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5009100000059

第59章 一段愉快的回忆

张德芳

事情发生在三十年前的1979年,那是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成立前后的难忘岁月。现在我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只能套用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略更动几字:“盛况可待成追忆,只是现时已惘然。”以此描述我现在的心境了。

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是四川省各类型图书馆中图书馆学研究者、教学者、实践者、管理者中有一定图书馆学专业素养、较深厚文化根底的人士所组成的学术团体,是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史上的第一个学术团体。那么,它成立的背景情况怎样呢?它成立时,四川省图书馆界专业人才状况如何呢?它的成立对四川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过什么作用和影响呢?现仅就我脑海中残留的记忆,略述如下。

一、成立的背景

1978年春夏之交,北京图书馆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由全国省、市、区级公共图书馆、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派代表参加,并邀请了全国各省、市、区文化厅的代表列席。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国务院指示,编辑《全国古籍善本目录》。会议由北京图书馆馆长刘季平主持。他在会上传达了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并提出编辑全国善本目录方案,同时提出成立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倡议。这次会议是在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一年多以后召开的,饱受摧残的全国各类型图书馆界代表和专家参加这次会议,无不欢欣鼓舞,热烈支持这次会议提出的两项振兴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计划,可以说,这是我国图书馆界在改革开放初期所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大事。第一件,编辑全国善本书目,是一项文化建设的壮举,是显示图书馆界在社会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所具有的为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的作用和价值;另一件,筹备成立中国图书馆学会,是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全国图书馆界专家、学者,同心同德,开展图书馆学研究,谋划图书馆事业发展,激励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学习图书馆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做好图书馆工作,实现事业的振兴。

这次会议结束后不久的当年十一月,北京图书馆又在四川召开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筹备会议,会议决定1979年春夏之交在山西太原正式召开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

四川省图书馆界借这两次会议的东风,立即着手筹备成立四川省图书馆学会。

这就是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成立的背景。

二、四川省图书馆界状况

成立四川省图书馆学会,首先是要摸清四川省三大系统(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状况。四川省图书馆界专业人员状况究竟如何呢?

从全国来说,四川省虽处在内陆腹地、西部不发达地区,但毋庸置疑,它是一个文化大省,两千多年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巴蜀文化,名扬中外。但是,就图书馆事业来说,它的发展,却是相当滞后的,辛亥革命至抗战开始,虽然名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出现,高等院校图书馆也有设立,但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仍停留在古代图书馆阶段,没有近代图书馆的意识和概念。据《四川文史资料》介绍:1922年,四川省省立图书馆成立,当时,担任四川省图书馆第一任馆长的林山腴先生将从各方面募集来的古籍图书,按经、史、子、集的次序,分类陈列,在一间不大的房舍中,就正式开放了。没有新书、新报刊,它与传播新文化知识、为广大读者服务的近代图书馆理念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四川最早走出三峡,到武汉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去学习近代图书馆知识的,大约只有毛坤、邓光禄先生为代表的少数年轻人,他们在抗战期间回到四川来为桑梓服务,但都在高等院校图书馆,没有在接触读者最广泛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过。

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大规模地采用近代图书馆理念进行管理,是从抗战时期开始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国东中部地区许多高等院校内迁四川,著名的武汉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苏州的社会教育学院图书馆系、南京的金陵大学图书馆系也分别迁到重庆、成都两地。在长达八年的抗战期间,这些图书馆专业的老师和在校生,以及后来在四川招收的学生先后毕业,纷纷留在四川各地任职。抗战胜利后,一些老师也留在四川工作,才使四川图书馆界有了一批具有近代图书馆意识和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他们为四川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学会成立前我所了解和记得的人大致如下:

留在四川的图书馆学老前辈:重庆的孙叔万教授、杨作平教授,南充的任应文教授,成都的邓光禄教授。

三所有图书馆系的院校毕业生:重庆的程仲琦、陈铎、周世瑶、宋传山、周远照、石宇协、张天襄、刘跃华、李绪烦;成都的潘志勋、张玉清、吴声亮、陈君尧、毛英贤、王世芳、马季常、廖洛刚;宜宾的伍宗华。

