天下形势,使得两国能够达成共同的默契。事实上,也只有建立起彼此间较为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才能抽出军事主力粉碎齐楚的复兴企图。所以,形势决定了秦赵两强必须化干戈为玉帛。

秦赵破楚齐之后,秦赵双方又开始了敌对的状态,两国争霸重新开始。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渑池会只是秦赵两国基于外交形势所作的暂时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