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5018300000146

第146章 我昏庸还是你昏庸

苏州知府况钟是明成祖朱棣至明英宗朱祁镇四朝的宠臣。他不是科甲出身,而是由县书吏一步步升为礼部郎中的。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苏州等九个府的知府位置空缺,皇帝朱瞻基命大臣在五六品的京官中选拔一批干练者去充任。在朝廷中最有权势的大臣的推荐下,况钟被任命为苏州知府。

苏州知府的人口和税粮居于明朝府治之首,是明朝的经济支柱之一。皇帝朱瞻基对被举荐的况钟很是赏识,平常对他就非常信任,委任他为苏州知府后,还赐予敕书。实际这已经有点“钦差知府”的味道了。

明朝苏州府下辖六县一岛,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是有名的粮仓和繁荣的商市。但是,这里的土豪劣绅常和不法官吏相勾结,沆瀣一气,欺压百姓。新任知府如果是个贪官,便拉其下水,同流合污;如果是清官,他们便想尽办法将其孤立,并借京城中做官的亲戚关系,把他排挤走。地方上的这种恶势力再加上明朝廷政治上的日渐腐败,使本来很富庶的鱼米之乡日趋贫困。因此,苏州府在当时便以难治著称。

况钟对苏州的情况,在到任之前已有所了解。上任之始,他在思想上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应付各方面的困难。他认为治理苏州凭知府的职权是不够的,那样不用说是治“本”就是连“标”也治不了;如果拿皇帝赐给的敕书当尚方宝剑,那会让人认为他是个“虎皮大旗”的知府。思前虑后的况钟,最终想出了一条治理苏州的妙计。

来到苏州接印信的第一天,管理各项公务的吏役们纷纷拿公文来,向他请示。况钟心里十分清楚,这些人是考验他来的,他以静制动,只是微微一笑。

一天,一个吏役将一件杀人案拿来,让况钟判决。况钟看了看,假装糊涂地问:这案子是你承办的吗?

“回老爷,是我亲自承办的。”

“那你就接着办吧。”

“这被告实属冤枉,原告证据又不足,明显是诬告,老爷你看……”

“那依你说怎么办呀?”

“回老爷,可判被告无罪释放。”

况钟此时装扮得不仅糊涂,而且近乎昏庸,好吧,说着拿起笔就在判决上签了字。接着又问道:那原告是诬告,是否可判刑?

吏役急忙回答:这个人,就不用追究了。

况钟心想,好个猾吏,哪有如此判案的,真是不打自招呀。啊,好,好,就照你说的判。况钟随口答应着。

与这件案子正相反,一个吏役主张将被告严以法纪。况钟依然如前一样,在“好,好”的回答中,同意了判决。

况钟上任之始,就这样当着糊涂知府。其实他是不露声色地让这些不法官吏充分地表演,以便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罪行。在处理其他一些事务中,况钟不懂装懂,态度十分傲慢。争论之后,况钟就如同没发生此事一样,不跟他计较。

狡猾的府吏们觉得这个新任的府台大人,如同面团儿,怎么揉都行,个个觉得开心。

况钟依然如故,不为这些府吏们的言行所气恼,按部就班地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微服私访,有时差遣自己的仆役家人出去调查。经过一段时间,况钟把个苏州府衙的诸多弊端,摸了个清清楚楚。

这一天,况钟召集府衙所有大小官吏,升堂理事。先把那处理杀人案的吏役叫出来,问道:你判的那个杀人案,被告究竟杀人没杀人?“大人明鉴,被告纯系冤枉,您那日不是已断过了吗?”“嘿嘿嘿!”况钟一阵冷笑:那是我断的,还是你断的?“小人怎敢。”况钟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你受贿被告五百两银子,是怎么回事,从实讲来!这个受贿的污吏,一听况钟连他受贿的赃银数目都清楚,还怎敢再狡辩,慌忙跪在地上一个劲地叩头。况钟让他跪在一边,向左右巡视片刻,当众把官员、吏员、皂隶们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罪行一一地宣布出来。在事实面前,这些人只好一个个低头认罪。这时,况钟亲自宣读皇帝允他严整朝纲、自行执法的敕书,然后将六名罪恶严重的衙吏拿下,宣布他们的罪行,吩咐掌刑衙役狠狠地打死!这六名衙吏当场被活活打死了。接着况钟又将助暴害良的五人监禁起来,将庸懦无能的十人全部开除。知府上下的官吏们看到况钟办事有章有法,断事果敢坚决,而且观察了解得很仔细,个个悚然,有的主动承招了自己的罪行。半天的时间里,苏州府衙像天翻地覆一般,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拥到府衙前,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还以为是在做梦。”

苏州府几十年的积弊,就这样被清除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历来是新上任的领导在下属中树立威信的重要一环。关键是这火怎么个烧法。况钟采取的是欲擒故纵的策略,假装昏庸,令那些贪顽的下属充分地暴露其本性,然后抓住要害,以儆效尤,干净利落地根治腐败,为他以后经略苏州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