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生活的909个禁忌
5019400000078

第78章 养生保健中的健康陷阱(2)

▲进补轻信广告

专家分析:有些患者对广告宣传药品盲目相信,“病急乱投医",时常不问青红皂白地以身相试,吃亏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热衷于偏方、验方、秘方,由于轻信江湖郎中而上了游医药贩的当,买了假药。这样做既可能对健康有害,又浪费了钱财。因此对于自己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药材,切不可在小商贩处贸然购买和使用。

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辨证的看法,对补品广告也不例外。对于一些正规媒体合法的补品广告,我们应该把其看作是一种宣传和介绍补品的良好途径,这是一种获取较迅速的补品信息。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依据广告用语来判断其好坏,而是要详细阅读一下补品的说明书,既要看到其疗效和适应证,还要看到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最好在选用之前询问一下医生或药师,这种补品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是否与自己服用的其他药物有不良的相互作用,具体怎样用、用多少等等。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尽管我们对补品市场和补品广告不断地加强着科学管理,但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仍然存在着差距,也还有一些不法之徒仍然在发布虚假补品广告。因此,我们必须对广告和补品广告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温馨提醒:健康投资并不等于购买贵的补品。补品若仅仅无益还算幸运,带来危害就真是“花钱买罪受了”。问题的关键是你的身体是否真的需要补,你是否考虑了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不要轻信广告,也不要病急乱投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养生应有的水平。

▲冰箱性腹泻

专家分析:进入夏季后,许多家庭在餐厅饱餐一顿,把剩余的饭菜带回家放进冰箱,也有的家庭每天只做一次饭,分成两顿,放在冰箱里储存起来。然而,由这种饮食习惯所引发的腹泻患者也随之增多。

冰箱虽有低温环境,可贮存食物,但不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只是减缓了细菌的繁殖速度。根据生长所需的温度不同,细菌大致可分成三大类,一是嗜温菌,它们可在10~45℃的环境中生长,而适宜温度是37—38℃;二是嗜热菌,可在40—70℃中生长,适宜温度是50~55℃;三是嗜冷菌,可在0~20℃中生长,适宜温度是10~15℃。 家用冰箱的冷藏室温度大多在4—10℃之间,在这样的温度下,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会变得缓慢,而对部分嗜冷菌来说,这个温度则是适宜的。如果放到冰箱里的食品受到这些嗜冷细菌的污染,它们就会不断地生长、繁殖,而人们一旦吃下含有大量嗜冷菌的食品,就可能得病。

与此同时,饭菜从冰箱中取出加热,在逐渐升温的过程中,也给嗜温、嗜热细菌创造了繁殖的良好环境。一旦吃下加热不彻底的饭菜,就极有可能导致腹泻。

温馨提醒:为了预防冰箱性腹泻,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尽量食用新鲜的食品,尽可能地不要在冰箱中长时间存放食物,对那些确需在冰箱里保存较长时间的食物,最好是放在冷冻室里存放。

▲维生素进补太多也无益

专家分析:最新的研究表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服用不当同样会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害处。一些减肥和健美计划要求人们大剂量服用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此来代替正常的营养摄入。这种做法会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最易出现问题的是大量服用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C。这类维生素可以在人体的肝脏内储存较长的时间,所以长期大量服用这些维生素会把有益的营养补充变成有害的毒物。服用过多的维生素A会使人出现掉头发、恶心、呕吐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同样,服用过多的维生素E可使血液黏稠度降低。维生素K还有一些反作用,如能导致血液凝固。如果服用降血脂药的人同时服用维生素K,就会产生互相抵消的作用。

温馨提醒:研究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影响的美国科学家表示,当一个人并没有出现严重营养问题,也没有因疾病发生营养严重流失时,服用一般的复合维生素即可。但是要注意的是,服用这些维生素类药只是一种“上保险",绝对不应成为人体的主要营养来源。

▲过量服用维生素C

专家分析:维生素C是维生素家族的一员,又名抗坏血酸。维生素C在人体内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及糖代谢,具有防治坏血病、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刺激造血、促进铁吸收、参与解毒等功用。过去,维生素C仅用于预防坏血病,后来广泛用于各类病人,如近年来用于防治感冒、动脉硬化、抗过敏、抗癌等。有人因此认为,生病后就要服维生素C,将其作为任何药物的“搭车药”。其实,维生素C应用虽广,但并不是说绝对无副作用。如果过量服用,也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过量服维生素C可出现下列问题:(1)维生素C为酸性物质,大量服用后可引起尿液的pH值降低,尿中草酸盐、尿酸盐明显增加,易形成肾结石。(2)维生素C可以促进肠蠕动,大剂量服用会引起腹泻、胃酸过多、胃液返流等。(3)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内溶血或凝血,重者可危及生命。注射还可引起过敏、注射局部(指肌肉注射)疼痛或组织坏死等现象。

