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066

第66章 皇后为什么被叫做“梓童”

在我国的戏曲、评述及通俗演义里,皇后常常自称或被皇帝称为“梓童”。“梓童”原作“子童”,最早出现在《全相平话五种》:

“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武王伐纣平话》)

“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前汉书平话》)

“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入宫中,害其性命。’”(《三国志平话》)

多年来,许多学者都在探究“子童”起源,研究其寓意。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这个谜题终于被解开了。

据有关专家考证,“子童”由“小童”衍化而来。“小童”原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虽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成为“皇帝”,其正室妻子也称“皇后”,但有时仍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称呼,皇后自称“小童”。直到宋元时期,这个称呼才有些许变化,“小童”演变为“子童”。

为什么“小童”在宋元时期变成“子童”呢?原来,这与宋朝的程朱理学有关。宋元时期,程朱理学盛行,封建伦理纲常被奉为永恒不变的真理。与之相应,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循规蹈矩”。因此,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出于用“小”称呼皇后有不敬之意,由于“子”也有“小”的意思,遂用“子”代替“小”,“小童”就变成了“子童”。又因为“子”与“梓”同音,且“梓”另有诸训。《尚书大传》引商子曰:“梓者,子道也。”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历代帝王十分重视子嗣的传承,把建储称作立国本。所以,把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