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笑话中的经济学
5018900000004

第4章 读笑话,谈价值与价格(2)

但是,性价比通常不会在同一性能基础上比较或比较的机会较少。举例来说:一人选mp3,A型号,性能优越,价格昂贵,B型号性能略差,由于牌子比A型更有名气,却和A型号在同等价位上。那么,A型号就比B型号的mp3的性价比高。如果现在有C型号的mp3,价位比A,B两种都低得多,只是性能略差,那么我们说C型号的性价比最高。因为我们花同样的价钱,买C型号的mp3是最划算的,虽然性能上比前两种略差,但是按照便准理论“性能/价格”考究,C型号的每一块钱所购买的性能要比A、B型号每一块钱所购买的性能多出一些。所以,C型号的mp3的性价比最高。

具体变化的情况还分为以下几种:

1.性价比上升:性能上升,价格下降;性能上升幅度大,价格上升幅度小;性能下降幅度小,价格下降幅度大。

2.性价比不变:性能和价格变化幅度一致。

3.性价比下降:性能下降,价格上升;性能上升幅度小,价格上升幅度大;性能下降幅度大,价格下降幅度小。

所以,在购买过程中,商家强调某个产品与某某产品比较,价格如何超值、性价比超高,你就要小心了,说不定这个大馅饼对你来说是个大陷阱;还有,当产品价格变化时,不但要注意产品价格变化,还要注意产品性能的变化(整体质量、配件数量等),具体来说,发现价格变化时,要搞清楚为什么会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哪里,是工艺改进、促销、清货,还是其他什么的原因,不要让性价比把你迷惑了。

◎ 钻石和女人的心——笑谈“待价而沽”

甲:“喂,你介绍给我的那个女演员,似乎是一个心肠很硬的姑娘。”

乙:“心肠硬?你要以硬对硬,钻石是能打动她的心的。”

趣评:珍贵的东西要待价而沽,等待好的价钱才出售。

笑话中的经济学:《论语·子罕》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说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贡得到一块美玉,便去问他的老师。“老师,我今日的一块美玉,是放在匣中珍藏呢,还是卖个好价钱呢?”孔子回答很干脆:“当然是卖掉,只要有好价钱,当然可以卖。要是肯出高价,连我自己也随时准备卖给明君呢!”这就是“待价而沽”的典故。

在市场上,每个行为主体的行为动机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使得待价而沽的市场行为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2007年北京房价骤然上升,一些开发商把已经盖好的楼盘中那些户型、楼层等各方面非常好而又比较少的房子压在手里,找各种理由拖延开盘,等待楼市的继续上扬,从中赚取超额利润。再比如,有一个作者刚刚完成了一部书稿,起初因为保险起见,同时投往多加出版社,等待慧眼识珠者看中自己的作品。结果他发现出版社对书稿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且纷纷开出条件。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就会起微妙的变化:“我何不等等看,看最高能得到多高的版税,然后再与出价最高的买家签约。”

这两个待价而沽的例子不同之处在于,房地产商是奇货可居,等待竞相争价,后者则属于姜太公钓鱼,坐等愿者上钩。奇货可居型的特点是对自身条件做出优势判断,认为处于卖方市场,而对于市场行情又无把握,不敢做出明确指向。愿者上钩型则对市场不抱信心,被动等待市场给出价格。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一方面从市场流通和平衡的角度看,是不利于市场正常运行的。另一方面,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市场变化莫测,也可能导致投资者策略失败。例如,开发商坐等楼市飘红,可因为买方市场信心不足,导致楼市骤然下跌,奇货变成了烫手山芋,最后为了止跌,不得不忍痛抛售,结果导致扭赢为亏。再说待价而沽者,很可能因为过于考虑出价者某一方面的优势而忽视综合素质,后期稳定性降低。更甚者,买方市场为了回避风险,退出竞争,导致“剩楼”、“剩女”的存在。

所以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明码标价,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信息通畅,省略了几番讨价还价的过程,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

◎ 黑店老板的留言条——笑谈“价格歧视”

小林:

我有急事要到工商管理所,所以给你留下这张纸条,将几件事情交代一下,请务必按以下吩咐办理。

三号台那几个男男女女,是给老太太过生日,从穿着打扮上可以看出来,没有多少油水,所以大可不必去费心招呼。厨房后面有块放了七天的狗肉,可用酱油和糖红烧,多放点胡椒粉,以盖住异味,然后切几片芋头放到盘子里,就说是人参炖虎肉。老太太身边坐了个戴眼镜的家伙,像个知识分子,这种人就爱挑三拣四,如果他要提出质疑,就不妨采取专政手段,可先从祖宗三代骂起,然后往其脸上吐唾沫,直到把他们轰出店外。

