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5009500000018

第18章 谁是“香妃”:身世之谜

从清代乾隆朝留下来的许多历史档案资料来看,乾隆帝后宫中的容妃的事迹都一一和传说中的“香妃”相似。首次提出传说中的“香妃”就是容妃的是北大教授孟森先生。他在抗战前夕写的《香妃考实》一文中,提到了一条主要的证明材料:有人“于民国二三年间至东陵,瞻仰各陵寝;至一处,守者谓即香妃冢,据标题则容妃园寝也。”这是因为“民国二三年”时守东陵的人,仍是原来清皇陵的守墓者。他们说容妃就是“香妃”当属宫廷内部因袭的传统说法,比较可靠。结合本章开头赵尔巽的《清史稿》卷214“后妃列传”中的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这些记载表明,容妃确是实有其人的。在清高宗诸妃中,“容妃”是首先提到的“回部”即维吾尔族妃子。同时,近年有学者以众多可信的资料也考证出,传说中的“香妃”,就是指乾隆皇帝的维吾尔妃子——容妃。传说中关于“香妃”的许多事情是后人编造出来加上去的。

孟森教授在《香妃考实》一文中认为“香妃”可能是大、小和卓的妹妹或女儿,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应该是一种因袭旧说的牵强附会。有学者发表《“香妃”史料的新发现》一文第一次公布了在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的清朝档案资料,其中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香妃”的祖先不属于阿帕克和卓支系,而是属于额赖玛特和卓支系的。这支家族和大、小和卓同一个高祖,但不是一个曾祖。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令额色伊、图尔都、玛木特和额赖玛特和卓支系的其他人陪同“香妃”进京,他们都受到了清朝皇帝的封衔。乾隆帝还下令在皇宫南城墙外的西长安街,为他们建造了特别的寓所。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发现的资料,“香妃”是辅国公图尔都的亲妹妹,而图尔都和“香妃”兄妹的父亲,根据《西域同文志》和《西域图志》所载的谱系表看,应该是“和卓”阿里(即艾力)。额色伊是她的五叔,帕尔萨是六叔,图尔都是兄长。有的学者主张“香妃”之父为帕尔萨,但根据清皇宫内府档案,清廷给帕尔萨的封爵和御赠他的财物、“香妃”去世后分给他的遗物等的数量都比别人少,不像是对待一位“国丈”大人。《清史稿?后妃列传》以及现在出版的《二十六史辞典》中都明确地写着“容妃”是“台吉和札赉之女”。“台吉”是封号,“和札赉”三字包含了伊斯兰教上层的称呼“和卓”和“香妃”之父的名字“阿里”两部分。“卓”和“阿”合音为“札”;“赉”是“里”的模糊音。“和卓阿里”四字的快读音为“和札赉”。学者们把“赉”字误认为“麦”,就永远解释不通。这类例子在《清史稿》等史籍中还很多,如把“和卓集占”快读而翻译成为“霍集占”就是另一例。如此流传,往往弄错了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真名实姓。由此,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香妃”之父为额赖玛特家族支系的和卓阿里,即和札赉。和卓阿里英年早逝,在大、小和卓反叛清朝时已经不在了。当年联合布鲁特武装牵制并攻打喀什叛军的“回部”武装的是“香妃”的五叔额色伊和胞兄图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