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4976000000011

第11章 犹太人的生活教育(2)

偏偏有位朋友过去把那老鹰翻了个脸朝天,从里面啄出一颗子弹,接着又啄出了第二颗。真相大白以后,这只说大话的公鸡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

其实,说大话就是在虚夸,是一个人自满自大的表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让他们记住:当一个人说大话的时候,就会失去应有的谦虚以及改过向上的念头。说大话的人会受到别人的鄙视,甚至会给你带来灾祸。

可让他人褒奖自己,但不要自吹自擂。

——《诺未门》

谦虚不自大

犹太人教育孩子不讲大话,首先就要谦虚,因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避免说大话的最好方法。《犹太法典》还对谦虚有很严格的规定,他还告诫人们说:“即便是一个贤人,如果是他们太过分炫耀自己的知识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无知为耻的愚者。”

所罗门的国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且他还能够听懂所有动物的语言,包括在天上飞的鸟儿、树林里的野兽、农场里的家畜和海里的鱼。

一天,他坐在自己的王宫门前,欣赏着晴朗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在他们的面前还有两只小鸟正在欢乐地喳喳叫。

这时,国王刚好抬起头听见一只小鸟对他伴侣说:“坐在那儿的人是谁啊?”雌鸟回答道:“这是全世界闻名的国王。”那只雄鸟嘲笑着说:“他们说他有力量吗?他有多少力量来应付这么多的宫殿和堡垒?要是我愿意的话,我动一下翅膀就把它们全都推掉了。”

雌鸟鼓励他说:“那就试一下吧,让我见识一下你的力量,看你能不能说话算数。”所罗门吃惊地听了这一切,就打手势把雄鸟叫来,问他为什么会如此骄傲。

雄鸟吓得浑身发抖,回答说:“请国王发发慈悲,饶了我吧。我是一只可怜的小鸟,一点本事也没有,只是有些淘气罢了。我刚说的话只是想让我妻子高兴一下,让她更看得起我。”所罗门心中暗笑,把鸟儿放了回去。

雌鸟站在屋顶上,正迫不及待地等她的配偶回来告诉她,国王找他干什么,当他回来时,她兴奋地问道:“国王想要什么?”

雄鸟骄傲地挺起胸脯,回答说:“国王听见了我的话,求我不要毁坏他的王宫。”

所罗门听到这话,对这只夸口的鸟生气了,就把它们都变成了石头,以告诫后人不要吹牛空谈,也告诫妇女们不要煽动自己的丈夫干出愚蠢的事情来。

如果今天你凝望俄马神庙的南墙,你就会看见一块镶有黑框的大理石板,上面有两只小鸟的模样,那就是被所罗门变成石头的小鸟。

家长要时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盲目吹嘘自己,不要盲目自大,爱说大话总是会受到他人鄙视的,甚至有的时候,说大话还可能会招来灾祸,只有谦虚才能有所收益。

有一位从事神圣工作的拉比好像正在熟睡,他的旁边坐着信徒,他们正在讨论这位神圣的人无与伦比的美德。

“他是多么虔诚!”一个信徒带着几乎陶醉的声音叫了出来,“在整个波兰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的人!”

“谁能和他比仁慈?”另一个狂热地呐喊,“他给人以宽广无私的施舍。”

“还有多么温和的脾气!难道有谁见过他激动吗?”另一个信徒眼睛发光地低语。

“啊,他是多么的博学!”一个信徒用圣歌般的调子说:“他是第二个伟大的拉比!”

信徒们陷入了沉默,这个时候,这位拉比慢慢睁开了他的一只眼睛,用一种非常受伤害的表情看着他们。他责备他们说:“怎么没有人说说我的谦虚呢?”

犹太人经常通过这个故事来教育、嘲讽那些毫不谦虚、狂妄自大的拉比的愚蠢。犹太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爱说这样一句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把自己内在的东西显现给别人看的,因为聪明的人明白,那样的做法是不够谦虚的。当一个人自满自大的时候,他就会失去一个人应有的谦虚以及改过向上的念头。自满自大的人很容易犯错。而《犹太法典》虽不认为自大是一种罪过,但却认为它是一种愚昧。

如何教育孩子要谦虚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他们更明白谦虚能够使人不断进步,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在犹太人的眼里,一个人应该怎样做到谦虚呢?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谦虚呢?

第一,教孩子学会谦虚首先表现为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当人们称颂科学家牛顿的光辉成就时,他却认为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只不过捡到了几片贝壳而已。有谦虚之心的人总是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既看到已取得的成绩,又懂得不管成绩有多大,但对于伟大的事业来说只不过起到了一砖一瓦的作用。

第二,教育孩子学会谦虚,还要他们学会正确地看待别人,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谦虚的人才能更宽容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才能随时向别人请教,并且谦虚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有事和大家一起商量。谦虚的人能够主动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补充自己的不足,不断从集体和群众中汲取养料,以此来充实自己,为自己的进步和成功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这一点,犹太人比任何民族做得都好。

