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4991600000029

第29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12)

进入拱门一直到泰姬陵主体建筑,是一条长达100余米的十字形水道,中心为喷泉。站在拱门口正好看见白玉般的泰姬陵倒影浮在水中。如果仔细观察,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泰姬陵的倒影犹如一幅戴着王冠的少女头像。据说泰姬陵建成之初,水道中曾经流淌的不是水,而是象征纯洁的牛奶。水道两侧是红砂岩铺成的甬道,走道两旁以及周边草地种植着的柏树和果木,分别代表死亡与新生。

沿着红色的甬道一直走到尽头,便是全部用白大理石砌成的陵墓寝宫了。高74米的寝宫,居中建筑在一座7米高、95米长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顶部为一高耸饱满的穹顶,高达57米,其直径也有17米。穹顶周围环绕着4座小型的圆顶凉亭,整座建筑因此更富于层次。

寝宫内部为八角形陵壁。宫内墙上,珠宝镶成百合花、郁金香等,繁花似锦,宛若步入仙境。这些精美的花朵,仿佛沙贾汗对蒙泰姬的爱一样,即使千百年之后依然鲜艳不枯萎。

寝宫内又分五间宫室,中央宫室里置放着王后蒙泰姬的大理石石棺,上面遍布宝石和各式浮雕。但这还只是虚棺,在陵墓的下层,才是停放遗体的实棺。墓室中央有一块大理石纪念碑,上面用波斯文刻着“封号宫中翘楚蒙泰姬?玛哈尔之墓”。与之呼应而更为伤感的是沙贾汗刻在墓碑上的那句悼词——“噢,真主啊,请承担我们无法经受的痛苦吧!”

寝宫四周各有一座42米高的三层圆形尖塔,塔身略呈5度角向外倾斜,为的是防止发生地震时塔身倾倒后压坏寝宫,这足见沙贾汗用心之良苦。这四座高塔专供穆斯林教徒们每日登高诵读《古兰经》以及祈祷之用。塔与塔之间耸立着镶满35种不同宝石的大理石墓碑。

泰姬陵主体寝宫两旁,还各有一座清真寺,左右呼应,对称均衡,以红砂岩建筑而成,顶部是典型的白色圆顶。据说起初是给那些工匠们做礼拜用的,红色的建筑映衬着泰姬陵,阳光下美得动人。

1653年,一座洁白晶莹、玲珑剔透的泰姬陵,在历时22年的精雕细琢之后,终于惊艳般呈现在世人面前。

1657年,60多岁的沙贾汗得了重病,由此引发了儿子的争权夺利。一年后,沙贾汗的第三个儿子奥朗则布废黜了沙贾汗的王位,自己在德里称帝。

奥朗则布以异教徒的罪名将他的兄弟砍了头,并把首级送给沙贾汗。至此,沙贾汗和泰姬所有的儿女中只有奥朗则布皇帝和三个女儿活了下来。

失势的沙贾汗被儿子软禁在了阿格拉昔日的王宫里。在一间可以遥望泰姬陵的八角小阁楼上,沙贾汗在女儿的照顾下,每天,在晨曦中,在暮色下,在月光里,沙贾汗凄然地透过小窗,远眺亚泰姬陵,最后病重身亡。在安葬沙贾汗之时,因泰姬陵的一切太完美、太对称了,奥朗则布实在没有勇气挪动那里面的任何一样物品,于是,沙贾汗的大理石石棺只好靠在了大理石围栏的边上。

泰姬陵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随时间不同而呈现不同美了建筑。清晨的泰姬陵,闪闪金光,仿佛一位在溪水边梳妆打扮的清纯少女,婀娜多姿。中午的泰姬陵通体散发着耀眼的白光,恰如一位乘着白云降临凡间的仙女,空灵出尘。夕阳西下之际,白色的泰姬陵开始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她变成了妩媚的女子,秀眉微蹙,若有所思。月亮升起之后,泰姬陵最终回归成蓝白相间的淡淡荧光,此时,她又如同一位“人约黄昏后”的月光爱人,痴痴企盼着爱侣的归来。

泰姬陵正是这样一座浓缩了古印度文明及伊斯兰数千年的灿烂文化的顶级建筑,所以,在历史上,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长城等并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63. 壬辰卫国战争

壬辰卫国战争是朝鲜王朝对抗日本侵略者的一次艰苦卓绝的战争,也是日本大名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后发动的一场对外侵略战争。当日本人从海上进攻朝鲜后,李氏朝鲜与宗主国明朝联军进行了长达7年的抗击战,最终成功的将日本人赶了回去。

16世纪80年代,丰臣秀吉(公元1536~1598年)用武力统一全国,执掌着全国的军政大权,他乘着朝鲜李氏王朝内部斗争,国祚动摇的时候,决定趁虚而入,先占领朝鲜,然后以此作为跳板入侵中国,实现称霸东亚的美梦。

