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4991600000024

第24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7)

元朝与高丽一直保持着比较特殊的关系,自元世祖忽必烈后,高丽的历代国王几乎都是元朝皇帝的女婿(尽管其王后不一定是元朝皇帝的亲生女儿),而高丽的美女也成为一种特殊的贡品。这种状况一直被中国作为传统流传下来,一直延续到清朝。

1259年,高丽世子被蒙古召入朝廷,世子做好准备后动身前往正在四川前线督战的蒙古大汗蒙哥军营。谁知,他还没到军营,就听到蒙哥去世的消息,于是改道向南,碰见了从前线返回来争夺汗位的忽必烈。忽必烈见到前来称臣的高丽世子,非常高兴,对部下说:“高丽远在万里之外,即使是英明如唐太宗,亲征也不能使其臣服,现在高丽世子主动来归附于我,这岂不是天意让我即大汗之位。”于是,忽必烈让世子跟自己一起来到了开平。最后忽必烈果然如愿以偿,当上了大汗,后入主中原。而高丽世子在这种巧合之下,也结识了忽必烈这一个强大的靠山。

高丽世子回国后不久,高宗去世(1260年),这位世子即位,为高丽元宗。但元宗的朝廷也不太平,他上台后,为忽必烈的大军筹备征战的粮草、财物,惹得内外上下一致对元宗不满。趁着国内对元宗不满情绪高涨的时候,把持朝政的权臣林衍和金俊找了一个机会废掉了元宗,立安庆公为王。得知消息的忽必烈立刻派使臣前去责问。在蒙古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林衍被迫拥元宗复位。为了巩固高丽王室的地位,高丽元宗决定与元王室联姻,借助蒙古的力量保全王室。1271年,高丽元宗再次遣使赴元,为高丽世子王谌请婚,同时遣世子王谌入元为质。忽必烈同意了高丽元宗的联姻请求,决定以自己13岁的幼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后封齐国公主)下嫁已经入元为质的王谌,即高丽忠烈王。

这次联姻对于高丽王室来说是个巨大的成功。自从忠烈王成为忽必烈女婿后,元朝使臣与鲁花赤们对忠烈王格外尊重起来。这样更加坚定了高丽王室继续与元朝通婚,借以自保的决心。此后,高丽王室除了忠穆王和忠定王因在位时过于年幼,不宜娶妻外,其他国王娶的都是元朝的公主。事实上,这些公主都不是皇帝亲生女儿,但即使这样,元朝“公主”来到高丽之后马上被封为正宫,她们的儿子也拥有了第一继承权。

当然,高丽的太平还在于年复一年的向元朝进贡财宝和美女。1307年,高丽王廷下令,全国13岁以上16岁以下的女子,不得擅自出嫁,以优先供元朝挑选。自1275到1347年,高丽共遣使赴元献处女16次,而高丽的王室女子的高官之女更是以献给元朝皇帝或王公大臣为荣。两家的姻亲关系也因此更加亲近,以至于元朝皇帝虽然换了不少,其中几个皇帝的家族还有相互敌对的,但与高丽的关系却一直十分亲密。而高丽贡女的地位在元顺帝时也达到了顶峰。

元顺帝即位的时候,高丽籍宦官、徽政院使突满迭儿向皇帝进献了一批礼物,其中便包括一名高丽贡女奇氏。奇氏生性聪颖慧黠,很快就取得了皇帝的欢心。不久就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爱猷识理达腊。元顺帝的皇后性情和顺,不喜欢管理内宫,大权落到了奇氏手中。奇氏因宠生骄,扰乱朝纲,还依仗元顺帝的力量出动了一万大军,准备废了高丽恭愍王,结果却大败而回。1365年,皇后伯颜忽都去世,享年42岁。元顺帝册立奇氏为皇后。1369年,明太祖出师进攻开平,不久51岁的顺帝因痢疾去世。爱猷识理达腊继位,这是北元昭宗。他的皇后也是高丽人权氏。此时,元朝已逃回漠北,高丽再也不畏惧蒙古人了,而是转向明朝称臣。

1388年,高丽禑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出兵,发动政变,1392年在开城废黜国王自立,改国号为“朝鲜”,高丽灭亡。

高丽虽然一直臣属中国,但是它的文化可圈可点。作为佛国,历经16年时间雕刻成的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高丽国青瓷制作手艺精湛。另外,高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国家,这些都为世界添光加彩。

50. 奥斯曼击败拜占庭

奥斯曼帝国

公元5世纪时,在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有居住着一个处于原始社会、民风彪悍的民族。这个民族虽然发展较为落后,但是武装力量却很强大,与中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到了公元6世纪中期,这个民族终于在亚洲北部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但是在6~7世纪对隋、唐的战争中却吃了打败仗,被强大的唐朝并入版图,这就是突厥人。

