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4991600000026

第26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9)

公元1662年,顺治帝福临薨,八岁的玄晔登极,改年号为康熙。康熙即位之初,朝廷中结党营私,鳌拜集团成为康熙的心腹大患。康熙八年,十六岁的康熙一举端掉鳌拜及其党羽,正式亲政。随后,康熙发动军队相继平定“三藩”叛乱、准葛尔部叛乱、西藏叛乱、招抚台湾郑氏家族;击溃进入入侵东北的沙俄军,签定《尼布楚条约》,保证了中央皇权和边境安全。在经济方面,康熙帝鼓励开荒,减少赋税,社会经济走向振兴。康熙皇帝文治武功,在位六十一年的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康熙之后,雍正帝即位。雍正最著名的政绩是大刀阔斧的政治制度改革,大兴文字狱。雍正的继承者乾隆皇帝在其父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使得国力达到鼎盛。乾隆帝执政60年,虽好大喜功,但客观来说也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有一定的贡献。

乾隆六下江南,劳民伤财,激起了民众的抗议。但是他平定了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打败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公元1796年,八十八岁的乾隆皇帝当了太上皇,颙琰即位,年号嘉庆。从这时候开始,清朝发展速度变得缓慢了,而此时的西方世界经过资产阶级发展开始了凶狠霸道的侵略扩张活动。他们用鸦片打开了中国大门,使得白银大量外流,公元1840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来到了近代社会。

在鸦片战争开始之初,清朝的道光皇帝并没有把英国放在眼里。但是随着英军节节胜利,道光慌了手脚,一边将林则徐治罪,一边派琦善求和。公元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帝国主义瓜分的对象。

公元1851年,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咸丰帝一边镇压太平天国,一边抵抗外国侵略者。公元1856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大量国土被列强瓜分。咸丰帝死后,同治帝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下即位,政权落入了慈禧太后手中。在慈禧统治的几十年中,中国面临民族危亡。有志之士为了改变社会现状提出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走资本主义独立、自强之路。为了自强,晚清政府展开了自上而下的洋务运动,但是收效甚微,最终失败。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寻求另一条道路,终于在公元1898年发动了戊戌变法,仍是以失败告终。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瓦解。公元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

专栏 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

中国经历了漫漫两千多年封建文明。在那些悠远的岁月中,无数科技发明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更是推动历史向新的世界加速前进。造纸术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传播,“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造纸术

中国是文字出现较早的国家。在约3500年前的商周时期,刻在铜器、龟甲、兽骨上金文和甲骨文就盛行于世。春秋时期,竹片和木片制成的竹简、木牍成为记录文字的主要用品。但竹简重量、体积非常可观,有时候君主每天需要批阅的奏折重达几千斤。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宫廷贵族们开始用缣帛或绵写字,然而昂贵的价格使得绢帛“纸”无法流行于民间。经过人们的不断试验、创新,公元105年,也就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发明了一种用民间最常见的树皮、破布、麻头、破渔网等原料制成的纤维纸,从此,这种质优价廉的纸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公元7世纪,造纸术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随着丝绸之路的再次繁荣到达中亚、西亚,随后在公元12世纪左右经阿拉伯传至欧洲,代替了欧洲传统的羊皮卷成为文化记录和传播的“主载”。

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的首创。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已经流行于民间。但是这种印刷术因为每印一部书便要重新雕版,费时费力,成为了一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关。随后便传播到了日本、阿拉伯世界。到了宋代仁宗年间,,刻字工人毕升发现了一种质地细腻、粘性良好的胶泥。他把这种胶泥做成四方形的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然后就可以按照需要印制的内容将这些柱体排好放在铁框中,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后就可以进行印刷了。最后把字取下来留待下次使用。这种印刷方法虽然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却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使得印刷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元朝时期王桢在此基础之上又发明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达与繁荣,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指南针

指南针是利用了磁石的特性辨别方向的一种工具。在指南针正式登上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舞台上时,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脚步才变得更加迅速。

中国先秦时代,磁现象进入人们的视线中。《管子》中记载着“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西汉时期,一位名叫栾大的方士用磁石制成两枚棋子,通过调整位置,两个棋子时而相吸,时而相斥,栾大称其为“斗棋”。

春秋战国时期,司南出现。东汉时的王充在《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由两部分组成:青铜盘和磁勺。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个方位,磁勺放在盘子中心。当磁勺静止时,勺尾指向南方。