六号台的那几个胖子是用公款消费的,收费时可加价150%,反正这笔钱由国家财政支出,不用他们个人掏腰包。另外速派人到街口的农贸市场买一节猪大肠,里面塞上肉泥,当驴鞭给他们端上去。至于猴脑,可用猪脑代替,拌上蜂蜜什么的,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濒临绝种的非洲猪猴之脑,珍贵无比。他们要的路易十三,可用香槟加白酒兑配,反正他们已经喝醉了,根本尝不出什么味道来。

八号台是个检查团,要小心招呼,别把他们惹翻了。这些人权大着呢,搞不好就会给门上贴封条,停业整顿。可把咪咪小姐呼来,她陪客有经验,让她最好能在10分钟之内把这些人灌晕乎,以保证他们挑不出我店的任何毛病。

厨房墙角的那只死老鼠,千万不可扔掉。说不定有人要吃穿山甲,可将此鼠剥皮后,下锅装盘,告之以“少年时代的穿山甲”最补,保证能把人唬住。还要强调的是,我常教导你们的对于每一个进店的顾客,切记不能搞“好人主义”。须知对客人的仁慈就是对钱包的犯罪。本店地处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客流量大,不需要制造什么“回头客”。必须坚持“进门都是客,逮住宰一刀”的经营特色,以保证我店持续200%的高额利润。胆子要大一些,下手要狠一些!

店主:梅良心

趣评:黑心老板的留言条透露了他的“生意经”——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

■笑话中的经济学:一般说来,价格歧视是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每一个固定质量单位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就不存在了。因为任何试图比现有市场价格要价更高的产品销售者都将发现,没有人会向他们购买产品。然而,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价格歧视则是很常见的。

众所周知,产品的全部价格不仅要包括货币价格,而且要包括隐含的时间机会成本,这里的时间包括换寻产品和购买产品(以及消费产品的时间)。我们可以假定,人们对于免除购买所费时间估价越高,人们致力于寻找低成本的购买安排就越少。换句话说,一个对于时间的估价相对高于货币收入的人,为了节省购买时间,将更多地用货币支出来代替花费的时间,他将用更少的时间去发现更低的价格。因此,较高地估价时间的人与并不这么高地估价时间的人相比,在任何给定的商店里都表现出弹性较低的需求曲线。让我们假定时间价值和一个人的相对财富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以及较富有的人时间价值比较贫穷的人更高。那么,在一个给定的商店,一个较富有的人的需求价格弹性将比一个较贫穷的人更低。现在零售商面临两类消费者,一类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对小一些,一类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对大一些。零售商的问题是区分两类消费者,并向较富有的消费者索取较高的价格。一种方法就是对那些乐于花费时间成本的顾客提供一个回扣,回扣形式就是商品券。因此,想要回扣的人必须收集并保存商品券,然后在指定的地点换成商品。所有这些活动需要时间,这样,我们所假定有较大需求弹性的较贫穷的人,为他们购买的商品支付了较低的价格,因为他们换掉商品券时,就能得到商品。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富有的消费者由于时间成本的缘故拒绝这些商品券,他们的购买不享有任何回扣。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①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②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叫二级价格歧视;③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叫三级价格歧视。

◎ 大智若愚——笑谈“低价陷阱”

一天,一个卖鸦人挑了两个大篮子在肩上,每个篮子上拴着一只黑鸡,他假装呆笨的样子在城里走着,叫道:“卖乌鸦,你要买一只大乌鸦吗?”

大家想:他把鸡当鸦卖,一定是个呆子。有一个人看见了,以为可以照鸦的价钱买一只黑鸡,那是很便宜的事。于是他对卖鸦人说:“你的乌鸦值多少钱?”这卖鸦人答道:“每只五角。”于是这人给他五角钱,正要从篮子上面拿那只大鸡,这卖鸦人把钱放进衣袋后说道:“不是,不是,不是那个,乌鸦在这里面!”他拿了一只出来说道:“你难道连鸡与鸦都不会分别吗?”

趣评:利用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心态,设置低价陷阱,诱其上钩。

■笑话中的经济学:一般来说,买者都希望以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利益,因此在这种诱惑面前,容易失去警惕性,跳进卖者设置的陷阱中,悔之晚矣。笑话中讲的便是一个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案例。在市场交易当中这类事情可谓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