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雄伟、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大成就,是我国延续二千二百多年,久远不衰的水利瑰宝。都江堰兴建在四川灌县境内,它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岷江正流,泄洪排沙,内江为灌溉水系,引水灌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润泽天府、为人民造福的作用。特别是建国三十多年来,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先是从历史上最高的300万亩,扩展到整个成都平原近600万亩,其后又从南、北、中三个方向穿过横亘在盆地中部和成都平原之间的龙泉山,把都江堰水引向盆地丘陵区建库存蓄,使灌溉面积扩大到现今的近900万亩,并计划扩展到1500余万亩。
为什么与都江堰同时代修建的芍陂、漳水引渠、郑国渠等我国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都早已湮没无存,成为历史遗闻,唯独都江堰却永葆青春,日新月异,大放光彩,造福人民。这需要人们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去解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都江堰史研究》,从工程技术、水利科学和历史科学的角度,对都江堰的创建年代、治水人物、工程特色、河道变迁、历代维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经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连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由于种种原因,现今的历史学,通常是分别对自然史和人类史进行研究,未能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都江堰史研究》一书的编者勇于创新,不落窠臼,把近一二十年老一辈的历史学家、水利学家和中青年历史、水利工作者研究都江堰史的部分重要论文摘编和汇集成书,使本书具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和自然科技史的研究文集,而是人类历史学者和自然史学者共同的研究成果,是包括了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研究文集。读者从这本研究文集中得以遨游浩瀚的知识海洋,窥见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发展的面貌,吸取很多的古文字学、音韵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地质学、水文学、水利学、工程学等方面的广阔知识,收博学多识之效,得“读史使人明智”之益。
近些年来,水利学者和历史学者研究都江堰史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呈现出较为浓厚的百家争鸣的气氛。搜集在《都江堰史研究》一书中的部分文章,对都江堰的修建年代、治水人物、河道变迁等问题持有不同看法,甚至有完全相反的观点。读者从这些不同学派的争鸣文章中,可以看到不同观点的作者是怎样立论、怎样论证、怎样考释和辨别史料,从而开阔思路,启迪智慧,博采众议,增长才智,吸取很多有益的研究方法。毫无疑问,只要我们坚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勇于开拓,不断探索,都江堰史中的一个个难题都将会得到解答,都江堰史研究中的一个个谜底都将会被揭穿。
人们研究过去的历史,是为了创造今天的历史。往古的历史经验,可为当代的借鉴,后世的垂训。两千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所以能久远不衰、大放光彩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历代四川人民和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研究和总结都江堰的修治和管理经验,并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水利部门的同志重视都江堰史的研究,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历代修治和管理都江堰的宝贵历史经验,为今天都江堰灌溉工程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深信,《都江堰史研究》的出版和都江堰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必将推动和激励四川人民把都江堰建设得更好,充分发挥出它的效益,为这项伟大灌溉工程谱写出更加宏伟壮丽的历史篇章
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