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幕后新闻
5000800000044

第44章 世界飞车之父蔡少武的传奇人生

今年5月6日,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蔡少武先生逝世已满一周年。据蔡老先生的子女们介绍,一年来仍不断有各地观众给家属来信,打电话,询问老先生的近况,他们以为那个会飞的蔡少武还在那个大木桶里驾车飞翔呢!这里,笔者将老先生亲人、弟子、同志、朋友共同“绘制”的关于他的“肖像”呈现出来,以飨所有关爱他的人们……

1925年春季的一天早晨,在北京南城。一个8岁的小男孩,骑着自行车箭一般向城墙飞去,在围观者的惊叹声中,自行车载着男孩居然飞上了城墙,并且在陡峭的墙壁上骑了起来,然后,又慢慢地滑下了地面……

28年后,即1953年的10月,在锦州,一个36岁的男人在一个巨大木桶的圆壁上自由轻松地骑着自行车,他“挂”在桶壁上,与地面平行,却又如履平地,燕子一样上下翻飞,看台上的观众目不暇接……

29年后,即1954年的春天,在沈阳、在上海。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一个37岁的男人驾着摩托在桶壁上飞翔,木桶内刮起了小旋风,看台上的观众瞠目结舌……

32年后,即1957年的夏天,在上涨。摩托车换成了小轿车,一个40岁的男人驾着轿车在桶壁上风驰电掣,木桶内卷起了风暴,看台上的观众目瞪口呆……

57年后,即1982年的夏天,在上海。小轿车换成了车队,轿车牵引着3台小拖车组成一9米长龙,一个65岁的老翁驭长龙呼啸奔腾,看台上的观众把看台的棚架挤塌了……

2

那个小男孩从城墙的墙壁上从容骑车下来,小脸激动得通红。他发现了一个说出来就石破天惊的秘密——“车子可以在墙上骑,转着圈儿飞骑……”他在天桥听说书艺人说过侠客飞墙走壁的故事,但他从未见有谁飞过,他要飞给别人看,而且是骑着车飞。

他长得很洋气,瓜籽脸,黑眉毛,深眼窝,尖鼻子,还有一头茂密的卷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国飞车艺术旅行团”的小学员蔡少武,正在跟团里的老板刘绪彰学艺。刘绪彰史上有名,曾把自行车骑进紫禁城,亲授溥仪车技。这位刘大师教完了皇帝,就开始教蔡少武,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会教出一个杂技皇帝来。所以,当小少武把要搞飞车走壁的想法讲出来以后,他不暇思索地啐了一口,并随口啐出八个字——“异想天开白日做梦!”

蔡少武不敢再说什么,是师傅把他从溜冰场的小杂役变成了艺术团的小学员,并给他每天3毛钱的演出费。

一年前,他爸爸的肺病加重,不能再去崇文门那家银匠铺做工了,连琉璃厂的那间破草房也租不起了。迫于无奈,由大伯作主,先后把蔡少武的大姐、二姐、三妹送给了人家,留下他和小妹妹。之后,大伯又求朋友把他介绍到一家溜冰场当小杂役。不久,刘绪彰把他从溜冰场挑走去学杂技。

年幼的少武经历了生离死别的巨大痛苦。他望着妈妈搂着三个女儿痛哭的情景,不由得心里一阵酸楚。他红着眼睛走到三个姐妹面前,安慰道:“姐,妹!等我长大挣了钱,我就去把你们都接回来。”两个姐姐听了,苦笑着摇摇头,只有三妹对他的话抱有信心,她拉着哥哥的手,天真地说:“哥,你早点来接我,我等着你,三妹回来唱歌给你听!”

这一幕,他终生都没有谈忘,为了早日接回姐姐妹妹,他几乎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以至于使他后来戴上了飞车大王的王冠。

“飞车走壁”的事,被他暂时藏在心底了。他和师兄弟们一起终练三九夏练三伏,“拿大顶”、“折跟头”、“弯腰”、“劈胯”,只一年的功夫,他已能骑着独轮车在舞台上往来驰骋了。三年以后,“专好标新立异”的蔡少武在师傅喋喋不休的骂声中,竟把自行车骑上了钢丝,并能表演各种高难动作。时人称这是杂技艺术的新纪元。师傅瞪圆了豹子眼,停止了骂声,叫道:“好小子,我没有看错你!”