第三,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让他们知道,谦虚的反面就是骄傲。骄傲会使人盲目自满、固步自封、自高自大、脱离群众,而且还会堵塞人们进步与成功的道路。虽然不能骄傲,但是也不能因此而自卑,自卑是不切实际地过低估计自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事业灰心丧气,这往往导致无所作为。骄傲和自卑就是从两个极端背离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都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真正谦虚的人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4.审美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对孩子进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就很喜欢看色彩鲜艳、会动的物体,如果给他们听有韵律的乐曲,他们就会停止哭声。

1~2岁的孩子对穿颜色漂亮的新衣服会流露出愉快的表情,喜欢听别人夸奖他漂亮之类的话。

学龄前儿童则多半以新奇作为评判美与丑的标准。

像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对某一事物所特有的喜爱,也正是他们最初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的一种最原始的反应。

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要对孩子进行美感的教育,就要先从家庭教育开始。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家长就要有目的的在他的视觉所能触及的范围内,挂上一些色彩艳丽的气球、形象可爱的玩具、简洁明快的图片。虽然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审美教育不可能有即时的效果,但是这对孩子形成最初的美的感受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世是来世的大门。要想进入大厅,那就在门口梳妆整齐。

——犹太格言

教孩子认识美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辨认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而这种辨认的能力也是需要孩子去学习的。审美教育又称作是美感教育,它主要是运用艺术的手段,或者借助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来对人们进行一些有计划、有目的的美感教育。

犹太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时,不但重视对孩子进行外在美的教育,还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内在美的教育。

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的父亲是一个很讲究住宅布置的人。在他的住宅里面,是决不允许放置任何没有情趣和不和谐的东西的,在墙上糊着使人心情舒畅的壁纸,上面挂着经过自己精心挑选的有镜框的画。室内摆设的各种器具都很有情趣,决不摆设与周围物品不搭配的东西。如果有人赠送给他们礼品,即使非常贵重,如果是和自家的陈设不和谐的话,就决不摆出来。

不但如此,父亲对卡尔·威特以及其他兄弟姐妹的穿衣打扮也有严格要求。父亲反对他们花哨的服装,要求孩子们穿着朴素、雅致、衣帽整齐,还要打扮得干净朴素。

在他们住宅的周围,父亲还砌上了雅致的花坛,里面种上四季常开不败的花卉,他同样不会种植那些没有情趣,并且和周围的环境不和谐的花卉,所以在威特的家中,处处都有一种美的感受。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家长也要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的鉴赏力,教育他们提高自己的评判美的能力,并且告诉他们什么东西是美的,什么东西是丑的。同时,家长在平时,不管是与成年人交谈,还是和孩子们说话,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因为自己的一些不良言行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伴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长,他们所学的知识也得到了增加和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也在不断的丰富,同时,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但是,毕竟他们还不够成熟,在他们感受美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表面性、情绪性和模仿性的特点。他们经常用一些是否认识感知对象,或者是否对它感兴趣作为评判的依据。并且,儿童都是善于模仿的,这也导致孩子们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从众心理。

鉴于孩子这样的一些特点,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要能够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要对孩子进行比较具体的培养和指导。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时,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且家长一定要身体力行,时时做有心人。

首先,要在家庭的室内布置上,注意色彩协调而不繁杂,并且整洁而有条理,美观而又不落俗套,能够让孩子在这里享受到一种协调的美,让全家在家里面更和睦的相处。而且还要让他们学会尊老爱幼,给孩子心理上充分的安全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让孩子时时体味到家庭所特有的温馨。这些方面对孩子审美情趣的形成和发展,高尚情操以及健康审美能力的形成,都是有很大帮助和益处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带孩子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领略一下自然风光和造型优美的建筑,或者是参加有特色的音乐会,阅读优秀的儿童作品,还可以欣赏五彩缤纷的展览等。要激发孩子对一些美的事物的情感流露,启发他们把对一些事物现象美的认识发展到一种对事物本质美的认识方面。

犹太家长认为,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这样做不但能够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而且还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并且更能够起到一种激发孩子智力的作用。

世界到处都存在着美,我们的生活更是不可缺少美,只是我们的眼睛缺少发现。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美盲”,如果我们只是想带着孩子到自然环境中去感受美,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爱自然,注意知识情操的陶冶。

5.交真正的朋友

一个哲学家在弥留之际,把儿子叫到身边,问:“孩子,生活中你有多少朋友?”

“我有100个朋友。”儿子骄傲地回答。

哲学家对儿子说:“我的年纪比你大得多,可是回顾我这一生,却只有一个朋友。你的回答是不是太草率了呢?儿子,去试试你的朋友们,看看他们当中是否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他吩咐儿子把一头小牛剁成碎块放进一只麻袋里,再把麻袋放在血里浸一浸,然后拿着它到朋友那儿。

儿子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带着麻袋去找第一个朋友,结果吃了闭门羹。于是他又找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最后一个。令他失望的是,每个平时自称为朋友的人都把他赶了出来。回家后,他把事情的结果告诉了父亲。

父亲对他说:“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他有很多朋友;但是一旦陷入灾祸,朋友也就像雾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现在,你可以去找我刚才对你说过的我的那个朋友,看看他会怎样做。”

儿子找到父亲的朋友后,请求他帮助埋掉那个血淋淋的麻袋。父亲的朋友毫不犹豫地说:“快进屋来,别让邻居们看见。”然后他把妻儿们都打发了出去,只剩下他们两人时,他开始在院子里挖坑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