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记录了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也就是说,把磁石和针摩擦后就能使钢针显现出磁性,然而,沈括还提出这种磁化方向有时指南,有时指北,因为根据当时的科学条件仍不知道磁化时缝衣针针锋的方位不同,则磁化后的指向也就不同。

后来,人们把经过磁化的钢针,穿过几根灯草,放在一个乘满水的碗里,它就能浮在水上为航船指明方向,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用来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比沈括的《梦溪笔谈》稍晚的《萍洲可谈》中则记载了利用指南针指示方向出海的故事。

当磁石和指南器出现在南宋的著作中时,已经成为了“罗盘”。到了元代,指南针终于成为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仪器了。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指南针成为航海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火药

火药原本是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一部分。唐朝时,术士们发现用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的物品如果加热,会产生爆燃。因为这三种原料本是药品,所以新发明的混合物就被叫做“火药”。到了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在战争中,士兵用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这种简易的“火炮”曾经大展神威。到了宋元时期,火药一部分“变身”为烟花爆竹、火器,一部分继续黑火药的历史,并且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经过几个世纪的改进,火药将人类推进到热兵器时代。

56. 日本战国的统一

公元1338年,足利尊氏从北朝天皇那里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京都建立了足利幕府。公元1367年,足利幕府第二代将军,38岁的足利义诠病逝,其子足利义满在细川赖之的辅佐下,于次年坐上幕府将军的宝座。公元1378年,20岁的足利义满在京都的室町营建了富丽堂皇的府邸,并在庭院内广植各种奇花异草,称“花之御所”,并在此处执行政务,足利幕府的称谓由此被室町幕府所取代。

室町幕府统治一百多年后开始衰落。各地强有力的大名纷纷独立,各自建立了政权组织。1467 年,围绕将军继承问题,幕府内部形成分裂,日本进入连年征战、兼并诸侯的战国时代。在战国时代开始之初,现实细川氏与山名氏两大名的相互倾轧,以细川胜元为统率的16 万东军挟天皇、将军与以山名持丰、大内政弘为首的11 万西军在京都展开大战。一战十一年,最终也没有分出胜负。在长年战争的破坏下民生凋敝,室町幕府名存实亡。义尚继位后想奋发图强重振幕府声威,但已经回天乏力。公元16世纪初,随着北条家卷入争夺关东霸权的战斗中,越后(属北陆地区)的上杉谦信,甲斐(东海地区)的武田信玄、尾张的织田信长等大名相继投入到战争中。最后,武田信玄经过多年艰苦的战争大败上杉谦信及北条今川等大名,夺取骏河信浓等地,成为当时最强的政治力量。

除了势力强大的大名,在日本战国时期寺庙也成为一种可以左右历史发展的重大力量,尤其是寺庙住持,几乎与大名权势相当。此外,本原寺控制和影响地区的各方信众,即一向宗也不容小觑。这三种社会统治势力或不断征战,或各自利用,共同打造了日本战国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

将日本从战国时期的分裂重新拉到统一道路上的人物是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出身于日本尾张一个小领主家庭,经过他的父亲“尾张之虎”织田信秀的努力,织田家成为压倒主家的尾张四大名之一。

信长是家中长子,但是并不是继承父亲职位的理想人选。他年轻时经常做一些荒唐的事情,比如裸身,扮成女子参加庙会等等,让家臣都对其不抱希望。但是信长先是复活了松平家的继承人竹千代,并跟他成为好朋友,后是娶了斋藤家的三女儿归碟做正室,政治力量迅速增长起来。

信秀死后,“尾张的大傻瓜”信长继位,周围的大名对信长完全不放在心上,虎视眈眈地盯着织长家的基业。这一年,信长的弟弟信行在重臣柴田胜家的支持下叛变,信长将叛乱镇压下去之后,正式确立了自己在织田家的统治地位。

1560年,拥有三河、骏河以及远江领地的今川义元上京,尾张地区的信长面临臣服或者被毁灭两难境地。经过慎重考虑,织田信长决定出兵对抗今川义元。两军对峙后,织田信长发现自己的部队与今川的兵力差距太大,决定趁夜突袭。

信长和家臣只有兵马3000人,他们驻扎在清州城外10里的一个庙附近,得到了今川大军驻扎在桶峡间的消息。信长进入庙里面进行了拜祭,然后唱起了:“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战士们受到激荡澎湃的曲调的鼓舞,怀着必死的决心冲进了今川大军的驻地。20分钟之后,“东海第一强弓”的今川义元死在乱军之中。今川军队瞬间瓦解,信长取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战,开始了统一日本的征途。

