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年,郑武公去世后,太子寤生即位,即郑庄公。郑庄公心里明白,自己虽然当了国君,但政敌们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自己还得拼力争斗。不过,用什么方式与政敌斗争才好呢?他颇犯踌躇,因为那政敌不是别人,却是他的亲生母和胞弟!郑庄公出生时,因脚在先,头在后,让母亲武姜几乎难产送命,所以武姜十分讨厌他,而偏爱他的胞弟公叔段。兄弟俩长大之后,武姜曾几次请求立公叔段为太子,但武公碍于传统习惯,没有答应。对于这事,武姜和公叔段一直心怀不满,所以武公一死,他们便加紧了夺权步骤。
首先,由武姜出面,以母亲的身份为公叔段要求封地,要庄公把制邑封给公叔段。制邑是军事要塞,庄公没有答应,武姜又替公叔段要求封在易守难攻的京城,庄公只好答应了。
公叔段一到京城,就加高加宽城墙。郑国大臣们对此意见纷纷。祭件对庄公说:对于都邑城墙的高度,先王都有规定。如今公叔段不按规定修城,您应及时阻止他,以免后果难以收拾。庄公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心里另有打算,所以说:我母亲希望这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公叔段看哥哥没有对自己采取限制措施,便更加放肆起来,下令让西部、北部边陲守军听命于自己,并私自收来了周围的城邑来作为自己的封地。这种举措使郑国将士们愤愤不平。大将公子吕对庄公说:应及早下手制止他,否则军队慢慢就会被他掌握了!庄公还是不紧不慢地说:用不着。不仁不义的事做多了,就会自取灭亡。
公叔段看到哥哥还没有反应,更加肆无忌惮起来,聚集粮草,修治武器,扩充步兵和车卒,准备攻打庄公的国都,并约好了母亲作为内应。这下子举国上下的百姓都义愤填膺。庄公高兴地说:时机到了!他派人探听到公叔段起兵的日期,先发制人,提前派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向京城压过去。京城军民纷纷倒戈,公叔段跑到部地。庄公猛追穷寇,又打到鄙地,公叔段只好逃亡到共国去,庄公返回头来又对付母亲武姜,把她软禁在颍地,并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
庄公寤生手下有一位管理土地疆界的官吏,名叫颍考叔。颍考叔为人正直,非常孝敬老人,受到周围人们的赞扬。一天,颍考叔外出打猎,射中了几只猫头鹰。正当他背着猎物要回家时,遇到了两个后生,后生们见到颍考叔,急忙打招呼,并告诉他:刚才,庄公母亲姜氏的车马已经到了颍地了。
颍考叔不明白为什么姜氏不在国都荥阳,却跑到颍地来?问那两个后生,他们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详细细地告诉了颍考叔。
颍考叔听了这些,摇了摇头:唉,无论怎么说那也是他的母亲,怎么能‘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呢?
一位后生抢过话头:您老说的是啊,庄公现在也后悔了。听说他把姜氏送走的第二天就哭了,弟弟自杀,母亲又被送走,他那样一个孝悌之人,怎么受得了这种折磨?不过,他是国君,总不能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吧。
颍考叔听了,点了点头,说:只要有后悔的态度就可以劝谏,我去劝劝他。说完,急忙回家向母亲辞行。
颍考叔辞别了母亲,提着那几只猫头鹰,以向主公进献野味为由求见庄公。庄公笑着问:你进献的是什么野味呀?颍考叔急忙上前说:这种鸟叫鸮,极不孝。小时候它终亲哺喂它,长大了,它不懂回报,反倒啄食母亲的肉。所以人们都捕捉它煮着吃。听了这话,庄公蓦然心动,似有所悟,随即淡淡地说:为这几只鸟你跑这么远的路,今天就不要走了,在这儿吃饭吧。
片刻,厨师送来一只蒸羊。庄公命人赐羊肉给颍考叔吃,颍考叔行了礼,接过羊肉,首先挑出一大块上好的羊肉包起来,恭恭敬敬地放在一边,然后自己才开始用餐。庄公看着他的样子觉得奇怪,便问他为什么不吃那块好肉。颍考叔说:我家有八十岁的老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羊肉。因为我家穷,买不起羊肉,只有弄点野味孝敬老人。主公赐我这么好的羊肉。老母亲吃不到,我哪里咽得下去呢?我想把这块肉带回去给老母亲尝尝,想必主公不会怪我吧?庄公听了,长吁一口气说:你真是孝子呀!说着两眼涌出泪水。颍考叔装作吃惊的样子问道:主公为什么长吁短叹,闷闷不乐?庄公说道:你有母亲可以奉养,能够尽人子的孝顺之心,我却不能了。他停了一下,继续说:为子不能尽孝,为臣不能尽职,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说完,脸上的表情十分悲戚。
