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
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
西凉之道尔阻修。连城边将但高会,
每听此曲能不羞!
白氏、元氏,都是诗中圣手,也都是反讽名手。白居易以目下将军与伎人之乐,来道失地之痛和朝廷的无心无肺;而元稹更绝,把当年西凉的盛况如数家珍,说得人梦中都在偷着乐呢,笔锋一转,那都是城南旧事了,极度的繁华,彻底的荒寒,前者着墨多多,后者用笔少少,狮子大甩头,就在那凛然一瞥。
元、白二人,在唐时,诗名相当,世称元白,他俩在边务的事上想到一块了,他们都是进士出身,都当过高官,元曾任宰相,白领过刑部尚书,可说到底,都是一腔诗人情怀,国衰则边乱,自古宜然呀。
更一声塞雁凄切
宋朝是个词的时代,那些绝代词人们的绝代华章,几乎要把晦暗落魄的宋朝天空照射得阳光灿烂了。一个不太著名的词人写得一首不太著名的词,这词与宋朝的命运,与宋时陇上的处境有些暗合。作者叫万俟雅言,词牌词题名为《忆少年·陇首山》。
词曰:
陇云溶泄,
陇山峻秀,
陇泉呜咽。
行人暂驻马,
已不胜愁绝。
上陇首。
凝目天四阔,
更一声塞雁凄切。
征书待寄远,
有知心明月。
是的,陇上已经有三百年看不见中原衣冠,听不见中原乡音了。这一次,大军来了。不是久违的唐军,唐朝已经风飘云散多少年了,五代十国一个个都远去了,大宋已经定鼎多少年了,长安已经不是京城了,现如今的京城还在长安东去千里的东京呢,而这个东京也非当年的那个东京洛阳,而是黄河边的那个汴京,也就是开封。无论叫什么名字,兰州是离首都、离朝廷越来越远了啊。中原大军来一趟多不容易啊,这一别,竟是三百年!
这中间兰州倒是经常打仗,先是吐蕃各部落打,党项兴起后,吐蕃与党项打,北宋的势力西进后,三方互相打。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吐蕃凉州六谷部大首领潘罗支,被西夏奸细杀害,西夏以为此举可使这一支吐蕃人群龙无首,但他们立即拥立厮铎督为六谷部首领,联合龛谷(今榆中小康营)、兰州、宗哥(今青海乐都)一带的吐蕃各部,与西夏周旋。这时,宋军的触角也伸到了伏羌三都谷(今甘肃甘谷),吐蕃各部便挥军东进以挡宋兵,结果被宋将曹纬击败。但宋军也未能西进一步。
兰州成为热点地区,西夏要东进,必须拔除兰州据点,吐蕃守住兰州,方可保住河湟,宋朝拿下兰州,方可在西北立足。在三家交锋中,宋军明显处在下风,而西夏风头正健。宋仁宗时,党项首领李元吴攻破兰州吐蕃诸部族帐,沿阿干河而上,南至马衔山,筑瓦川会城,留兵戍守。过了几年,又攻占吐蕃康古城(即龛谷),占据了兰州黄河以南地区,成功切断了青唐蕃部与宋朝的联系。宋神宗时,借王安石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朝廷任用王韶经营洮水流域。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王韶收取临洮,置熙州,又收复河州,置熙河路。史称“熙河之役”。宋夏间形成以兰州马衔山为界的南北对峙局面,宋处山南,夏在山北,兰州城还在夏手中。
这次战役规模不甚大,战果也有限,但这仍然是宋朝对外战争中获得的为数不多的大胜。宋朝积贫积弱,在军队建设中又有着许多体制性弊病,但宋朝的军事压力却超过了任何一个统一王朝,北边有辽(后为金),西边有西夏,两者任何一方都足以与宋抗衡,实则其军力都超过了宋。宋在对两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北边,与辽结城下之盟,割让幽云十六州,等于把北部大门的钥匙交给辽人了,每年还要送上大量财物入贡。在西北,与西夏的争斗中,更是一败再败。延州之战,宋败;好水川之战,宋惨败,连损几名大将;定川之战,宋先小胜后大败。宋朝屡败,但天朝上国的面子还抹不开,每败都明明在给人家赔款,让步妥协,还非要说成是:“授”、“策封”和“赐”!从宋真宗开始,在对西夏失去控制后,便“授”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每年“赐”银万两、绢万匹、钱二万贯,并重开边境市场;仁宗朝,夏更强大,宋“册封”元吴为夏国主,每年“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在各节日和仁宗、元吴生日时,还要“赐”银两万两、银器两千两、绢、帛、衣着等两万三千匹,茶一万斤,边贸如常。
宋朝“授”一次,西夏前进一步,“册封”一次,西夏迈上一个新台阶,“赐”一次,西夏壮大一次,而宋朝却日见其蹙。败得憋屈,败得让人痛心疾首。庆州(今庆阳北部三县)大败后,大文人苏舜钦专门写了首《庆州败》以抒悲愤。如下: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
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
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
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
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
酣觞大嚼乃事业,何尝识会兵之机。
符移大急搜卒乘,意谓就戮如缚尸。
未成一军之出战,驱逐急使缘崄(山戏)。
马肥甲重士饱喘,虽有弓箭何所施!