今川义元死后,松平家康即松平竹千代,占据了被今川夺走的三河地区。第二年,信长和家康在清洲结盟,结拜为兄弟,并约定信长向西发展,家康向东边发展。东方稳定下来,织田信长与岳父的孙子斋藤龙兴开始了美浓争夺战。

1567年,织田信长在“美浓三能臣”氏家卜全,安藤守就、稻叶一铁纷纷倒戈的情况下,统一了美浓。接着,信长将目光投向了整个日本。

公元1570年,信长与足利义昭产生权力矛盾,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然而,织田信长此时已经势不可挡,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大败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

此后,织田信长经过七年征战,成为日本实际掌权者。公元1582年,织田信长的大将明智光秀突然倒戈,火烧本能寺,一代枭雄织田信长葬身其中。

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统一了关东地区。为镇抚关东各大名的势力,丰臣秀吉将德川家康改封到关东。同年,丰臣秀吉击败伊达政宗等奥州诸大名联军,征服东北地区。至此,日本统一,其统治时期称为桃山时代。

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公元1615年,德川家康发动大坂夏之战,攻陷大阪,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和忠于丰臣的家老武士几乎全部战死。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日本战国时代结束了。

57. 莽应龙统一缅甸

莽应龙实现了缅甸统一,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缅甸历史上,从佛国蒲甘王朝(公元1044年~1287年)走到东吁王朝(公元1531年~1752年)时,封建社会到达鼎盛时期。在东吁王朝的统治之下,缅甸版图一直扩张到了暹罗(今泰国)国都阿瑜陀耶(今大城府)。开创这一雄伟基业的是东吁王朝的伟大君主莽应龙。

莽应龙并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因为他与东吁王朝开国君主莽瑞体没有继承关系,只不过是莽瑞体乳母之子而已。公元1531年,莽瑞体在东吁(仰光北260公里)即位,开创了东吁王朝。这位十五岁登极的国王胸怀大志,即位后调兵遣将,开疆辟土,在二十年的征战中,莽瑞体得到了缅甸的中部和南部,作为得力部将,莽应龙跟随这位国王南征北战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战斗经验,威望日渐升高。

在打了二十多年仗之后,年仅35岁的年轻国王满足了,他享受着得到的胜利果实,陷入酒色、游猎的享乐之中,终于招致大祸临头。这天,莽瑞体带着部下去打猎,结果途中遭人袭击,莽瑞体被杀身亡。国王身死,东吁面临大乱。这时候,36岁的莽应龙站了出来继承了王位。但是他面对的形势并不乐观,莽瑞体猝死之后,缅甸国家各个封建主蠢蠢欲动,一个刚刚统一的缅甸王朝即将四分五裂。

莽应龙收贵了莽瑞体的残余部队后,要对付的第一个敌人是由孟人复辟的勃固王朝。

1554年,莽应龙大军来到勃固。面对强敌,勃固国王斯弥陶最明智的做法是马上投降,因为斯弥陶的战斗经验与莽应龙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是很显然斯弥陶不甘心,他提出一个可笑的主意,要和莽应龙单打独斗,莽应龙欣然答应了挑战。比赛结果显而易见,当斯弥陶逃跑时,缅军顺势攻入勃固,这个短暂的勃固政权就此灭亡。

收服孟人之后,在1555年,莽应龙带领部队向中国元朝铁骑都无法撼动的拥有200年历史的阿瓦王国的国都阿瓦城开进。莽应龙的军团队伍由步兵、象兵和葡萄牙火枪手组成,实力非凡。阿瓦国王见势不妙,偷偷乔装出逃,但是没跑多远就被俘,被废为平民。至此,阿瓦王朝宣告灭亡,莽应龙带领缅甸进入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

扫平国内分裂势力后,莽应龙没有班师回朝,而是进一步加紧了战争的步伐。1556年,缅甸军队占领了今泰国北部的兰那泰王国,然后以此作为基地,进一步筹备进攻泰国和老挝的军事行动。正当莽应龙还在备战的时候,1558年,老挝国王萨塔提腊让军队进入兰那泰,。这一下提醒了莽应龙,如果不打下这个国家,自己的领土会随时受到威胁。因此他果断予以回击,不但击退了前来进犯的敌人,还一鼓作气打进老挝本土,夺取明朝封给老挝国王的官印,洗劫老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