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4966100000034

第34章 冬藏(9)

戴口罩防冷

鼻粘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

蒙头睡觉

把头蒙在被窝里,感觉上暖和一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故蒙头大睡的人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热水洗脸 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饮酒御寒

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

手脚冷冻用火烤

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淤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 组织坏死。所以,冷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皮肤发痒用手抓

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搔, 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涂搽肤轻松软膏治疗。

◎ 节令中药养生

中药内服有讲究

使用方法对中药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疗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上常有“送服”、“冲服”、“调服”,可见采用何种方式服用中药马虎不得。大寒时节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的时候,因此许多体质虚弱者需要进补。大寒时节进补的常见内服方法有以下几种。

冲服

人们在服用冲剂、糖浆剂、膏剂时,常需冲服,冲服就是将药物用热开水融化或呈混悬状后服用。此外,人们在服用某些芳香或贵重中药,如牛黄、麝香时也常需冲服。

调服

指将药物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后服用,不能吞咽的病人或小儿在服用散剂、丸剂、片剂时常采用此种方法。

含化

即将药物含于口中,缓缓溶解,再慢慢咽下。六神丸、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宝等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中成药常需含化。

送服

大部分内服中成药需要用温开水送服,俗称吞服。吞服为最常用的内服方法。大部分内服中成药如片剂、丸剂、胶囊等均采用此法服用。其中,丸剂又分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滴丸、水丸、浓缩丸等。小颗粒的丸剂服用时,只需温开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应嚼碎后或用洗净的手掰小后再用温开水送服。此外,部分中成药为增强疗效,可采用药饮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疗胃痛、呕吐等症时,可采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的作用。

烊化

即将药物用开水或黄酒加温溶化后服用,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在服用时常需要烊化。

除了上述中成药的这些内服方法外,人们看中医时,有事也常常看到中药处方上写着“先煎”、“后下”等字眼,先煎 对介壳类、矿石类药物而言,这类药物常见的有龟板、鳖甲、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来,因此应该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

标有“后下”字样的处方,通常含有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借其挥发油取效,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放入此类药,煎几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挥发。

另炖或另煎

除了以上所说的种种服用方法以外,对于某些贵重药物,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时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或流失,需要另炖或另煎。如某副药方中有人参,应将人参切成小片,单独加入加盖盅内,隔水炖一段时间,然后方可与其他药物共同服用。

◎ 中医小常识

药食同源的秘密

2500多年前的中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强调饮食调养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有了,“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就可以长寿。中医药食学说,即药物与饮食关系的学说。在中医中,药食同源,药食互补,药食互用,药与食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将二者配合起来,用以养生疗疾,是中医的一个显著特色。历代医学家都强调“药食同源”。如绿豆(解毒)、芹菜(降血压)、葱、姜、蒜、冬瓜都可以入药。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通过讲究饮食,使身体恢复健康。东汉名医张仲景,人称“医圣”,他最擅长用“药食同源”给病人治病。“药食同源”实际上是最早的中医药。

对于“药食同源”的理解,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中药与食物的产生方法相同,二是它们的来源相同。

所谓中药与食物的产生方法相同,中药的产生与食物一样来源于我们祖先千万年的生活实践,是与大自然、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结晶。原始人最初的生产方式——尝试和寻找食物,往往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在吃的过程中,难免会误食一些有毒或有剧烈生理效应的动、植物,以致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甚至死亡,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对动、植物产生了第二认识,即产生了原始的中药,因而吃是积累中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所谓中药与食物的来源相同,中药与食物一样来源于自然中的动、植物,而且很多中药与食物,很难截然分开,可以说身兼两职,如粮食类中的药物,如谷芽、麦芽、淮小麦、浮小麦等,蔬菜类如荠菜、萝卜、芥菜、山药、百合、藕、败酱草、冬瓜、南瓜、赤小豆、黑大豆、刀豆、扁豆等。果品类如山楂、乌梅、龙眼、桔类、柚类、莲子、杏仁、无花果等,调味品类如山萘、生姜、桂皮、丁香、花椒、胡椒、八角茴香、小茴香、草果等,动物类中就更多,包括蛇类、家畜类、水产类、野兽类等。药食同源,使中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使中药强化了它的实用性和经验性,人类生活中包含了中药,中药就在人类生活中产生。

◎ 节令美食——涮羊肉

大寒时候,北方进入严寒。有俗语说:“三九四九,棒打不走。”长期以来,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北方人想出了许多办法抵御严寒,而涮羊肉,就是一种既能够抵抗寒冷,又暖身滋补的美食。

涮羊肉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南下远征,在人困马乏的时候,吃到水煮羊肉片,感觉味道极其鲜美。战后,忽必烈又点了这道菜,厨师将羊肉切成均匀薄片,配上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于是得名“涮羊肉”。