连颠自欲堕深谷,虏骑笑指声嘻嘻。
一麾发伏雁行出,山下奄截成重围。
我军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缚交涕涕。
逡巡下令艺全者,争献小技歌且吹。
其余劓馘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
首无耳准若怪兽,不自愧耻犹生归。
守者沮气陷者苦,尽为主将之所为。
地机不见欲侥胜,羞辱中国堪伤悲。
王韶、种谊等人在西北打了胜仗,而且生擒吐蕃一部首领鬼章,京城献俘,宋朝人那个扬眉吐气呀。宋朝武功不怎么样,但却是大文人辈出的时代,面对如此空前的、鼓舞人心的胜利,文士们能不一展才学?名气最大的文人苏轼写了《获鬼章二十韵》,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写了《刘晦叔许洮河绿石砚》《以团茶、洮州绿石砚赠无咎、文潜》《启至大寨,闻擒鬼章,捷书上奏,喜而为诗》等,游师雄写了《生擒鬼章,庆忻偶成》,张耒则写了《鲁直惠洮河绿石砚冰壶次韵》等等。一战获胜,事隔千年,我们仍可感受到当年的举朝庆祝盛况。
实话实说,苏轼之才学文章,千古以来,能与他比的,说纯粹没有,可能会引发争论,但屈指可数,总是没问题的。可是,他这首《生擒鬼章二十韵》,写得实在不怎么样。黄庭坚一门心思在写字作诗,打下了洮州,友人送他几方洮砚,他也不忘与同好共享,特送张耒一方,张耒双喜临门(宋军得胜,山谷赠砚),自家又是诗坛名手,纵情唱和一首,乃题中应有之义。游师雄名气没有以上三人大,可恢复洮州,他是参与者,且居功至伟。他奉诏赴熙河措置边事,瞅准机会,派种谊一战而下洮州。所以,按现在说,他的诗有生活,有切身感受,因而,在这批庆贺诗中,窃以为,独领风骚。诗曰:
王师一举捷于雷,
顷刻俄间破敌回。
且喜将门还出将,
槛车生致鬼章来。
诗是赞美种谊的,将门出将之语乃写实之笔,种谊一门几将,其父种世谊,其兄种左、种谔皆为将。《水浒传》中说,鲁智深为延安小种经略相公帐下提辖官,据考,便是托名种谔。
宋夏兰州大斗法
宋军攻取兰州山南地区,虽兰州制高点马衔山还在西夏人手里,但此山海拔达三千五百多米,且远离兰州城区,防守起来并非易事。宋军夺取山南,既可北上直取兰州,又可西进河湟,出击河西,威胁西夏大后方。宋朝举国欢庆,西夏大惊失色,忙来争夺熙河。当川堡乃宋军据守要塞,一方志在必得,一方死命拒守,两军苦斗经年,夏兵不能获胜。宋军挟战胜之威,由熙河路经制使李宪率军五万北上,以部将李浩为先锋,从熙州出发,避开兰州正面,从侧面走捷径越马衔山围康古城,宋兵势大,夏兵弃城而逃。这是西夏在兰州黄河东南最重要的据点,屯积了大量军需物品,尽为宋军所得。宋军反客为主,进一步,巩固一步,再取下一步目标。前面就是西使新城(今榆中三角城),这是兰州东南部第一道门户,守城将领为吐蕃人俞龙琦,他心知不敌,便开门迎降。兰州东南部只剩最后一道天然关口女遮谷(即榆中苑川河谷)了,夏兵数万人蜂拥而来,宋军已取有利地形,凭险拒守,待夏兵势沮,再全力猛攻,夏兵不支,向西溃逃。
九月秋高,李宪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兰州。
