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就这样HOLD住幸福
5001700000001

第1章 幸福之根:有德(1)

道德是幸福的源泉。当真、善、美常驻一个人心间的时候,他在追求个人幸福的过程中就能考虑到他人的幸福,就会把善传递给他人。

忠告1 亮出最美的语言:微笑

在宁波举行的女子拳击世锦赛现场,人们看到了一个特别的场面。一名观看比赛的小女孩溜进了记者席,缠住瑞典摄影记者亚恩·福瑟尔好奇地问:“你的东西可以拍照吗?”“我为什么听不懂你的话?”小女孩一连串的问题令亚恩·福瑟尔一下子头晕了,但他一直笑着,不停地用生硬的中文说“对不起”。小女孩觉得好开心,还大声地向观众席上的妈妈喊:“妈妈,你看,我和外国人说话呢!”很多人都被这个持续了将近半小时的微笑场面感动了。

外在是内在的影像,有什么样的内在,就有什么样的外在。两个心中充满友好的人的笑容因为溢满了跨越国界的大爱,唤起了每个人心中的善。就像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有大爱笑亦馨。”

《塔木德》说:“生物中只有人会笑,而越贤明的人越会笑。”

心中渴望什么,什么就向我们走来。如果我们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热爱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会遇到善行,我们就会做出善举。

贤明的犹太人早早就懂得了微笑是最善良的语言。面带微笑的人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实意而非虚情假意,使他人在与其交往时自然放松,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

微笑是一个人魅力的展示,折射出一个人的美丽心情,展露出充实满足、乐观向上、善待人生的快乐姿态,也会使人产生信任感。这样的人很容易被别人真正地接受。

在交际的过程中,对已相识的人微笑,能让人领会到诚意;对素不相识的人微笑,人家会觉得你很随和;对曾言语刺伤过你的人微笑,对方会觉得你很宽容。当进退两难的尴尬场面出现时,微笑仿佛清新的花香,冲淡了气氛里的紧张,给绷紧的神经注入了柔和的舒缓。所以,适时地微笑,能给你带来好运。

1.疼痛的时候,笑一笑。

谁都会有疼痛、悲观的时候,笑一笑,心灵的花朵就绽放了。

唐沁是一名十岁的小女孩。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校舍砸断了她的左腿。面对如此灾难,唐沁在医疗救护点对着镜头,忍住剧痛露出了浅浅的、甜甜的微笑。这就是感动了无数网民的“地震中最美的微笑”,让人们在巨大的灾难之后看到了希望和力量,也温暖了很多人的心灵。

微笑是一剂神奇的良药,能够削减病毒对人体的折磨,让人有勇气面对新的生活。疼痛的时候不要忘记笑一笑,对自己笑一笑是鼓励自己,对他人笑一笑是展示自己的力量。

2.工作的时候,笑一笑。

有智慧的人都知道,笑一笑,好运就来了。

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能够笑傲群雄,与他让利于顾客的实惠政策密切相关。但是还有一点,在沃尔玛的成功簿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那就是,走进沃尔玛的每一位顾客,都会享受到甜美的微笑大餐。

在中国工作了五年的沃尔玛管理者芮约翰说:“你知道我们有一个微笑培训吗?必须露出八颗牙齿才算合格。你试一试,只有把嘴张到露出八颗牙齿的程度,一个人的微笑才能表现得最完美。”

微笑不但让工作着的人心情靓起来,也让来这里采购的人感受到了这里的热情和温暖,可以说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没有谁否定这一点,沃尔玛人的微笑在沃尔玛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3.吵架的时候,笑一笑。

当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大吵不休的时候,如果有一方先冷静下来,对着对方粲然一笑,那么剑拔弩张的气氛,因为有了一朵温馨的花朵,会慢慢缓和下来。这个时候,双方想到的是对方的好,以及自己的冲动和浮躁,就会放弃刚才强硬的态度,寻找一种令双方都满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甚至会觉得:多大个事情啊,怎么就吵起来了呢?