颍考叔仍装作不知情的样子问:姜夫人不是还健在吗?大家都知道主公十分贤孝,对姜夫人的话唯命是从,您怎么能说不能尽孝呢?庄公又长叹一声,把母亲姜氏已被送到颍地的事告诉颍考叔,并说:当时这件事处理得太草率,现在想来很难过。无奈当时已立下誓言,不到黄泉永不相见’现在追悔莫及呀。
颍考叔听了庄公的话,就说:大家都说主公至孝,您现在一定非常想念太夫人。如果觉得因为曾发过黄泉的誓,一旦见面就失去了威信的话,我倒有个办法。所谓黄泉不过就是地下的泉水罢了,其实就是地下的意思。不一定非等到人死了才到地下,如果让人挖个地道,在地下修一座宫殿,先请太夫人住在里面,您到那里去见她,不就是‘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吗?见面后再把太夫人接上来不是两全其美吗?
庄公听了,非常高兴,他称赞颍考叔的忠心和孝心,更赞赏颍考叔的聪明才智。
在颍考叔的直接操办下,地下宫殿建好了。颍考叔先把姜氏接到地下宫中,述说了庄公思念母亲的心情,然后又请庄公到地宫去拜见母亲,并把她接回了荥阳。百姓们见了,都称赞说:庄公真是个孝子,他统治郑国,郑国一定会兴旺。庄公也非常感谢颍考叔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他见众人都尊敬颍考叔,就拜他为大夫,负责管理国家的事务。
中国人素来崇尚智慧,热衷谋略。所谓“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形象写照。因此,历史上凡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人物,其最大的特色必定是政治智慧超凡入圣,谋略运用炉火纯青,风风雨雨等闲而过,把握主动永不言败。春秋初年的郑庄公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一。
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现之一为遇事能忍。当他的母亲姜氏与胞弟公叔段串通一气,给他多方制造麻烦的时候,他能做到隐忍不发。公叔段想占好的地方,他就把公叔段分封到京城;公叔段贪欲不足,大修城邑,图谋不轨,他也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忍下一时之气。
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现之二为出手能狠。郑庄公在胞弟逼宫问题上的隐忍,说到底不是单纯的隐忍或退让,而属于韬光养晦,后发制人。他不曾马上实施反制,是他不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早地和对手摊牌。所以,郑庄公在隐忍的同时,私底下一直在做充分的准备,以求一招制敌。可笑的是,他的对手却对此茫然无知,把郑庄公的克制隐忍、妥协退让误认为是软弱可欺,于是乎步步进逼,谁知他那忘乎所以的举动,恰好为郑庄公痛下决心全面反击提供了机会,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他予对手以迎头痛击,“克段于鄢”一举端掉国内动乱的祸根。可见,不出手则罢,一旦出手,就又准又狠,雷霆万钧,摧枯拉朽,给对手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也是郑庄公战略意识高度成熟的显著标志。
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现之三为善后能稳。孔子说“过犹不及”真正高明的战略家对战略目标的设定都是非常理智的,决不会在胜利面前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而是能注意掌握分寸适可而止,见好便收,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能做到“有理,有力,有节”也许郑庄公本来就是一个孝顺之人,也可能他根本就是在做戏!但无论如何,他接受颍考叔巧妙的劝谏,地道见母”对他的领导是大有好处的。由于郑庄公母亲姜氏在这一叛乱事件中曾扮演过很不光彩的角色,让郑庄公内心既痛苦又愤恨,但他最终还是与姜氏和解了,赢得“孝”名,在人伦态度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在政治上替自己捞足了分数。
郑庄公的政治智慧与战略意识不能不让如今之读史者叹服。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后要稳,又何尝不是今天的人们进行战略角逐的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