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5018000000037

第37章 “荒野的英雄”马占山

如果说在日军在入侵东北的过程中,中国的抵抗者们有一面旗帜,那就是马占山将军了。

辽宁,北大营被轻易占领;吉林,参谋长熙洽积极投敌。东三省三个省政府中,唯一不肯竖起降旗的,就是黑龙江省代省主席马占山。1931年11月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他下令抵抗,史称“江桥抗战”,打响了黑龙江抗敌的第一枪。他既是东北军重要的爱国将领,又是北方义勇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日本的史料中,有一张马占山的照片(参见前文《燃烧的江桥》)。这张照片正是拍摄于江桥前线,马占山正以省主席的身份,到前线视察。确切地说,照片上的马占山只是一个面目不清的侧影,而且还有情报照片常有的标记。从拍摄角度和光线使用来看,不似马占山部下所摄,推测为当时在黑龙江的外国记者或日方间谍留下的影像。但从照片上,可以看出马占山身手颇为矫健,不似普通国府大员。

马占山,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岭市,满族,幼年家境贫寒,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绿林头领。后招安投靠奉军,跟随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因屡立战功做到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九一八”事变时任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尽管被隔绝在敌后,但马占山在黑龙江召集各部,作为义勇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日军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对比仅仅两三个月就基本攻占了辽吉两省,马占山在黑龙江省以省政府身份领导的抵抗从1931年底一直持续1933年初。在江桥和齐齐哈尔,经迭次激战马占山被迫放弃省府,但仍指挥所部东撤,在海伦等地多次重建省政府坚持抗战。直到马从满洲里退入苏联,黑龙江省官方有组织的抵抗才告中止。在他领导江桥抗战期间,被全国目为抗日英雄,上海甚至生产“马占山”牌香烟,深受欢迎。与大多数东三省抵抗部队装备低劣不同,出身于正规军的马占山部队装备有大炮甚至少量装甲部队,并有大量精锐的黑省骑兵,与日军作战经常能够针锋相对,不落下风。所以,谈东北三省的抗战,马占山是一个不能忘却的人物。

在抗日英雄的光环之外,马占山的经历中,有一段被认为不甚光彩的历史,那就是1932年3月马占山曾一度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对此,有的意见认为马是诈降,有的意见认为马是投降。但当时马占山此举引发了极大的震动,以至于关内一片骂声,关外马占山的卫队抢了其黑河老家。

马占山当时是投降还是诈降,今天已经无法向当事人于地下询问清楚,但有三件事情是无法否认的:第一,马占山出任伪职,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黑龙江省“自治”,日方不得干涉其内部事务。这种名义上与虚与委蛇,实质上割据保存实力的做法,在军阀混战时代颇为流行。若真能达成,黑省未必不能做卧薪尝胆之举。但同样熟悉东方文化的关东军没有遵守这个条件。第二,马占山在担任伪职期间,想方设法不在卖国文件上签字,甚至自称不识字。马的确文化程度较低,但自己的名字还是能写的,这样说纯属故意。第三,马占山仅任伪职一月,随即于4月辗转到达黑河,立即重新举义,继续抗日。从伪满脱身的马占山,经过周密计划,竟然从日军手中弄到伪满币两千多万元现金(相当于银元两百万元)、三百匹战马和十几卡车各种物资,成为此后黑省抗战的重要经济和物资保障。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的去职,就和马占山“反正”一事有很大关系。

马占山要是假投降,大约是天下赚得最多的假投降了。要知道,江桥抗战出兵的经费,不过才三十万银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方史料中,马占山军的图片和文字介绍都较为丰富。

程志远是一名毁誉参半的原东北军将领。作为黑龙江省骑兵指挥官,他配合马占山在江桥顽强抗击日军进攻,作战颇为英勇。此后也曾多次与日军作战,堪称早期抗日将领中较为善战者。但是,1932年2月马占山接受伪满职务时程也随马返回齐齐哈尔,与日军合作。在马占山再举义旗的时候,程志远没能与其一起离开齐齐哈尔,日方任命其为代理黑龙江省警备司令。事后马占山约其内应抗日,被程拒绝,他的部队参加了其后与马占山军的交战。因此,人们大多将其视为晚节不保。

然而,近年史料显示,程志远不响应马占山约其起义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因为马从齐齐哈尔出走之后,程作为马的亲信已被日军控制,失去了对本部人马的主导权和行动自由,连齐齐哈尔都不能出,根本不可能带兵起义了。1933年程在长春遇到诱降马占山的关键人物,大汉奸赵仲仁。程志远对赵恨之入骨,故此在一次饮宴之后,派人将赵暗杀。此后,程被软禁,第二年神秘死去,终年56岁,至今不明详情。

由此看来,程志远虽然晚节不保,但或许墨写的历史背后,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程志远在国内史料中至今未见留下照片,这张在日本发现的照片可能多少填补了历史的一个空白。

面对如此复杂的历史,萨倒是更愿意相信马占山当时的举动,是内外交困之下,按照绿林习惯施展的一个手段。毕竟,此前此后,马占山抗日的决心和功绩,都可说天日可鉴。

由于遭到了这等“讹诈”,日军对马占山可谓恨之入骨。从1932年6月10日到7月27日,关东军连续组织了八次对马占山的攻击,都被马占山巧妙地摆脱或打退。此间,马占山针锋相对,多次发动对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的反攻。

由于众寡悬殊,孤悬敌后,马占山等领导的黑龙江保卫战最终以失败结束。1932年12月5日,马占山从满洲里随苏炳文军撤入苏联,1933年1月10日,黑龙江省省政府所辖最后一个重要据点东宁陷落。至此,黑龙江省全境陷落。退出东北的马占山在西安事变中率先响应在文告上签字,此后组织“东北挺进军”,一度试图反攻东北。东北抗日联军为此还曾经派出王明贵将军所部翻越大兴安岭,西征内蒙古进行接应。

马占山抗日坚决,他顽强的抵抗也赢得了敌人的尊敬。在日方的文献中,将马占山称作“荒野中的英雄”,日本当时的文献将其与张学良、王以哲、唐聚五并列为伪满建国初期对伪满构成最严重威胁的“四大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