态度改变以后,即使对方陈述的观点自己不怎么赞同,也能静下心来倾听对方的阐述,经过思考,还会觉得对方的坚持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4.被人误解的时候,笑一笑。

由于沟通不畅、理解上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人的做法不能很好地被其他人所理解,这个时候,这个人心里会很难受,急脾气的就会找上门去倾诉自己的情怀和苦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做。有句话“清者自清”,不管任何事,都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等待一下,别人就会理解了。

5.吃亏的时候,笑一笑。

有的人习惯于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锱铢必较,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有的人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今天给了别人一个桃子,明天就要去别人家两个李子。其实,在经济来往中大可不必这样。谁都不是傻子,谁心里都有一本清晰的账目。你吃亏了,别人心里记得清楚着呢,他们正在寻找着机会,以实现“投桃报李”的感恩情怀。

不管什么时候,适当地笑一笑,把爱和善不但传递给了别人,同时也送给了自己,这样心自然就温暖了。

忠告2 花一些时间去感恩

当我们心中有了感恩之情,就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可爱、美丽,我们会更容易收获爱心、友情,我们的情感世界会变得更富足;当我们把感恩的话说出口的时候,当我们为身边的人尽了一己之力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感恩是一种善的力量,如果我们总能花一些时间去感恩,那么内心被善良占据,存放恶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善带给我们的积极力量将会越来越大。

《塔木德》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折断了一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两条腿;如果你折断了两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的脖子。”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父母、老师,都享受着社会各个部门的服务,所以,需要感恩的地方很多。要说恩情,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老师对学生有教育之恩,领导对员工有知遇之恩,同事对同事有协助之恩,社会对个人有关爱之恩,军队对人民有保卫之恩,祖国对人民有呵护之恩……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享受到了很多的恩惠,我们需要感恩。

感恩的关键是回报意识。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再多一分温暖,再次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一个不懂销售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不得不选择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可是,他的运气一点都不好,到了傍晚,除了累得筋疲力尽外,一点收获都没有。

他实在是太饿了,鼓起勇气敲开了一家房门,希望对方能给一杯水。可是,女主人却微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美丽女主人的微笑成为了男孩心中最深刻的画面,也不断地给予他做善事的力量。多年以后,他们又以另一种方式相遇了。男孩已经成为有名的外科大夫,他为那位女主人做了重要的手术。男孩不收钱,女人很奇怪,男孩很动情地告诉她:“您的手术费等于一杯牛奶!”女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因为好人有同情心,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当一个人为危难中的人提供帮助的时候,仿佛在另一个人心中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种子开花结果的那一刻,既是施恩者享受到恩惠的时候,也是新的感恩的种子种下的时候。想一想,当一个人心怀感恩的时候,将会有多少颗感恩的种子在发芽?我们还用得着每日担心这个社会太“缺德”吗?

说到感恩,有的人说,我没有什么好感恩的,我眼下日子过得这么苦,有什么好感恩的呢?从小没有妈妈,是奶奶把我拉扯大,我感恩什么?我爸爸是个赌徒,输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害得我连学都没有上过,我感恩什么?

这个人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他觉得值得感恩的只有生活上的帮助、工作上的提携、物质上的供给等世俗的看得见的体恤和帮扶。其实,对于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来讲,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喜欢自己的、讨厌自己的、提携过自己的、踩踏过自己的、侮辱过自己的等等,不管哪一类人,都因为有过交往而让自己快乐过或者痛苦过而心怀感恩:让自己快乐的人,从正面激励了自己的成长;而让自己痛苦的人,从反面刺激了自己的进步,都是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的。所以,他们都值得感谢。

曾经有人说过,要感谢你的敌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有了敌人这个竞争对手的存在,才使得自己永葆警惕之心,斗志昂扬,不断地努力奋斗,丝毫不敢消极懈怠。所以,才会有人在发表成功感言的时候说,感谢我的对手,我的敌人!有的人最后甚至和曾经的敌人握手言和结为盟友,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对自己的敌人心存感激之情。

能够感谢曾经的对手,或者伤害过自己的人,一定是拥有大胸怀的不平凡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就在于他们懂得自我挖掘,去发现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正面的关心、鼓励,同时,也不可缺少反面的刺激、鞭挞。积极的关照令人心中充满温暖,乐于回报那些善良的人们;反面的刺激具有逼迫的作用,令人没有退路,竭尽全力去获取成功证明自己。所以说,不管生活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什么,如果你都能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促进,那么,你的心中便没有了仇恨,而是充满了感恩。用感恩的眼光看待世界,可防止一切不幸的发生。

忠告3 有“礼”行天下

不讲礼貌、不懂礼仪的人,谁见了都不喜欢,这样的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在社会交往中会很被动,一旦陷自己于孤独的境地,内心就会凄凉无比。

《塔木德》说:“请保持你的礼貌和热情,不管对上帝,对你的朋友,还是对你的敌人。”“礼貌是一切美德的起源。”

