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界文化惠民 百场流动讲座服务基层纪实
彭本诚 何先进
一、前言
由四川省图书馆倾力打造的“巴蜀讲坛”——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界文化惠民百场流动讲座,已成为文化惠民的特色品牌。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巴蜀讲坛”从城市人群文化讲座延伸为农村百姓文化讲座;惠及文化弱势群体,老少边穷地区,农民工和农民。笔者就此项工作开展五年多来的情况做一个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积累经验。
为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文化特色品牌,一个富有巴蜀特色、巴蜀风格、巴蜀气派的文化品牌:省图书馆倾力打造的“巴蜀讲坛”——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界文化惠民百场流动讲座,在2007年4月应运而生。自“巴蜀讲坛”开讲的那一天起,它将打动人们心灵的一场场讲座送到了广大群众中间,鼓舞人们向上的讲座被群众亲切誉为“净化心灵的文化大餐”。
“巴蜀讲坛”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在仪陇、南充、成都、万源、汶川、广汉、绵竹、安县等地举办过大型讲座近50场,听众已达10万多人次;援建帐篷图书馆、爱心图书室,向基层图书馆赠送农业科技文献图书20余万册。
“巴蜀讲坛”边走边讲,其足迹延伸到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军营、学校、基层图书馆、灾民安置点、农民工工地、社区,它把党的声音,把科学文化知识直接送到普通老百姓的家门口,让他们足不出户,不花一分钱就能通俗易懂地听到惠农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的讲座,因而受到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干部、武警战士、青年学生、社区居民、农民工、地震灾区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文化品牌 行走路上
传播先进文化,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大众品位是“巴蜀讲坛”创立的服务宗旨。省图书馆按照中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文化特色品牌的要求,依托“巴蜀讲坛”这个载体,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积极开展文化惠民行动,自觉将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向农村倾斜,向民族地区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基层。
省图书馆作为四川全省的业务龙头,明确地意识到主动发挥馆藏资源和业务技能的优势,扩大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四川省普通老百姓的文化品位,创造出一个好的文化氛围责无旁贷。由于受环境、场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省图书馆主动出击,从传统的“请进来”变为“走出去”,“巴蜀讲坛”在不断的行进中,把丰富多彩的流动讲座零距离靠近了百姓。
为发挥全省公共图书馆的整体优势,省图书馆还积极与省内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系,聘请专家学者走进“巴蜀讲坛”;同时与各市(州)、县(区)图书馆联手举办“巴蜀讲坛”,通过这个平台,让普通老百姓有机会聆听到知名专家学者的讲座。
三、基层点菜 群众满意
省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四川省分中心作为“巴蜀讲坛”的主办单位,从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定位,就是将全省优秀的文化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利用讲座这个平台,将“巴蜀讲坛”创办成文化惠民工程中的一个文化品牌,为四川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为了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巴蜀讲坛”的内容涉及时事政治、市场经济、法律知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五大板块;采取现场面对面讲座与网上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使讲座既保质保量,又生动活泼,主办者先后聘请了省社科院、省疾病控制中心、四川大学、成都市政府办公厅、省图书馆相关业务部室主任等专家学者为“巴蜀讲坛”献计献策,并倾听不同群体的讲座需求,有针对性的,点对点的策划讲座主题,形成了群众“点菜”,“巴蜀讲坛”保障供给的良好氛围,因而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讲座受到了大众的好评。在龙泉驿区中铁二局东山国际项目工地民工夜校,由农民工点题,聘请资深律师讲授的“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及维护”讲座,受到现场100多位农民工朋友的热烈欢迎,他们高兴地说:“听了讲座,使我们懂得了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进警营的“巴蜀讲坛”,也受到了官兵们的广泛赞誉,他们说:“送图书、送科技、送知识讲座、送精神食粮,不仅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警营,也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期智力拥军、科技拥军的新篇章。”
四、惠民灾区 抚慰心灵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图书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迅速走进灾区,用文化抚慰灾区民众心灵,用文化去化解人们心中的忧伤,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工作,为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巴蜀讲坛”走进灾区,给灾区群众送去了心灵慰藉和支撑精神的力量。
省图书馆积极与广汉市图书馆、绵竹市图书馆、安县图书馆等联合组成“公共图书馆文化惠民,心理安抚服务小分队”分别在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安县受灾群众安置点举办了文化安民、心理安抚、赠送青少年科普读物,播放地震常识、灾后卫生防疫、心理自我调节多媒体影视片等系列活动。为稳定民心,重建美好家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8年6月17日,由省图书馆主办,广汉市图书馆承办的“文化惠民,心理安抚”系列活动,在广汉市安置点举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付成敏,为灾区的青少年开展心理安抚服务,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唱歌,表演文艺节目,画自己未来的学校和新的家园,还给孩子们带去精美的儿童读物和玩具,受到地震惊吓的孩子们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特别开心。
6月19日,由省图书馆、成都军区驻滇某装甲旅共同举办的“抗震救灾系列文化活动”在绵竹市装甲旅救灾部队临时驻地举行。省图书馆、绵竹市图书馆分别向装甲旅驻绵竹救灾部队赠送了精美的图书和书法作品,建立了灾区军营第一个“野战图书馆”,并请心理学专家为指战员举办主题为“抗震救灾心理防护常识讲座”,受到官兵们的好评。
五、文化重建 意义深远
2011年5月12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为全面反映我省公共图书馆灾后恢复重建的丰硕成果,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同时也为倡导全民读书,构建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读书的好风气,丰富普通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四川”的主题,以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活动为主线,由国家图书馆、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绵阳市文化局、北川县文化局、四川省图书馆承办,绵阳市图书馆、都江堰市图书馆、北川县图书馆协办的四川灾区公共图书馆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活动暨北川县图书馆等灾后重建新馆开馆仪式系列纪念活动,2011年5月7日至28日,先后在都江堰市图书馆、北川县图书馆和绵阳市图书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