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035

第35章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吗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了北方。南方由司马睿建立起了东晋,盘踞江左一带。南北双方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淮南淝水展开了一场“规模惊人”的大战,史称淝水之战。在淝水之战中,前秦百万兵马居然输给东晋十万兵马,在历史上颇为罕见。

前秦天王苻坚统一了北方各少数民族之后,就开始积极准备南征东晋。公元383年5月,苻坚不顾前秦丞相王猛临终遗言以及群臣的反对,决意攻取东晋。苻坚甚至扬言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8月,苻坚以苻融、张蚝、慕容垂等步骑25万为前锋南下,苻坚随后率百马兵马从长安出发,全军有步兵60万、骑兵27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水陆并进。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六》记载:“八月戊午,遣……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旌鼓相望。”

面对前秦的来势汹汹,东晋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领北府兵为前锋都督,与谢琰、桓伊等共同率领八万军队抵抗秦军,又另派将领胡彬领五千水军增援寿阳(今安徽寿县)。11月,谢石、谢玄和刘牢之在谢安的指挥下,由刘牢之率北府精兵五千强渡洛涧,袭击梁成军营,临阵斩杀梁成等十员将领,又分兵截断退路的渡口。秦兵步骑一时崩溃,落水而死的就有15000人,丢弃了大量军资器仗。强渡洛涧取得大胜的晋军乘胜追击,水陆并进,声势大振。全军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在寿阳城上目睹晋军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当秦晋两军夹淝水布阵之时,为速战速决,谢玄便派人向苻融提议说:“两军隔河对峙并非长久之计,不如将军往后退一步,让我军能渡过淝水,一决胜负如何?”苻坚认为我众敌寡,想要乘晋军渡江之时,向晋军发动进攻,必能取胜,于是同意了谢玄的提议。但是,当秦军下令后退时,全军军心大乱,众多秦军将士都以为是前锋战败,顿时争相逃命,自相践踏。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晋军渡河猛攻。晋军一鼓作气,追击秦军至寿阳30里外的青冈。一路逃亡的秦军听到风的吹拂声与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追兵到了,昼夜不敢停息,最后只有十多万人逃回北方。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从此扬名于中国军事史。

但是,近年来,史学家们通过对史册的研究,对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提出许多新的观点。

一、前秦军队真的有一百万吗?史学家认为,百万只是一个虚数,实际数量并无百万。首先,虽然苻坚统一北方各少数民族,但从人口总数估计,拥有百万雄师的可能性并不大。其次,假设前秦真的拥有百万军队,也不可能全部派往前线,至少要留一些驻守各地重镇。第三,这年五月,苻坚就派遣儿子苻叙率兵进入襄阳和蜀地以抵抗晋军,苻叙也就带走前秦的一部分兵力。所以,百万之师的说法值得怀疑。

二、真正参加淝水一战的前秦军队有多少人?在淝水之战中,集结在淮淝一带的秦军其实就只有苻融率领的30万军队。这30万人还被分布在郧城至洛涧的500里战线上。也就是说,真正驻扎在淝水的军队不过十万人。但是,晋军的八万人几乎都参加了淝水一战,再加上晋军本来就在长江中游地区布置了雄厚的兵力,真正与前秦交战的晋军在人数上可能达到十二三万,要比前秦军队的十万人多。所以,历史上所谓的“以少胜多”其实并不存在,应该是“以多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