1055年,散落在中亚的一支突厥人——塞尔柱突厥人在古波斯的版图上建立起塞尔柱国家。在这个国家繁盛的时候,突厥人征服了小亚细亚和安纳托利亚。1299年,突厥部落的一支奥斯曼人建立奥斯曼国。1324~1360年奥尔汉统治时期,开始形成真正统一的奥斯曼国家。

奥斯曼国很好的继承了突厥人的“传统”,一刻不停的进行着对外扩张斗争。终于在16世纪形成了一个地跨亚洲、欧洲和北非的庞大的奥斯曼和土耳其帝国。

土耳其的对外扩张战争打了两个世纪。

1360年,穆拉德一世当上奥斯曼国君主后看到拜占庭帝国的末日黄昏。此时拜占庭已经奄奄一息;巴尔干的重要国家塞尔维亚面临分裂;保加利亚自1330年被塞尔维亚战败后再也无力抵抗外敌;威尼斯和热那亚经常处于明争暗斗之中。这样混乱的“大好形势”让穆拉德一世觉得有机可趁,立即组织对巴尔干的战争。

1363年,穆拉德一世大军一路倾轧着所到国家、城市,向保加利亚开去。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瓦拉几亚见状大惊失色,前嫌抛却不记,马上组织联合部队反击,但在1364年的马查河战役中被奥斯曼军队击溃。1389年6月,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匈牙利、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波兰、捷克人组成的10万联军在科索沃原野(塞尔维亚东南部普里什蒂纳城附近)与 6万奥斯曼军队同由进行决战。战役开始,塞国的拉扎尔公爵率军紧逼土军,塞国封建主米洛奇?奥比利奇潜入敌营杀死穆拉德一世,给奥斯曼人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奥斯曼人并没有因为主帅的阵亡乱了阵脚,其子巴耶塞特在父亲身死后马上接替指挥,一场酣战之后,联军惨败。这场科索沃战役结束了多瑙河以南地区对土耳其的抵抗,塞尔维亚沦为奥斯曼附庸。穆拉德一世的西征愿望就此告一段落。

巴耶塞特一世即位后,采取的扩张政策与父亲不同,他的眼光一直紧盯着东方,数年之内疆土已达幼发拉底河上游。但是他忽略了对刚得到手的西方地区的统治,1396年,一支由西方国家封建主和教会打着清楚“异教徒”的名号的庞大的十字军,浩浩荡荡地前来攻打刚刚成为他们统治者的奥斯曼帝国。

这次十字军东征几乎惊动了当时欧洲所有主要的国家的基督教徒。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领导的匈军、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军队,再加上来自英、法、意、德、捷等国的骑士,总数在6~10万左右。

虽然人数众多,可是由于民族纷杂,管理起来十分困难。1396年9月,十字军准备攻占尼科波尔城。还没等到分配好任务,法国骑士就迫不及待地向土耳其弓箭手展开猛攻。土弓箭手故意后撤,将法国骑兵引入步兵阵地,重挫法国骑兵。接着,土耳其士兵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大败十字军。被俘的近万基督徒除重金赎回24人外均被杀害。这场尼科波尔战役最大的功绩在于巩固了奥斯曼在多瑙河以南的统治。

但是奥斯曼人也不是所向披靡,百战百胜。他们在1402年与拜占庭的战斗中吃到败仗,国王巴塞特和一个儿子当了人家的俘虏,从此,奥斯曼人放缓了扩张的步伐,进入了争权夺势的内斗中,帝国走上下坡路。

穆罕默德二世即位(1451年)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解决宿敌拜占庭。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围攻君士坦丁堡。经过轮番激战,奥斯曼军队终于在5月29日攻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帝被杀。随后,奥斯曼军队洗劫了这位古城,大肆烧杀掠夺,光沦为奴隶的居民就多达6万人,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被改为清真寺。后来,这座城市改名伊斯坦布尔,成为土耳其的首都。

这场战争让奥斯曼在东方穆斯林国家中的威望急剧上升。1512年塞利姆一世即位后,他的主要对手已经不是欧洲人,而是伊朗萨菲王朝和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萨菲王朝信奉什叶派,奥斯曼是逊尼派。塞利姆逮捕7万什叶派信徒并处决其中5万人,使双方仇恨达到极点。1514年春,塞利姆率14万大军直奔波斯边界。8月23日,大败波斯军,使奥斯曼帝国巩固了东部边界,控制了由大不里士至阿勒颇和布尔萨的道路。

1516年6月,刚刚从波斯边境收兵的塞利姆又挥师冲进阿勒颇。8月24日,达比克草原一战,塞利姆要了年迈的埃及马木留克苏丹的命。奥斯曼军相继占领阿勒颇、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加沙等地,1517年1月底进入开罗,麦木鲁克王朝灭亡。叙利亚、巴勒斯坦、汉志和埃及直到南部努比亚地区全部并入奥斯曼版图,使之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这一系列的胜利让奥斯曼苏丹成了哈里发和伊斯兰两大圣地的保护者,在穆斯林中威望空前。此外,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印度到地中海的红海商路,扼住了东西方交通要道。