蔡少武却说:“这算什么!我将来……”他本想说“我将来要搞飞车走壁”,但迎着师傅那严厉的目光,他把话又咽了回去。

3

1930年,蔡少武已经13岁。在跟师傅6年的学艺中,他已熟练地掌握了车技、扛杠、鞭技、定车,特别是他独创的自行车走钢丝更是一绝,加之他优美的舞台形象,这使他成为刘绪彰的“中国飞车艺术旅游团”里的顶梁柱,也成了京城里的名角。

这一年,他们到上海大世界演出。当年少英俊的蔡少武披着红斗篷出现在舞台上时,全场掌声一片。台下,有一对年轻夫妇的掌声最响。那男的,是隐居在泸的北伐名将张少生,女的,是他的二房夫人,两人多年来一直因为没有子嗣而苦恼。小少武秋月一样的面容拂去了他们心中的阴影。落幕的时候,将军携夫人来到后台,和刘绪彰商量收蔡少武为养子的事。刘师傅一听是好事,苦命的孩子有了好的出路,不能错过。于是,就替蔡少武做了主。小少武稀里糊涂被将军夫妇领回了公馆,稀里糊涂地做了两天小少爷。第三天就跑回了剧团。他哭着对师傅说:“师傅,我就跟着你,别再把我给人。我爸妈虽然死了多年,可我也不能管别人叫爸叫妈。我还有给了别人的两个姐姐一个妹妹,我将来一定要找到她们。等我长大搞成了飞车走壁挣了大钱,我就接她们回家,不能让她们在外面受苦了。”素来刚愎自用的师傅听了这一番话,落下了眼泪,他拍着徒弟的肩说:“有骨性,像个好男儿,师傅懂你的心了!”

从此,刘绪彰不再反对蔡少武搞飞车走壁的事,他可以公开地向自己心中的高地张望了。

4

1935年,中国杂技的一代宗师刘绪彰病故,这一年蔡少武年满18岁。

送走了师傅,他和正在学艺的四妹少兰告别。他说:“小妹,我要到外地去和别人搭班子,挣了钱,我就搞飞车走壁,那时我就会有很多钱,然后,哥给你找回那三个姐姐……”

他来到江西,和那里的流浪艺人搭成了“共和班”。

飞车走壁这一项目,需要一个巨大的木桶,也即一圆形立体舞台。蔡少武的设计是桶高6米,上口直径为7.5米,连钢材带木材共要50多吨。像吉普赛大篷车一样的“共和班”,在江湖上演了10年戏,身为班主的蔡少武没能挣出这笔费用。但他没有气馁,继续忍受着流浪艺人的种种苦难——食不果腹、露宿街头、达官贵人的歧视打骂。他在忍受中,默默地积攒着光洋,向心中最高的艺术圣殿一步一步奔去。

这时的蔡少武已是一个大小伙子了,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每当走上舞台,未及亮相,先已占尽了懈光,他那玲珑的面孔,矫健的姿态,不能不令人瞩目。与“共和班”对垒的一家杂技团,就因为团里的主解在形象及台风上斗不过蔡少武,最后不得不拱手让出江南,流落到边远地区。

蔡少武的车技跃上了一个高峰。他不但自己能骑车在钢丝上表演各种高难动作,还创造了一个“孔雀开屏”:他一人蹬车,10多个演员缀在前后左右,同时张天手臂,灯光下,呈现出一只色彩斑烂的孔雀……

“共和班”因此而红遍了江南。

这时,两位绝色女子先后来到他的身边。一个叫娜娟,一个叫彭凤。前者为了追随蔡少武,索性把自己的姓氏都改成了蔡;后者,原本是另一个叫“彭家班”的杂技团老板的爱女,曾被称为“中国女子钢丝第一人”,她爱上了蔡少武,不顾家父的反对,毅然来到“共和班”,做蔡少武的二房夫人。对此,蔡娜娟竟也毫无怨言。她对蔡少武说:“只要你愿意就行!”两房夫人姐妹相称,情同手足,共同襄助蔡少武完成那个宏大的梦想。

然而,他眼里的忧郁并没有被“红巾翠袖”拭去,那圆圆的瞳仁里画着一个圆圆的大木桶,他在那个木桶里飞翔,还有三个同胞姐妹的面容。

为了这个大木桶,他们的大篷车又发韧远征了,他把宝押在了重庆。他在众徒弟的簇拥下,向西南挺进,年轻的目光里充满渴望与坚毅。

后面还跟着两个红衣女子,那是他的妻子们,她们说:“少武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一定帮他搞成飞车走壁!”

5

蔡少武大败重庆。

打不过共产党的国民党匪兵打起了“共和班”。在重庆,他们的一个营长太太带兵把“共和班”砸得稀烂,原因很简单,“龟儿子眼睛塞进脑壳了,竟敢跟老娘要门票!”

