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脸比右脸诚实
5017300000020

第20章 第七类说谎者:营销人员

在彬彬有礼的客套交谈中,

真相是第一项被剔除的事物。

——大卫·李柏曼

商场如战场,谎言满天飞

谎言解读:在营销中,用智慧性的谎言“忽悠”客户和竞争对手是公开的秘密。这应该是营销界众所周知的潜规则,也是每个营销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穿着整齐的小王到一个大公司面试,由于来得过早,就走进一家服装店,随便逛逛,打发时间。笑容满面的店主、一位年轻小姐把他叫住了:“先生,买风衣吗?样式多得很。您随便瞧一瞧,不买也没关系。”

小王于是打量起柜台内挂着的各式风衣。他四周看了看,发现店中有一件黑色的风衣很抢眼,从款式到做工,都可以称得上上乘,特别是做工,细致又整齐。他随口问了一下价钱,店主小姐从头到脚把他打量了一番,笑着说:“老板,您真有眼光,这是从意大利进口的面料,像您这种有身份的人最合适不过了。”

小王见她答非所问,又问了一次价格。店主说:“清早开门第一笔生意,我就不说虚的了,这件风衣实价1500元。”

“这么贵,不能再便宜了吗?”

“老板,您也知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是进口的面料啊,看这做工,值不值这个价?”

小王对面料完全是外行,对名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买衣服从来只凭着感觉走,另外就是看价格。现在实价1500元,对于小王来说太贵了点。于是,他找了个借口说不买,溜出店外。临出门时心想,风衣还不错,就是价钱太贵。

几天后,小王穿着便装路过服装店,想起前几天看过的风衣,于是走进店里。头发很随意,皮鞋也不亮,店主没有认出来他。小王问那件风衣的价格,店主小姐只用眼光往小王身上一扫就说:“1200元,你如果真心要,还可以再少点。”小王心中暗喜,但并没有急着还价,他找出了门道,觉得可以用更低的价钱买下来。

又一星期,小王找出一套最旧的衣服穿上,随便梳了下头发,胡须也不剃,趿着双拖鞋又走进那家店。店主仍然没认出来,看小王这副模样,她开价1000元。小王说:“老板,再便宜一点吧,你看我还没找见工作,也不容易,少赚点嘛。”

“那你说个价。”

“500元。”

“不行,不行,你仔细看这做工这面料,特别是面料,这绝对是好货,再加点,再加点。”

“高了我也买不起,不卖拉倒。”小王转身做出要走的架势。

店主想了想,以一副无可奈何的口吻说道:“好,卖给你。大哥,今天刚进的货,赚你10块钱,一点都不骗你。哎,现在的生意难做啊!”

同一件风衣,同一个店主,同一个买主,三次问,三个价,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商场如战场,谎言满天飞。

“看你诚心想买,200块你拿去,亏就亏点吧!”

“就剩最后一件了,断码了,您再不决定,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补货了。”

……

以上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是你我几乎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陈词滥调。每当听到这些熟悉的话语,你是信其真,还是觉得他们都在撒谎?

如果你是商人,可能把手中的商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吗?可见,“200块你拿去,就亏点吧!”他们说的也是谎话。

对于畅销的产品永远不可能只剩最后一件,如果缺货了,马上会大批量去进,如果真的没有了,那么一定会有更先进、更流行的型号、款式在等着我们。可见,“就剩最后一件了”,多是在说谎。

其实纵观销售员的诸多谎言,总结起来无非以下三类:

◆ 满足心理需求式的谎言

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并不会急于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先通过语言、行为或者外观等蛛丝马迹观察客户的心理需求,然后对症下药突出产品特色。

例如察觉客户家中有老人,就集中说明产品对老年人的功效;有孩子,就强调某种产品对孩子的好处。不管是否真的如此神奇,总之,满足了客户心理需求,销售业绩不在话下。

◆ 制造饥饿式的谎言

告诉客户想要的东西不多了,或者今后可能没有机会再买到。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有的客户一看机会不多,自然会产生较强的购买欲望。尽管事实上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即将断货,可客户哪里知情。所以成交率便会随着销售员的谎言节节攀升。

◆ 提升面子式的谎言

中国人好面子,没钱的不想让人看出没钱,有钱的想让人看出品位。如今产品的品位属性似乎更受人重视,产品的本身的使用属性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而事实上,确实有不少销售员会想尽办法让客户相信买了自己的产品,人生就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无论是造型、颜色还是功能,都会尽可能往品位、面子上去扯,从而促进消费者掏腰包。

特殊消费品背后的谎言

谎言解读:就像蜂蜜不可避免地要招惹苍蝇一样,楼房、汽车等作为特殊商品的象征同样吸引着形形色色骗子的目光和兴趣。

如果说普通商品就是不懂砍价也没关系,顶多吃点小亏的话,但是一些特殊商品,比如楼房、汽车等,那么这些销售员的谎言就不得不防了。因为倘若轻信他们的谎言,那么损失的可就不是几十几百的小钱财了。

2008年央视春晚上的小品《梦幻家园》中那个满口“为什么”的售楼小姐和满腹怨气的郭老爷子可不是凭空虚构的人物,生活中的售楼人员也许没有那么搞笑,但是绝对有相似的“执着”。因为有太多的人都吃过了楼盘销售员的亏。

楼盘是一种特殊商品。别的商品销售员在撒谎的时候,毕竟还有产品作为依据。质量和性价比是可以明明白白看到的。而对于楼盘来说,则完全不一样了。一块还是废墟地皮,销售商就可以用效果图、浏览动画之类的手段把它虚拟成一处美若天堂的地方。参天大树、茵茵草地、潺潺流水、鸟鸣鱼游……好一幅美丽的画面!遗憾的是,在楼盘建成前,这么美的画卷,从头到脚都是一个谎言。