苏莱曼一世(1520—1566年)时期,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达到极点。他在位46年,亲征13次,除围攻维也纳(1529年)和科孚岛(1526年)失败外,都取得胜利。1540年,苏莱曼彻底征服匈牙利,胜利后委派总督直接管理,并将其一分为三。此后,奥斯曼帝国又控制了巴士拉—巴格达—阿勒颇这一印度至地中海的第二条商道。

在海上,从1538年开始,奥斯曼舰队就同西班牙、教皇、威尼斯、葡萄牙的联合舰队在普雷佛扎附近海面发生海上决战,奥斯曼舰队(150艘)战胜了两倍于己的联合舰队,威尼斯被迫割地,并赔款30万金币。这次海战大大巩固了奥斯曼在东地中海的地位。

奥斯曼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亚细亚北部小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欧亚非强大帝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拥有一支在分封土地制度上建立起的强大军队。这支军队由西帕希骑兵和耶尼切里兵团组成,纪律严明,待遇优厚,统一指挥,战斗力很强。几位国王都是杰出的统帅,雄才大略,善于分析战略形势并抓住时机,英勇善战和正确的战略战术相结合,辅之以外交手段和谋略计策,保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大军所向披靡,节节胜利。

奥斯曼人的征服和统治的后果之一就是加速了许多地区的伊斯兰化,对以后的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51. 越南封建王朝:李朝

在越南的漫长历史中,李朝是一个重要朝代。公元1009年秋,前黎朝末代国王黎龙铤病逝,李公蕴趁机一揽朝政大权,建立新的王朝,改元顺天,大赦天下。

李公蕴祖籍福建,出生在北江古江(今河山宁省东岸县)。他年少时聪明好学,熟读儒家经典,长大做官后也是官运亨通,一路飞黄腾达直至左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改朝换代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迁都。他把国都从狭小的华闾迁到红河三角洲地区的要冲大罗城,改称昇龙(即今河内),成为新一代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对越南的发展作用重大。

公元1028年,李佛玛(公元1028~1054年)即位,到了第三代国王李日尊(公元1054~1072年)在位时正式将将“大瞿越”改成了“大越”。

李朝建立之后,因为李公蕴熟悉中国封建朝廷制度和儒家文化,于是所设置的行政机构和官僚制度都是从中国朝廷中仿效而来的。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文武官员皆设九品。文以尚书为首,武以都统为首,太师、太傅领导百官。

建国第二年,李公蕴向宋朝进贡,宋朝皇帝封李公蕴为静海节度使、交趾郡王,后又加封为南平王,李朝的统治正式得到认可。

李朝时期,中央开始鼓励农业生产,开垦荒地,相关的水利建设也受到重视。因此,在李朝时期,大越的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国家实力大大增强。与农业相对的,商业却受到抑制。从中国舶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让商业、手工业受到歧视,无法自由发展。因此,在李朝一代,越南是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的。

李家统治越南还将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同中国一样,大力提倡宗教作为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李朝统治者信奉佛教,开国之初就建立八所寺庙,其中有立功碑。而据越史记载,李公蕴出身佛家,他出生于焦山寺,后被古法寺僧李庆文收养,佛家渊源深厚。李公蕴篡位时曾得到自己的授业恩师六祖寺高僧万行的拥戴,因此一坐上皇帝宝座便封万行为国师。

李佛玛登极后,开创了禅宗无言通派,李日尊则创立了禅宗草堂派,盛行了将近5个世纪之久。

越南经过李朝三代君主共六十余年的治理,国力蒸蒸日上。这时候,李朝国王看到中国宋朝内遭遇严重饥荒,流民塞道,外陷入宋辽纷争之中,战事不止,觉得大是有机可趁,于是便挥师北上发动了对宋战争。

面对越南李朝十万大军的入侵,宋朝调兵遣将,一年之后,宋军攻入越南,公元1077年双方议和,越南李朝仍向宋朝进攻称臣。公元1174年,宋孝宗封李天祚(英宗)为安南国王,这是安南国名的由来。

12世纪中叶,李朝的封建统治腐朽没落,国势逐渐衰落。公元1210年冬,十七岁的惠宗李旵(公元1210~1224年)即位。三年之后,这位天子身患疯狂症,国舅陈嗣庆大权独揽。公元1223年冬,李旵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女儿昭圣,是为昭皇,自己出家。两年之后,陈嗣庆的继承者陈守度强迫八岁的李昭皇把皇位让给丈夫——陈守度之侄陈日煚,越南李朝灭亡了。

52. 起义队伍里建立起来的明朝

明朝时期中国疆域

元末入主中原以后,统治日益腐败。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非常愤怒。于是,“治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到元顺帝时期,民间先后爆发了以汉族为领导,推翻蒙古统治很多起义。1351年(至正十一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成为诸多反抗力量中威势最大的一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