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魔鬼说服术
5017400000027

第27章 巧送台阶——给对方体面的借口有助于说服对方(2)

对于管家丰后守说服德川家光来讲,他并没有作实际的“说服”。这是一种不是说服的说服,丰后守只是选择适当的时机,重新请示一次,加以确认而已。这就等于做到了有效的说服。一般的观念常常认为,说服就是用言语进行说,其实不一定是这样。事实上,这种不是说服的说服,是一种不需要以语言实际进行的说服,往往也能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给对方留条后路

在与人打交道时,请记住你并不是在与崇尚逻辑的动物打交道,而是在与感情动物,而且是满脑袋偏见并受到自负心理和虚荣心驱使的动物打交道。

——戴尔·卡内基

“面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可谓是一件大事,士可杀不可辱,侮辱别人是何等沉重的一条大罪?但是,当对方“自取其辱”时,你要如何保全对方的颜面,又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一次,郑武公设宴款待来自各国的使者,餐桌上摆着精致绝伦、刻着九条龙的酒杯供各国使者使用。每位使者把玩欣赏自己面前的九龙杯,都对上面精细的工艺赞不绝口。

宴会结束时,一个眼尖的侍卫看到胡国的使者,竟然在趁别人不注意时,偷偷拿了一个九龙杯藏到自己的袋子里。

他把这件事报告了大将军,但大将军担心直接向胡国使者要回杯子,会使对方恼羞成怒,因此迟迟不敢有所动作,打算先请示郑武公的意见。

郑武公左思右想,到底要怎么样才能顺利地取回这个九龙杯,又让大家都和和气气的,不伤感情呢?

“好,我有办法了!晚宴后不是安排民俗技艺给远道而来的贵宾们欣赏吗?我们就加一场魔术表演,让各国使者开开眼界。”郑武公的算盘已经打好,拈着胡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吃饱喝足以后,魔术表演正式登场,魔术师将三个九龙杯用黑布盖起来,接着拿了个道具,神秘兮兮地对着黑布比划一下,等到黑布被掀开时,三个九龙杯竟然只剩下两个。

在众人鼓掌欢呼时,魔术师向观众表示,其中那个凭空消失的杯子被他变到台下观众那里了。然后,魔术师缓缓地走向胡国使者,彬彬有礼地请他打开袋子,把袋子里的九龙杯拿回台上。

胡国使者虽然吃了闷亏,不过碍于情面,还必须配合大家为这个精彩的魔术表演拍手叫好呢!

虽然郑武公坏了胡国使者的好事,但是却在达到双赢的前提下,保全了胡国使者的面子。如果郑武公当众揭穿胡国使者令人不齿的行为,即使最后取回九龙杯,却也不免有小题大做的嫌疑,甚至引来吝啬小气的批评,就算有理,也是得不偿失。

一位顾客到百货公司要求退一件外衣。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欢,但她却一口咬定说:“绝没穿过。”要求退换。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有明显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决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地伪装过。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机敏的售货员说:

“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过。我记得不久前我也经历过同样的一件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这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一股脑儿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会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干洗过的痕迹。不信的话,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了她一个台阶下。于是,她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多了个朋友等于少了个敌人,给对方留条后路,也就等于给自己留条后路。冲动地撕破脸固然大快人心,但是,撕破脸之后呢?有时也冲动地断送了自己的后路。

我们不主张对他人包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不能钻牛角尖,老往坏处想,“这个人太讨厌了”或“我非得教训他一顿不可”,这样会使你更加愤怒而气上加气、不能自拔。

如果我们无意中践踏了别人的感情,当着众人面批评一个孩子或一个职工,造成了对别人自尊的伤害,这时,几分钟的思考,一两句体恤的话,一点点对对方态度的真实了解,对于解除这种刺痛,都有莫大的帮助!

反驳也要面带笑

反驳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要对方陷入难堪,而是要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因此,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巧妙的反驳,是使你成为口才高手的关键之一。

在说服别人时,常常要反驳对方的无理观点。反驳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要带着微笑反驳,让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观点。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你需要拥有一定的口才技巧。

一位政治家在演讲时,遭到当地某个妇女组织代表的指责:“你作为一个政治家,应该考虑到国家的形象,可是听说你竟和两个女人发生过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顿时,所有在场的观众都屏声敛气,等着听这位政治家的桃色新闻。

政治家并没有感到窘迫难堪,而是十分轻松地说道:“不止两个女人,现在我还和五个女人发生‘关系’。”

这种直言不讳的回答,使代表和群众如坠雾里云中,迷惑不解。

然后,政治家继续说:“这五位女士,在年轻时曾照顾我,现在她们都已老态龙钟,我当然要在经济上照顾她们,精神上安慰她们。这五位女士就是我的家人。”

结果,那位代表无言以对,而观众席中则掌声如雷。

这位政治家表面上甚至都没有反驳那位代表,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偷换概念”,把代表口中意指不正当男女关系的“发生关系”,偷换成他口中正当的报答和支持的“发生关系”。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评议的内涵和外延都应该是确定的,要符合逻辑同一律,不能任意改变概念的范围。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人们又可以利用言语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来“偷换概念”,使对话双方话题中的某些概念的本质含义不尽相同,以求得特殊的效果。

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的戏剧《武器与人》首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应观众的要求来到台前谢幕。这时,有一个人在楼座里高喊:“这部戏简直糟透了!”

对于这种失礼的话,萧伯纳并没有怒气冲冲,他微笑着对那个人鞠躬,彬彬有礼地说道:

“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他耸了耸肩,又指着正在热烈喝彩的观众说道:

“但是,我们俩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

观众中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

萧伯纳面对失礼的话,情绪平和,举止文雅,语言机智。他先顺着对方的话,同意其看法,然后,话锋一转,利用现场气氛,指出就算本人同意你的看法,也改变不了事实,巧妙地回击了对方又不失水准。

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为中印边界问题访问印度。在一次谈判中,印方提出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什么时候成为中国的领土的?”

周恩来说道:“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就已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了。”

印方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说:“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如果700多年都被认为是短时间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就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显然是荒谬的。”印方代表哑口无言。

面对印方明显无理的话,周总理没有勃然大怒,而是不急不躁地运用了两个对比性材料来反驳对方的观点。700年与100年相比较,你要否认700年而要承认100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结果是承认100年就必须承认700年。对比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雄辩力。

本章总结

利用巧送台阶说服他人的五个要领:

要领一: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不愿在别人面前丢面子。我们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要给人台阶,留人面子。

要领二:在说服过程中,为对方巧送台阶,可以把被说服者从自我矛盾中解放出来,使他体面地收回先前的立场。

要领三:要想让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就要依赖于他的自尊和良知的觉醒。那么首先要保住他的面子,以免他自暴自弃。

要领四:多了个朋友等于少了个敌人,给对方留条后路,也就等于给自己留条后路;冲动地撕破脸固然大快人心,但与此同时,你也冲动地断送了自己的后路。

要领五:反驳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要对方陷入难堪,而是要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反驳不是难事,难的是要带着微笑反驳,让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