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5009100000034

第34章 百年携手 服务社会

——纪念四川省图书馆建馆100周年

马继刚 袁学良

民国之初,四川省图书馆草创于风景秀美的成都少城公园之西。百余年来,一代代四川图书馆人薪火相传,呕心沥血,将科学文化广为传播于人杰地灵的巴山蜀水。

四川大学图书馆与省图书馆同为百年老馆,同在蓉城,民国年间即多有交流合作。20世纪40年代,四川大学教授、杰出的历史学家蒙文通教授曾在省图书馆担任了八年的馆长。蒙先生在省图书馆发展史上多有建树:如广搜典籍,创办《图书集刊》;重视社会服务,主持制定了《四川省立图书馆馆际借书规则》,为成都各学校和社会机关提供便利服务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省图书馆积极组织开展全省图书馆的联系和合作,与四川大学图书馆的业务往来颇为频繁。

1956年5月,四川省文化局(今四川省文化厅)召集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和成都地区高校图书馆馆长举行了座谈会,决定由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今四川大学图书馆文理馆)、四川医学院图书馆(今四川大学图书馆医学馆)共同草拟《成都地区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是年6月,省图书馆组织成都地区图书馆馆际座谈会,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医学院图书馆、成都工学院图书馆(今四川大学图书馆工学馆)参加会议,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

1957年9月国务院公布《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后,各地(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相继成立。1958年6月,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组成。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成立后,开展了大量工作,例如:组织全省各地区、各系统的各类型图书馆藏书采集协调工作;编制各种联合目录;组织馆际互借、发放通用借书证、举办大型书展;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及业务经验交流等。1962年,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制定了《全省各大图书馆统一馆际互借办法》,推动各馆的交流与合作。

“文革”十年期间,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工作被迫停止,各馆的业务协调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逐步恢复工作,全省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又有了统一的指导和协调。同时四川省图书馆对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四川省高校图工委的工作也给予了极大支持。例如1992年,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图书馆学会和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高校图工委共同努力,促成了四川省图书资料正高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建立,推动了全省高校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四川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从1993年起,《四川图书馆学报》每年编辑出版一期高校专辑,为高校图书馆员提供了专门的优秀科研论文发表园地。1998年,成立了四川省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系统委员会,四川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

进入21世纪以来,从以藏为主到以用为主,从闭架服务到开架服务,从纸本文献到电子文献,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四川省各图书馆在馆舍、馆藏、经费、管理模式、服务观念、服务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社会文化、经济建设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地处西部,投入不足,四川省的图书馆建设情况较之国内其他省市一直存在着差距,省内各图书馆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设备、技术与网络环境也不理想。省图书馆克服种种困难,从实际出发,开拓进取,构建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体系和网络化的信息服务环境,拓展社会服务空间,在搞好本馆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全省图书馆馆际协作与协调、图书馆学研究、业务培训、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再创佳绩。近年来,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四川图书馆学会对于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四川省高校图工委的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2009年1月,四川省图书馆与四川大学图书馆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深入开展两馆之间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共同推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这标志着两馆的友谊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

随着四川社会、经济、文化、学术的发展,四川图书馆界将迎来更深层次、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新一轮合作浪潮。我们相信,在图书馆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将逐步打破公共图书馆和高校、科研单位、军队等系统图书馆的资源分割,建立起新的统一的合作开放、资源共享模式,搭建通用的技术支撑平台,统一检索,统一认证,更好地开展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联合参考咨询、人员培训等工作。同时四川图书馆界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的合作交流活动,为四川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文献信息服务。

历经沧桑岁月,四川大学图书馆与省图书馆携手并肩,结下了兄弟一般情谊。欣逢省图书馆百年华诞之际,谨向省图书馆全体同仁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 教授 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