即使楼房建成以后,如果你没有点专业的知识,那些伶牙俐齿的小姐也能把你说晕,乖乖地多掏不少银两。

汽车也是一种特殊商品,买一辆汽车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千万,一时疏忽就可能上了销售人员的当。

年初,贾女士来到一家北京比较有名的汽车经销店。再三挑选后,贾女士选中了一款标价16万元左右的红色轿车,可是销售人员却告诉她:“6月初才有现货,到时候,市场出售的新车必须加装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否则将不能在京上牌。而轿车价格要在那时有所上涨,所以现在是最好的购车时机。”贾女士听信了这一说法,于是在现场签了购车合同。

转眼到了6月中旬,在贾女士再三催促下,对方仍称没有现车。一天,贾女士来到该经销店,在大厅内看到了三辆这款车,销售人员却说这些车已有订单了。

贾女士怀疑销售人员在说谎,于是,让姐姐以购车者的身份到销售店一探究竟。

贾女士的姐姐依计来到该经销店。销售人员很热情,问她要买哪款车,她就报出了妹妹说的那款车的型号。对方很爽快地说,还有现车,只是价格又涨了近万元。肖女士一转身,就收到了对方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女士你好,标准配置自动挡,红色。现在还有三台。”这时贾女士实在按捺不住怒气,拿着手机短信,从暗处跳出来戳破了销售人员的谎言。

对于楼房、汽车等特殊消费品,如果想购买,一定要谨慎,因为如果掏钱的话,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卖这些商品的营销人员为了得到更大的利润,不惜埋伏下种种陷阱。

愈演愈烈的捆绑销售

谎言解读:“捆绑”方式之所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是因为商家抓住了消费者希望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心理。

在一些超市中“捆绑食品”销售的现象相当普遍。买一送一、买大瓶送小瓶、买饮料送玩具、买酱油送味精……

五一、十一等消费的黄金周,商家也会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措施,“买洗发水送护肤霜”,“买鞋子送袜子”,“买牙膏送牙刷”,“买一盒饼干送一包果冻”,“买冰箱送微波炉”……

面对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可得睁大眼睛。商家的买赠式或捆绑式销售看起来很实惠,可赠品的质量却让人担忧。

很多赠品由于捆绑太“结实”,而无法看清生产日期,能清楚查看生产日期的赠品,也大都是些快要过期的产品。捆绑销售主要是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将马上要过期的商品尽快处理掉,降低损失。

据业内人士介绍,捆绑销售,主要是因为有些食品的保质期快到了,超市经过与厂家协商,以这种捆绑方式进行最后促销。另外,像秋冬季节是饮料的销售淡季,商家把大小瓶搭配起来出售是想减少库存。超市和厂商的这些做法,把过期风险最终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某品牌经销商揭露赠送及捆绑式销售运作方式的老底:厂家把将过期的商品或是在质量上存在缺陷的产品,以促销品交商家处理,商家为了达到促销的目的,选出该厂家销售最好的商品,将其与过期商品捆绑销售,迷惑消费者。

另外,因为车险市场竞争激烈,有些保险销售人为了获得更多的代理费,会通过一些不良手段,在销售过程中设下各种陷阱,车主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捆绑保险的陷阱之中,多花很多冤枉钱。

总之,在购买“捆绑销售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查验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同时要保存好购物后超市出的电脑小票,不要被“捆绑”的幌子迷惑,一定要注意商品的生产日期、主要成分等,避免搭售商品存在瑕疵。一旦发现有过保质期的问题可及时投诉。而车主在购买车险时也一定要多个心眼。

生意人的谎言,大多与诚信无关

谎言解读:生意人没有不说谎的,这跟一个人的品质没有多少关系,只是在商言商而已。

电影剧《闯关东》一经上演,就很受人们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主角是由李幼斌、宋佳这样的实力演员带来的魅力,而且它的确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夏掌柜教朱传杰做生意的那几集,反复琢磨,就会总结出很多很有深意的东西。

在第八集中,夏掌柜教育朱传杰的一段话,就道出了生意人之所以说谎的根本原因,他说:“咱们生意人,讲的诚是什么呀,信是什么呀,就是无欺无诈,价格合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可是咱们生意人又有生意人的秘密,不能什么话都实说呀。我给你打个比方,人家买了咱们的东西,人家问你了:‘老板,你这个东西赚了多少钱啊?’你怎么说?你是不是得说:‘赚什么钱哪,这是最低的价格,我们赔本赚吆喝呗,对不对?’如果讲实话,你说:‘做买卖哪有不赚钱的,这个东西我赚了你三倍的钱,你们买的不如我们卖的精,能这么说吗?’还有同行来了,人家问你:‘你这个货是什么进价呀,你想卖多少钱啊?’能交底吗?不能!所以说做生意讲的是大诚大信。”

夏掌柜的话,道出了生意人说谎的实质,有时候生意人的谎言无关诚信,而是生意人经营的秘密,是商道。

生意人没有不说谎的,说谎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谎言,他们很难生存下去。假设生意人放弃说谎,告诉客户产品还有很多,不急着买;告诉他们某物品售价300元,成本价只不过是30元;又或者告诉顾客这款车价格颇高,而且这样那样的缺陷;告诉顾客,你看重的那款手机,是厂家的淘汰货……

结果如何,不言而喻。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那些以销售为生的人说谎,都是他们生存的必备武器。当然以做生意的名义实施诈骗要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