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4982300000005

第5章 孙子谈战争(4)

猴子掉下去后,树的负担轻了,生活又开始恢复正常。

这个故事写尽了企业中的世态炎凉。显然,故事中的这些“猴子”无论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都各怀私心,都只想到让自己吃到果子,而没有考虑怎样使树多长果子。这样的“猴子”,理所当然要掉到“树”下去,被“树”抛弃。

那些只想自己吃到果子,不能与公司共命运同成长的员工,心中普遍存在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是对立的;二是认为个人前途与组织前途没有关系。事实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是统一的。在一个企业里,利益分配是这样的: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缴国家,一部分以公益支出形式给了社会,一部分以分红的形式给了股东,一部分以薪金福利等形式给了员工,一部分留在企业里作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所需的公积金。

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难免存在着你多我少,或者你少我多的选择,从某一个时间点上看,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是冲突的。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绝对是统一的。这是为什么呢?你看看那些效益好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高吗?反之,那些效益差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微薄吗?不要太计较一时的你多我少。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今天少索取一点,让企业发展更快,明天获取的就不会是这一点了,而是许多倍。

重在力与慑——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

[原文]

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以己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孙子兵法·九地篇》)

[今译]

不必争着与天下诸侯结交,也不用在别的诸侯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施展自己的战略计策,把兵威加在敌国之上,就可以攻占他们的城池,摧毁他们的国家。

[兵法札记]

“养”,助长,培植。“权”,权势。“信”音“申”发展,伸张。“私”,指自己的事业,力量。隳,音“恢”,毁坏。

“不争天下之交”,并不是不可以“交”;“不养天下之权”,也不是不能够“养”,关键是在夺取战争胜利这个根本问题上,着重点和立足点放在什么地方,是放在“争交”与“养权”之上,还是放在“力”与“慑”之上?回答显然是肯定的,也就是孙子讲的“信以己私,威加于敌”,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不论一个国家还是一支军队,要巩固住自己的地位,并夺取战争的最终胜利,只能是以实力为后盾,而不是别的。战争,说到底就是一种力量的较量,有力才会有威,才能慑服对方,也才能“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力之不足,不仅征服不了别人,还有被别人所征服的危险。孙子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根本上讲,也是靠力与慑来实现的。正是由于虎的凶猛无比,才产生出慑魄的虎威,而猫长得再像虎,也产生不出虎的威来,原因也在于此。

春秋时期,江南的吴、越两国世代相仇,攻伐不休,在越国力量不如吴国强大的情况下,屡吃败仗,受吴欺侮。越王勾践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自己忍辱向吴求和,并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即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计划十年后打败吴国。勾践为了锻炼自己的斗志,坚持不过舒服的生活,就躺在柴草上睡觉,他还专六预备了一个苦胆,经常饭前或休息时尝一尝苦的味道,以示其志。果然不出十年,越国就逐渐强大起来,最终以力征服了吴国。

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当时,越国在实力不如吴国的情况下,如果越王勾践不是忍辱求和,“卧薪尝胆”,千方百计地发展国力,而是和吴国死打硬拼,最终也许就是越灭吴,而是被吴所灭了。可铜陵作为一个国家,有没有实力,是否重视发展自己的实力,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在清朝时期,我国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竭力衰,贫穷落后,这不能不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人生感悟]

“力”是“争交”、“养权”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有了力则交可争、权可养,无力则一切事情也都难以办好,这正是孙子的“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的深刻内涵。发展自己,固本强力,是我们的正确观念,也是我们必须下决心坚持和毫不动摇的根本态度。

有句俗话说:“人生的任何积极转变离不开个人的成长。”为什么呢?因为个人成长是实现自己远见的必经之路,所以你能订出的最具战略性的计划是按你的远见来规划你的成长道路。想一想要实现理想你必须做些什么,然后确定,要成为你想做的那种人,你需要学习什么。看些书籍,听些录音带,以感受一下别人的成长过程。