西蒙·史佩拉传教士无论见到谁,都会礼貌地打招呼。可每次跟一位叫米勒的农夫打招呼的时候,米勒都无动于衷,西蒙仍旧执著地脱帽和米勒打招呼。一个又一个清晨过去了,终于米勒也开始脱帽高声和西蒙打招呼了。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纳粹党上台为止。

纳粹要把所有犹太人送往集中营,在一次等待发落的时候,西蒙远远看到营区的指挥官拿着指挥棒一会儿向左指,一会儿向右指。他知道发派到左边的就会被处死,发派到右边的还有生还的可能。西蒙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当他的名字被叫到的时候,那个指挥官转过身来,两人的目光相遇了。西蒙平静地说:“早安,米勒先生。”米勒冷酷无情的表情有所缓和,随着轻轻的一声“早安,西蒙先生”,他的指挥棒指向了右边。

礼貌不是小事情,它体现的是对人的态度。犹太人认为礼貌连刽子手的心都能融化,更何况平凡的人,所以,他们非常讲礼貌。日常生活中有礼貌的表现很多,一声问候的话、递过去一支烟、让个座、让人先走出电梯等等。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却表明你的眼里有别人,让人觉得你看得起他、尊重他,你尊重他,他自然也会尊重你。

古人云:“不知礼,无以立。”在古人看来,礼仪跟一个人的能力、才华、品德一样重要。所以,古人非常重视礼仪,见面有磕头的、打拱的、作揖的、抱拳的。但是现在只剩下握手、打招呼,有的人甚至连握手、打招呼都省了。

一个人把礼貌当成繁文缛节,觉得很麻烦,其实是不懂礼。当一个人懂礼貌、讲礼仪以后,这些就成了性格的一部分,是自然而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的表现。需要礼貌的时候,临时突击,硬性规定,也是不懂礼。礼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是为了表面上有光彩,让人觉得自己有礼貌,那就更偏离了知礼、懂礼的主题了。

据《中国青年报》载,为迎接福建省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学校评估,各高校参照考评标准,纷纷召开会议、印制传单、群发短信,临时修正或禁止了某些行为。“遇到酷似领导的人来问路,一定要注意礼貌……”当时这类“临时校规”曾在福建某高校流传。

细看这些临时抱佛脚的校规,实在令人感到悲哀。“一定要注意礼貌”,礼貌原本就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每时每刻都需要做到的,为何非要“遇到酷似领导的人来问路”才想起注意礼貌了?平时为什么不进行礼貌教育呢?这样的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高校礼貌教育的缺失、高校学生礼貌修养的浅薄和我们整个社会对礼貌的忽视。

我们常常见到家长带孩子出去,遇到了熟人的时候,就很热情地指挥孩子跟人打招呼,丝毫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以显示我们家长懂礼貌。其实,这样做只不过是在秀自己的礼教,而不是真正表现你是个懂礼的人。因为,当孩子不愿意打招呼的时候,你还是强迫孩子开口,表明了家长的无礼。如果真想要教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这些功课是要在家里做的,而不是当着外人。

如此的功利教育,难怪我们的国人讲的是面子礼貌。礼貌带有一定的自律性,只有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地讲礼貌,认为礼貌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才能做到无论在人前还是在人后,无论面对普通人还是面对利益相关的领导,都能彬彬有礼。这样的礼貌观,才会受到别人的礼遇。

《塔木德》说:“请保持你的礼貌和热情,不管对上帝,对你的朋友,还是对你的敌人。”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啊!当一个人无论何时都能替他人着想,不耽误别人的时间、不给他人找麻烦、不闯红灯、不酒后驾车、不口吐脏字、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不说伤对方自尊的话、不触及别人隐私,就渐渐地懂礼了。因为当我们如此要求自己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尊重、敬畏、关爱、感恩等美德。

忠告4 修炼人格:慎独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更多的自由:自由地呼吸、自由地玩耍、自由地驾车、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自由地享用美食……这些看起来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在眼下环境污染、森林面积缩小、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食品不够安全等情况下,人们自由生活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可是,不管是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还是交通问题等,罪魁祸首都是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人类,是某些个体没有做到慎独,才导致了大家的不自由。

《塔木德》说:“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读到这句话,一定有人忍不住问,同样是害羞,差别在哪里呢?差别又有多大呢?差别就在于,是否具有慎独的精神。《荀子·不苟》篇中也提到“慎独”,其文写道:“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荀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做到诚实谨慎,才能识大体、辨是非、树威仪、明亲疏。

在当下,人们这样理解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环节。而任何道德都是基于大众的需求,并非个人的自由,所以是获得自由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