这是三百年间第一支以胜利者姿态入主兰州的中原王朝军队,也是宋王朝在西边获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标志着宋王朝恢复了对陇右地区的管辖。李宪大军一入兰州,便设立帅府,以李浩知兰州事,紧锣密鼓加强城防。隋唐时的兰州城在黄河南岸约二里许,即今五泉山一带。黄河北仍为西夏控制,两军隔河对峙,宋军随时有遭偷袭威胁。李宪便命部将率先渡河偷袭,夏军不支,撤离北岸。李宪便命李浩将兰州旧城向北扩展一里,迫近河南岸,使渡河攻击之敌无立足之地,又在兰州城东西筑东关堡、西关堡,互为犄角。
宋得兰州,西进可取河西,北上可直抵西夏腹地,西夏人为此卧不安席,决心全力争取。兰州对宋夏都太重要了,清代学者胡广成在所著《西夏书事》中已说得很明白:
“昔人谓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居戎夏,攸系陇右安危哉!晋元康后,河陇多事,金城左右,岁无宁宇;隋唐盛时,驰逐河湟,未尝不以兰州为要害;广德以后,州没吐蕃,而西凉不复为王土;大中间虽尝收复,亦仅羁縻,宋兴,兰州不入职方,至是,完始复之,筑城以建帅府。后元佑初,夏人求复此地,朝议欲割以畀之。孙路言:‘自通远至熙州总通一径,熙之北已接夏境,今自北关辟土百八十里,濒大河,城兰州,然后可以扦薮。若捐以敌,则一道危矣。’穆衍言:‘兰州弃则熙州危,熙州危则关中震动。唐失河湟,西边一有震动,惊及京师,今若委兰州,悔将何及?’遂不果弃,夏人率无以逞。”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冰河初开季节,夏兵大举来争兰州,他们先截杀投宋的蕃部首领,断宋羽翼,然后在黄河渡口攻杀兰州供奉官孙唏,然兰州城防已今非昔比,夏兵久攻不下退去。经过一番周密准备,次年二月,西夏兵又来。此时,黄河尚在封冻,宋军凭借的天险已被天解除。夏兵万人踏冰过河,直扑城下。他们先攻东西两关,相继告破后,合力围攻主城。李浩闭门坚守,夏兵用强大的冲车攻击城门,宋军则用滚木擂石铁水火箭还击。两军死伤惨重,夏兵仍死战不退。李浩在敌楼观察半日,觉得死守挨打不是办法,应主动出击,攻防结合,方为上策。他心生一计,叫来钤辖官王文郁,密授计策。
当夜,连日攻城的夏兵正在围着篝火驱寒休整,准备来日再战。王文郁率七百名敢死队员,手抓绳索,缒城而下,突然一片声呐喊,城头鼓角大作,一队宋兵已杀至眼前,夏兵猝不及备,来不及拿兵器,更顾不上乘马,回头便争先恐后往黄河边跑。跑得急,跑得猛,人又多,万脚杂沓声中,咔嚓一声巨响,一尺厚的河冰居然被踏裂了,一处裂口,处处响应,夏兵纷纷惊叫落水,冻死,淹死者无数。天明,宋军站在城头远望,河水又封冻,冰面上,被冻僵的夏兵尸体与河冰连为一体,在惨白的阳光下,令人心寒。
夏军本想乘河冰之利,却吃了河冰的亏,可兰州城必须拿下。五月天暖,黄河解冻,岸边杨柳依依,万里晴空,一览无余,南北两山夹河相望,宋军以南山面河守城,夏军凭北山面河扎寨,一场大战又将开始。夏军渡河,再围兰州,宋军死战不退,两军相持九日,夏兵败退。暖阳高照,城下死尸臭气熏天,宋军出城打扫战场,掩埋敌尸,堆积如小山。