除上述专业人才外,新中国成立后由外地高校培养的图书馆系毕业生分配到四川省的和由四川省自己培养的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在各类型图书馆中工作的有:

重庆:胡继森、顾训坚、许万雄、陈国惠、范之端、明一健、彭存淑、李志豪、付启琼。

成都:赵芝、于海生、谢元泰、汪恩来、查启森、吴琪文、万奉玉、张永桓、李廷英、邓盛莲、张德芳、杨华玖、何秀清、周玉质、胡大海、黄承芳、骆明华、赵淑华、肖俊华、张士济、郝世琼。

泸州:刘启柏、李成贵、宋开敏。

雅安:刘永清。

宜宾:黄桂芬、冯忠惜等。

总的来说,四川省经过正规学习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对四川这样一个文化大省来说,确实是少了一些,但也不能说是毫无基础,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的1973年至1977年期间,中央召开出版工作会议后,一些老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就冒着风险,编了一套十六种的图书馆学知识丛书,大力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市、县和高校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图书馆工作者,改善了四川省图书馆中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局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那套教材,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进一步修订正式出版,还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这充分说明,四川省图书馆界有一批具有图书馆学专业基础、造诣高,并热心献身图书馆事业的人才队伍,确实有能够从事图书馆学研究的学会基础力量。

三、四川图书馆学会成立后的影响

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是1979年2月在温江召开成立大会的。为这次成立大会的召开,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彭长登可谓是费尽了心血,1978年的冬季,他不顾年老体弱,在寒冬腊月,亲自参与学会章程的制定与修改,理事会机构设置、理事会理事候选人名单的确定,并且不辞辛劳,分别在成都和重庆两地召开片区座谈会,听取专家、各图书馆馆长的意见。

当时主管学会工作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也非常关心我们学会的成立,除拨付专款外,还当面指示,成立学会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大事,如果一些老专家因政策尚未落实,存在阻力不能参会,要即时上报,由科委出面协调。

正由于上述原因,会议如期顺利进行,到会的专业人员,无不心情舒畅,兴奋异常,会议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全部文件并选出第一届理事会。

会上,一位老专家还提出:学会成立后,应编辑出版会刊,鼓励学术研究和开展对外交流。这一倡议,获得代表们积极响应,时任泸州图书馆馆长的喻咏秋还为刊物取了一个响亮名称《四川图书馆学报》,更是得到了会议的热烈拥护。这个名称的确定,更是一种创新,因为在这之前,图书馆专业刊物还没有采用过这种响亮名称,有的仅是《图书馆学通讯》、《图书馆》、《图书馆知识》等缺乏学术气息的刊名。

学会成立后,编辑出版学报、组织学术会议,除参加全国性学术活动外,还与吉林、江苏、广西三省(区)定期召开联省学术活动,举办图书馆业务知识讲座,组织图书馆离退休老同志活动,团结了全省图书馆专业人才,使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成为全国地方图书馆学会中比较活跃的省学会之一,学报也较长期地成为全国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中的核心期刊之一。

由于学会的成立,大大激发了四川省图书馆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许多专业人才撰写了很多推动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论文。例如把图书馆发展成知识产业的倡议,把图书馆立法提到图书馆学研究日程上来的建议等。

图书馆学会成立后对四川图书馆事业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四川图书馆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以上是我在回忆那段兴奋、愉快的三十年前四川省图书馆界成立学会大事时的吉光片羽,我开始已说明,现在年近八十,脑海中已不能、也不会出现当时的完整景象,是惘然的、朦胧的回忆,特别是文中提到的对专业人才的回忆,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如有不准确、遗漏的,请相关人士补充、指正。

最后想说:回忆毕竟是回忆,更美好的未来应该在明天。现在我垂垂老矣,只能——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王维)

(原文载《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专集》)

四川省图书馆前办公室主任、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