温馨提醒:有关研究表明,每日维生素C用量在1—4克时,即可引起各类不良反应,用量超过5克,就有溶血甚至生命危险。孕妇大量使用维生素C,有发生流产或死产的可能。另外,长期大量服维生素C后,如果突然停药,反而易患坏血病。

▲冬季保健多食咸

专家分析: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偏亢的肾水更亢,使心阳的力量减弱。因此,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抗御过亢的肾水。饮食过咸,使血浆渗透压增大,导致血容量增多,心脏与肾脏的负担加重。

温馨提醒: 冬季阳气衰微,腠理闭塞,很少出汗,此时应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以减轻心脏与肾脏的负担。

▲营养药

专家分析:有些人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及饮食起居没有规律,缺少体育运动,加上某些夸大的广告宣传效应,以及对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或某些青年女性过分追求体形而节食,营养药自然就成了上述人群的最佳选择,健康人如果不加选择地乱用营养药,反会危害身体健康。平衡饮食、适当运动,才是保证健康的根本措施。而且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营养药服多了也不例外。

比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或中老年人容易缺钙,但是钙补得过多,会在人体骨以外的组织沉积,若沉积在关节就会引起关节疼痛;沉积在肌肉便会形成坚硬结节;沉积在心脏会引起传导障碍,导致心律失常。大家都知道维生素对人体有益,但维生素A过多容易导致头昏、头痛、呕吐、毛发稀少。中毒时会造成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如大量长期服用,在突然停止时,可出现维生素A停药综合征,如食欲减退、乏力、精神困倦等。

温馨提醒:营养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不要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一种保健营养品。正常人则没必要去购买高价的所谓营养药、营养品,更没有必要长期大量服用。

▲用保健食品治病

专家分析:一部分人一生病就买保健食品来吃,觉得既然保健食品能促进人体健康,对疾病也应该有一定的疗效。但实际上,再好的保健食品也没有治疗功用,食品根本不能治病。实际上,无论是保健食品还是药品,我们在购买时都应看清批准文号。如果出现食品的“食”字,而相应广告和产品说明书上又有治疗的疗效,那么可以肯定,我们购买的是保健食品,但这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含有虚假成分,广告宣传的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因为无论是多么好的保健食品也是不能治病的。

保健食品不能治病,也不能在里面添加药品成分。可获审批的保健食品其功能包括: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如果是近几年审批的保健食品,同一配方的保健食品功能不会超过两种。

温馨提醒:一般而言,保健食品中所用原料达1000多种,除药食同源的物品及具有功效作用的动植物原料、螺旋藻、鱼油、灵芝、银杏之外,常用的原料还有益生菌、可食用真菌、食品原料的提取物等。所以,若是生病了就应该及时去看医生,只有对症的药品才是治病的良方。

▲强化食品

专家分析:食用强化食品要因人而异,并不是人人适宜吃强化食品的,强化食品也不宜日常食用。强化食品的种类日渐丰富,有强化维生素的、有补充矿物质的、有添加蛋白质的,等等。实际上,如确实缺乏某些营养素可以适当补充,但若不缺乏而长期食用强化食品,就会过犹不及,对身体有害无益。任何营养素在人体内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含量和比例,补充过度都会出现副作用。如过量食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会引起毒性反应;过量补钙,会影响锌、铁的吸收;体内氨基酸含量若长期不平衡,会降低人体抵抗力等。

温馨提醒:强化食品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也不是立竿见影的,绝非一下子补充得越多就越好,即使补也要循序渐进。若同时缺乏多种营养素,不要一下子全部进行强化,哪种缺乏得最严重,就先重点补充哪种,等这一种营养素的缺乏状况得到改善后,再强化另外一种。同时还应注意,食用强化食品也有时间限制,若已解除某种营养素的缺乏状况,就应该及时停用,避免产生反效果。

▲“纯天然补品”

专家分析:有些人认为,吃天然补品对身体更有好处。其实,虽然很多维生素补品、矿物质补品和中草药补品都被标明是“纯天然补品”。但其中的各种物质却不一定符合标准,也就不能保证一定是安全或有效的。尽管有一些初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但这种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人能够说出维生素E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确切剂量。将“纯天然补品”当作食品还是补品,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而打着“天然”旗号的厂家和商家从来都不会在产品说明书上明确标示出这些补品的副作用。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除了可能会有的好处之外,对它们同样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一无所知,更不知道所谓的“纯天然补品”里到底是哪些成分在对自己的身体起作用。

温馨提醒:吃天然补品未必会更健康。