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059

第59章 “万岁”何时变成了皇帝的专称

电视剧中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文武大臣伏在地上,口中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岁”二字好像是皇帝的专用称呼,旁人冒犯不得。一看到“万岁”二字,人们便把它与皇帝联系起来。

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描写人们欢庆场面的诗句:“脐彼公堂,称彼篁觥,万寿无疆。”意思是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后,举行欢庆仪式,共同欢呼祝颂。这里的“万寿无疆”,是人们举杯痛饮时发出的欢呼语。在西周、春秋时,“万年无疆”、“眉寿无疆”等是人们常用的颂词和祝福语,并不是对君王的尊称。

西周金文中也有很多这类文字,它并不专属于天子,只是一种记述方式,可以刻在铸鼎上。比如“唯黄孙子系君叔单自作鼎,其万年无疆,子孙永宝享”,表示的只是传之子孙后代,永远私有之意。而“万岁”一词,是这些颂词、祝福语的发展和简化。

直到汉初,“万岁”在人们口中还常常出现。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奉和氏之璧入秦,“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由此可见,此时的“万岁”还没有和君王联系起来。

“万岁”正式成为皇帝的专用名词,是汉武帝规定下来的。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万岁”被儒家定于皇帝一人。从此,“万岁”成了皇帝的代名词,只有对皇帝才能称“万岁”,表达极其赞赏、崇拜的感情。

另外,在电视剧中,常有“三呼万岁”,也有的是“山呼万岁”。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又称“嵩呼”,在现代人看来,这不过是回声而已。可是,后世的统治者却把这事看成是吉祥的兆头。于是,把“山呼万岁”定为臣子朝见皇帝的礼仪,称做“山呼”。在《元史·礼乐志》里,对“山呼”的仪式有更详细的记载,凡朝见皇帝的臣子跪左膝,掌管朝见的司仪官高喊“山呼”,朝见的人叩头并应和说:“万岁!”司仪官再喊“山呼”,朝见的人还是如此这般。最后司仪官高喊:“再山呼!”朝见的人再叩头,应和说:“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