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046

第46章 夸父追日的寓意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描写的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

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后经列子增补,收集在《列子·汤问》中:“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侵,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山海经》的记载意在说明“夸父不量力”,而《列子·汤问》第一句也沿用这句话,这就使人误会这篇寓言的寓意是指做人应量力而行。其实,列子早已体会“夸父追日”这个神话蕴含的积极意义,才会对原有故事进行改写、增补、提高。特别是《山海经·海外北经》所记载的“弃其杖,化为邓林”,增写并改写成“弃其杖,尸膏肉所侵,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抛掉手里拄着的棍子,这棍子为夸父尸体的油脂和肌肉所侵蚀,长出了一片桃林,这片桃林的覆盖面积广达数千里)。

虽然夸父追日没有成功,但它却给人展现了渴望征服自然的雄伟气魄,以及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几千年来,夸父不但不是人们批判和嘲笑的对象,而成为有志之士敬仰的英雄。

晋朝邓璞有诗赞曰:“神哉夸父,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遁形邓林。”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表达了对夸父的敬佩之情。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蔫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另外,关于这篇寓言的寓意,《中国文学》一书中提到:“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做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不致落后于时间。”

《夸父追日》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解读这个故事,从而认识世界、收获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