蔡少武10年来苦苦积攒的那一点光洋全部丢光了。给营长及其太太送海鲜送沪州老窖,并且在最高级的饭店设宴向长官赔罪。耍尽了威风的匪兵们打出一连串的饱嗝,带着酒气骂道:“滚吧!”

“共和班”的在篷车叽叽呀呀地逃离了重庆。蔡少武坐在车上,看了看左右受伤的徒弟们,没说什么,那双漂亮的眼睛仍是不忘注视前方,目光还是充满渴望与坚毅……

6

他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春天,当然,那也是所有受苦人的春天。

重庆解放了。党和政府把流浪在外的“共和班”找了回来,组织了一个杂技团,蔡少武担当杂技团一大队队长。不久,他又被西南军区杂技团调去做副主任。军区司令员贺龙对他的杂技艺术倍加赞赏,鼓励他要敢于创新,创造出新中国第一流的节目。于是他提出要搞“飞车走壁”,1953年春天,他在组织安排下,由部队转业来到天津组建飞车走壁团。

在国民经济刚刚恢复时期,一家工厂不顾自己的窘困,毅然承担了建造大木桶的任务。一个月后,在木桶建成。蔡少武抚摸着那个巨大的木桶,泪如雨下,从8岁算,他梦了28年哪。

两个月后,蔡少武骑着自行车在桶内飞了起来。

这年的10月,在庆祝共和国成立四周年的节日里,“飞车走壁”在锦州上演,引起强烈轰动。不久,他又率团飞向沈阳,飞向上海,飞向北京,很快,“飞车走壁”传遍了人国,也震动了国际杂技界,人们称这是杂技史上的伟大创举。

这年冬天,蔡少武的飞车走壁团在沈阳遇到了经济困难,沈阳市文化局为蔡少武承担了全部债务,并为其发放了演出许可证,给他的杂技团命名为“沈阳蔡少武飞车走壁团”。蔡少武不负众望,第二年就扔掉了自行车,而把摩托车开进木桶。并且增加了许多新花样如“燕子探海”、“偏坐”、“抛绸”、“站立”、“三人一车”等。

摩托车在木桶里飞了4年,他的眼睛就瞄上了四个轮子的小轿车,他选中了一辆英国30年代的“万国牌”小骄车,他当时不会开汽车,他专门找了一位司机认其为师傅,学习驾驶技术。熟练以后,进桶实践,他在桶里摔过无数次,身上伤痕累累,常常是带伤上阵。有一次,刚开到3米的高度时,方向盘失灵,连人带车摔了下来。他的右腿鲜血直流,右小腿和脚腕严重骨折。虽然如此,但在这一次试验中找到了轿车的平衡感。蔡少武住进了医院,他对前来看望的领导说:“汽车走壁成了,我伤好就上演!”

1957年7月一天,在上海,蔡少武驾着“万国牌”小轿车飞了起来。汽车上墙,这在国际上是首创。观者如堵,万人空巷。一美国友人在留言簿上惊呼:“死亡飞车,绝妙艺术!”一瑞士商人动情写道:“你们的节目,是人类的骄傲!”许多观众看完节目后,久久扶着壁板不愿离去,他们都想看看蔡少武到底长了一副怎样的身手。

这年秋天,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剪彩。老首长贺龙亲自点名让飞车大王蔡少武驾车开道,并且在武汉举行庆祝演出。当蔡少武披红挂绿驰骋在大江之上时,两岸的观众一片欢腾。贺龙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再接再励,为人民创造出好节目!”

7

1958年春,演艺界开始搞公私合营。全国各大文艺团体争相来请蔡少武去加盟。他想了想,说:“我还是留在沈阳,最困难的时候,是沈阳人帮了我!我是在沈阳飞起来的。”

于是他成了沈阳杂技团团长。有领导对他说:“当了团长,就是国家干部了,可你不能有两个老婆呀!”他回家和两个妻子商量,结发之妻娜娟素来申明大义,她说:“我带孩子回重庆搞杂技!”这样娜娟就带着她自己生的三个孩子回到重庆,从此,西南又有了蔡氏杂技的一支劲旅。

这一年,蔡少武走上了人生和艺术的一个顶峰。

早春的时候,国防部副中长王树声大将陪同蒙古军事代表团专程来沈阳看他的“飞车走壁”。接着肖华、彭绍辉两位上将陪同欧洲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代表团也来沈阳观摩他的演出。

5月,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的群英会,在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他。不久,他和梅兰芳、赵丹、白杨等著名艺术家一起被定为国家一级级演员;