公元1592年初,丰臣秀吉拥兵22万,带着数百艘和9000名船员的舰队,分批向朝鲜沿海进发,开始了壬辰(壬辰年)战争。

第一批进入朝鲜的部队有1.8万人,战舰350艘。这写军人首先在釜山登陆,城市军民进行顽强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城破,落入敌手。第二批进入朝鲜的部队约2.2万人,他们经庆州、熊川和新宁数城向北推进。几乎与此同时,第三批部队1.1万人在洛东江口登陆,占领了清元城,并向春川山口推进。在这几批部队登陆之后,日本将主力8万人和其余舰队全都调往朝鲜。

面对强敌,朝鲜李氏朝廷根本无力组织抵抗,政府军接连失利。日本人先是击溃了朝鲜的一支8000人的部队的抗击,夺取了全宁山口,在忠州城又击溃了另一支朝鲜部队,迅速逼近汉城(京城)。朝鲜有些地方官吏弃地而逃,国王惊慌失措,仓皇放弃首都,先奔平壤,继而逃往鸭绿江边的义州。7月初,日本人兵不血刃入汉城。后来,又占领了开城和平壤。到此,朝鲜国土大部分沦丧。日军到处烧杀抢劫,只在晋州一地,就屠杀军民6万人。

朝鲜国王面临亡国危机时,想到了自己的宗主国中国,火速求援。明朝派以陈嶙为总兵,李如松为副将率5万余大军赴朝抗倭。第二年1月,明朝和朝鲜的官兵收复了相继失陷的西京、开城、汉城等地,日军撤到南部沿海,北朝鲜重新回到李氏统治之下。

在海上,水军将领李舜臣统率的朝鲜水军粉碎了日本陆海合击的计划。李舜臣手下能使用的战舰只有85艘,相比日本来说少得可怜。但是在几次交战之后,李舜臣击沉日舰40多艘,重创日本舰队。1592年7月9日,在李玉金的第四舰队的协同下,李舜臣在泗川湾,又击毁日本大型战舰12艘。1592年11月,李舜臣在釜山地区又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次,他们发现釜山地区聚集了日本的主力(470余艘舰船)后,李舜臣命令自己的舰船开过去,一天之内将日本人遗弃的100艘空船焚烧殆尽。到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日本人的战舰已经被击沉了300多艘,再也无法在水上嚣张了。

日军受到明、朝联合军的打击之后,抛出议和的白旗。但是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争取时间的皇子。1597年初,刚享受和平没多久的朝鲜半岛就再次受到日本的入侵。这次,中国政府毫不手软,向朝鲜派出14万大军。

1598年10月18日,日本企图将留在朝鲜的500艘军舰秘密运走,正好碰上了将领李舜臣的水军。李舜臣马上下令与日军开战,最后击毙日军大将,击沉日舰450艘,歼灭日军1万多人,日军彻底战败。但是正当胜利在望的时候,明军70岁的统帅邓子龙战舰突然起火,李舜臣赶去救援时被流弹击中,这两位伟大的将领都牺牲在海战当中。这场朝中人民军并肩作战夺取胜利的一役,是中朝人民友好的见证,也体现了中朝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

壬辰卫国战争持续了7年之久,但最终朝鲜人民获得了胜利,将日本侵略军赶出自己的国家。通过这次卫国战争,朝鲜人民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鲜、染指中国的侵略企图,保证了国家的独立。同时,战争打得日本侵略者胆丧,在几百年间再也未敢踏上朝鲜国土。

但是这7年战争,由于侵略者对朝鲜国土的蹂躏,使朝鲜受到了莫大的损失。日本侵略者到处大肆掠夺和屠杀,烧毁了都市和很多村庄。《朝鲜通史》载:“人民离散,虽大家世族,举皆失业行丐……积尸遍野……父而卖子,夫而当妻……自有东方变乱之祸,惨酷之甚,未有如今日者也。”首都汉城的户数从战前的8~9万户减到战末3~4万户。全国人口比战前减少了近七分之一,众多的人流离失所。土地大量荒废,生产秩序一片混乱。封建统治者便趁此机会,恣意占领和争夺土地、山林与河川。因此,战争的胜利虽使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但却带来了更重的阶级压迫。

64. 德川幕府的统治

德川家康

公元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幼子丰臣秀赖继位,朝政由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掌控。此时,从朝鲜回国的丰臣家的一些将领不服,筹备发动兵变暗杀五奉行,而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结党营私,也引起其他四位的不满。公元1599年,四大老中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丰臣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一纸关于上杉氏的诉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召集各地大名于大阪,纠结部队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将对上杉景胜的战事交给次子之后,率主力回师对抗石田三成,两军在近江一带进行最后的决战,史称关原合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