又过了一年,即元丰七年(1084年),春暖花开时节,兰州建城以来最大规模一次战争拉开大幕。夏军步骑八十万复围兰州。八十万,当然是号称,意在壮我志,丧敌胆,但也足以投鞭断流。宋军凭城北望,黄河北岸平坦的台地上,帐篷像雨后的毒蘑菇,一夜之间,密布河滩。旌旗蔽日,天地失色,人喊马叫,流水呜咽。宋军相顾失色,但有前几战取胜树立的信心,宋军也打起精神,准备恶战。
据《西夏书事》载,兰州城的那场攻防大战,“矢如雨雹,云梯革洞,百道并进,十昼夜不能克,军中粮尽,乃解围。”“兵既退,城下得敌尸几十万。”
几十万,当然也是夸张之语,真有这么多,尸体摞起来,不知要高出城墙多少。但,死人绝不在少数,夏兵几番攻战,几番受挫,而兰州城必须拿下来,此番,孤注一掷,不惜任何代价;而宋军又哪里不知道兰州城对自己的重要了,兰州一失,西北防线必然全线崩溃,有如大河决堤,跑都来不及了。宋朝军队以往对辽夏屡战屡败,败在了体制。赵匡胤以军事将领黄袍加身,最怕的也是别人照猫画虎,因此防军人跟防贼一般,国家有事,方才任将招兵,事毕,解除军权,士卒多为临时招募而来,缺乏训练,像苏舜钦在《庆州败》中写的那样,士卒连马都不会骑,临时任将,临时招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大违中国传统的以感情凝结军心的将兵之道。而且,宋朝一代,重文轻武,武将地位甚低,在各朝大臣中,还真挑不出来谁曾出于将而人为相。文人治国,这是现代国家基本的治国理念,这本没什么不好,可那是宋朝,宋人的治国理念也忒超前了些,何况其从立国之初,就一直是强邻压境,兵连祸结,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也只剩下割地“赐”款以求和之一途了。
兰州这边,情形不同,李宪、李浩辈,专任军将多年,军队骨干为多年同一战壕战友,互相知根知底,屡次取胜,将信任兵,兵信任将,团结一心,这是克敌制胜之关键。仅固守黄河南岸,压力毕竟太大,尤其是河水冰封后,一次冰裂,那是运气,不可将运气当本事使。王文郁乘夏兵退去时,在河北岸筑金城关(今黄河铁桥北),后复经钟传、苗履等加固,金城关便成为兰州河北最重要的军事支撑点,夏兵攻兰州,必须先取金城关,否则,必受腹背夹击,而金城关依陡山而建,紧邻河岸,攻取殊为不易。从此后,夏军也再未敢渡河围攻兰州。
西夏直接取兰州是不容易了,可兰州必须得取,兰州是颗钉子,钉在西夏的要害部位,
一日不拔去,一日不舒服。硬拔是拔不下了,夏军便把攻击目标放在了兰州以东地区,意在切断兰州与关陇地区的联系,使其成为孤城。宋哲宗时,夏兵攻东关堡、龛谷寨,宋军死九百五人,阵地未失。过了两年,夏兵攻破质孤堡和新筑的胜如堡,但均为兰州外围据点,兰州城未曾易手。
虽如此,兰州东部、南部有广大地区可回旋支撑,西部则直接在夏兵视野中。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六月,岷州统制、权知兰州事高永年,率兰州、岷州、通远军汉蕃联军,沿黄河南岸出京玉关(今市西四十五公里处河湟交汇口),一举收复通川堡,命部将沈言屯守京玉关。兰州以西,宋军有了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