年底,香港长城影片公司为其拍摄彩色故事片《飞燕迎春》。

8

然而,他的人生飞车却从命运的峭壁上一头栽了下来。

“文革”来了。蔡少武被贴了大家报,被戴上高帽。摩托车被没收,木桶被砸坏,最后又把他关进牛棚。

蔡少武平日人缘极好,朋友如云。尝言:“我从小和孤儿一样,大家都是我的亲人!”他的房子朋友们可以住,他的钱朋友们可以花,他的车朋友们可以开出去玩。每当从外地演出回来,年轻的演员们就把他围住,有的掏他的口袋找好吃的,有的干脆把他的衣服扒下来穿跑,他只站在一旁哈哈大笑。

现在他落难了,朋友们都围了上来。他们纷纷把他在沈阳的7个孩子保护起来。过去他们从蔡少武手里借钱是没打算还的,现在大家一起来还债,一下子竟还上来5万多元。

“老蔡,你要挺住,将来你还要搞飞车!”朋友们在牛棚外,隔着门和他握手。他含泪点头,脑子里出现他酝酿已久的那条9米飞龙……

9

1979年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蔡少武恢复“飞车走壁”演出。三年后,即1982年夏,在上海,65岁的蔡少武驾9米汽车长龙冲向桶壁。这是他的一个最新设计。一辆小轿车牵引三台拖车,组成一荧光彩龙,彩龙以时速40公里的速度上下飞旋,气势磅薄。申城再次沸腾。老朋友张瑞芳、徐玉兰、程之、陈述、尤嘉、达式常亲临剧场,为其助阵。仅半年的时间,蔡少武在上海就演了1260多场,观众达90多万人。

蔡少武坐上了中国杂技帝的宝座。他的两位“王子”六位“公主”也都已成了国内的飞车名将。蔡家被人称为“飞车世家”。尤其是“二公主”蔡二宝,不但能飞车,还能在飞车上抛球射箭,其双脱手上下翻飞,神态自若,惊而不险……

然而,蔡少武心中仍有大撼,雷呜般的掌声过后,他总要叹气,他那时总要想起音讯皆元的大姐、二姐和三妹。他寻找了好多年,也失望了好多年。

10

1984年春节的一天夜里,吉林市龙潭区的一居民家灯光通明。一个“飞车世家”的电视节目吸引了全家人,突然一位古稀老妪站了起来,紧紧地盯着电视画面,眼泪顺着眼角涌了出来,“快,快写信!三天以后,蔡少武启开了一封泪痕斑斑的短信,上面简洁地写道:“少武,快来看大姐,我在吉林呢,姐想你呀,54年啦!”并随信寄来一张照片。

蔡少武驾车来到吉林,找到大姐家。姐弟俩抱头痛哭,他问大姐可知道二姐和三妹的下落,大姐摇摇头,蔡少武说道:“我要飞车王干什么,我要我的亲人!三妹她在哪里?她是那么相信我会接她回家,可是我去哪里接她?我多想听她唱一首歌呀,她答应过我的!”说罢,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11

沈阳城的人们,最后一次看蔡少武飞车,是在他送本城一个新娘出嫁的时候,那是1992年春天里的故事。

那天,他起得很早,在院子时转体、运臂、扩胸、收腹、像年轻时练功一样。然后,打开车库,启动了他那辆心爱的红色“赛飞”骄车,箭一般飞上了大街。还是舞台上的形象,白礼服、红面孔,云发飘扬,只是云发已成霜雪,此时他已75岁高龄。

车子开到徒弟王成奇家,今天是王的外甥女结婚。“师傅,您老怎么来了?”“孙女结婚,爷爷壮行!”“师傅,这,这怎么行?”“怎么不行?忘了?当年你结婚的时候,桂兰不也是我给接家来的吗?你们都是我的孩子!”“赛飞车”载着新娘开在迎亲队伍的最前面,蔡少武一手握方向盘,一手向交警致意,交警们给他敬礼。马路两侧的行人停下脚,向他挥手,叫他“飞车王”,其热烈程度就像剧场时的观众,他满面堆笑向人们投去飞吻……

两年以后,他得了一场感冒,不料竟引起脑血管疾病,从此长卧不起。

临终前已不能说话,他在纸上写了这样一行字……“灵车慢点开,绕城走,我要最后看一眼沈阳城,看一眼父老兄妹,我是沈阳人哪……”

1996年5月16日,蔡少武80年的人生长剧,缓缓落下了惟幕。巨星微笑着,辗过红尘,驾车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