一位拳击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出乎意料之外,在最后的决赛中,他败给了对手,和冠军奖杯擦肩而过。

拳击手找到自己的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手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请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以便于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道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拳击手挠破了头皮,也无法使地上的线变短。无奈之下,他只得转向师父请教。师父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短了许多。

师父说:“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况下使这条线变短,你就要懂得从这条线上做文章,寻找另一条更长的线。那就是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想法子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拳击手此时才恍然大悟。

搏击要用脑子,要学会攻击对手的弱点,同时要懂得不跟对方硬拼,以自己之强攻其弱,就能夺取冠军。

在获得成功的过程犹如拳击手夺取冠军的道路,也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这时只有放弃跟对方硬拼,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知识、智慧和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以己之强攻敌之弱,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原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孙子兵法·九地篇》)

[今译]

把士卒投进最危险地区,才有可能转危为安;陷士卒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全军将士陷于危难之中,然后才能赢得胜利。

[历代论引]

曹操曰: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

梅尧臣曰:地虽曰亡,力战不亡;地虽曰死,死战不死。故亡者存之基,死者生之本也。未陷难地,则士卒心不专;既陷危难,然后胜败在人为之尔。

张预曰:置之死亡之地,则人自为战,乃可存活也。项羽(将)救赵,破釜焚庐,示以必死;诸侯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遂虏秦将是也。士卒用命,则胜败之事在我所为。

[兵法札记]

用孙子自己的解释来看,所谓“亡地”、“死地”,就是“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陷之死地”虽然是大患,但是“陷之死地”却能因“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客观形势,唤起万众奋力死战的决心,因而转败为胜,转死为生,转患为利。项羽鏖战巨鹿,破釜沉舟,灭秦主力;韩信背水列阵,大破赵军,这类成功的佳作,都是以“投之亡地”的方法而激励了全军士气。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统治摇摇欲坠。公元1355年6月,朱元璋率红巾军3万人由和州(今安徽合县)乘战船千艘渡过长江,攻占了元军盘踞的牛渚矶(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夺取了大量的粮食。

红巾军中有很多将士是和州人,时值和州大灾,粮食奇缺,和州的将士都想把粮食运回和州,不愿继续进军。朱元璋与大将徐达、常遇春商议道:“退返和州,前功尽弃,而且再要攻取牛渚矶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今之计只有断绝将士的归心。否则,大事难成。”

图六:常遇春:超登采石

徐达和常遇春都点头赞同。于是,朱元璋立刻传令亲信将士赶到江边,将停泊在江边的千余艘战船的缆绳砍断,放任战船顺江而下。转眼间,浩浩荡荡的船队就顺水而去,消失在浩渺的烟波雾霭之中。

全军将士都目瞪口呆,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朱元璋对将士们说:“我们要想建立功业,就不能为一时的安乐所困扰。太平城(今安徽当涂县境内)离此不远,我们必须攻下太平城把它作为立足之地,然后攻取金陵,成不大业。”

将士们面面相觑,但战船尽失,退路已无,只好死心跟着朱元璋去进攻太平城。太平城守将鄂勒哲布哈从未遇到过如此不要命的队伍,交战不久即弃城逃走,红巾军夺取了太平城,有了安身之地。

[人生感悟]

人们在最困难、最危险,甚至是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只要坚持奋斗,便可以创造转败为胜、起死回生的奇迹,孙武提出“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这一思想是具有某种人生意义的。在争夺激烈的商战中,人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过,只要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车到山前必有路”,咬紧牙关,振奋精神,重振旗鼓,是会“柳暗花明”的。只要有一种忧患意识,有“置之死地而后”的精神,在前进的路上不管有多艰难险阻,就不会害怕。

一位原籍是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碗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晨星,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从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公司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们无从知道,但他的胆识确实让人佩服。不完美,也给自己留一份希望去努力。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不给自己以希望,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找到出路,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