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根据《中国烹饪》1984年11期所载董治的《火锅古今谈》文,辽代初期已有涮肉火锅。文中提到,根据考证,内蒙古昭乌达出土的壁画,其内容就是辽代初期的涮肉火锅。火锅的前面放着一张方桌,上面放着盛配料的两个盘子,还有两盏酒杯。桌的右侧备有大酒瓶,左侧用特制的铁筒,盛以满满的羊肉块。壁画中三个契丹人围着火锅,席地而坐,有的在锅中涮食羊肉。

北京涮羊肉是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形成的,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有锅底久涮不淡,羊肉久涮不老不散的特点。好吃的涮羊肉原料用的是内蒙古的绵羊肉,只用其“上脑”、“小三岔”、“黄瓜条”等五个部位的肉,并剔去筋膜和骨底,经冷冻压实,切成适度薄片,放在火锅沸水中轻涮。再蘸取已备好的芝麻酱、腐乳、韭菜花、卤虾油等调味佐料食用。味道鲜美,让人食欲大开。

◎ 节令养生运动——滑雪

滑雪是一项既浪漫又刺激的体育运动。大寒时节室外温度非常低,许多人因此对室外活动望而却步,但如今滑雪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成为了最热门的一种冬季户外运动。

滑雪运动特别是现代竞技滑雪发展至今,项目在不断增多,领域在不断扩展,但纯竞技滑雪具有鲜明的竞争性、专项性,相关条件要求严格,非一般人所能具备和适应。许多非专业的滑雪者通常倾向于旅游滑雪,因为是出于娱乐、健身的目的,受人为因素制约程度很轻,男女老幼均可在雪场上轻松、愉快地滑行,饱享滑雪运动的无穷乐趣。高山滑雪具有动感强、魅力大、惊险、优美、自如、可参与面广的特点,故高山滑雪被人们视为滑雪运动的精华和象征,更是旅游滑雪的首选和主体项目。

如果选择的是高山滑雪,在来到雪场之后,首先应仔细了解滑雪场地的高度、宽度、长度、坡度以及走向。由于高山滑雪是一项高速运动的体育项目,看来很远的地方一眨眼就到了眼前,滑雪者若不事先了解滑雪道的状况,滑行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反应。这一点初学者尤其要谨记。

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你的滑雪道,切不可过高估计自己的水平,要循序渐进,最好能请一名滑雪教练。

在滑行中如果对前方情况不明,或感觉滑雪器材有异常时,应停下来检查,切勿冒险。在结伴滑行时,相互间一定要拉开距离,切不可为追赶同伴而急速滑降,那样很容易摔倒或与他人相撞。初学者很容易发生这种事故。在中途休息时要停在滑雪道的边上,不能停在陡坡下,并注意从上面滑下来的滑雪者。滑行中如果失控跌倒,应迅速降低重心,向后坐,不要随意挣扎,可抬起四肢,屈身,任其向下滑动。要避免头朝下,更要绝对避免翻滚。

◎ 妙方巧治本季常见病——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急性发作,多为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继发于咽喉炎、扁桃体炎、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皮肤病等。其前驱感染后可有1~3周潜伏期。起病较急,主要临床症状有水肿、尿少、血尿、高血压等。在我国北方,冬季是链球菌感染性疾病如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的好发季节,因此冬季易发急性肾炎。

以下偏方对缓解急性肾炎有益,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香菇方

【原料】香菇适量。

【制法】将香菇水发、洗净、去蒂,加冰糖共炖,温服。

【用法】每日一剂,连服10~15天。

【主治】急、慢性肾炎。

冬瓜方

【原料】冬瓜500克,红小豆50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冬瓜去皮去瓤,洗净切块,加水与红小豆、大米共煮粥服食。每日一剂,分2~3次服完。

【用法】每日一次。

【主治】急性肾炎之浮肿尿少。慢性肾炎者忌服。

木耳猪肉方

【原料】水发木耳100克,猪肉150克,酱油5克,盐1克,味精1克,花椒水3克,葱花10克,豆油30克,湿淀粉25克。

【制法】将木耳洗净,撕成小块,猪肉洗净,切成薄片。炒锅上火,放油烧热,放入肉片煸炒。再放入葱花、酱油、花椒水,随即下入木耳煸炒,加入精盐、味精,用湿淀粉勾芡,出锅装盘。

【用法】食用。

【主治】肾虚、病后体质虚弱。

菠萝白茅根石苇汤方

【原料】菠萝肉100克,鲜白茅根60克,石苇20克。

【制法】上三味入锅加水8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药液备用。

【用法】一日一剂,一次150毫升,早晚分服。

【主治】急性肾炎、尿路结石、尿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